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说课稿

时间:2022-11-21 13:15: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温的变化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气温的变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温的概念、气温的表述方式、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这一节课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它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降水”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今后在高中进一步学习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了解了有关气温的知识,再加上第一章学习了等高线,有助于理解等温线的判读。但地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相对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地理兴趣和重视都不够。加之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这为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气温的相关概念和表述方式,学会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

  2、通过阅读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图,掌握阅读曲线图的方法,具备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能力。

  3、通过气温观测,增强关注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准确判断某地的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

  【难点】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变化的照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是由于天气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变化图片,视觉冲击性很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教师以谈话的形式问:通常用什么词语描述气温,学生回答为最高温、最低温。教师以人们口中常说的某一天是具体的多少度去引导学生说出平均温也是描述气温的方式。

  学生回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

  【问题】

  (1)如何计算一天内的平均气温?

  (2)如何计算一年内的平均气温?

  【学生活动】

  (1)日均温=一天中8点,14点,20点,2点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

  (2)年均温=12个月的月均温相加再除以12。

  【教师总结】描述气温有三种方法: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气温的相关概念,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气温日变化分析

  教师PPT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可以得到什么?

  【学生回答】最高出现在14时,最低出现在日出左右,最高气温-最低气温=7摄氏度。

  【教师总结】气温日变化图分布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出现在日出左右,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

  3、气温年变化分析

  【多媒体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陆地年均温数据和海洋年均温数据。

  四人为一小组,仿照气温日变化图,根据大屏幕所给数据,将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于同一张图上,并找出分布规律,尝试着计算年较差。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绘制曲线图、进行相关计算。

  【教师总结】大家绘制的图都特别准确也特别美观,从刚才所绘制的图以及计算当中可得出:

  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最高、最低月均温,海洋上比陆地上推迟一个月;气温年较差=年内最高月均温-年内最低月均温。

  教师归纳:

  日变化:一天当中14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年变化:陆地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海洋上气温最低出现在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份。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分析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设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既能够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绘图能力。通过讨论环节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合作交流及表达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搜集所在城市去年一整年的月均气温,并计算出去年气温年较差。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片段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整个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好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而第二节的“气温”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同时与第三节“降水”一起构成理解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课时是教材的重点。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地理知识学习,学生对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逻辑分析能力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教师要及时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阅读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找出变化规律。

  2.会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具备根据材料绘制气温变化图的能力和计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逐步形成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的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正确判断某地的气温在一天和一年中的变化。

  【难点】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和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变化的图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气温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新课《气温的变化》。

  【设计意图】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凸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由于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不久,我会尽量从基础做起进行教学,具体的处理好每个读图的环节,在读图环节中,我准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读图和制图,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一)气温日变化

  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

  【问题设置】

  (1)该图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2)坐标系中的点是怎么来的?

  (3)图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二者相差多少?

  (4)我们说今天的温度是24度,这里的24度既不是今天的最高温也不是最低温,而是平均温度,那平均温度怎么计算呢?

  【学生活动】

  (1)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温度。

  (2)坐标系中的点代表不同时间点的气温值。

  (3)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最低出现在日出左右,二者相差7度。

  (4)学生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可以得到答案。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学生接受知识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设置具有梯度性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方便我的课程的进行。

  (二)气温年变化

  再次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年中各个月份陆地气温与海洋平均气温的数据,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将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年变化绘制于同一张图上。

  【问题设置】

  (1)对与所绘制的图如何进行描述?

  (2)陆地气温年较差为多少?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陆地月均温最高出现在7月,最低出现在1月,而海洋月均温最高出现在8月,最低出现在2月。

  (2)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30度。

  【教师补充】陆地最高温、最低温比海洋早一个月的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容大。

  【设计意图】为了检测在气温日变化中所学的知识,在这里提问主要以考查的形式,对于存在问题的知识加以补充,达成本节课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激发学生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认识。

  环节三:巩固提高

  我会再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幅气温年较差的图片,学生对其进行描述,并计算气温年较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最后通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请同学回家后搜集上海市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资料。

