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2-11-08 13:19:47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1)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2)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二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孔、园”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电影情境导入

  1.播放四大场景(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活动)组合的微电影。

  2.引出课文——有人用文字记录下了电影里的场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体把握文本。课文呈现了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活动四个场景,把四个不同的场景编在一起就成了一首有趣的“场景歌”。(板书课题)

  3.师范读,生注意“一”字的读音。

  4.指导读好“一”的变调。师总结:在数量词中“一”后面字的读音决定着“一”的读音。当后面的字是四声时,“一”字就读第二声“yí”,其他时候都读第四声“yì”。

  5.生练读。

  三、学习第1、2节

  1.电影回顾,出示海滩图片。让学生说说电影的这个场景里有什么。(海鸥、帆船、军舰、港湾)

  2.合作读词语。

  3.了解“港湾”。

  引导学生从“港、湾”两字都有三点水来理解港湾和水相关。

  师总结:港湾就是指停泊船只或者临时避风用的水域,港湾是个地方,所以课文里说“一处港湾”。

  4.识记“帆、艘、军、舰”。

  (1)对比 “艘、舰”的相同点,了解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关。“艘”是用来计算船的量词,“舰”就是指大型的军用船,通过右边部分读音的呈现,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

  (2)同样的方法识记“帆”字:左边的巾字表示帆是用布做成,右边凡字提示读音。

  (3)借助图片识记“军”:图中穿着蔚蓝色衣服的是“空军”,穿着白色衣服的是“海军”,穿着松枝绿色衣服的是“陆军”,他们举的旗子叫“军旗”,他们行的礼叫“军礼”,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军人”,电影中出现的就是军人驾驶的——“军舰”。

  5.指导朗读,电影配音。

  师引语:蔚蓝的大海上,一只海鸥从海面飞过,海上行驶着一艘军舰,一只帆船。这里就是军舰、帆船最美的港湾。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

  指导读出美丽的海边景色。

  6.电影回顾,出示乡村图片。乡村场景有哪些美景?(鱼塘、稻田、垂柳、花园)分别出示图片,读第2节,并借助方形鱼塘图片,引导學生理解“一方鱼塘”。

  7.识记“稻”“园”。

  (1)引导学生从偏旁猜测“稻”的意思,左边是禾字旁,表示与谷物相关,右边是“舀”,“舀”的意思就是“向下击打”,“禾”和“舀”组合起来的“稻”就表示用抛秧苗丢到水田里的方法栽种的谷物。我们来看看乡村里人们是怎么用抛秧苗的方式种稻子的。(动画展示)

  结合图片加深识记“稻”字,这种需要在水田中种植的稻子就叫“水稻”,水稻结的果实就叫“稻谷”,稻谷脱下后剩下的稻秆就叫“稻草”,生长水稻的水田就叫“稻田”,稻田是一块一块分割的,所以文中说——“一块稻田”。

  (2)交流识记“园”。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园”。师小结:“园”一般是指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或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再让学生说说哪里见过“园”字。结合图片识记“园”字:“幼儿园”“公园”“动物园”,我们语文书中就有——“语文园地”,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园”字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眼前。看,课文里是—— 一片花园。

  8.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乡村的美妙。

  四、学习数量词

  1.研读文本,发现共同点—— 都有“一只、一片、一艘……”

  2.讲解数量词。像一只、一片、一艘这样的词我们就把它叫作“数量词” 。

  3.找出文中的量词,圈画出来。

  4.拓展不同的量词。出示图片练习说同类事物的不同量词,如:一只海鸥、一群海鸥、一棵垂柳、一行垂柳。

  5.延伸其他场景含有量词的短语。在教室里有:一块黑板、一扇门、一盒粉笔、一张讲桌、一台空调。文具盒里有: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把剪刀……

  五、学习第3、4节

  1.出示第3节,学生读,猜场景。引导学生找出公园场景的事物——小溪、石桥、翠竹、飞鸟。师生合作读。

  2.字源识记“翠”字。“翠”上半部是羽毛的羽不带钩,因为“翠”最早是指一种鸟,浑身绿色,也就是我们说的“翠鸟”(出示翠鸟图片),后来,“翠”字就代表绿色的意思,比如“翠玉”就是指绿色的宝玉,杜甫有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翠柳就是指绿色的柳树,再看电影场景中的`翠竹是不是绿的呢?——出示图片,翠竹还不止一棵呢,文中是这样写的——“一丛翠竹”,指导读。

  3.朗读比赛:比比谁把公园读得最美?

