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1
一、概述
《景阳冈》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名著欣赏”单元中的第六课,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课文生动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塑造了武松豪放、机敏而勇武的英雄形象。考虑到古白话文语句较难理解的特点,课堂上我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展开教学。通过山东快书、猜词释义、创造性复述、针对性拓展等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识虎威 品英雄”这一主要环节带领学生品析关键动词,了解人物个性特征;通过“大讨论”使其学会客观公正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整个课堂着重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
二、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结合语境理解“吊睛白额大虫、折做两截、锦布袋”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古白话小说语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运用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复述课文,提升复述能力;抓住关键动词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品悟陌生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阅读涉猎日渐广泛,语文能力逐渐提升。对一些古典名著充满兴趣,尤其喜欢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大多是看看热闹,对人物的评价也略显片面,本课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动词的方法,深入客观地认识、评价人物。为单元习作——阅读名著读后感做好铺垫,纵观这节课,我努力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中提到,高年级学生要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正确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这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正好吻合。我巧妙设计了“山东快书、猜词释义、识虎威品英雄、创造性复述、视频拓展论英雄”等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名著的兴趣,整个课堂着重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节课穿插了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又独特的语文课。尤其是“吊睛白额大虫”这一视频播放,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词语本身的含义,大虫的凶猛更是展现无疑。视频《血溅鸳鸯楼》的播放,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被侮辱和陷害后的一个不一样的武松,为全面感受和评价人物奠定基础。
七、教学创新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自编自演了一段山东快书,立刻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本课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猜一猜陌生词语的意思,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并和大家分享方法,然后适时归纳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猜词义的“四大法宝”;在“识虎威 品英雄” 环节,我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抓住了武松内心微妙的变化,让学生认识了一个慌而不乱的英雄武松,深切感受到古典名著用词精准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听快书,猜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学习了《景阳冈》武松“喝酒”“上冈”的两部分内容,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听快书,猜新课的游戏。(师自编自演:山东好汉武二郎,豪饮过后上了冈,乱石堆中窜猛虎,英雄二郎心没慌,全力出拳如闪电,送那大虫见阎王,官府赏银他不要,为民除害美名扬!)
生:打虎部分。
二、教学过程
(一)猜词义 学方法
1、生默读第6自然段:
出示朗读提示:找到自己认为陌生的词语,猜一猜含义并和大家分享方法。
2、分享词义和阅读方法:
“吊睛白额大虫”“折做两截”“锦布袋”
3、生成猜词方法:
(1)看字面 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解词义
(3)看插图解词义
(4)联系视频资料、资料袋内容等解词义
(二)识虎威 品英雄
1、由“锦布袋”一词无痕引入:
同学们, 由“锦布袋”一词,让我们知道了老虎被武松打成一滩烂泥,那么从一只威猛的老虎是变成一滩烂泥,这过程又有多么惊险刺激呢?让我们再次聚焦第六自然段,一起识虎威,品英雄!
2、说一说老虎拿人的三般手段
“扑”“掀”“剪”
3、体会“扑”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一些小动物的扑,例如小狗的扑,然后和老虎的扑作比较,在心中定下基调。
(2)聚焦5段末,6段初,读一读,悟一悟。
抓住“风”字,体会老虎出现时的惊心动魄。
(3)对比阅读文段,体会武松微妙的心理变化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真的有虎,老爷也不怕!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通过朗读和比较文段,体会武松上冈之前的傲慢和初见猛虎的些许惊慌。抓住“呵呀”“翻”感受武松的惊慌,透过“拿”“闪”体会武松的慌而不乱。
4、体会“掀”“剪”
(1)妙解歇后语“老虎屁股—— 摸不得”体会“掀”的威力。
(2)品析比喻句“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5、学习棒打老虎,感受武松力大过人。
(1)品读文段 画出能看出武松“劈”的力道的句子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小结:枝落棒折
(2)品读文段,体会“揪”字的用词精准。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只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讨论“揪”字能不能换成“压”或“抓”,说一说原因,以感受武松力道之大。
6、细品“踢”“打”,发现武松大智慧。
出示问题:“为什么武松要先踢后打?”,讨论并发表看法。(如果先打,只能一只手揪住老虎,老虎则可能挣脱。)
7、复述打虎过程,领略英雄气概。
