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黔娄/之妻有/言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习册2、3、4、5、6题。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饮辄尽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结5、箪瓢屡空6、黔娄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贵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9、衔觞赋诗10、无怀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环堵萧然
2、因以为号焉6、不戚戚然于贫贱3、每有会意7、不汲汲于富贵
4、或置酒而招之8、衔觞赋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娱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四、试图翻译课文。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课文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训练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册第1、7题。
1、1、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志趣的句子是: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画像,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B、本文是从性格、生活、志趣三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像的。
C、短文颂扬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D、文中的“赞”是传后所附的议论性文字。与正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三、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一些看法。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既可。)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拓展训练。
昔有一人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又复破分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一、解释加点词。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首不得出自能出之既杀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首不得出B、既不得出C、如此痴人D、有一老人来语之曰以刀劈狼首既杀驼两狼并驱如故即用其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它属于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文章。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文中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教学中一方面要整合前两篇课文有关生命真谛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不断增强语感。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但是他们年龄较小,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具体到对《生命 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从动物到植物再到人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手段,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生命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2)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2、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1、师:学习了《触摸春天》,我们已经知道:安静虽然是一位盲童,可她的生命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阅读了《永生的眼睛》,我们懂得了:珍爱生命,关注他人,人生会更有意义。关于生命,我们还有太多的话题。
2、板书;生命 生命 齐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3、生谈论交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的表达效果。
4、师总结:题目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生命的可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文章的标点符号、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能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评议朗读情况。
重点读好以下词语:(随机学习生字词语)
欲望 不屈 震撼 茁壮 糟蹋 听诊器 有限 骚扰
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a.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b.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c.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d.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体会文章的情感。
3、生默读课文,思考:生命是什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到了生命的存在?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
4、反馈交流读后所得。师生梳理总结课文的三个事例,并随机板书:
⑴ 飞蛾求生欲望强烈。
⑵ 瓜苗破土不屈抗争。
⑶ 心脏跳动令我震撼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1、齐读课文。
2、选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幻灯片出示填空内容,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 ;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香瓜苗 ;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心脏 ;
四、 小结本课
1、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就是香瓜苗不屈的抗争、茁壮地生长;生命就是我们心脏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地跳动;生命是一首诗;生命是一支歌。我们赞美它,更要珍爱它。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课文。再次体会文章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警句。
附: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生 飞蛾求生的欲望 强烈
命
是 瓜苗破土的不屈 顽强
什
么 心脏沉稳的跳动 震撼
第二课时(公开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依据课文填写词语,检查巩固上节课内容。(幻灯片出示)
( )的力量 ( )的欲望 ( )的外壳
( )的震撼 ( )的生命 ( ) 的价值
2、请学生根据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师引导复习课文内容:上述词语有写小飞蛾跃动的生命的力量,强烈的求生的欲望;有写小瓜苗冲破坚硬的外壳,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还有写作者静听心跳,带给自己极大的震撼;使我们懂得了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课文写作的三个事例,哪一个事例让你感受最深?
(设计的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指导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发现和获取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优化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理想课堂的必然要求。)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终身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品读语句,感悟生命
(可以从学生感受最深的事例切入)
1、品读第二自然段,从小飞蛾的抗争感悟生命的可贵:
(1) 指名朗读第二段,评议朗读。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骚扰”和“跃动”的词义和感情色彩。
(2) 生自读自悟: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
(3)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找一找重要的词句。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下列语句。(幻灯片出示)
(5)师小结:小飞蛾被“我”捉住以后,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但是不管能否逃生,它都极力鼓动双翅,为生存而抗争。一个小小的昆虫,都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懂得这样珍视自己的生命,更何况是我们人呢?“我”怎能不感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动齐读课题。“我”怎能不震惊?由讨厌它的“骚扰”到“震惊”而放了它。
(6)师生接读第二段。
2、品读第三自然段,香瓜子的不屈生长感悟生命的顽强: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a.读一读,在读中思考。
b.议一议,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c.找一找,找出你认重要的词句。
d.品一品,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 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段。
(3)生自读交流体会,生互评。
(4)学生再读。思考交流:你认为自己从小瓜苗的事例中懂得了什么?
(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相机组织生再读引人深思的句子。)
3、小结:
这些文字哪里只是在讲述小飞蛾、香瓜子的故事,这分明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呀!生命是这样的可贵,那么作者是如何珍爱她自己的生命的呢?
