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春天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针对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方式,口语交际设计也是围绕此单元的主题“多彩的春天”设计的,让学生在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在言语交际中提高语言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且逐步适应课程标准中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但一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较小,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且好动,好玩。对此,教师可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说,在趣中说,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教学目标中指出: “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激发每一个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和体会。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首先必须当好引导者和倾听者,让课堂成为学习的天地。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因为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看看、读读、唱唱、说说、画画、”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能力训练目标:留心观察春天,在充分多方面了解春天的基础上与同学大方交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能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激发表达的兴趣与自信,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学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所观察的景象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一面,能说得具体些。
学习难点:会聆听同学的发言,能把话说完整。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春姑娘早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像调皮的娃娃,正和我们捉迷藏呢!小朋友,你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
2、 揭题。
二、 感悟春天
师:春天在哪里呢?同学们都去寻找过,赶快把你找到的春天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说完整话,其他同学会聆听同学的发言。)
1、 师:你们不仅看到了春天的景物,还听到了春天的声音,春天还有什么声音呢?
交流后组织唱一唱。
5 3 ︳5 3 ︳11 1 ︱11 1︱
青 蛙 青 蛙 呱呱 呱 呱呱呱
春 雷 春 雷 轰隆 隆 轰隆隆
春 风 春 风 呼呼 呼 呼呼呼
山 泉 山 泉 叮咚 叮咚 叮咚 叮咚
2、引:老师还在网上找到了几组春天的图画呢!
看光盘选段,边看边思考: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说说看了后的想法。
师归纳:1、说话要完整。2、仔细聆听同学发言。3、可以提问题。
三、 描绘春天
1、 根据要求小小组合作进行口语交际。
2、 个别反馈。
3、 小结:春天就像个大画家,只要它一来,世界就会变得五彩缤纷。我国古代就有诗人用诗歌描绘了美丽的春景,我们一起来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感怀吧。
四、 赞美春天
1、 背背古诗
2、 小结:春姑娘不仅让诗人见景抒情,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动听的歌曲。你会唱哪些关于春天的歌曲?
五、歌唱春天
1、指名唱。
2、欣赏《嘀哩嘀哩》
(1)唱这首歌时心情怎样?(高兴、欢快)
歌曲中的“嘀哩哩”是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呢?
(像小雨的声音,像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像百灵鸟在歌唱。)
(2)想一想春天还在哪儿呢?齐唱
春天在那小鸟的歌声里。
春天在那轰隆隆的雷声里。
春天在那淅淅沥沥的小雨里。
春天在那红艳艳的杜鹃花里。
……
六、珍惜春天
师:从刚才的欢唱中,老师在小朋友的笑脸上也找到了春天。面对这么美的春天,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好好学习 珍惜时间 爱护花草树木等)
《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2
【情景说明】
本文教学内容选自人教课标版第二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此组教材也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前后呼应为口语交际活动埋下伏笔,打下基础。此次活动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整合、积累、渗透。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说春天”、“找春天”、“赞春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表达自己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并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生活中”、“交谈里”收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说春天
1、设疑猜谜:
她是一个小姑娘,穿着一身绿衣裳,高山绿水是花裙,桃花为她画粉妆,姑娘咯咯笑一笑,小鸟枝头喳喳叫。
谜底:春天、春姑娘
2、词语积累:
师:春天的景色真美丽,春天的变化也不少。你们知道有哪些词语用来描写春天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多?
⑴学生分四人小组或自找伙伴说一说:
如: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百花盛开、春风拂面……
⑵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开展竞赛交流。
二、色彩斑斓──找春天
1、多媒体播放春景图:
春天是那么的美丽,在这令人陶醉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走进春天,睁大我们的双眼,寻找新的发现。
⑴小组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新感受和同学交流。
⑵大胆尝试:
用歌词的形式说出春天的见闻。
师:听,春天的歌声已经响起,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欢唱,伸开双臂拥抱春天。
播放歌曲《嘀哩嘀哩》(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一边哼唱,一边律动)。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们找到的春天在哪里?
(多媒体出示句子: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整理。)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美丽的花园里。
春天在那青青的田野里。
春天在那绿绿的树林里。
春天在那叮咚的小溪里。
……
⑶口头作文:
采用个人练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形式说出春天的见闻。
2、小组合作,齐画春天:
师:同学们又有了这么多新发现,让我们齐心协力用手中的笔将池溏边、田野里、森林中,寻找到的美丽春天画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把春天装扮得最美丽?
⑴组内自找伙伴展示图画。展示时,要向伙伴说一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⑵全班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小画家”。
三、思绪飞扬──赞春天
1、争当报春使者:
师:音乐中的春天令人陶醉,图画中的春天充满幻想,交谈中的春天犹在眼前。谁愿意成为春的使者,传播春的信息。
(出示小燕子头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⑴可以说说在春天里自己的想法和希望。
⑵可以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资料向大家介绍、讲解。
⑶可以表演有关春天的歌舞。
2、诗歌传续真情:
师:一路看来,一路听,老师也找到了春天。
此时学生已迫不及待的喊了出来:“在哪?在哪?”。
接着上一环节板书:
春天在那同学们的歌声里。
春天在那同学们的图画里。
春天在那同学们的言语里。
春天在我们大家的笑容里。
并在最后写到:作者──全体同学。
3、师生合作:
整理完成《春天在哪里》的小诗和各小组“春天的画”,贴到教室里的展示台上。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它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低年级口语交际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创设多种情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专题紧密联系,在双向互动中使学生入情入境的进行口语交际。
1、图画增添春的色彩:
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空间、生活积累十分有限,光靠学生的印象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内容难免单一。在此次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春景图”,创设出春天的画面和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展开想象。活动中还安排了小组齐画的环节,通过孩子们的团结协作,将想象变为真实的再现。
2、语言传递春的信息: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教师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出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学开始的“赛词游戏”结合教材,对本单元词语的复习与巩固,同时又对词语积累进行了扩充。教学中安排了分小组谈发现、谈感受,推荐小组代表等多种说话形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说话欲望。最后安排了争当报春使者──“小燕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春天。使学生入情入境的分享春天带来的快乐。
3、诗歌串起春的音符:
当显示屏上出现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凑成的诗句;当我为诗歌加上结束语;当我在诗后打出作者──班全体同学;当我们动手将整理好的'诗歌粘贴,课堂上早已跳跃起欢乐的“音符”。他们目光闪动,他们高低起伏,他们是春天最动听的声音。
4、音乐奏响春的旋律:
有一种声音没有国界,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却能震撼人的心灵。那就是—音乐。在教学的第二板块找春天中,我加入了歌曲律动《嘀哩嘀哩》。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我以歌曲中“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的句式为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句子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脱口而出,春天已留在我们的心里。
【专家点评】
犹如一首清新明快的小诗,又好像一曲高昂激越的赞歌。王舒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细细回味,它有两个鲜明特点:
1、努力创设优美情景,让课堂成为学生神采飞扬的舞台:
纵观整节课,王老师充分考虑学生入学时间短,认知水平低的年龄特征,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课堂情景、交际情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及时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让课堂成为了学生神采飞扬的舞台。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生活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天地:
语文教学就是要唤醒学生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生活见闻,增长学生生活知识。王老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文本空间,达到了“活用教材”的目的。词语的积累,歌曲的传唱,图画的描绘,无疑都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创造了条件,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精神与人文气息令人赞叹。
【《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10-23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10-17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12-22
《口语交际:转述》教学设计10-17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11-24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04-18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12-06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04-16
《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