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6 08:36: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文章描写情景。从文中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学习难点】

  积累语言,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并仿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同学们,现在静静地看看老师板书课题,写下板书,你的脑海里出现什么画面?

  (真美!真宁静呀!很令人向往的情境噢!……)

  看来,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2.指名读,师引导,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单反馈:(投影出示学生预习单)

  1.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词语,根据学生的朗读正音。

  重点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意思。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联系上下文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意思。

  想象画面理解“守望相助”,比如说:我家收割庄稼人手不够时,你家会来帮忙。

  谢奶奶家的老人需要照顾时,别人会来帮忙。

  谢爷爷家要盖房子,别人会来帮忙。

  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归纳学生认为最难写的词是“潺潺”、“粼粼”。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在预习单上再次书写一遍。

  3.反馈第3题,大部分学生都不完整,所以先让学生再读课文自我纠正,再分析。

  4.摘抄句子,写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1.这篇课文的作者姓谢,叫谢冰莹,中国现代的第一个女兵,第一个女兵作家。1947年迁往台湾,20xx年逝于美国,半个世纪未曾回过故乡。

  她在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齐读)

  到底是哪些美好的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

  预设:

  板块一:静态的美景画面(重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自己读读,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很巧妙?在课文纸上圈一圈,并写写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预设(1)“婀娜”: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在字典里,婀娜就是形容女子姿态柔软而美好。(在书上写一遍)

  那么课文中,谁有婀娜的舞姿?

  个别读句

  合作读左边同学——溪这边的垂柳

  右边同学——溪那边的垂柳

  小结:多美的垂柳啊,它简直像一个舞蹈家,随风飘动,翩翩起舞。难怪作者说——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齐读)

  预设(2)“唱和”:水鸟和流水是怎么一唱一和的?

  唱和古诗。唱和句子。

  这是多情的水鸟和流水啊,假如它们是诗人,江南的美景定会深深地让它们沉醉啊!你听,水鸟唱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流水和道:拂堤杨柳醉春烟;

  水鸟唱道:碧玉妆成二月高;流水和道:万条垂下绿丝绦;

  水鸟唱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流水和道:春来江水绿如蓝!

  孩子们,这一唱一和唱出的'是故乡的美景啊!

  让我们也来当当水鸟和流水,一起唱出这美丽的景色。出示:

  溪的两边

  种着几棵垂柳

  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

  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

  是那么美、么自然

  教师和个别同学示范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配乐读)

  小结:一个“唱和”把句子写活了,“唱和”简直是太妙了,小鸟和流水就像是诗人,又像歌唱家,唱出了老人对家乡的那份深深的眷恋,所以作者说——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齐读)

  预设(3)“画”

  从这个画字,你体会到什么?(当成人来写)

  小结:我发现垂柳还是不位了不起的画家。

  推荐一生读句子。

  3、配乐,梳理画面,提示关键词,合作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让我们配上音乐读一读,看能不能读成一个“人间天堂”。

  4、你觉得这一段仅仅在写景美吗?

  如果学生说出不但写出景美,更是借景来写出对家乡的喜爱……等!

  相机:这就叫——借景抒情。怪不得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板块二:动态的趣事画面

  1、快读浏览2——4节,哪些画面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划记下来。

  归纳几件童年趣事:找鱼虾丢野花摘茶叶

  2、小结:过了很多年以后,“找鱼虾丢野花摘茶叶”这一个个画面,在作者心中,依然记得那么清晰,知道是为什么吗?热爱家乡,怀念童年

  是的,童年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快乐无限,怎能让我轻易忘怀呢?所以作者说——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齐读)

  3.同学们,课文学到这,你认为作者想表达的仅仅是故乡的美景和趣事吗?

  归纳板书:思乡之情

  4.小练笔:

  第4自然段中说“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中就立刻会浮现出当时情景来。”你有没有想过白发斑斑的老人写下这童趣的文字时,她一边写一边在回忆些什么?请学习第一自然段借景抒情的方法,用上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完成学习单第三题的第2小题。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我想作家谢冰莹一定走过很多地方,见到过许多名山大川,但她却深深的记着这里的小溪、垂柳、水鸟、居民和留在这里的快乐童年,所以她说——

  生接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因为她深深的记着是这里的(指课题小桥、流水、人,同时擦去“家”这个字)共同构成了自己的家(在原来位置上板书红色的“家”字),所以几十年以后她还是说——

  生接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正是因为她对这里有着深深的眷恋,所以将来无论她走得多远,她依然会说——

  生接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师:同学们,这就是谢冰莹奶奶沉重的思乡故国情怀。但是写成文字,又是那样的清新、自然、温馨,她对自己的故土将久久不能忘怀,直到永远永远。

  板书:

  8、小桥、流水、人家

  借景抒情

  思念家乡

  借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⑴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4、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⑴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⑵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⑶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⑷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4、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品评欣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清顺序;精读课文,理解中心;研读课文,品评欣赏;活读课文,吸收应用。

  情感态度:

  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使学生欣赏美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理解环保的意义!