  4.用自己的话介绍公园美景。

  范例:公园里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有一座石桥,石桥头有一丛翠竹,翠竹上有一群飞鸟。

  5.出示第4节,生读,猜场景。重现电影少先队活动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场景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范例:有一队“红领巾”,他们举着一面队旗,拿着一把铜号,开开心心在郊游呢!

  6.了解“红领巾”的代指。电影里出现了小朋友,哪个词语表示小朋友呢?引出“红领巾”,借助图片了解这些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就是少先队员,这里的“红领巾”不是指真的红领巾,而是代指少先队员,所以这里标上了引号。

  7.识记“队”。观察图中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不止一个,他们正整整齐齐地排着队伍,所以我们说—— 一队“红领巾”。

  8.识记“铜”“号”,自由交流识记方法。

  “铜”——形声字方法识记:左边金字旁表示“铜”是一种金属,右边“同”字提示这个字的读音。

  “号”——结合以往学习经验识记:在一年级学习的《青蛙写诗》里,我们知道小蝌蚪可以当逗号,小泡泡可以当句号,一串小水珠可以当省略号。(出示相应图片和文字)

  9.男女生配音大赛,朗读第3、4节,最后齐读全文。

  六、指导写字

  电影的每个场景都很美,现在需要你们帮忙制作电影海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字幕上少了几个字,请你们学写这几个字帮助完成海报。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进行结构分类。

  2.左右结构:桥、群、队、旗、铜、领。

  (1)哪些笔画有了变化:如桥字,木字旁捺变点。

  (2)宽窄比例:左窄右宽——桥、队、铜、领。左右宽窄相当——群:横画较多,注意横的长短不同,以及间距相同。

  (3)易错字“旗”:不能漏了右侧一撇一横,就像小帽子。

  3.全包围结构:园。

  “园”:大口框要写得大些,“元”字第一横较短。

  4.上下结构“号”:上小下大,上紧下松,口字略小。

  5.独体字“巾”:学生对照田字格,自行观察书写。

  七、背诵课文,拓展延伸

  1.出示单幅图,设置填空,引导学生背诵。

  2.整部电影回放,通过不同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背诵。

二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教学难点:

  1.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那么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

  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

  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

  残疾后:矢志不渝献身数学

  6.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

  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8.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其生活艰辛的原因[日本列强侵华]

  (2)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

  (3)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9.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本文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

  2.分析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

  2.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挂的名言,归纳出名言的特点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言的定义: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3.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1) 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

  (2) 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3) 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4) 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

  (5) 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6) 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7) 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

  4.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

  5.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

  总结:

  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

  3.布置作业:完成P38的表格

二年级语文教案4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论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同学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定随同着同学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身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同学充沛的时间让他们充沛地去读。阅读必定随同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同学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同学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学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只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同学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时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那个人爱葫芦表示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同学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测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示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同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

  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同学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同学对课文的内容以和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同学考虑: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三、扮演──积累与发明

  扮演就是要求同学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示出来。通过扮演同学不只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发明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同学的考虑与发明。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同学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扮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同学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这一导一演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发明性也得到了培养。

二年级语文教案5

  1、比一比认一认

  教学要求:

  1、区分形近字,能够组成词语。

  2、掌握生字"百、去、米、们、朋"的写法,注意笔画,笔顺。认识新的部首"单人旁",并会写。

  3、会读句子"我们是好朋友。","我爱吃米饭和白菜。"。教学重难点:

  1、区分形近字,并会组词。

  2、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学课时: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比一比认一认。

  二、新授:1、出示生字。

  白百来米门们月朋

  2、认读生字。

  3、区分生字。找找不同的地方。

  4、给生字组词。

  5、指名读一读。教师指导。

  6、齐声读。

  三、小结。今天区分了形近字。

  四、作业。

  拓展:还能组哪些词。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

  第二课时

  2、指名读一读。二、新授: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2、认读生字。

  3、讲解生字的写法。

  (1)教师示范书写生字。

  (2)学生书空练习。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讲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四、作业。生字各写两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出示句子。

