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11-24 13:49: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牧童》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1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人物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一个小牧童,面对地位尊贵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纷纷赞叹的人群中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是何等的率真勇敢!不盲从,实事求是,而身为著名画家的戴嵩,面对小牧童指出的错误不是大发雷霆,而是虚心接受,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向牧童连连拱手道谢,此虚心之美德同样令人感动,牧童和画家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教学这课时由于生字多,课文长,应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文中生字很多,也较难认记,一定要调动学生乐于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们在语言环境中认记。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老师是新的,老师对于学生是陌生的,课前打招呼要亲切,能快速拉近学生距离,对于每个环节的要求也相对要细致些,在教学设计、课堂活动上要多做预设,随机应变。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抹、挤、拱、批、商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著名”。

  4、用“一……,就……”说话。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抹、挤、拱、批、商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斗牛图》。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2、欣赏古代名家动物画作,引出戴嵩画牛。

  3、板书课题,强调“牛字旁”,理解“画家”和“牧童”的身份。

  4、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

  2、识记生字。

  出示“购、驱”,找共同点(结构一样,形声字),组词。

  出示“和蔼”:谁对你说话和蔼?你来和蔼地说一句话?成语:和蔼可亲。

  “惭愧”:什么时候会觉得惭愧?配上动作表情。造句。

  出示“翘”:会意字——羽毛高高的'向上(出示鸟尾巴上的羽毛上翘图)。

  出示“戴”、“带”区分。

  出示“涂抹 批改 拱手”,做动作理解,引出“提手旁”。

  三、写字,生字回文

  1、过渡:我们知道提手旁的字表示手的动作,接下来我们学写一个提手旁的字“抹”,观察结构、大小,强调“提手旁”和“末”。

  2、一个带一串:自己观察并书写“挤、拱、批”。

  3、出示“商”,对比学过的“摘”,观察结构、大小,指导书写,组词。

  4、我们动手写完,再来练练嗓子。生字回文,齐读全文。

  5、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给出提示,同桌合作填空。

  四、指导学习1-4自然段

  1、过渡:孩子们,请读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戴嵩的著名有什么表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去掉“一、就”,对比读,哪种说法好,读中感受“一……,就……”,看来“一……就……”的本领可真大。你们能用“一……,就……”说句话吗?

  3、出示“看画的人……大价钱购买。”,前半句换种说法,句子练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导语: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他沉思片刻,要画一幅《斗牛图》,他是怎么画的呢?

  5、出示一幅画,让学生指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指导朗读。

  6、展示画,戴嵩画好了,喜欢吗?想不想到近处来看看?大家都欣赏他的《斗牛图》,很快就引来了许多人,(图放中间,大家聚拢看同一处)这就是围观。

  7、想不想夸夸这幅画?角色扮演(买菜商贩、饭店老板、路人),体会“纷纷”,出示商人的话,指导朗读,配动作“绝妙之作”。出示教师先生的话,指导朗读,突出“神笔”。

  8、只出示两句赞扬的话,角色扮演,同桌练读,点生读,师生配合读。

  9、总结:看来我们都很喜欢著名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名家的画我们每个人都赞不绝口,却有位牧童站出来说了“挑刺儿”,戴嵩因此修改了他的画,想知道后来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设计

  1、认读二类字,每个生字多组几个词语。

  2、熟读课文,和同学或爸爸妈妈一起角色扮演,带着理解读对话。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理念】

  立足语文本体性教学,按“认识一实践一迁移”的程序设计教学,强化语言表达,落实语言实践,形成语言技能。

  【教学过程】

  一、比较牧童的前后喊话,感情朗读故事、讲述故事

  1.朗读。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则故事《牧童和狼》,谁来读好故事?