  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来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设计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呢?

  2、请同学们跟随我们的'著名作家谢冰莹一起走近她那美丽的故乡。出示课件。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3、欣赏完这么美丽的风光,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景致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2、作者运用了哪几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无比怀念的?(直接描景,回忆活动,直抒胸臆。

  3、品评欣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五、活读课文,吸收引用

  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深圳,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在你们美丽的小区,处处都闪动着这样或那样的美。请同学们选择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下来。我们还可以想一想:除了作者介绍的这几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处风景的热爱?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

  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

  (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与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与思想】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拓展与延伸】

  搜集“小桥流水人家”原曲,写一篇描写家乡的作文。

  【重、难点突破】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

  解题:小桥流水人家:语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江南水乡。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另外,用诗句来做题目,更显得家乡美好可爱,富有诗情画意。

  二、初读课文,思考:

  你知道“小桥流水人家”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致吗?作者为什么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

  教学提示与参考:学生可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一说“小桥流水人家”所描写的`美丽景致。

  “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特有而又很常见的一种景致,作者这样命题的目的是在表明自己文章的内容时,还突出了它的特点,起着双重的作用。

  三、再次有感情地读课文,思考: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有很多优美精彩的描写,自己找一找,有感情地朗读,并说一说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与参考:让学生把精彩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说一说自己的领悟,然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学生的感悟出,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二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自己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2、如果学生不能体会到上述两点,便可继续学习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

  (2)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教学参考:在表达感情上,全文贯穿着一个“爱”字,作者主要采用了在景色描写中自然流露的方法,在文章的结尾处也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这是写景文章表达情感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板书设计:

  家乡美景小溪潺潺 垂柳婀娜 小鸟歌唱

  小桥流水人家 快乐童年河边嬉戏 小桥乐趣 采茶之乐 田园老家 热爱家乡 思念家乡

  田园生活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流程

  个性设计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齐读《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看到了课题,读了上面的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

  3、让我们走进这幅美丽的画卷,用你的心去琢磨作者的心思!

  二、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故乡的哪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从这些景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故乡的.哪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探究表达方式

  1、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

  2、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3、例句分析

  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回忆童年往事、描写景色来表达对家乡的怀恋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四、赏读,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生动优美的句段熟读成诵。

  五、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为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着作者对家乡无限的怀念和热爱。

  第一,课前,我和同学们一起背诵了马志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混呀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了解了文题的出处。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我自己倾情融入到了课文所描述的绵绵的思乡情境中,所以语言饱含深情,对作者的描写充盈着赞美与爱恋,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爱乡”的气息,让学生也产生了阅读的强烈欲望,进而入情入境地去阅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第二,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第三,在全班交流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甚至即时进行教学"二度设计"。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在交流的伊始,学生就谈到结束句:"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老师应暂缓展开引导,待到交流尾声,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尝试应用词语练习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等方法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见解。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掌握“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激发兴趣

  1、“月是故乡明”,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一轮明月,一阵秋风,一场风雪曾能让古人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怀。一朵梅花,一棵桂花,让作家的思乡之情无比缠绵。今天,我们走进作家谢冰莹,去领略感受她那份独特的思乡情怀。

  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2、看了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畅说)

  3、请同学们“看”着自己想像中的优美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4、其实,这个题目就是一首古诗中的诗句,有谁知道?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千百年前诗人马致远在枯藤老树昏鸦相伴的古道上,迎着烈烈西风,感慨天涯断肠人的愁苦,从此也留下了许多游子对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向往。今天这篇以这个名句为题的文章又将向我们讲述怎么样的情怀呢?自学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完成读书卡。

  课题:

  作者

  家乡景

  童年事

  故乡人

  作者情

  2、(出示课件)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难理解的字;

  理解词语。

  潺潺: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守望相助:本文指家乡的人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课文中哪个句子最全面概括了作者的那份情怀。

  (出示句子: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三、读悟交融,领悟写法

  1、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

  ①通过圈画批注,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捉鱼虾、过小桥、丢野花、上茶山、赏野菌,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2、全班交流:

  (1)交流研讨(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来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从而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爱家乡!

