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
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再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体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发现、再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体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活动准备:
1、彩旗图片一张,磁性蝴蝶、小狗、小兔,红黄蓝皮球若干。
2、雪花片若干。
3、几何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彩旗,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彩旗吧!
(出示彩旗图片)
老师:这些漂亮的彩旗都有什么颜色啊,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幼儿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彩旗都是怎么排的啊?有没有谁发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呢?
(引导幼儿观察彩旗的排列顺序,并说一说彩旗是怎么排列的。)
老师:小朋友们再看看有谁来啦?它们的队伍是怎样排列的?接下去应该怎么排?
(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老师:有小客人来了我们可以请它们玩好玩的皮球。
(出示皮球)
老师:这些皮球有红色黄色和蓝色,彩旗和小动物都是有规律排队的,这些皮球可以怎么排呢?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老师:小动物们玩的很高兴,现在他们要回家了,我们送一串项链给它们好吗?
(出示画有几何图形的图纸,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接着把项链做完。)
老师:好了,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制作好看的项链吧,要看清楚颜色规律哦。
三、活动结束。
1、展示幼儿的作业,评价幼儿的作业,请幼儿将项链送给小动物。
2、收拾活动材料。
老师: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小朋友们可以在数学区拿到我们的雪花片来排一排,要记得用不同颜色的雪花片排哦。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6以内数量,比较多少。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6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
(二)感受6以内数量并比较多少
1、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
2、出示小牛、小马的图片,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
“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
3、操作活动。出示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出示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
(三)幼儿作业。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从感兴趣话题引入,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
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为,当孩子的学习材料是他们所熟悉的并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尝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方法对其进行创造。爱玩,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动我结合孩子爱玩,爱动物的这些特点,设置教育情景小动物去秋游,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让孩子对小动物的行为引起共鸣,因为前两天我们刚刚组织幼儿出去秋游,另外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孩子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获得亲身的体验。
二、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孩子特点层层深入。
从幼儿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孩子主动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层层深入让孩子轻松学习。活动刚开始教师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小动物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出去秋游都要排好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直观的观察图片,深入浅出的提问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接着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孩子的兴趣很浓厚这对他们没有难度,教师在一旁鼓励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改变预设的教案减少一一对应环节的内容增设不对应比较的内容。不对应来比较两者的关系这一环节对孩子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孩子不敢把小手举起来。根据孩子的表现,我鼓励孩子用小手点着数一数然后和旁边的孩子交流后举手回答,合作让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次高涨。最后,在孩子们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后,教师把不对应的小图片,对应排列后让孩子自己验证的结果的对错。通过层层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难点,让幼儿易于理解与接受。
三、关注学习方式,让孩子在操作中主动学习。
