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10-18 02:48:2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美术教案锦集七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3、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课文重点 第15至17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第16、17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

  教学重点 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3、了解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教学难点 1、 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2.学习人物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准备 1、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2、 生字词语卡片、 稻草人的图片。

  3、课件。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叶圣陶

  1、 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 展示资料,介绍作者。

  叶圣陶:补充叶圣陶的资料

  3、 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稻草人》就选自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

  需要指导书写的字是: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讲点拨:

  一、抓对比→突出责任感情朗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一)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你觉得稻草人美吗?

  (二)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

  二、抓飞蛾→突出善良

  感情朗读第3-5 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

  (一)稻草人看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二)哪些事让老太太笑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三)稻草人看到蛾子飞来,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从描写稻草人的内心和动作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抓祸事→突出忠诚默读课文第6-8 自然段,自学并讨论:

  (一)老太太“看一切事情都很好”,“一切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想一想:老太太此时心情怎样?(指导观察插图)

  (二)主人要走了,稻草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三)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一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从稻草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抓肉虫→突出悲惨朗读第9 自然段,思考:

  (一)稻草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为什么而“痛心”?为什么而“哭了”?

  (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稻草人的感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抓变化→突出中心再次默读全文,找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一)结合课文,仔细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象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

  .2、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是一则悲戚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的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吧!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模仿第2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中心句。

美术教案 篇2

  课外绘画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绘画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艺术兴趣活动”是我校文体活动的一个战略阵地。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能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确保艺术兴趣培养工作做到计划、组织、辅导、活动内容的落实,特制定此计划。现将本学年绘画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绘画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绘画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绘画室。

  3、绘画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绘画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绘画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5、爱护绘画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绘画常识知识,(绘画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儿童绘画方法)。

  2、以儿童画为主,以手工制作为辅,以创作画为主进行教学。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4、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5、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绘画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绘画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两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绘画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绘画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具体活动安排

美术教案 篇3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了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还应拓展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是第二册的第一课,旨在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下雪是自然现象,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景观。这节课要求学生们回忆下雪的情景,表达感受,用绘画材料描绘雪景。

  雪中场景在孩子的眼中是生动有趣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描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作画。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回忆季节给自然界带来得变化,感受冬天的情趣。

  *练习表现自然特征和最生动、热闹的活动,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将记忆中的形象组织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绘画的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选择最有趣的活动,人物活动画的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未完成的作业、彩粉笔、油画棒或蜡笔、蓝色水、板刷、水,一张8开白色演示纸、一张8开、深色演示纸、剪刀和白纸、胶水。

  学生:各种彩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猜谜语导入:“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

  利用课件,欣赏雪花的图片,了解雪花的外形的特点:六角菱以及雪的形成原因,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1.说说冬天最有趣的活动。

  (逛庙会看花灯、放烟花、打雪仗、堆雪人等)

  冬天的景色是什麽样?

  (树木光秃秃的,下雪)

  欣赏雪景图片六张,感受雪景带给人的洁净之美。

  2.看书的彩图感受冬天

  冬天美丽的景色:冰、霜、雪挂、冰雕、冰糖葫芦。

  冬天的户外活动:滑冰、逛庙会等。

  ●讨论及反思

  利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雪的快乐。方法:用大白纸揉成球,使之成为雪球,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学习滑雪和打雪仗,使学生真切的感受雪带来的快乐。

  1.提问:你对冬天的什么活动最感兴趣?

  大家互相谈谈,交流感受。

  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学生的动作,为下节课的创作作准备。

  2.演示:请同学在黑板上画有关本次创作的人物动态骨式站、走、跑、投掷、蹲。

  教师稍加修改,引发学生联想:这些人物姿态像在干什么?

