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3 11:41: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况。

  1、个别介绍。

  2、其他同学作补充。

  3、课件出示有关宋城泼水节的图片和录像。

  4、积趣存疑: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 bà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 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利用课件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你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写字指导

  1、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⑴ 都是半包围结构。

  ⑵ 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⑶ 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4、学生互相观察和欣赏,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文思考

  1、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2、反馈交流:

  ⑴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② 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⑵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②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⑶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提供句型,练习说话,发散思维。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个别读──男女同学──齐读。

  三、学习最后段落,重点指导朗读

  1、配上音乐,激起情感高潮:

  师:周总理开心,人们更开心,我们也开心。

  2、配乐齐读。

  四、知识延伸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因为有了周总理的参加而显得格外难忘,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呢?

  (师介绍:火把节 那达慕大会等)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课后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看,这幅图画的是哪个民族?

  (傣族)

  从哪里看出来?

  (泼水节)

  那你们瞧!这么美的花是什么啊?

  (“凤凰花”)

  评:是啊,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2、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瞧,这就是凤凰花,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

  (对,它们是同偏旁的字,用心记一记)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⑴ 你读懂了什么?

  ⑵ “一年一度”(泼水节每年都过),“火红火红”(读出什么,凤凰花的美,把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红更美了 )。

  ⑶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4、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1、检查。

  2、读了这篇课文,你能不能用上这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1961年,( )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 )的泼水节。

  三、教学第三段

  1、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⑴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人多?从四面八方赶来,那是怎么样的?

  ③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④ 多么壮观的场景啊,老师也想来读。(把“赶”读成走)我读得怎么样?那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⑵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读读课文里的句子,看看能不能把这欢迎的场面读出来。

  ⑶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 看到什么?

  ② 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你也觉得是这么热闹?

  ③ 反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读进去吧。

  ⑷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① 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你会怎么喊?

  ② 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再来──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3、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

  ⑴ 师配:“象角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

  ⑵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

  读课文的1~3段。

  四、复习字词

  1、沈老师去了一趟傣族,非常喜欢那里的凤凰花,我也带了几朵回来,把它撒在黑板上,铺成火红火红的地毯。

  咖啡 踩着 蘸着 凤凰 蹲着 傣族 敲着

  撒满 对襟白褂 健康长寿 周恩来

  ⑴ 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拿一张卡片,请同学们赶快找到同样的字,领着小朋友读。

  ⑵ 请同学们找出同偏旁的字。

  (咖啡、凤凰、对襟白褂)

  ⑶ 老师上面还有四个词语娃娃,你发现什么?

  (踩着、敲着、蘸着、蹲着)

  2、我们要把凤凰花瓣里的字请到田字格中。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

  2、感受傣族人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设计思路

  自主识字,在朗读课文,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认识到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读前要求:

  ⑴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⑵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字音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好听。

  ⑵ 去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学生分段抽读,互相评议。

  三、再读,学习新知

  1、再次自读课文并想: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读第三自然段。

  4、看图理解第四自然段:

  ⑴ 画出描写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⑵ 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

  5、体会第五自然段:

  ⑴ 老师做动作扮演总理。

  ⑵ 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读中感悟

  1、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的( )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大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4、照样子写句子:

  ⑴ 周总理一手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民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⑵ 傣族人民一边呼唤,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一边一边

  三、写字指导

  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用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横折弯构。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3

  【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 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 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⑵ 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 )

  ⑶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 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际互动:

  师演总理,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 你们想看看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装,端着清水,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是永生难忘的节日。为什么是“难忘的”呢?请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泼”右边是“发”不要和“波”相混。

  二、初读识字

  1、抓“特务”:

  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

  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

  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

  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看图发现导入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所查资料,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

  (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2、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⑴ 自读自悟。

  ⑵ 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⑶ 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⑷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⑴ 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⑵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座( )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火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满面 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泼水节图片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想欣赏吗?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

  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检查生字

  (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是傣家人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呢?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____―,难怪―_________,难怪―________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____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______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_______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_______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仔细观察周总理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周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是一样的.)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的一个样,显得多亲切呀!再看图,用一个词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望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齐读课题)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难忘一课教学设计02-06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04-10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06-27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06-17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优秀10-25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优秀09-21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优秀04-25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9篇06-27

《难忘的第一次》教学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