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1
三句道童真
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论我们的年龄大小,不论我们的性别身份,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份或多或少的童心。这份童心或许充满甜美的回忆,或许带着欢乐中的一丝苦涩,但不管怎样,它都是我们一生中最珍贵、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有人说,小孩子的想法是简单直接的,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只有黑白之分,缺乏复杂的思考。他们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也不会思考自己的选择可能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然而随着成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这种简单直接的想法会逐渐被现实的复杂性所替代,童真也会随之逐渐消失。
也许你会感叹光阴荏苒,这把无形的利刃将我们天真无邪的'童年打磨得渐渐消失,然而这也并非全无好处。随着岁月的积累,我们懂得了冷静,学会了思考,明白了如何保护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会如何应对未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毕竟,父母会渐渐老去,时光也会不停流转。
过去,总以为自己不长大就不会失去,总以为不失去就可以守护那片心中的小天地。过去,把自己沉湎在回忆中,总以为这样就可以留住那份美好的感情。把自己遗忘在那个虚幻的国度,把自己捆绑在命运十字架下,只愿意一遍一遍咀嚼糜烂的记忆,却从不肯放眼将来。何时将思想搁浅在这个花季的年龄,将感情抛弃在这个迷茫的路口,一路上的欢声笑语,磕磕绊绊都化作了无忧无虑的袅袅青烟,氤氲着这个季节的迷惘。猛然发现,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多少次渴望成长又害怕长大,多少次在命运的路口徘徊不定,多少次在深夜听着忧伤的音乐把自己放荡在那个不羁的年华。很多次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一个人独自排遣自己苦闷的情绪,忘记是谁许下的那一世承诺,在江南烟雨中,倾听青石桥下流过的记忆。终于一滴眼泪疼碎了千年的等待——我要长大!
冰心说:童年是一段充满梦想和回忆的美好时光,它是我们心中永远闪耀的一颗星。让我们保持童心,保留那份纯真和快乐,让梦想在心中绽放,让微笑在唇边绽放。因为童真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让我们永远怀抱着童真,让快乐成为我们生活中永不缺失的宝藏。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童真,让天空布满梦想的色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和幸福。
无论何时何地,请留一份童真,给梦。
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2
高考如战场,人生亦如此。经过多少风霜洗礼后,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可这其中的种种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可如此之艰难的时刻,怎样撑下去,是一个十分考验人的地方。你需要一种信念,它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不管怎样,它会像脊梁骨一样,撑住你的艰苦日子。
曾经有一位智者,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吵一架,甚至大打出手。智者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经过日思夜想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给三个儿子每人一个袋子,他说道:“这里面装着能够摧毁世界的东西,你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们,如果你们能完成使命,那么你们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三个儿子分道扬镳,大儿子最为心急,早早打开了口袋,却发现只是一只烂苹果。最终郁郁不得志,死在了异国他乡。二儿子学起了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悲痛交加下打开了口袋,发现只是一只破靴子,一气之下跳海自尽。而小儿子至始至终没有打开口袋,只是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家。后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那个袋子里只装了一个铜币。世人都为之惊叹。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老将军生了一场重病,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了跟前,然后拿出了一个箭囊,里面插着一只箭。父亲对儿子说:“这是传家之宝,只要你带着它,你就可以得到先辈英灵的守护,战无不胜,不过千万不可把它抽出来。”说完这句话,将军才放心地永远闭上眼睛。
儿子深信不疑,他的内心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这个信念守护下,儿子打了一场又一场胜战。久而久之,儿子忘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儿子惊呆了——原来这箭囊里只有一只断箭!这太可怕了,他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坍塌了。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最终死在了战场上。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高考也正是如此。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让信念撑起我们的精神,带动我们的躯体,只争朝夕,勇敢地披荆斩棘,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3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4
刚开始认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我们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让我们用心去感悟一下乡村!
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5
生活是有颜色的。“生无所息”是催人奋进的红,让人昂首阔步;“生有所息”是沁人心智的蓝,使人闲适安恬。
“有鸟之于南方之埠,不飞不鸣,是何鸟也?”“是鸟虽不飞,飞将冲天,虽无鸣,鸣将骇人。”成公贾与荆庄王之间那无心的对话,道出了“生有所息”的真谛。“一鸣惊人”这一典故,用不争的事实告诉了人们,只有“有息”,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话语夹杂在历史的风中吹过耳畔。“生无所息”是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信念。其实,“生有所息”和“生无所息”只是人们对生活的不同看法而已。
“生无所息”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凭借着巨大的毅力和勇气,才有了诸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般脍炙人口的历史佳句。凭着“生无所息”,有了左思闭门谢客十年始成的《三都赋》,有了太史公包羞忍辱而成的“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了仲尼厄于陈蔡仍“执干柴而舞”的历史佳话,也便有了中华民族无数文人的铮铮傲骨和不灭不朽的斗志。“生有所息”是一种适可而止的潇洒。在南阳躬耕聊歌《梁父吟》的诸葛孔明将周身的光华玉韬珠藏,用时光等待着自己的“一鸣惊人”。于是,他成功了,有了那《隆中三策》之旷世骇俗,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凭着它,有了生有所息的陶潜,寄情山水的王维,豁达不羁的李白,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历史上的文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有所息”的理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生有所息”和“生无所息”的关系更能体现。
国逢乱世初定,便有了“与民休息”的无为而治;国逢盛世,便有了“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
中国正以东方巨龙的姿态立于世人面前,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伟大复兴。在当今,国人应当有“生无所息”的态度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国家应该有“生有所息”的政策,内建和谐社会,外创和谐世界。使中华民族快速实现腾飞。
历史在“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的选择中,氤氲出这样一条真谛:只有处理好两者关系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大智慧,只有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国家,才能实现民族的崛起。
【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高考满分作文06-24
经典高考满分作文02-24
高考满分作文06-24
(精选)高考满分作文04-22
满分高考作文05-24
[精选]高考满分作文07-08
【推荐】高考满分作文07-07
高考满分作文[精品]07-07
高考满分作文[推荐]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