《日月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月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月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9个生字,会写“隐”等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感受祖国河山之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岛,它像一片叶子盖在祖国大陆的东南海面上,这就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我国宝岛台湾,物产丰富(出示幻灯片)。台湾不但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更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台湾著名的景点——日月潭去看看,大家想不想去?从大陆到台湾,我们得乘坐轮船。只要你大声读对这些词语,就可登上这艘赴台游轮,请同学们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顺利登上轮船,请大家齐读这些词语。
生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恭喜大家成功登上了轮船,顺利地到达了台湾的日月潭。
二、授新
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首先我们来听听导游姐姐给大家介绍日月潭吧,请大家仔细观看,认真倾听。说说自己的感受。(放视频)
生说感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月潭到底美在哪。请同学们齐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日月潭所在的位置?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生边读边思考。必要时在书上划出。然后作答并且有感情地读出来。
幻灯片演示日月潭的位置以及根据形状命名名字的由来。谁来当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日月潭的位置以及周围景色?(按课文内容填空)比较分析: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两组句子,哪组好? 生发表看法。
看来在句子中加入一些修饰性的词语,能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在以后的说话和写作当中,我们也可以这么做。
日月潭的名字原来是这么来的啊,请用上“因为 所以 ”说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生答。
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请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学生代表朗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组织语言回答。根据学生的.喜好情况学习日月潭三个不同时间的优美景色。图文讲解中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几个难懂的词,如: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三、总结
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不同天气、不同时间,她的美也各不相同。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告诉所有人日月潭有多美!生有感情地分段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延伸
盼归: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共同盼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台湾小朋友也期盼着和大陆小朋友一起玩耍,请你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信,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板书设计
9、日月潭
位置
名字由来
早晨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中午 清晰可见
雨天 一片朦胧
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第二课时重点完成了检查预习,指导朗读,课文理解分析,主题语文阅读,拓展升华以及进行德育教育。这节课先用我国优美景色引导孩子跟我一起去台湾“旅游”,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我自认为导的比较灵活,自然。接着是汇报预习,孩子们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对于这一环节,我觉得缺少让孩子读熟并能理解其意思这方面指导,在以后教学里要注意。然后我们一起边讲解课文边指导朗读,并形象的告诉孩子们,日月潭就想魔术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给孩子们变换出不同的景色,让孩子们自选喜欢的读给同学听,看谁读的好,此环节结束后,更加增深了孩子们对台湾的向往,从而升华主题,期盼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我觉得不足就是,课文讲解中还有些代表性的难懂的词语没有解释清楚,学生读课文时没有给学生指导到位怎样变换着感情去朗读,最后的盼归也是稍显突兀,应该在前文中有所涉及,形成前后呼应才好,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多加注意,要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充分备课。
《日月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和与生字相关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讲述:这是我国的台湾省。它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在我国的东南部。那里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勤劳。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风景区。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随着这篇课文一同去领略一下日月潭美丽的风光。(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疑问)
(1)日月潭在台湾的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日月潭?
(3)日月潭的景色怎么样?
(二)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课文
有些生字要注意纠正本地的发音习惯,读准字音,如“称、筑”是翘舌音,“映、境”是后鼻音,“隐”是前鼻音。
(三)交流
你弄明白了哪些问题?从哪儿知道的?怎么知道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想谈哪个问题,就谈哪个问题,教师把握要点,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应把握的要点:
1.日月潭的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地理位置特殊)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所处的环境美。)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形状美,名字美。)
3.日月潭的景色:
早晨:飘着薄雾,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倒映水中。(朦胧之美)
中午:太阳高照时,美景和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景色清晰)
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景物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朦胧之美)
(四)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我们了解到日月潭不仅名字美,而且所处的地理环境美,形状也美,那里的景色更美。所以课文的最后一段说——日月潭“风光秀丽”。
(五)学习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六)感情朗读全文