  (1)教师示范朗读。

  (2)一句一句教学生朗读。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4)指名读句子。

  (5)齐声读。

  2、练习说一说。

  三、小结:学习了两个句子。

  四、作业:读熟句子。

二年级语文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出示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能再说出几个与此特点类似的汉字。

  3、引导学生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教师出示几张可拆分部件的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分析例字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字十分有趣,分分合合可以变出很多字。今天,就让我们来做做拆字游戏。

  2、出示例字,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写写,你看到有几个汉字,就写几个。

  3、小组内展示并统计,看到了几个汉字。

  4、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小结:立、古、早、克、章、兄、儿、十、音、日、口。

  5、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汉字也能拆分成不同的熟字。

  6、展示讨论,师生共同评议正误,并适机表扬、鼓励。

  7、教师出示部分已学过的汉字,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例:锦、鹂、嬉、崭、蹦。

  二、结合方法、体会识字

  1、学生思考:通过这种拆字方法,对我们学习汉字有哪些好处,并可举例说一说,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评议。

  2、教师出示几个生字,让学生观察思考。孬、冀、绺。

  三、复习巩固

  1、学生思考:通过游戏,我们认识了汉字的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ミ、光、军这三个部件,看能组成几个字,有的字没学过,看谁会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汇量。

  2、能转换“把字句”为“被字句”,注意句意不变。

  3、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小花鹿》并背诵。增强学生想象力。

  教具准备

  “小花鹿”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我会接

  1、出示书本例题:父亲——亲人——人生。让学生观察:“词语接龙”的游戏规则:前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后一个词语的前一个字。

  2、根据例题往下接,例:人生——生日——日出——出生。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参与,对不正确的答案要及时纠正。

  3、从老师开始,用“看见”这个词,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个一个往下接,哪儿接不下去了,后一个帮忙接上。

  4、4个小组展开“夺红旗”比赛,同一个词语看哪一组接得又快又好。

  二、读读说说

  1、教师出示例句: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学生观察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判别正误,得出结论:两句的句意相同,但语序变化,“把”字改为“被”字。

  3、出示例句: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学生思考,结合上一道例题:太阳把┅┅蒸干。┅┅被太阳蒸干。把太阳蒸干的对象提到句首。这一小题:把他扔进大海里的对象放在句首,“把”改为“被”,句子改为:小鱼被他扔进大海里。

  4、教师出示例句: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学生找出动作执行者,被执行对象。试着说一说,变一变。

  5、学生自己找“把字句”并且自己说一说,改为“被字句”。看谁说得好,说不好的大家一同来帮助。

  三、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短文,不认识的字结合字音熟读。

  2、教学“淘、犄”引导学生结合“小发现”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引导看图,理解“犄角”。

  3、学生说说本文讲的是什么?

  4、学生朗读,请一个同学来扮演小花鹿,戴上头饰,表现出快乐、淘气的'样子,其他同学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儿童歌曲)。

  5、“会走路的小松树”指的是什么?朗读词组:美丽的森林、淘气的小花鹿,活泼的小山羊、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6、用竞赛的办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看谁背得流利、通有感情。

  6、 动手画一画:会走路的小松树。

二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动物的自然常识,鼓励学生大胆、踊跃的参与交际过程。

  2、能把自己的意思完整、清楚地表达,态度大方。

  教学重难点:

  能把自己的意思完整、清楚地表达,态度大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品表演(文文、乐乐、兰兰,讨论动物怎样过冬)

  小青蛙、小燕子是怎奈么样过冬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法?

  二、小组交流。

  1、各人说说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把自己的成果写在卡片上,在组内展示。

  2、小组同学互相帮助,让每个人说得清楚、完整、态度大方。

  三、全班交流。

  1、小组推荐到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评议他说得对不对?可以上台交流的同学提出问题。

  2、你还知道那些动物过冬的方法?

  3、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知识的`?

  四、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奇妙的,小动物有各种各样过冬的方式,我们以后会知道更多的知识。

二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指名回答(青蛙看海的故事)。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它很想看到大海。板书:很想

  3、是啊,一开始青蛙认为要想看到海难。过渡:为什么青蛙觉得要看到海很难呢?