学生借助自己的神态和动作,创造性复述打虎过程,再次领略武松的武艺高强。(本来设计有“人虎过招”的课本剧,疫情原因,没有展示。)
三、总结拓展,正确客观评价武松。
1、拓展《水浒传 》原著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片段。
学生激情朗读文段,大家说一说,透过文段大家看到了怎样的武松?(强调武艺高强)
2、播放《血溅鸳鸯楼》视频,感受遭人陷害后,一个失控的武松。大家谈想法。(强调武松冲动、残忍、伤及无辜)
3、师总结:
虽然武松是武艺超群的打虎英雄,但是他也有着常人的情感,也会倔强,也会暴躁,也会失控,也会凶残,也会伤及无辜,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完整的人。
四、读《水浒》,识英雄。
师推荐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武松一样的.鲜活的人物,每个人物身后都有成串的经典故事,请你尽情去领略《水浒传》带给你的精彩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八、不足与反思
《景阳冈》教后反思
高新区第一小学 秦海丰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名著赏析”单元中的第六课,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刻画了武松豪放、机敏、勇武的英雄形象。整节课,我通过山东快书、猜词说法、配乐朗读、视频拓展、创造性复述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高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以“识虎威 品英雄”为主要内容。考虑到学习“古白话语句”的枯燥(相对孩子们来说),我以“听快书 猜新课”为突破口,为原本平静的课堂注入一潭活水,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赏析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兴趣,拓宽了眼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多种方法猜词义。
古白话文词句生涩难懂,课堂上我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展开教学。在学生熟读文章以后,由学生分享自己感觉陌生的词语,并介绍自己的猜词方法,师生共同总结:“看字面 猜词义”“联系上下文猜词语”“观察插图猜词语”“借助资料猜词语”等阅读法宝。
三、识虎威 品英雄。
通过“识虎威 品英雄”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品人物性格的方法;通过“大讨论”学会客观公正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在整个课堂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通过让学生挖掘文中简洁有力的动词来领略武松机警灵敏、武艺高强的英雄气概。
人虎过招片段中,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思考,感受武松的勇武和机敏,同时深入剖析武松“闪”“拿”等关键动词,帮助学生体会武松面对老虎时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感受名著的魅力。抓住“劈”“揪”两个关键动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感受“劈”字的势大力沉,和“揪”的毫不放松,生动展现了一个力大过人的武松。通过质疑“踢”“打”两动词的出场顺序,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激烈讨论,让一个机智的武松跃然纸上。
四、精准拓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英雄人物
本课,我和同学们分享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原著文字片段和《血溅鸳鸯楼》的视频资料。通过找同学激情朗读《醉打蒋门神》片段,继续带领学生体会武松的武艺高强。而《血溅鸳鸯楼》则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个被人侮辱、陷害后失控的武松。通过拓展,学生体会到:武松虽然是打虎英雄,但也有着常人的情感,也会倔强,也会暴躁,也会失控,也会凶残,也会伤及无辜,那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完整的人。
五、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个别环节夯得不够实;因疫情原因,本来设计好的“人虎过招”课本剧没有如期上演,颇显遗憾。
我始终秉承“合适的或许就是最好的”理念,因此,在备课中往往能够根据课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总之,“且行且思,且思且寻……”教学的路上需要我会不断地潜心钻研,撒播关爱与智慧,凝望每一朵花蕾灿烂绽放!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2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共分四部分,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还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课题,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那就是武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的故事。板书:武松打虎。
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景阳冈》,比较一下,这两个课题有何不同?(交流明白以地点和主要事件作为题目均可。)
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文章围绕景阳冈还写了那些内容?
二、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文很长,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景阳冈还写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理清结构: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学习武松打虎
同学们,在以上四部分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武松打虎。
我们就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过程。自由读这部分内容,你对打虎内容有和感受?
交流读后感受。
这样的感受是粗浅的,让我们深入来学习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让我们现来读读第九节。老虎是怎样进攻的呢?这里写了两块内容,你们想读武松还是想读老虎的内容?
一读:
通过师生合作读,指导读:读通内容,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能读出老虎凶猛进攻的气势。
二读:
读出武松机智、灵活、勇敢。
老虎进攻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了一招——“闪”。同学们如果把这个“闪”改成“躲”,你再读读感觉有何不同?