  站:欢呼、捂耳朵、观战看热闹;

  走:逛庙会、灯会、在雪上走;

  跑:滑冰、追打;

  蹲:团雪球、拍雪人;投:扔雪球。(教师出示部分参考图片)

  请同学在黑板上再将骨式人物画成具象动态人物。让学生随意画,启发全体同学的'形象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演示给予肯定。

  3.构图。(见附图)

  教师演示:

  (1)定位、构图。用铅笔轻轻画骨式动态人物,姿态多样,有前后关系,使画面充实,主题突出。

  (2)画具体形象,用铅笔在人物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的基本形。先画前边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处理好前后遮挡关系。

  (3)勾线,用单色彩笔,将人物描画得更细致、生动。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较好的画面。

  ●尝试与练习

  1、学生作画,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作业纸。

  2、结束工作:让学生擦掉铅笔画的骨式线,整理画面,写姓名;教师收作业,嘱咐下节课带齐彩笔。

  第2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平涂染色技能,用颜色表现景物。

  教学难点:色彩多样,画面有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欣赏:看书上的学生作业,美丽多变的雪花,小朋友穿着鲜艳、色彩多样、厚实的衣服在看灯、打雪仗......用蓝白对比效果,夸张地表现了雪花。

  2.教师演示:

  (1)用多样的彩色粉笔给临摹的人物形象平涂上色。

  (2)表现雪花。

  ①用天蓝色、灰色或白色蜡笔、油画棒在白色演示纸上画大雪花。板刷蘸蓝水色平涂,产生蜡水游移效果,显示出白雪花。

  ②用白色纸折叠成六等分,复习第一册工艺《纸雪花》技法,剪出白雪花,用胶水粘贴在深色纸上,或用白色油画棒在深色纸上画白雪花、白雪点。一一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背景。

  (3)画其它背景一一光秃秃的树、房屋等。

  ●尝试与练习

  1.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色尽情地给人物染色。教师巡视鼓励学生踏实、动脑筋灵活地选色配色,不要机械死板。使用深色作业纸的同学,油画棒色彩用力染匀,方可鲜艳。用白色作业纸作画,可用彩笔直接填画光秃秃的树干、房屋、天空、大地等背景。或者用浅色蜡笔、画雪、冰,到老师那里平涂水色。用深色作业纸作画,最好用浅色蜡笔、棒直接添画冰、雪纹样和其它背景。填画和粘贴时,注意人物与背景的前后关系。

  2、结束工作:请学生整理画面,整理用具;教师收作业,嘱咐下节课应带的工具和材料。

  教后记:

  自然与人密切相关,许多自然现象通过感受、观察、描绘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本课是以回忆雪作画,,课前应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某些知识点,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学生们通过欣赏回忆,可以拓展思维,从多层面、多角度表现他们心中的雪景。

美术教案 篇5

  课 题 凝固的音乐——建筑

  课 时 2 课 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 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 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

  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课时:1

  (3)学科:美术

  (4)学生准备:场景道具、画纸、各个小组的评价表、水彩笔、或者各色彩色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

  二、教学课题《蚂蚁搬家》

  三、『教学分析:』

  1、蚂蚁搬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认为,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师生一起愉快地、相互参与体验乐趣的过程。这个故事体现了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学环节的设置应淡化双基意识,着眼于情感的陶冶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活动的方式采用小组或集体合作为宜。

  2、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以故事为前提,创设好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昆虫外形特征的描绘,激发探究兴趣,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蚂蚁搬家的情景。学习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及动态的表现。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参与的喜悦,树

  立集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教学难点』

  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创设情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小结内化五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1、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听歌曲,从学生熟悉的儿歌《小蚂蚁》入手提出问题:谁能听出歌曲里面唱的是谁?它长得什么样子?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并出示蚂蚁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质疑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画一画,自己见过的蚂蚁,初步认识结构特征,相互讨论一下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首先想象有着夸张动态的蚂蚁形象,接着探究出蚂蚁为什么要搬家的?然后把家搬到哪里去?并能想象总结出蚂蚁搬运食物常用的方式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课堂结束,我通过“你从蚂蚁搬家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我力求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及精美图片的欣赏,以及现场演示搬运物品的表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活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师生互动,展开讨论学习,并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小组2人合作表现,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动脑去想。在学生的观察、讨论、想象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六、『教具准备』

  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

  为小组准备:画纸、各个小组的评价表、水彩笔等。

  小组查阅、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

  (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百度搜索】:儿歌《小蚂蚁》

  1、师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的是谁?