  【设计意图】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本节课的收获,我也能明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二节,七年级上册是学生接触地理的开始篇,而上册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又是本册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如何开好头,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真正让初一新生不对地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是我们说课赛课的意义所在,我今天的说课题目,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相比旧的试用版教材删掉了气温与我们一个框题,其它内容基本没变,现教材框题一是气温的变化,框题二是气温的分布,相比老教材更清楚直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者是从不同角度来讲气温,都是为今后气候及分区地理气候做铺垫,本节内容上承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下启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承上启下地逐步学习气候要素,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先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况,接着再学气温和降水,最后归纳到气候的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后归纳总结,反过来又让其知道气温与降水就决定了世界气候的分布状况。

  2、框题一的教学,教材从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两方面讲述,其中,绘制与阅读气温曲线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今后考点之一,必须认真动手绘制,避免学生一看就会,一绘就错,教材重点在于培养能力,让学生从感性的生活到理性的读绘图,该知识点与生活非常贴近,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学会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知识生活化,站在地理的角度看问题,学习终生有用的知识。另外,框题二的教学,其内容涉及本节重难点,等温线内容比较抽象,可结合前面的等高线、等深线概念,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手拉手形象比喻等温线,由直观到抽象,初步形成等温线的概念,高低温中心的学习则可分散难点,结合后面山顶气温垂直分布教学,新教材等温线图比以前更复杂,而且还增加了更多的文字说明,解决好了这个难点,那么接下来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学生通过等温线图就一目了然,通过小组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就非常清楚的得出高低温的分布区,不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例如不要忽略图的名称,特别是图例的阅读,注意图中颜色的深浅代表不同的气温等,再如红色20℃主要在赤道附近,绿色-10℃主要在南北极区附近等等,对于教材新增的1月与7月气温图,我想编者是为了适应课改,更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入的,只不过是把地图册中的两幅图引入书中而已,没增加文字内容解读,反而减少了文字叙述,只是多了个活动设问,看编者趋势意图,是着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增强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更多读图析图,善于从图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从中归纳知识点,教师可适当引导析图,不过,不可解读过细,要因材施教,以免增重学生负担,至于气温的垂直分布,则可结合旅游爬山来教学。

  3、本节内容,教材分别从气温的纵向变化与横向分布两方面来阐述,顺序是从气温的时间变化再到气温空间的.分布,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按教学常规应2~3课时完成,因比赛的统一完整性,要求压至一课时讲完,故临时我调整其内容顺序,先探究气温的分布,再探讨气温的变化,利用学生精力集中的前十分钟,突击直入比较抽象的重难点,如世界气温的空间分布与等温线的学习,然后再探究与日常生活较近的气温日变化与年变化等等,头重脚轻,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来说,是完全可以用一节课教学的,当然,大多数班级还是要从教材顺序学起,循序渐进,由日常的生活地理开始,在感性的气温日变化基础上,再理性的学习气温的时空分布,这样或许能更好的逐步理解。

  二、学情分析

  1、我校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城郊结合部,还有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可以说都是名校挑剩下的孩子,高不成低不就,比起城里的学生,似乎素质低了点,因为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理和辅导,比起真正山里的农村同学,似乎又没有那种厚道朴实劲,受电脑及社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头痛,在学习习惯上很不好,很多同学虽然进入初中学习地理了,但连小学的自然基础知识都不具备,跨入中学大门,立即就接触地球地图、经度纬度,加之空间抽象思维能力极差,自信心在地理学科上受到一些打击,好在通过慢慢的接触学习,特别是我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热点新闻,狠抓地理图册的阅读与探讨,注重传授其读图的方法,以及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其知道地理学科中地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现在基本上对地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虽然同步训练作业不佳,但是大部分同学对地理还是比较喜欢的。