  2.比较。师:故事的主角是牧童,伊索写了他的两次语言。比较下,要读出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你想怎么读?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第一句要读出牧童表面慌张,实质在戏弄、欺骗村民,有种扬扬自得的感觉;第二句要读出牧童真的是害怕、慌张的语气。两句都可以采用夸张的语调读,第一句拉长语调、得意扬扬地读,第二句带着哭腔读。)

  3.演读。师:请采用表演式的朗读,来讲一讲这则故事。

  (设计理念:感情朗读是每篇课文共性的语文技能,就是语文本体性教学的共性内容。本则寓言的'朗读训练是采用夸张式的语调表现人物情感,将体会牧童的内心情感渗透在感情朗读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之中。)

  二、比较长句与短句,认识“短语式语言描写”方法

  1.比较。师:我们再来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想想课文为什么不用第二句呢。

  第一组: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好几次他大叫:“狼真的已经来了。狼真的已经来了。”

  第二组:

  (1)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真的已经来了。狼真的已经来了。大家快来帮忙啊,狼真的在吃羊了。”

  (第二句一是没有用“!”,二是都是长句子,不能很好地表现牧童的情感。)

  2.小结。师在人物语言描写中,为了表达急切、害怕、慌张等情感,要用短句和感叹号,不该用长句。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读读、议议,认识到“短语式语言描写”能表达急切、慌张等现场情感,但学生形成的还只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三、比较原文与改写,练习“短语式语言描写”,理解寓意和写法

  1.练习描写。师,故事中没有村民的语言描写,我们来试着描写村民的两次语言,写在课文合适的地方。想想,你想表达出村民怎样的内心,采用长句还是短句,还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

  2.交流表达。

  出示学生的描写:

  (1)好几次村民们都互相大喊:“快打狼!快打狼!”

  (2)村民们听了,摇了摇头说:“又在说谎!又在说谎!真是个贯说谎的孩子,谁还相信他呢?”

  (通过“短语式语言描写”,第一句表现出村民的急切、果断,第二句表现出村民的无奈、气愤。)

  3.理解寓意。师:最后,牧童明明说的是真话,村民们为什么还这样说呢?(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4.比较写法。师:再比较一下,伊索为什么不写出村民的语言,这样不是更具体些吗?(“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出现村民们的语言描写就不符合特点了;再说,村民们不是故事的主角,写了就不能更好地突出牧童。看来,还是请同学们擦去刚才村民们的语言描写为好。)

  (设计理念:在上个环节学生获得“短语式语言描写”的概念后,通过仿写村民语言的实践运用,对“短语式语言描写”的认识变得更为清晰具体,这才可能转化为语文技能。并在实践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机渗透了寓言的寓意理解。)

  四、作业

  师: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请你仿照《牧童和狼》的写法,也来写一个故事,可以是编的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做到短小精悍、突出语言描写、点出道理。

  (设计理念:在学生对寓言故事特点已形成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力图通过故事编写这一语言实践活动,使寓言故事特点在学生脑海中明晰起来。)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古诗《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本科时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写的,《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教科书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一是通过学习,理解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丰富语言积累;三是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意图是通过故事引入,从作者的特殊性入手,制造兴趣点,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我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了一下步骤,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精神。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教师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教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我安排这个环节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读,想象,在读中悟出诗意。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意在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意境。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熟读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知道,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4

  一、教材分析

  《牧童》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是这首七言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牧童》,进一步感受诗词的丰富内涵。

  2.通过运用课后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

  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分析学生

  由于在城镇生活的孩子,大多数人对“蓑衣”的形象、“草铺横野六七里”的情景、“牧童”的生活等尚不知晓,所以,我采用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形象的画面增加孩子们的感性认识,激发想象的热情,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画面,进入意境,赏读诗文,体会诗句的凝练和意境之美。

  五、确定整合点:根据课文目标和学生特点,我把如何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作为整合点进行教学,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故事激趣,介绍诗人:

  出示电视剧“八仙过海”片头,让学生猜出片名,也可试着说出“八仙”是哪八个人?

  师: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唐代人.(相机出示诗人吕岩人像图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那在吕岩笔下的牧童,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牧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以上。

  2、指名读。(评价:读通顺,流利) 谁还愿意读?