教师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动第三部分在孩子突破活动的难点后,教师安排的是操作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进一步巩固新学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摆放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操作活动鼓励孩子积极探索,接着教师拿出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在操作活动中加上了一些游戏的情节,把摆放材料变为有趣的手脑并用活动,使幼儿的各个器官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与乏味,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四、巧用家长资源,鼓励幼儿独立完整作业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做数学练习,目的检查活动的效果与幼儿的掌握情况。教师鼓励家长关注孩子做练习的表现,提醒家长耐心观察,不急于代替孩子完成练习,培养孩子遇到困难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家长在关注自己孩子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孩子的表现,有利于家长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孩子。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考: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许多废弃品,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些卫生、安全的废品运用到幼儿体育锻炼中来,如矿泉水瓶、包装盒、报纸等等。塑料、包装纸卡片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废弃物,它们形状方正,且卫生、轻便、易用,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的轻器材加以运用,可以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丰富幼儿身体锻炼的器材和方式。
目的要求:
1、充分利用纸卡进行走、投掷和平衡等动作练习与锻炼。
2、通过一物多练进行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增强腰腹和腿部力量及动作协调性。
教学重点:
重点进行助跑跨跳动作练习。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课前已掌握投掷、跨跳等动作,幼儿每人一张纸卡,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每人拿一张纸卡,或顶在头上,或夹在左右侧腋下,或拿在手中作方向盘,或夹在双腿之间,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2、教师站立在场地中央,幼儿围绕教师散立,保持一定的距离,跟随教师做上肢、肩胛、腿脚等部位的关节活动操。
3、幼儿分散在操场上利用手中的纸卡各自进行动作练习。教师启发、指导幼儿利用纸卡进行各种身体动作锻炼,如:头顶走平衡,单双手抛接,放在地面上跳跃,夹在双腿之间跳跃等。
4、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将自己的纸卡放置在地面上进行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双腿跳卡纸的动作练习。
5、引导幼儿用纸卡自由玩,在游戏中发现卡的不同玩法并一起练习。
(1)可以将两张纸卡立起来,然后进行跳跃练习。
(2)利用纸卡进行踩物跨跳。
6、一物多练比赛。
(1)看谁投得远:用纸卡练习投掷,要求幼儿准备姿势正确,投掷时注意高度和远度。
(2)看谁爬得快:将纸卡放在背上,从场地一侧向场地另一侧手膝着地爬行。
(3)看哪组走得快:将幼儿分成四组站立在场地一侧,要去各组幼儿听信号一个接着一个地用双膝夹住纸卡走到场地另外一侧。
(4)哪组跳得快:将纸卡在场地上连接起来排成四排,幼儿分成两组,在纸板上进行跳的'竞赛。
7、幼儿分散在场地上,将自己的纸卡放在地上,双脚站立上面,在音乐的伴奏下跟随教师做双臂、肩胛、腰腹、膝盖、双脚等部位的轻敲肢体放松动作。
8、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后,带领幼儿收拾纸卡离开场地。
教学建议:
教师要鼓励、启发幼儿尝试用纸卡进行全身各部位各种不同动作的活动与锻炼,如把纸卡顶在头上走、当飞盘用手抛接、放在背上爬行、夹在双腿之中跳跃等。在运用纸卡片进行动作练习、身体锻炼的安排时,要有自上而下的规律,如头顶纸卡走、头顶纸卡自转、头顶纸卡单腿独立等,再如大腿夹纸卡跳、膝盖夹纸卡跳、小腿夹纸卡跳等,这样才能充分地挖掘器械的运动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反义词。
渗透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2、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活动难点:
正确运用反义词
活动准备:
1、实物:皮球(大小)棍(粗细)线绳(长短)纯净水瓶(冷热)书(厚薄)药瓶(轻重)面和石头(软硬)手绢(新旧)装木珠的饮料瓶(多少)
2、图片:白天黑夜胖瘦上下睁眼闭眼笑哭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1、出示魔术盒引起幼儿兴趣
2、通过魔术盒中的实物,幼儿观察发现其不同,并积极用语言表述。
皮球(大小)棍(粗细)线绳(长短)
3、理解像这样大和小、长和短、粗和细意思相反的词就叫反义词。
二、学习用反义词说话i
1、根据幼儿年龄不同,分组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实物。
皮球(大小)棍(粗细)线绳(长短)纯净水瓶(冷热)书(厚薄)药瓶(轻重)面和石头(软硬)手绢(新旧)装木珠的饮料瓶(多少)
2、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幼儿通过看、摸、掂,自己发现藏在其中的反义词,并大胆积极的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一瓶水热一瓶水冷,一本书薄一本书厚。
三、连线游戏“找相反”。
1、出示大图片:白天黑夜胖瘦上下睁眼闭眼笑哭
2、启发
幼儿观察大图片,将意思相反的两个图用线连起来,并说出一对反义词。
四、师幼互动游戏“说相反”,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根据幼儿生活经验,教师出题,幼儿应对反义词
如教师:我高。幼儿:我矮
2、增加反义词的抽象度,拓展提升幼儿生活经验。
如:聪明———傻瓜诚实——说谎胆小——勇敢
延伸活动:幼儿与伙伴之间出题游戏,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预防咳嗽和咳嗽时的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可能引起咳嗽的多种原因。
3、知道咳嗽时不能对着别人,防止病菌感染。
活动准备:
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咳嗽对人体的危害。
教师咳嗽几声,问:听……我怎么了?小朋友咳过嗽吗?咳嗽了有什么感觉?咳嗽对我们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幼儿互相讨论)
教师小结
2、初步了解可能引起咳嗽的多种原因。
提问:你是怎么会咳嗽的?我们为什么会咳嗽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引起咳嗽的多种原因。
教师出示挂图:这幅图上有哪些情况会引起人咳嗽呢?
3、了解如何预防咳嗽常识。
提问:什么时候容易咳嗽?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咳嗽呢?
4、知道咳嗽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如果你咳嗽了应该怎么办呢?要注意些什么?
如果你咳嗽了,你应该怎么保护你身边的朋友不咳嗽呢?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21
中班教案【经典】10-20
中班语言的教案02-26
中班教案范文06-05
中班交通教案03-24
(精华)中班教案09-08
中班教案(实用)08-23
实用的中班教案08-18
中班安全教案11-11
中班贺卡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