4、了解作者的故事,体验自我生命的存在:
⑴ 师深情讲述杏林子的生命故事:
(幻灯片出示杏林子相关图片和资料)
简介杏林子:
她的文字曾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她十二岁时突然患上了至今人类都无法彻底医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钻心的疼痛与她伴随,直到她六十一岁离开人世,她只上过小学,在关节坏后,她依然坐在轮椅上,膝上架着小木板,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
⑵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杏林子的内心独白:
(出示第四段的句子:这就是我的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组织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师可以相机引读,如:“咚、咚、咚……”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听着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等)
⑶ 体验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杏林子的生命,单单属于杏林子的。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生命呢?(组织生静静感受生命脉搏的跳动后自由谈感受,并练习朗读这句话)
5、品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⑴ (继续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师引读:杏林子接着写到:我可以……,也可以……。如果你是杏林子你会怎样好好的使用它?又有可能怎样的糟蹋它?(师提示可以引用杏林子的资料,也可以自己补充介绍一些杏林子的生活细节。)
⑵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⑶ (引读“一切……对自己负责。”)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自己”,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谈自己的见解,师相机引导朗读)
三、探索生命意义
1、(出示课文末一段),生自由读。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谁?(生思考,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提炼出“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3、小结,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深华情感
1、配乐朗读全文。
2、读完全文后,你知道作者杏林子最想告诉你的是什么?(引用原句回答)
3、除了杏林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生、生命的名言警句?或者是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
五、留下生命思考
1、全文小结:
杏林子已经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历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样珍惜属于自己的生命呢?
2、再次品读文题:
让我们在对课题的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引导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题。)
3、读写练习,将自己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作为今天的每日写话内容。
板书设计
19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 珍惜生命
生命!生命! 善待生命
生命......生命...... 积极进取
(让人生更有价值)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做小实践,揭开自然视象中的谜团。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 重难点: 导学生初显身手,选择题材写作。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围绕不怕鬼这一主题讲故事。 教具准备 用于实验的必需品。
教学过程
一、师讲述故事引入。
二、揭示本课教学内容。完成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
三、开故事会
四、做实验室
1、过渡
2、生自由汇报
3、动手做实验,请注意安全。
(1)师表演;谈观后感受。
(2)阅读课文,了解奥秘
4、分组做实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围绕四个选材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评讲作业
二、出示本次作文要求
1、读要求。
2、选择自己的意向。
3、按选择的题目分小组讨论。
三、写前辅导
(一)、选择“报告”的如何写作。重点汇报“报告”的`格式。拓展思路,寻找写作材料。
(二)、选择写“经历”的如何写作。
四、习作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欣赏佳作,修改病文,掌握“报告”的写法,提高叙述、修改能力。
教学过程:
(一)点评此次作文情况
(二)共同欣赏
(三)选择病文或片断,指导修改。
(四)课堂活动。 分小组修改。 各自读改,进行对比。 抄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像……一样……”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鼎山湖泉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的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水声吧!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最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并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或写时应注意些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当场予以解决,对于重点问题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3)你最喜欢课文哪一个部分,为什么?读给大家听一听。
4、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2):写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3-5):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及听泉的感受。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第一、二段,初步了解鼎湖山泉水的特点,背诵第二段。
一、复习导入:
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点拨新授,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这一段。
精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给第二自然段分层(讨论交流:泉声响、泉水多、泉声美)
2、指名读第一层,说说读了这一层你体会到泉声怎样。(板书:泉声响)齐读这句话。
3、自由读第二层,想一想“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出示句子: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互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读这两句话,体味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与泉水嬉戏的情趣。
4、请同学们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美在哪儿?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像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请大家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庆云寺。
请同学简介庆云寺。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师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作者听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作者听到了什么?请你读一读。
出示课文“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2、作者是如何辨识泉声的呢?引读(师“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生“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这样的声音吗?请你们用心去听,细细地朗读、体会,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最用心,你们听到了什么?集体交流。
(1)“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什么?你听过小提琴的声音吗?举例说说,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2)“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女生齐读。
(3)“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男生齐读。(4)“飞瀑跌入深潭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声音?指名读,齐读。
(5)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样地声音?
4、尝试背诵。
(1)老师去掉了几个词,你还会读吗?
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2)再去掉几个词,你还能读吗?