  2、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和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身心发育普遍具有表现欲强及好奇性与叛逆性等特点,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强,喜欢哪个老师,就对其所教课程感兴趣,还普遍喜欢地理中的奇闻趣事、各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对于什么地理奥秘啊、玛雅预言等等,更是在课堂中讨论积极发言踊跃,但是对气候、经济地理等方面知识非常反感,故此上课时应穿插一些其感兴趣的知识活跃气氛,特别是要做好导入,抓住其好奇的心理,引入探究教学,但对气候与经济等方面知识,我们也要逐步指导其认真完成同步训练或看图填图等,为的是慢慢磨练其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地理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虽是初一新生,教师可放手让其自主探究,增加讨论的时间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能力,慢慢学会从图中归纳总结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天中最高(低)温的出现时间,知道北半球一年中海陆各自最高(低)温出现的月份及气温年较差的概念(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3)能说出世界气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普遍规律(4)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知道如何测定气温(2)学会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并能说出其规律。

  3、情感目标 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初一新生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年变化曲线绘制与解读

  教学难点:等温线的判读

  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日常学生学习困惑得出的。

  四、教学方法

  1、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我主要采用情景设问引入法,拿《后天》案例图片来讨论,进行探究性的教学,这比陈述性教学更能让学生感兴趣,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根据案例设问,抛出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自主学习交流探讨,最后相互发言辩论,找出最佳答案,教师在后适当订正引导,补充讲解极少。

  2、对于基础稍差的班级,我组织学生看《后天》DVD十分钟左右,激发其学习兴趣后,利用PPT课件的高效率,结合教师讲解与小组自主合作探讨发言,依教材顺序教学即可,教师对二者都可灵活交叉使用课件与传统板书、版画结合教学。

  以上教法根据学生基础选用,前者自主合作结合学案,后者课件结合学案探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馈

  一、导入

  3分钟~10分钟

  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吗?看过电影《冰川时代》没有?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部非常震撼的美国电影《后天》,展示图片或播DVD。

  看气候灾难图片或DVD影片

  用震撼的影片或图片吸引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

  25分钟

  左右

  一、气温的分布

  如果不爱护环境,后天终将来临,那么世界什么地方温度高,什么地方温度低呢?我们要想科学地了解气温的高低分布,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是等温线及气温的单位符号。

  1、等温线的教学

  (注意:高低温中心可结合后面气温垂直分布的山顶补充讲解)

  2、气温的水平分布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注意: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不可解读过细)

  3、气温的垂直分布

  都知道非洲很热,为什么山(乞力马扎罗山)上竟有冰雪呢?引出山顶气温低的探讨

  4、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海拔

  二、气温的变化

  1、平均温与温差概念

  阅读如何进行气温的观测

  2、气温的日变化

  学生总结:一天中,最高温及最低温的出现时间。

  3、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海陆冬夏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年气温曲线又该如何绘制与解读呢?(注意:比较讲解寒、温、热三地年较差大小的规律)

  1、手拉手做等温线游戏

  2、看图3.17~3.20小组探讨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

  3、看图3.18发言辩论爬山到底是越爬越冷,还是越爬越热?

  4、探讨发言:我们夏天为什么上午不去游泳?什么时候又该放寒暑假呢?

  5、小组活动:绘制解读3.14~3.15年气温曲线图

  1、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了解世界高低气温的分布,从而引出等温线的教学。

  2、气温的水平分布是低纬度气温高,为什么低纬高温的非洲山上竟有冰雪呢,从而引出气温的垂直分布。

  3、由感性到理性,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冬冷夏热,那么如何科学地了解某地冷热的变化呢?让学生生活问题地理化

  4、海陆冷热可结合前面同纬海陆差异解释为物理性质不同

  三、总结

  2分钟

  左右

  1、气温的分布(略)

  2、气温的变化(略)

  优生组长总结,教师补充订正。

  锻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练习

  10分钟

  左右

  1、完善导学案中练习

  2、男女对抗问题抢答

  分男女生或小组各自积分抢答

  用其争强好胜的心理分男女生抢答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气温的水平分布

  3、气温的垂直分布

  4、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二、气温的变化

  1、平均温与温差

  2、气温的日变化

  3、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相关文章: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课稿11-12

家乡的变化记叙文07-24

祖国的变化记叙文11-01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02-01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03-02

说课稿模板04-24

《春》的说课稿03-29

物理说课稿03-29

《aieiui》说课稿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