朗读指导:
朗读这篇课文要像作者一样怀着一颗无限热爱祖国山河之心,抒发对日月潭由衷赞美之情。朗读语句的同时,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
例如第二自然段介绍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朗读时要表达出名字是根据它的特点起的,必须突出它的形状特点。“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第三、四自然段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读得声音轻一点,慢一点。第二句要把“晨星”和“灯光”读清晰,使人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景物,然后突出晨星和灯光倒映的特点“隐隐约约”,语调虚一点,慢一点。读出模糊不清时隐时现的感觉。
第四自然段,写日月潭中午的两种景象。第一句写天气晴朗时景物清晰的美,第二句写下雨时景物朦胧的美。两相对比,写出景象变化的美。朗读应把不同的意境表达出来。读第一句应突出“太阳高照”和“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读第二句应突出“蒙蒙细雨、像披上轻纱、一片朦胧”和“仙境”。如果学生能通过读表现景物的特点和变化,就说明他们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都理解了。
(七)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第二课时
(一)背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指名背课文
(二)出示生字词
出示卡片:
1.日月潭 环境 光华岛 称 隐隐约约 倒映 建筑 仙境
2.薄薄的雾 清晰 朦胧
(三)学习生字词。
1、读生字词
(1)指读(优秀生)。
(2)优秀生领读。
(3)齐读,分组读。
(4)指读(差生)。
2、自学生字,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有些生字要注意指导记准字形。
筑:竹字头,下边是“巩”字,右边是几字加一点,不是“九”。
3、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4、重点指导
绕:右上是“戈”,没有点。与“烧”比较。
建:里面的笔顺是“聿”,外面是“廴”,不是“辶”。
筑:下半部左边是“工”,第3笔是提;右边是“几”字里面加一点。
蒙:可用“家”来记,上面把“、”改成“艹”;下面比家多一横。
5、指导书写
潭:左窄右宽。右上要写扁一点,右下“早”字写得短一点。
建: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里后外,里边“聿”的笔顺是:聿,外边是“廴”,不是“辶”。
绕:左右结构,“纟”在格中占位略窄,右边占位略宽。右上无点,右下是“兀”,不是“元”。
6、抄写生字词
随堂练习
1.补充词语。
湖水( ) 风光( ) ( )灯光 隐( )约( )
树木( ) 太阳( ) ( )的雾 ( )古( )
( )的细雨
2.听写句子。
(1)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2)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客。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日月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能通过写广告语把对课文的感悟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1、正确认读所出示的生字。
2、美读四字成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全文,找找课文第几段写“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反馈:重点指导朗读第三句。
(弯弯的月亮、圆圆的太阳)
4、出示日月潭的简笔画,看图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四段
细读课文,感悟秀丽风光:
1、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吧。
(播放日月潭的风光图,师朗读第三、四段)
2、看了、听了你最想说什么呢?
3、这么美的景色就在课文第3、4段中,自由读读,想想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清晨、中午太阳高照、下雨)
4、读把自己喜欢的景色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和同桌交流你读后的感受。
5、反馈。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随机品读)
⑴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的倒映在湖水中。
(隐隐约约)
⑵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清晰)
⑶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批上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朦胧)
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读得轻柔;太阳高照时读得明朗。
6、日月潭就像一位爱美的姑娘,不同的时候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出不同的景色,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有感情朗读第3、4段。
四、背诵积累
1、想永远记住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发复读,背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拓展练习
为日月潭设计广告语,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提供参考词语)
1、学生自由练写。
2、交流点评。
六、感情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巩固9个生字,学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巩固识字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请小朋友在读一读课文画出描写日月潭妹的词语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读词语,找出生字: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星光
太阳高照 蒙蒙细雨 朦胧 清晰 仙境
二、朗读感悟
1、日月潭群山环绕,景色有时清晰有时朦胧,真另人向往啊。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日月潭是怎么得来的?出示句子: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 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原来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得来的。请小朋友读一读第3、4自然段说说课文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2、重点指导3、4自然段的朗读: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例如:你觉得清晨的日月潭那里最美?
(看投影指导朗读第一句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3、试着背诵第3、4自然段。
4、当一当小导游介绍日月潭的风光。
三、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岛、展、建它们有什么特点?
2、指导书写新旧联系:
岛──鸟。
(师范写)
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建:偏旁比较,建──迈、迷。
四、实践活动
写一段赞美日月潭的话。
【板书设计】
日:清晨 隐隐约约 风
月:中午 清晰 光
潭:雨天 朦胧 秀丽
《日月潭》教学设计5
一、看图揭题
1、出示中国地图与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可结合插图或课文第一句话理解)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师生交流,检查初读效果:
⑴ 重点指导读好“隐、境、晰、朦胧”的读音。
⑵ 整体感知:你感觉到日月潭哪些地方很美?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提出问题,如:
⑴ 日月潭为什么会在高山上?