  二、学习13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

  2、交流:

  (1)山高:

  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你是怎么知道的?自读13自然段。

  (山很高)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想象:山会有多高?你能读出山的高吗?

  指名读,评议。

  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试试!齐读。

  青蛙吸了口凉气,动作体会吸凉气,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过渡:除了山高,还有什么原因呢?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认真听老师读这句话,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读: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以突出青蛙登山之难。练读、指名读。

  连起来读青蛙的话,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吸凉气动作)、齐读

  这个时候,苍鹰又是怎么说的呢?

  谁能读读苍鹰的话?指明读。苍鹰的话是什么意思?青蛙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大海。所以青蛙失望了。(板书:失望)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青蛙要想登山看海,的确很难,小青蛙面对困难,放弃了没有?我们知道青蛙最后登上了山,看到了大海(板书:看到大海),那它是如何登上山的.呢?(板书:?)

  三、学习411自然段:

  1、读411自然段,思考:青蛙是如何登上山顶的?

  青蛙是怎样登上山的?(跳上山的)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什么叫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谁来做青蛙,谁来做小松鼠,来演一演?(动作体会跟着跳)

  演得不错,下面咱们来看看青蛙是怎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跳上山顶的。播放动画。

  孩子们,想一想,青蛙和松鼠在跳上山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什么困难?

  你们登山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累,腿酸。

  2、指导表演:

  下面就请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演一演。注意:从第四自然段青蛙很失望一直演到第11自然段到达了山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哪位同学能把登山的过程表演出来?

  (1)(学生演至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有点累时)小青蛙,你觉得怎么样啊?既然累了,就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吧!

  (2)同学们,你们看,小青蛙这么弱小,跳了那么多台阶,当然很累。突然,草丛中窜出来一条毒蛇,好危险,差点把小青蛙吃掉。突然,天气又下起了大雨,把小青蛙全身淋湿了。

  (3)上山很累,还会遇到困难,小青蛙,你会放弃吗?为什么?

  (4)是啊,正因为青蛙想要看海,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才使得他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你们看,小青蛙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了,真是好样的!你们想不想也来鼓励鼓励他呀!让我们也来鼓励他!小青蛙,小青蛙。

  (5)看,听了大家的鼓励,小青蛙跳得更有力了,让我们再为他加加油!看,小青蛙终于到达山顶了!

  四、学习12自然段。

  1、小青蛙到达山顶看到大海了。

  (出示大海图)咱们和青蛙一起欢呼吧!

  2、是啊,经过努力,青蛙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同学们,咱们和青蛙一起来看看美丽的大海吧!(欣赏图片)

  3、大海美吗?如果青蛙不付出那么多努力,它能看到这么美丽的大海吗?这个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整体感悟。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共同体会青蛙看到大海的快乐吧!(齐读)

二年级语文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猴”等生字的书写;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

  四、教学安排:

  课本第- 页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揭题:

  1、请生品尝酸果子和糖,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小朋友们对这几个小动物一定很熟悉吧,谁能讲讲关于这几位小动物的故事?小朋友们能够从课外书中读到这么有趣的故事,真令人羡慕!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个童话故事:《酸的和甜的》,小朋友读读课题。想了解这个故事吗?

  2、课文中讲什么是甜的还是酸的?相机认读“酸”、“葡”、“萄”。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请教大枫叶,多读几遍。

  同桌互读,互帮互助。

  学习故事中的生字并组词。

  做生字对对碰游戏。

  (三)、朗读感悟

  1、围绕“课文里的葡萄是酸的吗”这个问题,进行朗读感悟。要求:带着问题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

  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谁能读出葡萄的甜味?谁还能读得更甜?

  用“迫不及待、大口大口”各说一句话。

  2、为什么狐狸、小松鼠、小兔子都说葡萄是酸的呢?

  3、分角色读全文。

  (四)作业延伸:

  准备表演故事。

  续编故事: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商量去抓狐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摘葡萄,读生字。

  2、口头组词、运用。

  3、和学习伙伴自由交流词语,联系生活实际。

  二、我会写。

  1、能干的孩子不仅会读,而且还会写呢,你认为哪个最难写?哪个最简单?告诉你的'同桌吧!

