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9 16:37: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和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打开听写本。

  听写字词。

  写好了吗?对照大屏幕校对,写错的字再写一遍。

  书空:厄

  二.教学课文:

  1.半截蜡烛只有一半长,却藏了装着绝密情报的一截小金属管,那么,这半截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打开书,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半截蜡烛燃烧的画面(黑板)

  蜡烛点燃了,烛焰跳动着,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心也越来越紧张。伯诺德夫人知道——(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自己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6)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3.同学们,能不能让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不能!)

  能不能把蜡烛直接拿走?(不能!)

  于是,他们一家展开了与德军的周旋(板:周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谁来读?

  每个人自己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做法让你很佩服?(7—8)

  (她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谁来学着说一说?

  她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很紧张?

  她为什么表现得这样镇定?)

  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伯诺德夫人其实很紧张,但是她表现得很镇定,真令人敬佩。自己来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2)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这样镇定自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真的过去了吗?(没有)

  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出示蜡烛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也越来越危急。这时候,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指板书)

  自己来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学习刚才的方法,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勾勾画画,试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静下心来读。

  5.大儿子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动作、语言分析人物镇定的外表和紧张的内心。

  谁来学学杰克的话?

  还有什么感受吗?

  同桌读杰克搬回柴的`动作。)

  6.(手指蜡烛)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书捧好,齐读这几句。(烛光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7.(教师语态转轻松)这时候,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的声音。她是怎么说的?谁来说?

  她有什么值得你佩服的地方吗?谁来说?

  (谁来学学她的娇声说话?你能打动我,但还不足以打动那个凶残的德军。

  指名男生,女生读,女生齐。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敏、勇敢,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半截蜡烛》,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1、学生回答。

  2、老师总结:

  这半截蜡烛不是普通的日用品,在本文中,它与生活在一个特定时代的一家人的生命和一场重要的斗争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因为它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大家想不想亲临现场,亲身经历那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二、指导细读课文重点段

  1、听课文录音。(第2、3、4段)

  2、听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啊?

  是啊,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我们的心也绷得紧紧的,为伯诺德夫人一家捏一把汗,直到最后才深深舒了一口气。大家看看,围绕着蜡烛的变化,伯诺德夫人一家跟德军斗争了几个回合呢?

  板书: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分别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相关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看看自己都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词句。

  4、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三、引导品读课文重点段

  1、根据学生的汇报,品读第一回合的重点语句。

  出示文字: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这里有一个词语重复出现,预示着蜡烛的熄灭带来的一连串的严重后果,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是哪个?这其实也是伯诺德夫人的内心独白啊,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指导朗读。(老师导读)。

  她当时会怎么想呢?

  从“急忙”“轻轻”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么镇定机敏的伯诺德夫人!

  2、妈妈临危不乱,儿子怎么样?请你说说自己通过那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动作: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

  神情:_____________

  3、“大家要学会从人物的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请你想想,杰克“默默地坐待着”,他在待着什么?坐以待毙吗?假如你是他,会怎么想?

  4、此时此刻,蜡烛仿佛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情况万分危急,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那紧张窒息的气氛?

  5、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的?

  “娇声”是怎么说?你猜她是怎么想的呢?她为什么对少校说呢?

  指导朗读杰奎琳的话。

  她的办法成功没有?齐读课文相关语句。

  杰奎琳巧妙地骗过了德军,化险为夷,保住了秘密,保住了一家人的生命!此时,你想对杰奎琳说些什么?

  6、总结: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危机时刻,伯诺德一家人靠的是什么夺取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胜利?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谁知道是什么情感吗?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找找。

  (热爱祖国)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2、3、4段

  五、小组合作

  酝酿任务动作,练习语言,把握人物心理,表演课本剧。

  六、作业

  回家把课文讲给家长听,注意添加人物的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12、半截蜡烛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

  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请同学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这道填空:

  (在这场战斗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的周旋真可谓是呀!)

  指名答:相机板书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出示课件)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

  (1)学习读画

  (2)交流:

  师: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1、指名读: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我们来看看此时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

  2、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带着这样的体会,你再读读。

  点出重点词指名读,还有谁来试试

  师:是呀!这小小的半截蜡烛关系着一家三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吧!