⑵ 日月潭周围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
2、全班交流,合作释疑。
四、精读感悟
1、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圆圆的、弯弯的、太阳、月亮”,抓住这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自由选择朗读“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3、创设语境,进行说话训练。
(围绕日月潭说一两句话)
五、品读升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指导写字
七、实践活动
《日月潭》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环等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4、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日月潭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台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日月潭(板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谁能说说本学期你都预习了哪些内容?
(生答)大屏幕出示:1、预习字词,记字,认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还可以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指一人读
2、出示一类字(师:接下来老师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岛、展、建、纱、胜、约、省、盛
(1)师:这些字我们已经认过了,还记得怎么读吗?
(2)开火车读,再读给同桌听听。
(3)师:看来你们字音读得挺准,还能用这些字组词吗?
(4)展、盛两个字指名扩词。
师:就像这样在小组内按顺序一人说一个字扩两个词,轮着说,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5)师:老师也组了一些词,自己练习读一坊读。
出示:海南岛、岛国、发展、展示、建设、建功立业、纱布、轻纱、胜利、名胜古迹、省会、台湾省、盛大、盛开、约会、节约
指一人大声读,全班小声跟读。
3、学习2类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咱们再来看看这节课需要新认识的这些字,预习了吗?
(1)出示带拼音的词
环绕 茂盛 隐约 建筑 清晰 朦胧 仙境
(2)看看这些生字,有哪些字音觉得容易读错的提醒同学们注意?
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不出声)。
(3)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多种形式(大声读,小声,抢读,男女比赛读)
(4)只剩字会读吗?同桌互读。
(5)看来同学们字音读得非常准确,这些字的字形、字义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字义呢?在小组内按1234的顺序每人说一个,轮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好方法也可以交流。如果哪个字实在记不好,可以提出来全班解决。听懂了吗?开始吧!
(6)师巡视,小结记字方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大部分同学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找形声字的方法来记,还有的同学利用记偏旁、组词法、联想法,找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来记,记得非常好。那么有哪个字有困难记不住的想请同学帮忙?
可能提出的字:茂、筑、朦胧的意思。
(7)大家生字记得不错,现在老师把生字藏到课文中,你还会吗?
谁来读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的小朋友认真听,看看小朋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帮他纠正。
三、感情读文,理解感悟
1、师:你对日月潭还有哪些了解?(生答)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想有人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一看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里美丽的.风光吧!(课件出示日月潭的风光片)
师:什么感觉?(美)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日月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生自读。回答。
4、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日月潭,课文中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找找看书上怎么说的?(板书:风光秀丽)
5、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看看课文的每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通过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风光秀丽的日月潭?
生1写了日月潭中午的景色。(师:是第几段的内容?板书)
生2:第四段写了中午晴天和下雨时的景色。
师:想想看还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方面?(位置和名字由来)
板书:1、地位、位置、周围环境
2、名字由来
3、清晨的景色
4、中午晴天和下雨的景色
6、你认为课文中哪一段最能让你感受到日月潭风景秀丽?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生练读,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
7、喜欢第三段:
(1)师:谁来美美地读读你最喜欢的部分?其他同学用心倾听,想他哪些地方读得好,让我们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指读)
(2)生1:我最喜欢第三自然段清晨的景色。(感情朗读)
(3)汇报:
生1:我认为他读得很好,读出了那种秀丽和美感。
师:你从他读的哪句话或哪个词感受到了风景秀丽?
(生2:我认为他没有读出那种秀丽和清晨的感觉。
师:那你能不能来读一读?)
?体会薄薄的生3: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读的很好,薄薄的读得很轻,读出了清晨静静的感觉。
生4:我也觉得薄薄的读得好,薄薄的就是淡淡的,我平时见过很浓的雾,几米之外的东西都看不清,薄薄的雾是很淡的一层,能看清一些,又不是特别清楚。
师:你会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真棒,其他小朋友也可以学习他这种好方法。
师: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大家想看看吗?(播放课件)
师:清晨的日月潭,一切都是那么静谧,那么安详。所以要怎么读出这种感觉呀?
生:轻轻的读,慢一点。
师:对呀,轻柔一点,别把它吵醒了,谁能再来读一读?
(指一人读,评价)
点点灯光
生4:我觉得第二句读得也很好,因为时间很早,所以天上还有晨星,山上有点点灯光,不是很多,他读得很轻,非常美。
师:如果我把点点去掉,变成天边的晨星和灯光。
比较: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灯光
师:你觉得哪句更好?
生:因为时间很早,灯光非常少,加上点点说明日月潭早晨非常安静。
体会隐隐约约
生:我觉得隐隐约约读得也很好,隐隐约约就是有时看得清,有时看不清,感觉秀丽。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隐隐约约的感觉呢?
