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10 08:21: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精华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精华3篇)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运动有快慢” 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

  1.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2.地球同步卫星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坐在向东行驶汽车里的小明,以自己为参照物会看到路旁的树木 ,若以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4.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 是相对的 5.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转载于:/h= m/s,18m/s= km/h,54km/h= m/s

  6.常见速度值:

  (二)生生互助、合作探究----运动类型

  1.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 3.例题(阅读教材21页例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练一练】:

  (三)小组互助、拓展提高

  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行进150m,则它第5s内的速度是______m/s 2.汽车在前20s内通过200m的路程,在后40s内通过250m的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 的平均速度是 。 三、堂清训练、巩固双基:

  1.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其速度是 km/h,合 m/s。

  2.飞机在12min内飞行216km,其速度是 :而子弹在2s内飞行了1600m,则 运动的更快。

  3.关于速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4.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5.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到达,全程1050km,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平直铁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投出的篮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C.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直线跑道跑百米的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7.甲、乙两气球分别以1m/s和1.5m/s的速度竖直升上天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球在上升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球在上升 C.以甲球为参照物,乙球在上升D.以乙球为参照物,甲球在上升

  8.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m,如果甲在起跑线处,乙在甲前方10m同时起跑,则()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甲先到达终点 D.未到终点前,乙在甲前边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2

  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

  (二)新授课程

  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

  (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

  (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1)物理意义

  (2)定义

  (3)公式

  (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

  1m/s=XXkm/h;5m/s=XXkm/h;72km/h=XXm/s

  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解决简单的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

  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

  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

  6、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

  1物理意义1概念

  2定义2变速直线运动

  3公式:v=s/t3平均速度

  4单位:1m/s=3.6km/h

  八、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教材及身边的实例,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素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对于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并掌握,但解题时过程不规范还应课下加强训练。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3

  1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教材先设置“想想议议”,提出问题: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说明物体运动快。

  第二种方法,在相等的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物体运动快。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百米赛跑,用两种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使能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运用小学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确定一定的路程,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计算出通过这段路程的速度,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υ=S/t,单位及换算单位:m/s 、km/h,1m/s=3.6km/h。

  通过阅读小资料给出的数据,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再通过教材两道例题分析解答,使学生掌握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单位换算的理解。

  3重点难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1.公路上行走的车辆与行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三节。

  (板书或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先给学生感性认识、思考、质疑,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确定目标

  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讨论自学情况、启发学生汇报自学成。

  1、同学们学到哪些知识?

  2、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3、同学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筛选整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板书)

  1、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2、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表示?

  3、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4、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产生质疑的能力。

  活动3【活动】互动学习 解决问题

  一、速度(板书)

  提出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播放视频2】 奥运会男子一百米决赛

  【播放视频3】奥运会女子短跑比赛

  提出问题:

  百米赛跑比赛时,裁判用什么方法判定谁跑得最快?观众用什么方法判定谁跑得最快?

  裁判:在相等的路程内,用时最短,速度最快。

  观众:在相同的时间内,跑的路程最多,速度最快。

  结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板书)

  第一种方法: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说明物体运动快。如甲图。

  第二种方法,在相等的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物体运动快。如乙图。

  提出新问题: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例如: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分析归纳:求出速度,即计算出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一、速度(板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υ=S/t

  4.单位:s―m s―km

  t―s t―h

  υ―m/s υ―km/h

  换算关系:1m/s=3.6 km/h

  引导学生读阅小资料,了解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及物理意义。

  记住:人步行的速度:1.1 m/s 。要求学生说出它的物理意义。

  (第一宇宙速度:7.9m/s,第二宇宙速度:11.2m/s,第,三宇宙速度:17.6m/s)

  提出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解:72km/h=7200m/3600s=20m/s

  ∵30m/s>20m/s

  ∴火车的速度慢

  或:30m/s=3.6km/h×30=108km/h

  例题1(P31)

  例题2(P32)

  注意:

  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

  2、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本图12.2-1所示的速度表。

  补充例题: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6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二、匀速直线运动(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想想议议”,回答下面问题:

  1、甲图片小球在运动中有什么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乙图片小球在运动中有什么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哪个图片的小球的运动速度快?(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乙图运动速度快)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特殊性,变速运动是物体运动的普遍性。

  【播放视频4】越野车攀岩石

  提出问题: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

  3.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即:υ=S/t

  例1、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前10分钟行驶2.5km,,后10分钟3.5km,该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是5m/s,又从乙地返回到甲地的速度是4m/s,求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

  从上述例2可以得出,要求物体往返平均速度公式为:

  物体往返平均速度υ = 2υ1υ2/ υ1+υ2

  三、科学世界(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完成下列问题:

  1.照相机上“快门”的作用是什么?

  2.“频闪摄影”的原理是什么?。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4【活动】延展学习 自我评价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 ,20m/s合 km/h。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6、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 m ,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一、速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υ=S/t

  4.单位:s―m s―km

  t―s t―h

  υ―m/s υ―km/h

  换算关系:1m/s=3.6 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3.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即:υ=S/t

  物体往返平均速度υ = 2υ1υ2/ υ1+υ2

  活动6【作业】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2、3题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02-26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03-1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ai教学设计07-20

《浮力》教学设计07-21

嫦娥教学设计07-28

《春晓》教学设计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