  ②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 (“间接抒情”)

  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③ 师动情地描述: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啭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

  ④ 师点明学法: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⑤  出示课文插图1,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图画”中吧!(配乐朗读)。

  ⑵ 从第五自然段的“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这几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① 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

  ② 出示插图2,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清风;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都是美的。让我们迎着“凉爽的清风”,透过东窗,来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吧!(感情朗读)

  ⑶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家乡。

  ① “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

  ② 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十分爱恋,这好理解,可“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可作者却“非常爱它”,你是怎么理解?

  ③ 真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呀!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爱它不须任何理由!)

  ④ 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⑷ 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① 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

  ② 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

  ③ 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④ 学生练笔:间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想像去补充。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⑤ “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共享欢乐。

  ⑥ 寻找小鱼、小虾,丢野花,摘茶叶……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家乡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作者怎能不爱它念它呢?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读读,读出你的情感来。

  ⑸ 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四、回归整体,积累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小结学法:

  书是读懂的,但要有恰当的读书方法。这节课,大家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学生简要举例说明,如“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4、积累语言:

  ⑴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3)练习表达: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为本单元主题活动“浓浓的乡情”作准备。)!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 人(生活)

  小溪潺潺 日出而作

  杨柳依依 日入而息

  水鸟相知 守望相助

  爱恋 思念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天净沙、秋思》导入

  提前板书《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让学生自由读这首词。

  师:读完这首词,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冰莹的家乡,去看看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板书课题。)

  二、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1、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⑴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⑵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⑶全班交流: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2、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⑴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⑵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⑷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①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②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③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④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师:你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吗?

  生1:“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非常爱它”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很爱家乡,虽然他家的房子并不好,但是作者依然爱它,只因为这是他的家乡。

  师:可见,他爱家乡是不须任何理由的,爱他没商量。

  生2: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师:他把家乡写的像诗一样,像画一样,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的喜欢家乡。

  生3:从”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依依多情的杨柳”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师: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没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4、师小结:

  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位,才能体会的到,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抒情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四、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婀娜(1~2)流水水鸟站在腰上歌唱,流水也唱和着

  点缀(3~4)小桥丢野花摘茶叶

  唱和(5~6)人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悦耳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读书的兴趣

  (1) 一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觉?

  (2)出示古诗《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以这里面的诗句作为题目,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可在相关语段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以及个性创作成果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全班)

  1、我会读、会写的生字词。

  2、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会用之说话。

  3、我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知道了文章主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2、我知道这种感 情分别体现在以下这些句段中: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3、小结写法:感情地表达可以采用直接表达也可以间接表达。直接表达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而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情朗读展示。(小组为单位)

  (三)创作性展示与拓展延伸结合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并上台背诵。

  3、我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4 、我集到了一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给大家听,说给大家听。

  5、小组创作或个人创作一些关于家乡的小诗或描写的一个小片段。

  三、作业,小练笔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

  词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教学流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思:用古诗引入课文,既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文题目的出处。因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齐读生词。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三处景物?

  想一想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给你的感受或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美、乐、爱”。

  5、快速浏览全文,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呢?划出相关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美

  ⑴第一自然段:(出示文字)

  句1:什么样的小溪?(出示词卡“小溪”)指名说。

  师:多美的小溪,谁来读读。句

  2:什么样的垂柳?(出示词卡“垂柳”)指名说。

  师:婀娜的垂柳是什么样的?指名说。(用书中的句子)

  师:垂柳好象一位少女跳着轻盈,柔美的舞蹈是那么赏心悦目,谁能读读这句话?(学生指名读,齐读,教师也可以范读。)

  句3:什么样的波纹?(出示词卡“波纹”)听声音理解“潺潺的小溪”看画面理解“粼粼的波纹”。

  师: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呀!引读:“当水鸟……”

  ⑵第四自然段第三句: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黄色的野菌。”教师给予肯定,不必多讲。

  ⑶第五自然段第五、六、七句:出示“清晨,可以看到……依依多情的杨柳。”

  师:可以说“婀娜多姿的垂柳”,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垂柳?(生指名说。)作者两次说到柳树这是为什么?(生指名说。)