生5:因为湖面上有薄薄的雾,看不太清楚,再加上时间很早,天不是很亮,所以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些晨星和灯光。
点拨:师:清晨的景色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看图片)再看看这静静的湖水?看见了什么?倒映什么意思?
师:想象一下,湖水中还能倒映出哪些景物?
(4) 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清晨,日月潭还在睡梦中呢!谁能再把这个轻柔、安静的日月潭的清晨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师:你读得真美,老师仿佛也在这晨雾中漫步等)
8、学习第四段
(1)师:其他人,你最喜欢哪一段?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2)指名读,评价。
①生1:我认为中午太阳高照,所有的景物都能看清楚,清晰就是看得请清楚楚,应该读重一些,语调也应该高昂一些。
师:是啊,让我们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一切都那么清晰,它的美让我们尽收眼底。(播放课件)。
②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生1:我觉得他第二句蒙蒙细雨读得好,蒙蒙细雨就像毛毛雨,雨很小,很轻柔,所以读的要慢一些。
师:是啊,蒙蒙细雨轻轻抚过我们的脸颊,一定很柔软,很舒服。
生2:我认为一片朦胧读得很好,联系上文中的清晰,我知道清晰是很清楚,朦胧和它的意思相反,就是不清楚,模糊,所以得慢,读出了这种感觉。
师:同学们看,他能联系上文理解词语,还找到了清晰和朦胧这对反义词,一下就让我们明白了朦胧的意思,这可真是学习的好方法啊,孩子们,你们可要向他学习啊。
生3:我觉得童话中的仙境也很美,因为仙境是只有神仙住的地方,一定是最美的。
师: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真是美的如诗美的如画,如果我把这句话改一改,你认为哪句好?
比较:要是下起细雨,日月潭很朦胧,很漂亮。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师: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 (播放课件)
能再来读一读吗?配乐朗读。
师:欣赏了日月潭的美景,你喜欢它吗?请用一句话赞美它。
生1:日月潭真美。
生2:日月潭,我爱你。
生3:日月潭,我一定要去看看你。
师:不管是清晨,还是中午的日月潭都那么美,快美美地读一读吧,读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9、配乐朗读。
10、(1)刚才我们共同领略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美景,你最喜欢哪句话?想不想背下来?3分钟看谁背的多。
(2)展示背。
四、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附(f fǔ)近 倒映(yng yng)
环绕(yo ro) 隐约(yǐn yuē yǐng yūe)
清晰(xī xīn) 仙境(jng jn)
2按原文内容填空。
清晨,湖面上飘着( )雾。天边的( )和山上的( )灯光,( )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________,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 )地( )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 ),周围的景物一片( ),就像( )。
《日月潭》教学设计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边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让学生产生兴趣,投入学习。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标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C、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D、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E、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自主识字展示与交流。
出示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可以是以熟字带生字,可以是拆部件,可以是猜字谜等等,在识字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摘果子”游戏:让同学摘果子,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树上的果子就掉下来,其余留在树上。
挑最易写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练习写字,并展示。
重点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建”练习平捺、写好建字底。
三、朗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
1、读通课文第一段。要求:读通顺、流利。
2、提问: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怎样?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进行理解,读好句子。
拓展介绍名胜古迹:潭北山腰有座文武庙,从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有玄奘寺,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的灵骨。
3、提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引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段。
(2)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复述。
(3)看画面复述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小组内复述,教师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复述,选择复述好的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全班同学复述好。
朗读感悟第二部分(三、四自然段)
4、自主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日月潭清晨、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要求:流利、有感情。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读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读的。
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朗读。
选择学生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相机引导学生巩固识字(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4)说一说,你看到了日月潭哪些时候的迷人景象,美在何处?(听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请朗读出色的同学进行展示,引导全班读好。(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气:清晨、蒙蒙细雨时要读得轻柔;太阳高照时要读得响亮、明朗。)
四、整体朗读,日积月累
日月潭的景色这么美,请你通过朗读把它介绍给大家。
在音乐声中自由读文,可以自己读,或小组成员轮读、齐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组内进行赛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找出课文里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读背背。
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住,存入“词语宝库”。
五、实践活动
可以回家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讲给父母听,可以找找有关日月潭的故事和传说。
《日月潭》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1、2
三、教学难点:
3
四、教学准备:
图片、光盘、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出个特殊的谜语,让大家猜猜,谜面是几幅风光秀丽的画面,谜底是地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
放日月潭风光图片,生看图猜。
师:这就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那里湖面辽阔,潭水清澈,一年四季景色美如画卷,人们为什么把它叫日月潭呢,这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放课件,生听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听了这个传说,你能说说传说中的谁让你感动呢?他们做了一件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生自由说说
2、师:那你觉得大尖和水社是一个怎样不平凡的人?