出示“那像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学生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2、各小组汇报本组成员完成题检测题的情况,老师进行查漏补缺。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
2.揣摩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3.学习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境界的品味和反思,体会作者对弈者的表情和举止的描写。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生动诙谐而生动的语言。
教法、学法设想:谈话法、点拨,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实秋。
3、了解中国象棋。
学习过程:
一、说一说
1、你所了解的作者梁实秋
2、说说你了解的中国象棋
二、读一读
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什么字展开的?写了哪些棋人棋事?
朗读交流后明确:“趣”。本文围绕“下棋”展开。列举了有涵养的棋手、受窘者、慢性子、急性子、超出了棋盘而至于武斗者、观弈者、以棋陶冶性情者、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者。
三、品一品:
这篇文章描述下棋的逸闻趣事,语言诙谐、娓娓动听。再读课文,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问题预设:同学们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1)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作者的'描写很细腻,语言也有趣。)
(2)当你给对方一个威胁的时候-------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组句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语言很生动也很幽默、诙谐) (3)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杀绝而一步不让者,有好勇同归于尽者。(这组句子运用排比修辞,也运用很多的成语,写的各种人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几种人。)
(4)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本句是一个比喻句,它准确、贴切而真实地写出了优胜者洋洋自得的神态,令文章诙谐,妙趣横生。)
(5)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观棋不语的确是一种痛苦,挨了打都忍不住要说。他的动作、语言更是精练、传神、幽默。)
四、议一议:
1、回忆学习过的《奕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跳读课文,从本文中那些语句中,你能领悟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又悟出了怎样的生活这哲理?
解题思路: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要引导、点拨。最后师生得出答案:
作者欣赏的是处于完全超脱与不够超脱之间的中正平和的对弈风度,进一步说是一种处世风范,既不能太张扬,亦不可太低调,干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这种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也是梁实秋的理想追求。
五、拓展
假如你也迷上了象棋,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下象棋?说说你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梁实秋的一篇散文,作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2、 课外搜集一则关于下棋的有趣片段,与大家分享。
七、板书设计
下棋
梁实秋 下棋的愉快——观棋的无奈——棋中的道理 (窘态) (痛苦) (发泄、争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你们年龄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全班交流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如“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五、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掌握人物形象特点
为什么要把雨来叫做“小英雄”?你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英雄特征?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理解。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六、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综合,板书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舍己为人、不畏强敌、坚贞不屈的小英雄。(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课文为依据,使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思考的学习能力。)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小组之间分角色、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八、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研读课文中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读第一节。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这里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吗?
(为他能从鬼子手中逃脱打下伏笔。)
2.默读第二节。
提问: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
3.重点默读第四节。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的坚强不屈?(“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归纳:
巧妙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游泳本领,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三、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提出来说一说
四、拓展
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这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吗?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吗?(扮演角色对话)
五、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缩写,或者续写,或者改成课本剧。
2.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7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小散文《快快乐乐》。好,大家齐读课题,再读一边。
2、谁能告诉老师,快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学生自由发言)
二、讲解新知。
1、我记的在你们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过你们,我们的学校叫——大家一起说(xx学校)。
2、对,说得非常好,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什么?
师:对,是马路,那么什么样的马路?谁来补充一下
生:宽阔的马路、宽宽的马路,长长的马路
师:说的都很好。跟着老师说一遍。
3、马路左边是什么呀?
生:是草坪
师:什么样的草坪?
生:绿绿的草坪、绿色的草坪、绿油油的草坪。
师:说的都不错跟着老师说一遍:绿油油的草坪。
师“马路的右边是什么呢?
生:楼房
师:什么样的楼房?
生:高高的、高大的。
师:很好,再往前走,又是什么呢?
生:操场。
师:跟着老师说,宽广的操场。再往前走,是我们的教学大楼——希望楼,教学楼前面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每个星期一的7;30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按时参加,不要迟到。我们的教室在操场的南边,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呀?(同学们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人民路学校,有宽阔的马路;有绿油油的草坪;有雄伟的希望楼;校园的上空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教师里有电脑、有大背投,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各年级的歌咏比赛: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喜欢的课本剧和动画片:还可以通过它收看国际国内的新闻,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呀?你爱我们的学校吗?