  师:“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以拂柳相送,暗含挽留之意,从此“柳”便多了思念和牵挂的意义,让我们欣赏有关杨柳的诗句。

  出示有关诗句: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

  生自由读诗句。

  师:作者对家乡的景色久久难以忘怀,不仅仅是给了她美的享受,更给了她无穷的乐趣,谁来说说你感受到的快乐。

  第二部分乐

  ⑴第二自然段。(略讲)

  ⑵第三自然段第二句:(略讲)

  师:作者仅仅是描写家乡的美景,讲述童年的故事吗?她更想表达的是对故乡浓浓的爱。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呢?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第三部分爱

  1、出示句子“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

  提问:这样的地方,“我”为什么还爱它?

  教师引读这句话,感受作者那份深深的爱乡之情。

  2、出示句子“大家过着……的太平生活。”

  ⑴学生汇报。

  ⑵教师引读:

  师:“这是多么宁静,平淡,令人向往的生活啊!大家过着……那段日子……那些美好的……”

  ⑶简介作者生平,进一步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思: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让学生在找相关词语的`时候,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体会,督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里可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四、回顾全文,质疑问难

  师:课文学到这儿,从课题到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课题是《小桥流水人家》而课文的写作顺序却是流水,小桥,人家呢?(指名回答。)

  师:只有先有水,桥因水而建,人则傍水而居。还发现什么?(指名回答生:这是一句诗。)

  师:课题是引用了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一句。(学生自由读,齐读。)

  师:作者选这首元曲中的一句作题既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美景,又道尽了作者思乡,恋乡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师:古人因交通不便利,离开家乡后,常常饱受思乡之苦,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甚至更久。因此许多表达思念家乡的诗句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思乡的诗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等

  六、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词句或段落;积累关于柳树或思乡的古诗。

  思:课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总的来说,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机会不多,以读促悟,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天净沙、秋思》导入

  提前板书《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让学生自由读这首词。

  师:读完这首词,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冰莹的家乡,去看看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板书课题。)

  二、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1、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⑴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⑵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⑶全班交流: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2、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⑴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⑵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⑷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①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②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③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④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师:你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吗?

  生1: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非常爱它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很爱家乡,虽然他家的房子并不好,但是作者依然爱它,只因为这是他的家乡。

  师:可见,他爱家乡是不须任何理由的,爱他没商量。

  生2: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师:他把家乡写的像诗一样,像画一样,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的喜欢家乡。

  生3:从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依依多情的杨柳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师: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没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4、师小结:

  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位,才能体会的到,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抒情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四、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2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着眼于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寓教于文,力争做到使学生在感悟语言内容的同时掌握语言表达的形式,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有感情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

  [设计特色]

  以“形式——内容——形式”的学习模式,先向学生渗透表情达意的形式与方法,再从形式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再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与方法,并尝试加以运用。

  [课前准备]

  写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以及课文中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古诗导入,感知形式

  1、出示《天净沙、秋思》的小黑板

  2、老师在很多村小工作过,由于工作的需要也教过许多不同的学科,今天老师就把这首小令给大家画出来。在老师画的过程中让前边的几位同学依次给大家读一下这首小令,看看老师画得快还是同学们读得快。(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方式表现“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断肠人、夕阳”等内容,学生依次朗读)

  (设计意图: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尊重的砝码就越有分量。”此环节若采用多媒休演示,细致的画面加上教师有感情的配乐朗读更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采用这种手法虽不能完全达到了上述目的,但对于公开课时融洽师生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这篇小令是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你读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作的简单分析,向学生渗透以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4、老师在画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是哪句诗?你们想知道这是怎样一幅美丽的景色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故设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这篇课文,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感情是什么?画一画哪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那段日子”、“那些印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使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到底是哪些日子、哪些印象令作者至今都难以忘怀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画出你的答案来。(将板书改为:“哪段日子”、“哪些印象”)

  (设计意图:巧妙布设疑问,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究问题的答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快速阅读后,同学们肯定都有了自己的答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并说说你的感受,最好能在朗读时就把你自己的感受加进去。(引导学生根据书中的句子概括出一个个小标题,然后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及合作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使学生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三、分类阅读,感悟方法

  1、乡村的美景、安逸的生活,相信身在农村的我们每个人都深有感触,但作者怎么会写得如此感人至深呢?请大家看一下下面的.句子。(小黑板出示文中句子:

  第一组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第二组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第三组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2、请你读读这三组句子,体会一下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观察、比较,体会通过直接抒情和写景、叙事等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掌握语言表达的形式。)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在表达感情时免不了要有直抒胸臆的语句,但绝不能大量空泛地抒情,还可以借助具体的景物和事情来表达,这样写,文章才会更真实、更感人。

  四、课堂练笔、学以致用

  1、家乡的美景、童年的回忆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几十年后,也许你也会漂泊在异乡的土地上,家乡就像一曲历久弥新的老歌不时地触动你的心弦。试想一下,当你思念家乡时,你会想起什么?是一处风景、一件往事、一个伙伴抑或是一种感动?请你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在写作过中也可以借鉴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2、谁能把你写的话给大家读一读,让同学们和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和忧伤。

  五、课堂总结,寄托希望

  有一句词说得好:“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乡愁的滋味或许只有当你真正漂泊异乡时才能有切身的体会,但老师相信,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我们可爱的家乡,不会忘记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哪)那段日子(哪)那些印象

  8、小桥流水人家(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

  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⑴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4、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⑴“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⑵“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⑶“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⑷“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4、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读书交流会”,提供充裕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自主”而不“自流”,有“模式”但不“模式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老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想像揭题,激发兴趣

  1、“月是故乡明”,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课文。

  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2、看了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畅说)

  3、请同学们“看”着自己想像中的优美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4、其实,这个题目就是一首古诗中的诗句,有谁知道?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

  5、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美读题目,使学生在未学文前就先进入诗一般的美丽情境中,为学习课文作孕伏。然后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梳理步骤,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样学习这类课文的?(指名说),师给予肯定并梳理阅读步骤:

  ⑴读准读顺。

  ⑵读思结合(参照“连接语”中的问题)。

  ⑶圈画批注。

  ⑷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步骤,减少自主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

  2、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师走到学生中间,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的字;对学困生多关注;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等。

  设计意图:读准读顺是理解感悟课文的前提,虽为高年级,但还应予以重视。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

  5、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人们的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但怀念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怀念?“家乡景色”、“家乡生活”。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读悟交融,顺学而导,领悟写法

  1、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

  2、生自读自悟,师走下讲台当“顾问”,了解学情,随时帮助学生排忧解疑。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要求注意倾听,互评互学。

  设计意图:紧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参照"连结语"中的`提示,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与文本对话,进行个性化解读。而后再与同伴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读书所得。

  4、全班交流:

  师顺学而导,或点拨偏差、或引发讨论、或指导朗读、或归纳方法等。

  预设如下:

  (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体会得较“到位”,师不必作过多的引导。)

  ⑴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可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

  ②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

  (“间接抒情”)

  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③引导学生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来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从而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爱家乡!

  ④师点明学法: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⑤师动情地描述: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啭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

  ⑥出示课文插图1,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图画”中吧!(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想像中读、在读中想像,无不体现“以读为本”。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经历由对文字的整体感知到抓重点词句品读再到想像配乐美读,环环相扣,既品味了语言、体会了情感,还从中领悟了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⑵从第五自然段的“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这几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①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

  ②出示插图2,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清风;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都是美的。让我们迎着“凉爽的清风”,透过东窗,来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吧!(感情朗读)

  ⑶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家乡。

  ① “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

  ②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十分爱恋,这好理解,可“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可作者却“非常爱它”,你是怎么理解?

  ③真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呀!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爱它不须任何理由!)

  ④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⑷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①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

  ②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

  ③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④间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想像去补充。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⑤ “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共享欢乐。

  ⑥寻找小鱼、小虾,丢野花,摘茶叶……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家乡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作者怎能不爱它念它呢?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读读,读出你的情感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既可以把静止的文本变成充满情趣与生活气息的立体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同欢共乐;又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⑸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一直爱恋着家乡!

  ①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通过这节课的读书交流,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②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借助板书)来理解。

  (“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③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四、回归整体,小结学法,积累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小结学法:

  书是读懂的,但要有恰当的读书方法。这节课,大家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学生简要举例说明,如“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课文、领悟写法、小结学法,既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表达了什么,也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表达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4、积累语言:

  ⑴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5、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为本单元主题活动“浓浓的乡情”作准备。)

  设计意图:设置“作业超市”,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所长,展露自己的才华,在轻松惬意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特别建议】

  本文为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着作者对家乡无限的怀念和热爱。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特点:

  第一,老师自己要倾情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绵绵的思乡情境中,语言要饱含深情,充盈着赞美与爱恋,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爱(乡)”的气息,才能“以情激情、以情燃情”,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进而入情入境地去阅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第二,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第三,在全班交流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甚至即时进行教学“二度设计”。