生说:有畏艰苦、不畏强暴、舍己为人、英勇顽强
3、师:课文按事情的了展顺序写了这个传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有哪些问题?生质疑
4、师归纳法问题:(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呢?(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3)找回太阳和月亮后,他们又做些了什么?结果怎样?
(三)带问深入学习课文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1),找出原因,勾出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生说原因
师:太阳和月亮突然消失了,天地间一片漆黑,大尖和水社的'心情怎样?那我们应该朗读这一段呢?指导生带着悲痛的心情读第二自然段,节奏放慢些,语调低沉些。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导:太阳和月亮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大尖和水社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决定寻找太阳和月亮,他们心地多善良,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太阳和月亮的呢?
2.自读3—6自然段,思考: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勾画相关句子。
全班交流:
师指导:他们找到太阳和月亮了吗?从哪些句子知道的?找到太阳和月亮容易吗?哪些词告诉我们的?(千辛万苦)“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引导想像:当他们翻山越岭时,当他们趟大江大河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们一路上还会经历哪些辛苦?生充分展开想像。
生1:吃不饱、穿不暖,忍受着极度疲劳。
生2: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
生3:随时都有可能被豺狼猛兽袭击。
生4:走过一座座危险的独木桥,跨过一条条沟沟渠渠……
师: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屈服,可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目标终于出现了,他们看到了什么?为了弄个明白,他们四处打听,现在就请你们来当当大尖和水社,我来当当路边的一个老爷爷,我们来分角色读读。
分角色读对话
3、重点学习7、8自然段。
(1)大尖和水社是怎样找到我斧头和金剪刀的呢?
师:现在关键的时候到了,你们心情紧张吗?我们来看看大尖和水社是怎样救出太阳和月亮的,怎样制服恶龙的?
(2)自读8自然段,交流。
读,用=线标出表示声音的词。
生:轰隆轰隆、咔嚓咔嚓。
师:你猜猜“轰隆轰隆”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咔嚓咔嚓”是什么声音?让我们帮帮忙,拿起铁锤锤打恶龙、拿起剪刀用力剪这穷凶极恶的坏家伙。
生表演动作
师:有这么厉害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恶龙被制服没有?从哪些句子知道的?(生再读)同学们,太阳和月亮得救了吗?你又从哪句话知道的?现在我们尽放心了,不必再悬着那颗心了。
引导生想像:你们猜此时此刻,大尖和水社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从这又可看出大尖和水社是怎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敌的精神。
4、学习9—11段
指名读,说说结果怎样?
师:也许后来,又有很多猛兽来把太阳和月亮当玩物,你们谁又来过,大尖和水社又是怎样保护太阳和月亮的?
展开想像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了吗?读了这个动人的传说,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让我们也一起来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吧!今天回家,我就打算讲给我的小孩子听,你想讲给谁听呢?
师:好,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复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请你回忆一下怎样复述一篇课文?
生:复述课文时,应按叙述顺序,抓住重点词句,加上自己的体会和想像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四)复述课文。
先读课文,自由复述,再主动上台复述。
(五)拓展延伸
师: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上,日月潭的形成是不是这样的呢?还需要我们去动手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下来动手去收集,我们再一起交流交流。
《日月潭》教学设计9
一、了解故事起因:
1、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著名的风景区。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传说呢,大家把书打开,自己先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2、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谁来为大家读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书:恶龙 吞吃 日、月)
师:天上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评价语:
(1)、是啊,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也没有了一丝光亮,人们出行、生活真不方便呀!
师:失去了太阳和月亮,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便仅仅就这些吗?
(2)、没有了太阳,就失去了热量,人们一年到头就只能饱受寒冷之苦了。
(3)、失去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也无法生长,老百姓哪儿来吃的粮食呀?
二、知晓故事发展,感悟人物形象:
1、过渡句: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在寒冷中,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也没有吃的粮食。这两条恶龙真是胡作非为,可我们该怎样降伏它们呢?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出示第3自然段]
师:我们怎样才能降伏它们呢?