交流闪出了灵活,闪出了勇敢,闪出了智慧。
引导交流闪出智慧。(闪在青石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老师读老虎内容,学生读武松部分。读出武松的灵活、勇敢、智慧。
三读:
读出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大家读得很好,读着读着,我们发现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描写如何结合的呢,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交流:一、武松和老虎交叉来写。“老虎攻,武松闪;老虎又攻,武松又闪;老虎再攻,武松再闪。”始终如此。
交流:二、写老虎进攻凶猛的目的?衬托武松的机智勇敢灵活。
交流后,再读体会写作的妙处。
过渡:老虎发动凶猛的进攻都被武松一一化解,武松开始发起了反击。
同桌合作练读读第十节。
抽生读,小组合作读,多种形式读出味道。
引导交流:“劈”劈出了什么?
师生合作读。
过渡:老虎这回可发怒了,前二三十人我吃得不花吹灰之力,可今天居然三招没吃到,还想打我,它又一次发动进攻,武松又如何表现的呢?
学习第十一节:
大组合作读,读出每次打法不同。
指导朗读后,师生合作读。赛读。
整体朗读9-12节,交流你感受到的武松形象,同时再次感受描写方法。
随机板书:机智 勇敢 敏捷 力大无穷
四、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武松机智勇敢灵活的身形,也感受到了交叉进行描写的方法。
五、通过学习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那勇猛机智灵活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让我们再来学习,对人物形象更全面的了解。
(一)学习冈下喝酒(抓住语言)
自由读冈下喝酒,交流: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创设情景,进行对话: 店家和武松喝酒部分(抓住人物的主要语言)
穿插想象店家的心理和武松不同心理,再次朗读对话。
交流你感受的武松形象:倔强 暴躁 艺高胆大 豪爽
(二)学习大步上冈(抓住心理)
自读大步上冈的部分,划出武松心理部分,你又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武松?
交流:自负 多疑 死要面子
引导朗读武松心理,读出多疑 、自负、死要面子。
六、整体回归
综合人物形象,总体感受武松人物形象。
同学们,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两个武松:一个武松只有优点,他勇猛,敏捷,机智。另个武松缺点多多,他勇猛,敏捷,机智,但是他暴躁、倔强,他多疑、死要面子,还非常自负。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武松?
感受到武松优缺点的统一体,英雄因优点而可敬,因为有缺点而可爱。
七、作业
1.讲讲这个故事。
2.课外看看《水浒传》中其他写武松的内容。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倔强 多疑勇猛
暴躁 自负敏捷
艺高死要面子 机智
胆大 力大无穷
豪爽
反思:
《景阳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因此学习目标确定为能进行简单复述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这样两项。
“打虎”部分重点是过程和人物英勇,通过一默读、二对读,激发想象的方法理解了过程,“吃酒”部分重点是人物性格,通过小组研读,角色对读,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现体会人物性格。
字数:2188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3
一、激趣引入:
讲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李虎,有一天,他缠着爸爸说:“爸爸,我要改名,叫李松。”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改名吗?
今天,我们学习《景阳冈》,(板书:景阳冈)就是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文章选自《水浒传》第23回中的一个精彩章节。
看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二、检查自学
①预习了课文,你想告诉老师些什么?想问些什么?
生板: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其他学生在书上写)
②你最喜欢哪个内容?
③提示:外国的作品,如《穷人》,注重心理描写;我国的'古典小说,特别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学习时应注意。
三、学习“打虎”一节
1、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个别分自然段读,边读师边示范指导。(其他学生轻声读)
2、学生放声按要求自由读
3、小组交流学习: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四个人先弄懂。(提醒:待会儿,每组推选说有价值的内容或提问,说得好,或答得好的,四人都加分)
4、学生个别谈体会,发问,个别答。
板:动作 闪 揪 按 踢 打 (用一个词概括:赤手空拳)
学生边读边站起来做手势。(打虎) 板:机智 勇敢
引导看图:图不对(出示图)
5、剖析“闪”(躲) 是否怕虎?