  生:回答、、、(小蚂蚁)

  师问:平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想想···老师找同学起来大体描述一下蚂蚁的外貌。

  生:思考。并找学生描述。(学生描述:头圆圆的,全身黑黑的。头上有一对触角,六对足,还有一个大肚子)

  2、图片欣赏

  【百度搜索】:平时见过的小蚂蚁图片

  (目的:让学生通过欣赏真实的蚂蚁图片,加上教师的简单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知道了蚂蚁的大体结构。)

  【百度搜索】:小蚂蚁身体结构图片

  (目的:再次让学生清楚明白蚂蚁的身体结构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又大又重的物体,自己力气小,搬不动,需要有人帮助。而在细小的昆虫世界,这样的事情也会经常发生,蚂蚁就是这样的群体。

  他们喜欢在地下筑巢,他们成群居住在一个巢穴里。别看蚂蚁身体那么小,只要发现一点吃的食物,蚂蚁们就会立刻返回蚁巢,一边走一边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在路上留下记号,等回到窝里,就用他们头上的触角和其它的蚂蚁交流。

  4、动脑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蚂蚁们要成群结对地搬家呢?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对,就是天要下雨了,蚂蚁们才匆匆忙忙的搬家。蚂蚁是怎么搬家的?你能做做蚂蚁搬东西的动作吗?

  课件展示蚂蚁搬东西的动作,师一边讲解一边模仿。师一边讲解一边模仿。同位之间也相互模仿蚂蚁的样子搬运东西。给别人的感觉东西要很沉很沉的。师:你们看,他们好像搬得好辛苦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想一想······生:大家一起搬。

  师:对了,3个人一起搬或者抬或者拉、推等等,力量大了,就能更快的把很沉的东西搬走。人多力量大呀。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蚂蚁搬家

  (二)、欣赏蚂蚁

  1、再次欣赏真实蚂蚁图片。师讲解蚂蚁的结构: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

  【百度搜索】:小蚂蚁的身体结构图片

  (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型特征,学习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的方法。)

  2、知道了蚂蚁的身体结构,怎样表现会把蚂蚁画的更可爱?

  【百度搜索】:再次欣赏图片1:真实蚂蚁搬运东西

  【百度搜索】:欣赏图片2:卡通蚂蚁搬运东西

  (真实蚂蚁、卡通的蚂蚁)对比一下,哪种方法表现的蚂蚁更可爱?师略作分析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出:

  卡通的表现手法更可爱。

  (三)、画蚂蚁。

  1、教师示范画蚂蚁:

  头是圆形的,胸也是一个椭圆形,腹部也是一个长长的圆形。(教师当场演示,学生认真看)

  2、蚂蚁搬运食物用的工具、姿势:

  【百度搜索】:

  图片一小蚂蚁自己扛着、拖着

  图片二多人合力搬运

  图片三:雨中的小蚂蚁

  图片四:小蚂蚁搬虫虫

  3、蚂蚁爱吃的食物:(图片展示)

  【百度搜索】:(水果、饼干、馒头渣渣、米饭粒、鸡腿等等。)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方法。

  2、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燕鱼。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添加装饰鱼身上的花纹。

  教学重点:

  三角形画法。

  教学难点:

  添加花纹。

  教学过程:

  直接入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三角形画燕鱼(板书课题:画燕鱼-三角形练习)

  研究探讨

  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特点,你们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形(卡片)它有几个角呀?再观察这个三角形(铁线围成的)它由几条直线围成的?那么怎样画三角形呢?

  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用手在空中画,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一种画法画起来顺手(讨论,说明原因)。

  怎样在我们的画纸上画一只燕鱼呢?首先,我们要考虑这只鱼安排在画纸的什么位置上,放在什么位置上合适呢?(将一只画好的鱼的卡片放在画纸的各个位置上比较,让学生说放在哪,然后让他们讲出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轻松地在画纸上勾画出三角形,接着问:还需画些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在画纸上勾画,在勾线结束时让学生在自己的画纸上勾画。(巡视、指导,注意因材施教)

  大多数的学生勾画完之后,提问:我们还需怎样做,才能把勾画的这条鱼画的更完美?(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和解决)添加花纹涂色(使用幻灯片复合变化花纹和颜色)。

  在学生们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如果还有时间让他们添加些水草、气泡等。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3

美术教案范文10-25

民间美术教案01-11

小班美术教案02-01

美术教案(优选)12-22

实用的美术教案08-29

美术教案【集合】09-30

美术教案(荐)10-06

(必备)美术教案10-13

[热门]美术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