(1、水性特别好;2、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3、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商量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一筹莫展)师:人们为什么会一筹莫展啊?
师:你来读一下这句句子。(怎么才能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师:人们商量了半天呀,可一个办法也没有想出来呀!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焦急、着急、伤心)
师:那你来焦急/着急/伤心地读一读呢!
评读:①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②老师觉得他有一个地方读得很好,谁知道?好在哪儿?/那你也来~~地读读。
③你读得真有感情,老师都不禁为商量办法的人们着急了。
3、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候有人站出来了。(指名读句:就在人们······挺身而出······)
4、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了。他们究竟是怎样降伏恶龙的呢?大家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要降伏恶龙,先要去阿里山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金剪刀。]
(指名读)师:从这句话中,大家明白了什么?
师:是啊,金斧头和金剪刀来之不易啊,他们路上非常艰难啊!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指名读)
5、我们想象一下,在路途中他们吃了什么苦?
他们吃 ,住 ,
要爬的山 ,累了 ,
山上野兽 ,山洞 ,
真是吃尽了 啊!
师: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相信他们也很累了,但是他们休息了吗?为什么?
(再次读句)
6、过渡句:他们一路走来,历尽了千辛万苦,可他们却不畏艰难,继续前行。
[出示:回到潭边······三天三夜。](指名读)
师:从这段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他们为了世界能重见光明,能为老百姓除害,完全顾不上自己了。
7、最终,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板书)
8、[整体出示]1、2两组,3、4两组分读。
师:你能试着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的勇敢壮举复述出来吗?[出示填空]
三、认识人物,了解日月潭及大尖山、水社山的来历:
1、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可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 ,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 。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
,永远地 。
2、恶龙被降伏了,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此时人间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学生交流)
师:太阳的光芒又照射了人间,植物、农作物茁壮地成长,老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过上了安定日子的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相机板书:英雄、为民造福)
3、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民除害。他们真不愧是为民造福的英雄啊!
4、引读第6自然段。[出示图片]
四、复述课文。
略
《日月潭》教学设计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熟读课文,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学会本课“环、绕、迹、隐、约、建、筑、蒙、吸”9个生字及生词。
3.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及句子。
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蒙蒙细雨
树木茂盛 点点灯光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薄薄的雾 名胜古迹
(1)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2)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的办法
重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出那里的美丽迷人。(通过学生,课文分析来突破重点)。
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光华岛把湖水分成日潭、月潭两半的。(利用简笔勾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查字典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读第一段并学习这段内容。
3.教师出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4.分组讨论,明确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理解这段的“茂盛”“环绕”“名胜古迹”等重点词语。
(教师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第二段。
1.用各种读书形式,熟读第二段。
2.让学生自己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句子,重点体会“碧绿”一词。
3.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之美,并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
(1)把“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2)“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如果删去,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3)有“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4)教师指导“圆圆的”“弯弯的”是对应的,读时要重音。
(四)利用简笔画,指导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这一段,用简笔画勾出日月潭的平面图,然后再让学生看着图,用本段4句话中的一些词语给学生提示,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记住了这一段的内容和文字。把课文流利地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习3、4自然段。
1.读3、4自然段,理解这两段主要写什么。
2.让学生自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分组讨论“倒映”“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清晰”“朦胧”(清晰与朦胧的意思相反)能够显示出日月潭风光多姿多采。
3.再读3、4段,出示“早晨、中午和下雨时日月潭的风光是怎样的?”
这一问题,通过熟读和讨论让学生知道:
(1)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还飘着薄薄的雾……。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群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3)要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4)通过朗读,体会日月潭是个美丽的地方。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再观察插图,让学生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说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再读第5段,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象日月潭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就要爱它的山山水水。
(三)布置作业。
1.练习填空找出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三句话,然后出示下列填空题: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结合习题,进行听写课文,思考练习2、3题。
3.进行词语搭配练习。
湖水 茂盛 蒙蒙 灯光
树木 秀丽 点点 高照
风光 碧绿 太阳 细雨
(四)板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
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以情激趣。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自读感悟。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3。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出示以下生字词: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日月潭的位置:
1、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
3、师: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突出“最大”和“高山”)
4、师: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5、师: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6、鼓励积累:
师: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
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日月潭名(3)字的由来:
1、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2、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3、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F、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日月潭》教学设计12
9、日月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悟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激发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积累好词佳句,当小导游把日月潭介绍给大家。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
2、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板题,读题)
二、入境悟情。
1、外国游客的问题:(课件出示)(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3、学习第一自然段。师生合作,教师当游客,指名学生当导游,师:hello 中国小朋友,你好!