6、小结:抓人物的动作来写,表现武松……(兼谈小说中李逵杀四虎;写文章要抓典型,写克服困难,不写拾东西;学校工作)
7、练一练:“武松拖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前因——后果——(扣最后,学“下冈”,突出“挨”)
四、学习“喝酒”一节
1、自由读,边读边做动作
谈:读懂了什么?板:豪爽 倔强 谈:①酒②虎
2、分角色读(个别)
3、练一练: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前因——后果——
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前因——后果——
五、学习“上冈”(心理活动)
六、总结
1、“不写别的,只写打虎,行吗?”
“喝酒”与“打虎”的关系
2、题目换成“武松打虎”可否?
3、读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景阳冈
(武松) 喝酒———— 上冈————打虎——————下冈
(语言) (心理活动) (动作)
谈: ①虎 ②酒 闪 揪 按 踢 打 挨
豪放 倔强 勇敢 机智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4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筛酒、吊睛白额大虫、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通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法指导
先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
谈话法,导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四大名著导入
你们知道四大名著吗?学生一一回答,《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景阳冈》一课,里面的主人公是武松。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武松,让学生初步了解武松的基本情况,课件出示武松的基本情况。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踉跄霹雳 唬
诡胯 泄
簌迸 稣
抽一名学生读出来,检测掌握情况,及时调整,适时评价。
2、出示生词,抽学生读,检测生词理解情况。
出示课件:
客官 如何 但凡 榜文 吊睛白额大虫 哨棒 请勿自误
印信 耻笑 踉踉跄跄 说时迟,那时快 掀他不着 霹雳 平生气力 酥软
提问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解释,适时评价,及时解释。
3、检测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出示问题。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武松打虎,文中还讲了武松的哪一些事情?用两个字概括出来。
()-()-打虎-()
教师板书:喝酒 上冈 打虎 下冈
4、依据 喝酒—上冈—打虎—下岗 发展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段意。
由学生回答分段情况,说出各段段意。
(1—4)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5—7)武松上冈,见到庙门上有官司的榜文,才知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8—12)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13)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走下冈来。
三、精读课文,了解写作方法,提炼人物性格。
1、细读“打虎”,感受武松的武功高强和智勇双全。
导语: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为什么?
打虎部分最精彩,因为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请大家用心读第9自然段,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用“”划出描写关于武松的句子。2、用“ ○”圈出描写武松的主要动词。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查看圈画情况。
找学生读出描写武松的句子,一一补充,及时表扬。
找学生读出描写武松的动词,一一补充、点评。
学生分角色读:(读前让学生先浏览一下,区分出写老虎的句子和写武松的句子),初步感受老虎的凶猛和武松躲闪的`迅速。(读完一遍后变换角色再读)
总结出老虎攻击人的动作,分别是什么?
一扑一掀一剪
找出武松对付的动作是什么?
一闪
老虎抓人就是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一闪就躲过了猛虎的袭击,我们把“闪”换成“躲”行吗?为什么?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闪” 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表现了武松的机警敏捷和过人的胆识,而“躲”显得很被动。
让学生观看武松打虎的视频。仔细观察武松和老虎的动作。
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无畏 武艺高强 有勇有谋
四、研读武松上冈前的心理,体会人物性格。
武松走上岗看到庙门上贴的榜文心里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说的?找出来体会武松的个性特点。可以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心理描写)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语言描写)
这是武松的自言自语,当他看到了榜文才相信有老虎,但是怕回去呗店家耻笑,所以决定上岗去。
体现了他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性格特点。
采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五、分析喝酒部分。
文中主要写武松打虎,作者为什么写喝酒、和店家对话?
更加衬托出武松无畏、倔强的性格特点。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作方法。
文章通过语言 、心理、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倔强、无畏、机智的个性特点,突出了武松的英雄气概。
七、学生课堂练笔,感受英雄形象。
当群众、官府、客店老板知道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会对武松说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抽学生读一读。
八、激发学生对《水浒传》英雄人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水浒传》写了108个梁山好汉。你还知道那些英雄人物?说一说。表扬学生,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知道的英雄人物更多。
【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景阳冈》教学设计05-18
《景阳冈》教学设计11-25
《景阳冈》教学设计15篇02-19
景阳冈教学反思11-19
景阳冈的教学反思11-06
《景阳冈》教学反思07-05
五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设计01-02
景阳冈优秀教案11-04
数学下册教学设计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