  他读准了一个生字,生板书:“蓑” 强调字音不卷舌 分析字形

  3、自由默读全诗,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诗句的意思清楚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谁先来读这首诗?小结:读得字正腔圆 有节奏

  大家注意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一个?板书:铺

  诗中“铺”字为什么读pū?:(多音字从字义上区分读音)

  铺: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

  在诗中“铺”指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2、自由读第一小句,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描述一下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的演示比枯燥的说教在效果上要好很多。]

  相机出示辽阔原野碧草葱茏的画面,学生欣赏。

  看着眼前绿草茵茵的画面,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3、 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

  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生 … 板书:弄

  “弄”什么意思?(逗弄)

  “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

  (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

  师:刚才抓住一个”铺、弄”字去体会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出示:“抓重点字体会诗意” 齐读。

  【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汉字的音形义,领悟诗文内容。】

  4、 快乐的牧童边吹笛边嬉戏。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点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抬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童歌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安详的吃着草…或许……

  谁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小句诗?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感觉上的美好

  5、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悦耳。 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可是牧童在哪里呢?

  出示: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

  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根据刚才学古诗的方法,你认为这句诗中的重点字是哪一个?

  板书:饱 卧

  你能试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6、 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7、“蓑衣”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出示蓑衣图片)

  出示:“学看注释理解字义” 也是学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齐读。

  “蓑衣”绝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

  ①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② 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

  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2)这样的生活真是——? (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8、 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在这样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感受?

  师板书:安然自乐

  师:如此悠闲、自在、轻松,谁能将他的感受读出来?(读出牧童吃饱后躺在月夜下的惬意)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 自由读读全诗,读出你的向往。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表个人的感受,让学生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自然而然地升华情感。】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1、 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老牛品草静静,夜晚清风习习,高空明月朗朗,牧童卧草眠眠,太惬意了!你能再读出这样的快乐吗?(齐读)

  师:刚才大家一边想象,一边用朗读把牧童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又是学习古诗的另外一种方法。出示:“想象意境感悟情感” 。齐读。

  [设计意图:再次听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播放切合词中意境的乐曲,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

  2、作者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大家从《吕岩小传》中或许就能明白。

  出示课件。指名读。

  你明白了吗?生于兵荒马乱的吕岩多么渴望能过上这样悠闲快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谁还能读出作者这种渴望 ?

  3、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安然自乐的牧童形象。这样的生活不但作者十分的喜欢、热爱、向往,连我们都十分的羡慕,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首诗吧。

  4、 能背下来了吗? 试着背一下,注意感情。

  ()总结学习方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习方法、诗意……)

  相信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灵活学习。

  ()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原野迷人景色的同时,认识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读过这样的诗吗?

  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舟过安仁》等。

  鼓励学生课下多积累背诵这样的诗。

  2、 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

  能不能试着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牧童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建书香校园,树文化新人课外阅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板书,注意“寓”写法。齐读。

  2、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灯片1)你读过哪些寓言?

  3、有没有同学读过《伊索寓言》呢?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4、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

  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5、师补充: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②、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出示幻灯片4)

  hóulong huāng huǎng guàn

  喉 咙 慌 谎 贯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 贯”的 笔顺

  (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 惊慌失措 说谎 一贯

  (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出示幻灯片5)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灯片6)--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4、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从这个“赶”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相机板书:一开始听到牧童的大叫,村民们(板书:闻声赶来),

  5、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6、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7、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8、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

  9、交流

  10、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7)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2、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

  1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xx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用学习《牧童和狼》的方法自学第十二课另两则语言。

  2、读一读《伊索寓言》这本书。

  六、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 谎话 真话

  村民:闻声赶来 无人前来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6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 课件: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

  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本课的13个生字:戴 价 购 墨 抹 蔼 批 翘 驱 蝇 惭 愧 拱。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会认“戴、价”等13个生字,会写“兄、呆”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学习戴嵩虚心的品质及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人士挑战的精神。

  【重点难点】提手旁的写法、“商”字中间的小“八”与“滴、摘”等字中小“十”字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认读生字(12′)  1、(课前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一课的画家是指的谁?他画什么最出名?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真聪明!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你还知道什麽?

  4、知道吗,这位有名的大画家和一个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自学生字。

  5、请大家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生字学得怎么样。这是本课的生字,你们认识其中的哪些字呢?