  2、学生讲述,老师配合以范写。

  3、试听写一、两个字。

  三、分角色表演课文。(展示)

  1、学生评委评分。

  2、总结颁奖。

  酸的和甜的

  听---------------------酸

  吃---------------------甜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在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上,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交流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描写小狐狸、小猴子等语言、动作的语句,使学生充分地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者能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小狐狸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动,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感情朗读做好铺垫。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李老师能尊重学生个体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鼓励学生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如指导学生读狐狸的话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读法;在引导学生解决“为什么狐狸硬说葡萄是酸的?”这一问题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等。

二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兴趣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生:读通课文,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以图引文,导入新课

  (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同学们,见过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联系没有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那里会告诉我们蝴蝶和青虫的关系呢!

  生答:蝴蝶、青虫

  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了哪些生字呢?给大家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识字。

  4、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找朋友“等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5、真不错。生字朋友的名字都记下了,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号,看看青虫和蝴蝶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你知道了什么呢?(初步明白青虫和蝴蝶的联系)

  自读自画。

  指名说。齐读所画的.生字新词。

  小组合作识字。

  开火车读,用生字卡找朋友。

  生自读课文。

  指名说,可相互补充。

  三、自主合作,练写生字

  课文大家读得真好,现在咱们来换一种学习方式,来写一写我们刚才认识的生字朋友吧。

  1、出示课后要求会写的字。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吗?

  2、你觉得哪个字难写,让我们一起合作完成。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生自己识记生字。

  指名说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以图引文,看图学文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写出了这幅图的内容。

  2、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生:一条条小青虫。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生:满身小孔。

  3、呀,小白菜多可怜啊!瞧,谁来了?它们来干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谁能将你刚才看到的这幅图的内容完整地说一说?

  生读课文1、2自然段。

  指名说。

  生用自己的话说图的内容!

  二、巧妙贯穿,情景识字

  1、这些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可还是吃不完。谁来当小黄鸡帮忙捉捉虫子啊?(课件出示一棵棵大白菜,上面有好些的虫子,每只虫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字词语。)

  2、只要你读准了这些虫子背后的词语,热心肠的你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条虫子呢!

  3、真是一群可爱的小黄鸡,我代表大白菜谢谢你们了,有了你们的帮助,这些大白菜一定会长得嫩嫩的、绿绿的!

  生轮流上台当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读对一个就拿走一条虫子。

  三、朗读感悟,情境表演

  A、

  1、有一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它的小脑袋瓜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读读课文,看看它在想什么呢?

  2、(拿出头饰)谁来当这只小黄鸡,告诉大家你在想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3、听你读得这么津津有味,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4、多么可爱的小黄鸡啊!同学们都来当当这只小黄鸡,大声地读读这一段吧!

  5、谁想戴上头饰来演一演这只小黄鸡呢?

  6、你们这些小黄鸡简直太可爱了!读得这么好,演得这样棒,连老师也想读了,这样吧,我来读作者的话,同学们就是这只小黄鸡,把你们心里的想发大声地读出来吧!

  B、

  1、放进篓子里的青虫,小黄鸡吃到了吗?赶紧读读课文的5、6、7自然段吧!

  2、(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瞧,发生了什么事?“呆住了”是什么样的表情,谁来演一演?

  3、小黄鸡怎么会呆住了呢?小青虫呢?它们到哪里去了呢?你能给它解解难吗?

  4、想知道得更多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蝴蝶的自我介绍吧!(课件一边介绍一边演示蝴蝶的变化过程)

  5、大自然可真奇妙啊!同学们,赶快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篇有趣的课文美美地读一读,演一演吧!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戴头饰读文。

  我觉得小黄鸡很高兴、很可爱、也很贪吃……

  生戴上头饰,读、演第四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的5、6、7、8自然段。

  篓子里飞出了蝴蝶,小黄鸡呆住了。

  学生补充课外收集到的信息。

  四、课外拓展,激趣探究

  1、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大多数昆虫一生都要经理这几个变化过程,谁还想提醒小黄鸡,除了小青虫之外,还有哪些昆虫是不能藏呢?