生:hello 阿姨,您好!
师:你能给我介绍一下日月潭吗?
生:能。(然后介绍填空内容)
师:谢谢你,介绍得真好,现在我更想去日月潭了,欢迎吗?
生:热烈欢迎您来日月潭观光,祝您玩得愉快!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光华岛的图片让学生加深认识。
(2)风景秀丽的日月潭是我国宝岛台湾最大的一个湖,这个湖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课件辅助)(3)第二自然段用具体形象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你能把句子找出来吗?(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5)自由背、指名背。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多媒体演示,师范读。)
(2)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它的美景也各不相同。
那么,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把你喜欢的读给小组同学听。(3)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么读。
三、想象练说。
1、清晨和中午,不同的时间,日月潭有不同的美;晴天和雨天,不同的天气,日月潭更是美得不同。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还有什么时候日月潭也会很美呢?
2、把你想到的用几句话轻声说给自己听。
3、指名说。
四、引读最后一段。
(师引)如此风光秀丽的日月潭,怪不得吸引了(生读)许许多多的中外游人。
五、总结。
美丽的台湾风光无限,让我们一起期盼它早日回归,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日月潭游玩,好吗?
六、作业。
想象日月潭什么时候?风光怎样?用几句话写一写,还可以在旁边画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日月潭
清晨:
中午
下雨 : 薄薄的雾、隐隐约约 太阳高照
清晰
朦胧像仙境
《日月潭》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来历,通过训练,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练习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4、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的由来和它的秀丽风光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针对本课重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日月潭清晨、中午、下雨时的风光图片和各种训练题的字片,适合朗读的轻柔音乐)。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激情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地形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在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最大的湖。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相信你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交流
1、生字教学和游戏
出示带音节的生字9个,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
去掉音节认读。小游戏认读生字。
2、指读课文,想想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交流
三、品读领悟
选你最喜欢的段读,说说那你为什么喜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答(并板书"位置")。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日月潭的位置?说的时候,用上小红花里的四个词语。(课件出示一朵小红花,小红花里有三个词语:台中附近、日月潭、高山)
(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话)
3、指名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日"是指太阳,"月"是指月亮,这个湖真是那么大吗?大得能装下太阳和月亮?
1、自由读这一段,想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2、师生有感情地连读这一段,(将日月潭轮廓和光华岛板画出来),再请学生上台将日潭和月潭标上名称。
3、进行比聪明的游戏,练习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题(填空z日月潭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_______。这个岛把湖水____北边像______的______叫_______,南边像_______,叫_______,所以_________)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过渡:日月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它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季节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不同的景色。今天,老师把一位导游小姐请到了课堂上,现在,我们就随着导游小姐去看看美丽的`日月潭。
1、(多媒体课件,学生边听介绍,边看日月潭清晨、中午、下雨时的景色)思考:导游小姐介绍了哪些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2、请同学们回忆,刚才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指名答,并板书:美景、清晨、中午、下雨)
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指名答,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学生先说哪一部分,就先学习哪一部分的课文。)
电脑随机出示那一段
例1、下雨时的景色(当以说喜欢的这一部分学生)
(1)这时候,日月潭真像童话中的仙境,"仙境"指什么?
(2)这时候,日月到景色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朦胧)
(3)"蒙蒙细雨"是指什么样的雨呢?(小毛毛雨)
既然是小雨,那我们在读这四个字的时候要读、得慢、轻一点。(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一句话,并标上指导朗读的记号)老师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4)朗读这一段,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朦胧、仙境等词)
(5)师配乐朗读一一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例2、清晨时的景色。(同样,也由喜欢这一部分的学生引出。)
(1)请默读这一段,完成这道题。(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在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下划"——")
(2)回答并板书(隐隐约约)
(3)我们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反复练读,在应该强调的词语下划"·"小圆点)
(4)男女生指名赛读一稍作评议后再齐读。
例3、中午时的景色。
过渡:我们在学习描写早晨景色时借助了两个题目,现在,我们按照这种方法自学。、
(1)(课件)学生自学,划记,朗读。
(2)与同桌交换意见,完成这两题。
(3)指名读一一评议一一指名配乐读一一配音乐齐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2、选自己喜欢的段读读背背
3、练习说话、小导游介绍日月潭美景。要求:先作自我介绍,声音响亮,大方自然。(先练习,再指名。)
4、风光秀丽的日月潭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呢。请你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见到仙境一般的日月潭,俄们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5、拓展延伸
还有许多的美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或视频)
6、学习生字12个,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1、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3、培养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交流识字方法 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准备】 词卡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上学期我们在学完《看雪》一课之后,给台湾小朋友们写了一封信,还记得吗?今天呀,台湾小朋友来信了,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到他们台湾去转转呢?大家愿意去吗?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先到台湾省的“日月潭”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方式,能让孩子们在第一时间之内对这篇文章有着情感共鸣,能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欲望。】
二、智慧大闯关
师:不过,要想顺利走进美丽的“日月潭”,我们需要进行“智慧大闯关”,顺利过关的话,我们就可以一起去欣赏美景喽!