  6、送汉字宝宝回家的游戏。

  7、字卡拼图游戏。

  1、戴嵩。他画牛最出名,主要画了《三牛图》和《牧归图》。

  2、课文后边的“我知道”就告诉我们了。

  3、⑴ 我知道戴嵩很喜欢画牛,画的牛跟真的一样。

  ⑵ 我知道《三牛图》和《牧归图》是戴嵩画的。

  ⑶ 我还知道有的画家画的动物像真的一样,人们都特别喜爱它们的画。

  4、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5、认读个别字,并说出是怎么认识的(墨价蝇批)。

  6、讨论认记方法。熟字加偏旁:抹拱驱购价批)换偏旁:绳──蝇 渐──惭 愧──瑰

  1、(出示图标“展示台”)小朋友们生字认得快,写字也一定会很棒!下面是展示我们写字水平的'时候了!(出示课件──要写的字:兄呆商抹挤拱决价钱购批评)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发现哪几个字长得像吗?

  2、哪位同学还记得写提手旁应该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们,请大家拿起笔,坐端正,把这四个字各写一遍。

  4、还有哪些字长的像?

  5、这两个字上边都有一个小口,就像头上顶着一台电视机。上边的口一定不能写大,写大了就会把下边的“儿子”和“木架子”压烂了。(范写兄、呆)再把这两个字写一遍吧。

  6、其余的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呢?说完后就和我们一起把每个字写两遍吧。

  7、评价展示:购。

  8、再写一遍。

  1、抹、挤、批、拱。

  2、第一,横要写得短。第二,提手旁的竖钩一定要写直。

  3、学生书写。

  4、“兄”和“呆”

  5、写字。

  6、自由发言,及时反馈。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朗读感悟(15′)

  1、(出示生字课件生字:戴价购墨抹蔼批翘驱蝇惭愧拱)现在,老师又把这些调皮的生字抓到这儿来了。注意,我们看看那个生字在闪动就大声读一遍,它就会变红变乖了。小朋友,咱们一起读。

  2、(出示图标“我会读”)现在该展示我们的朗读水平了。这一课的人物对话比较多,大家说想怎样读?

  3、分角色读,好啊!这样吧,同桌的两个同学一起,一个当戴嵩,一个当牧童,分角色朗读。看谁当的像!

  4、同学们现在可以展示了吗?

  5、面对大画家的画,你这位小牧童喊得很“大胆”,“说”得也大大方方。请问,其他围观的人是怎样评价戴嵩的“斗牛图”的?

  6、相机指导赞叹的语气。

  7、小朋友们,请你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8、我想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谁当戴嵩?谁当牧童?全班同学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我读叙述部分。

  9、刚才我看见这个小朋友读书时作了个动作,你能再作给大家看看嘛?

  10、你这是作的什麽动作?

  11、“拱手”什么意思?

  12、对!这是古人的一种礼节,一般表示尊敬和感谢。请小朋友也一起拱拱手。(说完后示范“拱手”)读读课文,想想,戴嵩为什么要拱手呢?

  13、小朋友,请你们先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4、总结:同学们,从古到今,有许多有优秀品质的人。越是有学问的人往往越是有优秀的品质。戴嵩,作为一个有名的大画家,竟然这样谦虚,这样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戴嵩先生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1、随着教师的指示认读生字。

  (如果课件没做好,教师可以先用教鞭随意指示电视机上的字让学生认读)

  2、“分角色读”。

  3、读书。

  4、展示。

  5、(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7、各自发表意见。

  8、与老师一起学生读书。

  (读到最后一个学生作拱手动作)

  9、(拱手)

  10、拱手呀!

  11、古人表示感谢的意思。

  12、因为戴嵩很惭愧,非常感谢这个小牧童。

  13、⑴ 我最喜欢牧童。牧童很诚实,发现大画家的问题也敢说出来。

  ⑵ 我最喜欢戴嵩。因为戴嵩非常虚心,愿意听别人的意见,连一个牧童的话都认真听,还向牧童道谢。

  14、发表意见。

【《牧童》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牧童》教学设计02-20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07-31

《牧童》优秀教案05-25

《牧童》教学反思10-12

二年级教学设计:画家与牧童05-10

优秀教学设计01-22

《牧童》教学反思15篇11-05

《松鼠》优秀教学设计10-27

春酒教学设计优秀09-19

《船长》教学设计优秀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