  2、同学们,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吧

二年级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1.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难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德国有关风俗民情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季羡林先生的照片)你认识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吗?(生答后师小结)季羡林先生是我国的语言文字家教育家,我们刚刚学习了他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疑问

  1、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他们不喜欢花么?那为什么还这样做呢?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师:带着疑问去学习,老师相信这节课你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主阅读,检查预习:(出示预习卡)

  1.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同位交流

  2.集体交流

  词语 (学生找出易读错的音,理解个别词语。总结预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

  1、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用简练地一句话把课题补充完整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

  3.巩固学情 现在请你拿起笔在预习卡上把你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修改一下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昨天李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德国的图片,结合你的预习,请大家欣赏时思考德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观看德国风情民俗的图片。交流观后感受

  师:是啊,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作者再次踏上这方国土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书中的那句话。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板书:奇丽 奇特)再读这句话,读出感叹号。

  四。 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师: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给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读书要求) 请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色的奇丽?课哪些地方写了民族的奇特?用不同的线画下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师生交流;

  1、景色的奇丽。 我们一起来交流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色的奇丽?

  (生答)你们是否找到这个句子? 大家观点一致,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大家都来读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中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谁还想补充? (总结学习方法:读了这些句子我们想到了这么丰富的画面,读文字想画面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景色的奇丽还体现在哪儿?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请大家想象一下,在你眼里“花 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能把这种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理解再利用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总结学习方法:从两个成语中我们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抓住关键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花多:引导学生抓住“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许多”等词语体会花的多。 朗读

  再读这句话,除了花多花美以外,景色奇丽还表现在哪儿? 同学们,平时,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花? 可现在却是---读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 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街上看花, 太与众不同了,太少见了,又美丽又少见,真是景色奇丽啊!

  师:瞧,

  1.走过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家家户户的窗 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引读)

  2.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家家户户的??

  3 走过这条小巷,抬头向上看,

  (生)家家户户??

  师:是啊,这样的美景,看了这边又想看那边,看了那边,又想 看这边,眼睛都忙不过来了,文中叫”应接不暇”。

  师: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身处异国他 乡的青年季先生,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多么奇丽的景色! 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把它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出示填空。 (师引读生练习积累背诵第三自然段)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______________。

  2、民族的奇特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民族的奇特?(用上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交流。)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奇特在哪儿?

  A 爱花:爱花之真切令人吃惊。家家户户、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家家户户养花, 这么爱花,很奇特。

  B 还奇特在哪儿? 与众不同的窗外养花:原来他们养花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读句子。窗外养花

  师小结(引读)体会民族的奇特。

  师:我们只有爱花的人才养花,而德国???因为他们认为(师指课题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所以他们做到了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他们也这样做了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怪不得季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句子: 每一家都 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文中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敬佩、感动)请你读 (评价:读的真好,我被这种无私的境界所感动,读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这样的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出示课件,读了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奉献自己快乐人生 )

  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例子。

  过渡: 50年后,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这样的 的感受。

  1、(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这里的“美丽”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景色美 心灵美)

  3、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解决预习疑问。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就结束了。那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看看预习时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六、作业

  1、把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2、推荐阅读:季羡林作品《再返哥廷根》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奇丽 景色美 奇特 心灵美

二年级语文教案1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导入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二、学习新知:

第一节

  验收责任

  请学生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二节

  教学责任

  朗读背诵课文,学会诗中的生字。

  一、亮责任

  背诵默写课文,学会诗中生字。

  二、落实责任

  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学生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 民 耳 帝

  (2)请学生说出新字。

  晓 眠 闻 啼

  (3)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三、验收责任

  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5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三节

  教学责任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一、亮责任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说一说,并能写成一段话。

  二、落实责任

  1.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2.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4.提出写话要求。

  (1)格式。

  教学过程

  (2)注意标点。

  (3)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三、验收责任

  写一段话。

二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2、认识本课“计、算”等生字。会写“及、身”等生字;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体会邓爷爷的话语,感悟自己肩上的责任。

  3、读懂较长的文章,基本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哪一天最令人难忘?这一天为什么最令人难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2、根据同学们发言情况教师小结。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难忘的一天》。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读一读生字,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难忘爷计算晨业连忙队各意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黑板,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难忘爷爷计算早晨工业连忙满意紧张沉着计算机各种各样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晨:上面是“日”字头,下面的“辰”字第五笔是竖提,注意与“衣”字区分。