  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在交流的伊始,学生就谈到结束句:“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老师应暂缓展开引导,待到交流尾声,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本课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 、" 以读为本" ,把阅读教学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 " 读书交流会" ,提供充裕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老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 三维目标" 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 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 月是故乡明" ,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思念

  家乡的课文,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2、看了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自由畅说)

  3、请同学们" 看" 着自己想像中的优美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4、其实,这个题目就是一首古诗中的诗句,有谁知道?(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

  的诗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

  5、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 小桥流水

  人家" 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 小桥流水人家" 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美读题目,使学生在未

  学之前就先进入诗一般的美丽情境中,为学习课文埋伏笔,设下悬念。)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2 2 1、请生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纠正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的字。

  4、读完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

  5、古往今来,人们的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但怀念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在这篇课文

  中,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读悟交融 小组交流

  1、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思乡之情的?

  2、生自读自悟,师走下讲台,帮助学生排忧解疑。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要求注意倾听,互评互学。

  4、全班交流。师顺学而导,或点拨偏差、或引发讨论、或指导朗读、或归纳方法等。 预设如下:

  (1)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PPT 句1:.

  ??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

  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①、你最喜欢这自然段的哪些地方?(" 清澈见底" 、" 长长的柔软的柳枝" 、 " 婀娜的舞姿" ) ②、" 清澈见底的潺潺小溪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啭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 ,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③、出示插图1,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 图画" 中吧!(配乐朗读)。

  ④、同学们,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 间接抒情" )这样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

  3 3 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想像中读、在读中想像。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经历由对文字的整体感知到抓重点词句品读再到想像配乐美读,环环相扣,既品味了语言、体会了情感,还从中领悟了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课文第五自然段,出示PPT 句2: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清晨,可以看见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道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①、出示插图2,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清风;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都是美的。让

  我们迎着" 凉爽的`清风" ,透过东窗,来欣赏" 小桥流水人家" 的美景吧!(感情朗读) ②、" 我爱我的老家" 、" 但我非常爱它" ,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直接抒情" )直接抒发

  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

  ③、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十分爱恋,这好理解, 可" 低矮的平房,阴暗的

  光线,潮湿的地面" ,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可作者却" 非常爱它" ,你是怎么理解?

  ④、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爱它不须任何理由!)

  ⑤、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

  童年生活的?

  (4)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PPT 句3: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花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野菌。

  4 4 ①、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②、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

  ③、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④、寻找小鱼、小虾,丢野花,摘茶叶……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家乡给作者的童年带来

  了无穷的欢乐,作者怎能不爱它念它呢?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读读,读出你的情感来。

  (5) 出示PPT 句子4: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①、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通过这节课的读书交

  流,现在,你知道" 那段日子" ,是指什么样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印象" ,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②、引导学生用" 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借助板书)来理解。(" 那段日子" ,指的是童年在家

  乡生活的那段时间。" 那些美好的印象" ,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③、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 爱" !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 预设" 是" 生成" 的有效前提," 生成" 使" 预设" 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以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 质" 的提升," 润物细无声" 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 人文性" 与" 工具性" 的有机揉合。)

  四、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

  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5 5 3、小结学法。书是读懂的,但要有恰当的读书方法。这节课,大家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学生简要举例说明,如" 抓住重点词句" 、" 联系生活体验" 展开想象 、" 联系上下文" 等)。希望 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课文、领悟写法、小结学法,既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

  表达了什么,也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表达的,"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达到" 学以致用" 。)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 家乡曲" 、学跳" 家乡舞" 、学烧" 家乡菜" 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为本单元主题活动" 浓浓的乡情" 作准备。)

  教学反思

  本文为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着作者对家乡无限的怀念和热爱。教学我注意了这些教材特点:第一,老师自己要倾情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绵绵的思乡情境中,语言要饱含深情,充盈着赞美与爱恋,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 爱(乡)" 的气息,才能" 以情激情、以情燃情" ,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进而入情入境地去阅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第二,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第三,在全班交流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 鲜活信息" ,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甚至即时进行教学" 二度设计" 。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在交流的伊始,学生就谈到结束句:"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老师应暂缓展开引导,待到交流尾声,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桥流水人家》说课稿11-08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06-06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11-06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04-03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7-31

教学反思《乡下人家》07-15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4-09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06-12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