第一关:快乐字词关
1、出示生字:
附 环 绕 茂 隐 筑 晰 朦 胧 境
A、带拼音读。
B、去掉拼音读。
C、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自己说;
教师考察。
D、读字卡,尝试开火车组词。
2、出示词语:
附近 环绕 茂盛 隐约 建筑 清晰 朦胧 仙境
A、 读词卡;
B、 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第二关:诗意朗读关
1、出示句子: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里的仙境。
2、指名读课文。
要求读通读顺。
第三关:质疑欣赏关
1、 提出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
2、 读出最喜欢的词语、句子,美读。
3、 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并说说自己眼中的日月潭是怎么样的?
4、 欣赏美图。
第四关:端正写字关
1、 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2、 重点指导“茂”、“展”
3、 学生书写,点评。
三、总结: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关我们一一闯过,瞧,台湾小朋友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真诚欢迎我们来到“日月潭”,下一节课我们在台湾小导游的带领下,一起去领略台湾美丽的风光!
四、作业:
查找“日月潭”的资料,下次和台湾小朋友一起做“小导游”,进一步欣赏日月潭美景。
板书设计:
(根据课堂实际随机板书。)
9、日月潭
美 有名
风景优美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是《日月潭》的第一课时,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此课有如下亮点:
1、童趣
二年级的孩子,课堂上应该追求的是富有新意、富有童趣的设计,因此我采用“智慧大闯关”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在字词句段中快乐学习。一个个难关被攻克,喜悦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因为这样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玩,在玩中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另外,教师也能够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和孩子们交流,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个性
在交流识字方法的时候,是绽放个性的时候,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每个字的理解。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归类识字等等。每一种识字方法都凝聚着孩子们对生字的'理解,生动活泼,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一个文字就像一幅画,一个文字就像一首诗,一个文字就是一个故事。原来,思维敏锐的孩子们,说出来的识字方法是这么的富有个性之美!
3、美读
从生字到词语,从词语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在读的时候,力争让孩子们不唱读,进行美读。引导是简单的,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了:相信你可以把这个词或者这个句子读得再美一点儿,再轻一点儿!
聪明的孩子们马上就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词语、句子读得绘声绘色。
美中不足:
这并不是一节完美的课,里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遗憾,正如郭校长所说:在读完词语之后,如果能适时跟进一下,让孩子们用喜欢的或者难理解的词语说句话,这样就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在读词语的时候,方式可以多样化,检测的方式再细化一点儿,变换词语或者生字的顺序,让孩子们读,真正检测一下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让检测落在实处;教师的范读到底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效果更好(这个问题我会查阅资料,或者说在实践中尝试之后,再写一篇文章)。
一节不完美的课堂,会让我从中受益颇多!继续研究,正确每节课都有一点精彩出现!
《日月潭》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第23课。
【教材分析】
《日月潭的传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故事讲述了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第四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历经艰险,终于战胜了恶龙。但是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也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课程内容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情分析】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民间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浅显易懂,不必进行过于细致的指导分析,可用问题提纲挈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主人公不畏艰难、舍己为人的思想精髓。另外,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补白、说话、写话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句子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动人的故事传说。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文中的英雄形象。
【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自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作战的情节描写,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形象。
学法:根据本文特点,让学生主动走进课本,采用用“读”、“思”、“悟”、“说”等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英雄的高贵品质,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ppt课件
【《日月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日月潭教学设计03-21
《日月潭》教学设计07-21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01-21
日月潭教学设计优秀09-15
《日月潭》教学设计(15篇)04-24
日月潭教学设计15篇06-18
《日月潭》教学设计15篇03-26
《日月潭》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30
日月潭教学反思03-19
《日月潭》教学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