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牧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5 14:58: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年级《牧童》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牧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牧童》教学设计

五年级《牧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牧童》,进一步感受诗词的丰富内涵。

  2.通过运用课后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

  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牧童》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对对子导入,初步感受诗词的表达特点——对仗工整

  初步感知《牧童》的内容。

  山——水青山——绿水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看到“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这样的诗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l.洎由朗读古诗《牧童》。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诵读。

  读出诗词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强调“铺”的读音。引导学生在辨析读音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诗词语言的魅力。①你认为“铺”应该读几声?理由是什么?(通过辨析意思进一步明确读音,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②“铺”字让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感受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完全表现了出来。)

  设计意图:诗情诗意是读出来的。读诗首先应该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字音,尤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读懂意思

  1.默读《牧童》,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交流:一遍又一遍的读书过后,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读懂诗意,感受诗情。)

  3.小结:这首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那悠扬的笛声。那愈来愈近的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设计意图:一遍又一遍的诵读,在诵读中将文字变成画面的过程也就是读懂诗意的过程,感悟诗情的过程。

  四、展开想象,读出诗情

  1.“六七里”与“三四声”的对比:感受乡村生活的静寂与安闲。

  在这首诗的第一句中出现了一些数字,请你读读,细细品味,看你能读懂什么?(使学生懂得这些数字都不是具体的描写,“六七”极言其多,进一步突出了草的茂盛;“三四”极言其少,进一步突出了笛声的悠扬,乡村的静寂。这些描写为牧童的出场埋下了伏笔,由远及近,由景到声,再由声到情。感受到牧童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特别的情趣。)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中情。(“六七里”要读得长而缓,“三四声”要读得短而轻。)

  2.想象“卧月明”的情景。

  (使学生感受到此时牧童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伴随着悠扬的笛声,看着画面中“不脱蓑衣卧明月”的牧童,你想说什么?

  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引入其他与“牧童”有关的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深入理解。感悟诗魂

  1.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无论白天还是傍晚,无论放牧还是休憩,牧童的生活都是如此惬意。此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牧童吗?你此时最想说什么?(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像他这样,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享受悠闲与自在。)

  2.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魂。

  3.总结全诗。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将这首古诗默写下来。

  3.将《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年级《牧童》教学设计2

  一、揭题导入,点词读句

  1、出示课题。

  提醒:牛字当偏旁横改成提。

  2、熟读成诵。

  3分钟时间,自己读,熟读成诵

  3、点词读句。(重点研读三个词:铺、弄、卧)

  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a、点词读句

  b、猜猜点出这个词的理由

  4、读全诗:读出诗的意境。

  二、品诗,想童趣

  继续走进这几位孩童的生活,哪些场景让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

  (一)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随机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描述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那是一片怎么样的原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晚风中怎么摆弄他的笛子?

  想象练笔: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让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诗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发挥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

  2、重点研读“卧”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想象练笔:

  这就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一张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3、师引导:这是怎样的生活?(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整首诗。

  (二)了解作者,指导朗读

  师: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

  了解诗人(出示吕岩小传)

  (三)回归整体,指导朗读

  三、抄读诗文

  学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指导学生抄读诗文。

  《牧童》作业纸

  姓名___________

  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怎么在晚风中摆弄他的笛子的呀!

  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连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五年级《牧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牧童》教学设计02-20

《牧童》教学设计04-13

【优选】《牧童》教学设计05-08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11-24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06-06

《牧童》教学反思10-12

二年级教学设计:画家与牧童05-10

《牧童》教学反思15篇11-05

《牧童》优秀教案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