  3、带着这样的心理感受,我们再回过来读读刚才画出的那句,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从容不迫)

  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

  (3)引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此时大儿子杰克再也坐不住了,他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方法学习第5自然段

  出示学法指名读:自由读(知情节)

  默读(划句子)

  品读(说体会)

  师:我们在自学时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二)第五自然段

  1、学习自学

  2、交流:

  1)你划的'什么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体会读)

  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好吗?还有谁想跟他比比的?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真好!好像杰克一样,内心紧张外表镇定!

  2)、你还划出哪些句子?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指名读: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感受这么深刻,你定会读好的,多么深刻的感受啊!你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次聆听你的朗读,分享你朗读的感受。

  坐待什么?(机会、厄运)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引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小男孩是如此从容

  如此镇定,真让人佩服呀!谁再读读这一句?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烛焰摇,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叙述:是呀!时间每过去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空气中弥漫一股火药味,从微弱的烛光中我们感受到危险迫在眉睫,此时的蜡烛就像是屋子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谁通过朗读紧张的气氛读出来。

  评价:读得真好,仿佛把我们带入那种情境中去了。

  大儿子杰克与德军的周旋真是惊心动魄呀!让我们再来细细地体会一番吧,你再来读读,过渡:我们似乎听到了伯诺德夫人砰砰的心跳声,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用她的聪明才智保住这半截蜡烛,保住了情报化验为夷,请同学自由读读6。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同桌上先练练

  5、指名分角色

  6、评价“娇声”

  (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三、小结:

  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四、作业

  (1)练笔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地刻画,当杰奎琳把蜡烛拿上楼去,一家三口心理又会怎样想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一个人物,写出他(她)此时的内心独白。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敌军周旋的。

  2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时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3 通过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镇定,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并用课本剧形式表演出来。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沉着。

  三教学准备:

  课件(重点段落、重点词句)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2 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 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读的时候思考,为什么在这天晚上这半截蜡烛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2 学生自由朗读。

  3 交流:(晚上会用到蜡烛,蜡烛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姓名也会结束)

  4 蜡烛随时会熄灭,情报会暴露,伯诺德夫人一家在这关键的时刻就会想尽办法拯救这半截正在燃烧的蜡烛。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3~7自然段,看看这一家人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其中你最佩服谁?

  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

  1 学生浏览

  2 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

  你最佩服她的什么?(沉着、镇定……)

  你从文中哪里读到的能给大家读读吗?(她看着……)

  读得好吗?谁再来试试?

  “急忙”是她慌张吗?(抓紧时间……)为什么不迅速吹熄蜡烛呢?“轻轻地”体会到什么?(临危不乱……)

  ⑵杰克

  你最佩服他的哪里?(镇定、不露声色……)

  齐读重点句子(在斗争的……)

  为什么搬木柴?被夺回后还有意义吗?为什么还去搬回?(不露声色)放到句子里再读!

  的确,在蜡烛被夺回后,杰克搬回木柴已经失去了意义,他只能装作若无其事地坐待着……他在等什么呢?谁能用“要是……”的句式说说他当时心里想的话?而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这半截燃烧着的蜡烛也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⑶杰奎琳

  为什么佩服她?(解除了危机)

  如果危机不是她解除的,你还佩服她吗?为什么呢?佩服她什么呢?(道晚安)

  她在最关键的时刻,把装着情报的蜡烛捧到了敌人面前,向敌人说晚安,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她的确让人佩服!

  四表演:

  1 这一家人凭着沉着、镇定、勇气战胜了敌人,保住了情报,让人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令人佩服的人物来演一演?

  2 学生准备、表演。

  五总结: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镇定与勇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作业:

  把这个精彩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来演一演。

  板书:

  伯诺德夫人

  半截蜡烛(拯救) 杰克

  镇定、勇敢、机智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激发情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

  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自读课文,看看故事了发展到哪些地方,让你特别紧张?

  交流板书: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4、故事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故事中伯诺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三、精读重点段落

  1.自读课文3-7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要写写感想。

  2.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一个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板书:轻轻吹熄

  指名朗读。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1)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板书:端起烛台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死亡)。点击课件,示燃烧的蜡烛,此时的男孩会想什么,等什么?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正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过渡: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于是,谁又站了起来?

  (2)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评价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师述: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是颗定时炸弹,是小女孩子却非常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这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端起烛台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看板书,总结课文。补充板书: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3、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五、小组合作编课本剧来演一演。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09-06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4-09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8-03

《半截蜡烛》教案11-18

《半截蜡烛》说课稿07-27

半截蜡烛说课稿02-14

《半截蜡烛》说课稿06-29

《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03-07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