4|、同学们,我们学校不但环境优美,而且还有好多好多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同学们。你们升入一年级以后,有结识了好多的小伙伴,我们在一起快乐的学习、游戏。就像它们一样。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在上手工课,他们相互合作,把他们的作品贴在了墙上,这是课间休息,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这是他们在做操。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的在这样一所学校上学快乐吗?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三、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只看拼音不看汉字自由读一遍。
3、汉字和拼音结合读一遍。
4、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遍。
5、指名读。
四、讲解亲亲热热。
(出示课件)亲亲热热就要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要讲文明、有礼貌(出示课件)。
五、(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六、学写生字。
师:刚才我们共同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的歌声甜美动听像一群小鸟在放声歌唱。同学们你们听过小鸟唱歌吗?怎么唱的?好听吗?想不想现在听一听?(放声音)这么好听的小鸟的歌声我们多想再听一会,可是却有一位小朋友让小鸟轻点叫,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
生:有小孩在睡觉打扰小孩。
生:有小朋友在学习,打扰学生学习……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理由,那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学完了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这首诗的题目叫“窗外小鸟轻点叫”。
师:带着疑问快速的把书翻到48页,你们首先自己轻声的试着读一读,读完坐好。
师:谁能自己把小诗完整的读完?我想问问你们,这首小诗很长,有许多生字,你是用什么办法完整的读完的呢?
生:看拼音。
生:看上下文。
生:提前预习。
师:听了这些方法其他同学明白了吗?现在你们同桌之间或2个人再来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或互相帮助。
师:我看见刚才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那有谁互相帮助啦?怎么帮助?你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善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现在我要看看谁又是最勇敢最聪明的孩子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你们仔细听,听完后给他评一评)
师:谁说说她读的怎么样?你们有没有不服气的想挑战他?认为你读得比她好?这回你领大家共同来读。
师:书上除了小诗还有什么?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师:这是一个多么明亮的教室,同学们在专心听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多认真呀!窗外的电线上还落着两只小鸟,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歌唱,这时一位小朋友在偷偷地对窗外的小鸟说:“你轻点叫”。这回通过读小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要让小鸟轻点叫了吗?它是怎么对小鸟说的?只说了一句话吗?谁能把小朋友说的话都读出来?既然小鸟打扰了小朋友们的学习,为什么不把它赶走呢?你看我这样对不对,小鸟你真讨厌,别叫了,我拿石头扔你,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我们要爱护小鸟,拿石头打它它也会疼。
师:小朋友真有爱心,是善良的护鸟卫士,保护小鸟,让小鸟和我们共同和谐和生活。
师:那如果是我们小朋友在上课时小鸟在叫你们会对小鸟说什么?以后无论外面发生什么事,有什么声音我们都会怎么办?
生:认真听讲不让外面的声音干扰。
语文教案 篇8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跟家人写过信吗?露西正在给出远门的爸爸写信。让我们看看她都写了什么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2)
fēnɡ xìn jīn zhī yuán zhū bǐ dēnɡ diàn yǐnɡ
封 信 今 支 圆 珠 笔 灯 电 影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信、今、电”,后鼻音“封、灯、影”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圆”。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一封 削土豆 朝外 一沓 刮胡子 修台灯 冷清
肩膀 一团 一束 鲜花 星期
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通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4)
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
(露西和妈妈一起给爸爸写信的故事。)
露西的信写了几遍?(两遍)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 )出示生字:
封 信 今 支 圆 珠 笔 灯 电 影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火”加“丁”是“灯”。
(2)换一换:“株”减“木”换“王”就是“珠”。
(3)猜谜语:“令少一点”就是“今”;“俺家大人不在家”就是“电”。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信、珠、笔”并讲述:(板书:喝 井)
“信”右边的三横中,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稍短。“口”要写的扁一些。
“珠”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朱”上面的撇是短撇,下面的撇要穿插到王字旁的提下面;竖是最长的笔画,写在竖中线右侧。
“笔”竖弯钩是难点,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露西小朋友,并了解了她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 13 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 70 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
(一)、10 篇课文,识字
(二)、又 10 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 4 课,每课认字 12-14 个。20 篇课文分作 4 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 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 6 个口语交际话题, 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 400 个常用字,写其中 100 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学总要求: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⒈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⒉认识常用汉字313个。会写116个,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⒊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背诵指定的课文。
⒋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⒌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有礼貌。
⒍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教学措施:
1、扎实进行读书姿势、写字姿势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3、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在正确的写字姿势下,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 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
四、教学进度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1-18
语文教案[精选]11-25
(经典)语文教案12-14
【精选】语文教案05-05
语文教案(精选)11-26
(精选)语文教案09-20
语文教案【精选】11-17
语文优秀教案07-03
语文教案[精品]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