  难:左右结构,部首是“又”字旁,右边是“隹”字,不要写成“住”。

  算: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中间是个“目”下面是横,撇,竖。

  意: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立”字,中间是个“日”下面是“心”。

  忘: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点横竖折,不要加点。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1984年2月16日,我给邓小平爷爷做计算机表演的事。)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业:笔顺是:竖、竖、点、撇、横。书写时要做到先中间后两边。

  意: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做到上中下各部分所占高矮比例相同。

  队:左右结构,左右两边上下一般齐,不要一高一低。

  3、让学生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我”的心会“怦怦地跳个不停”?(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发表意见)

  教师相机引导:心怦怦跳→紧张激动→马上要见到邓爷爷→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人→原以为国家领导人是尊严的。

  读一读,看谁“最紧张、激动”?

  2、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心情平静→和蔼可亲→慈祥微笑、高兴点头、紧紧握手)

  学生在回答中出现“慈祥”、“和蔼可亲”时,教师可以范读“他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从教师稍慢的语速及脸上微微的笑容等体态语,学生就可以悟出“慈祥”的意思。理解“和蔼可亲”时,老师可范读“邓爷爷高兴地点点头,紧紧地把住我的手。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对一位长者的“和蔼可亲”的样子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

  读读比比,谁的邓爷爷最慈祥?

  3、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肩上担负的责任”指的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也可以脱离课文内容讲自己所想到的,要求不宜高。

  开始表演了。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邓爷爷仔细地看了我的表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表演过后,邓爷爷还亲切地问了我的年龄。我说刚满十岁。邓爷爷听了,赞许地和我再一次握手,并对身边的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4、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可造句)

  (让学生感受词语的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二、总结实践

  作为一个十岁的儿童,能见邓爷爷一面,已属三生有幸,更何况能为邓爷爷表演计算机的操作,还与这位伟人两次握手。谁经历了这一幕,都将难以忘怀。课文中的少年忘不了这一天,“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他从邓爷爷的话语中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小朋友,你们呢?(学生自由发言)

二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这说明瀑布的声音怎样?

  谁能把瀑布的声音的大读出来?(个人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是怎样的声音?(谁来模仿)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板书:雄伟壮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四、导读第二节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学生的画:点评

  两座高大的青山,根据诗中的“千丈青山”画成

  (山很高大,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据“一道白银”画成

  “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请喜欢读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定格,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的惊喜,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着作者又情不自禁地来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完成填空。

  3、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觉第三节。

二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重点:

  学习歌谱。

  教学难点:

  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材分析: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 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如: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梅花》歌曲学习

  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从什么地方反复?请举手表示。反复后的结尾是否一样?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歌曲录音范唱,并在反复处举手表示。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反复后的结尾不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绽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白雪,忽然闻到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3.学习歌谱。

  (1)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击X X X 。

  再学习 切分节奏,和老师一起拍击。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①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 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② 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3)学生分组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4)全班一起唱歌谱。

  4. 歌词学习。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出现的难字,指导他们读准多音字“为”。

  (3)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4)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梅花》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形,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演唱歌曲,教师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唱歌词。

  (4)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梅花》。

  (5)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第一乐句的“墙”字,虽然作者把它放到了强拍上,强调了这个字的语气,但我们在演唱时不要唱得过强。反复后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梅花的香味永远都飘散不掉。

  7. 设计演唱形式。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8.听伴奏演唱歌曲《梅花》伴奏。

  三、集体创编《春晓》

  1.聆听音乐《春晓》。

  2.全体同学一起视唱曲谱。

  3.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中的几个片段旋律排序连成歌曲《春晓》。

  4.随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5.试着让学生即兴创编歌曲《春晓》。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

  四、交流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

  1.教师介绍梅花的艺术作品。如:陆游的《咏梅》、王冕的《素梅》等。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相互交流学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梅花》这首歌曲,我们从中了解到梅花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和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性。希望同学们能像梅花那样,立志奋发,做一个坚强的人。

  【拓展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梅花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

  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梅花绝句之一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梅花绝句之三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圣恩寺看梅 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雪梅之一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二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07-15

二年级语文教案15篇03-01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冰熊》教案11-04

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07-20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案07-20

语文优秀教案03-07

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分钟》教案07-13

二年级上册语文《田家四季歌》教案08-10

语文课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