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12-10 22:48:4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 学目 标

  知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一些特殊的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与、雪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特点,用线描、色彩表现雨、雪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生命之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法学法

  探索、欣赏、设计、创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讨论主题

  1、组织教学,巡视纪律和学具准备等情况。

  2、导入新课。

  问:地球是个水球,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和爱惜水?

  3、板书课题:保护生命之水(设计招贴画)

  二、方法探究

  招贴画的基本要素:(出示)

  1、要设计好招贴画,首先要了解招贴画最基本的形式构成要素。

  形式要素有: (1)广告语:简单、明了、意义贴切。 (2)画面:色彩对比强烈、主题突出。

  2、欣赏各种招贴画,对照要素进行分析。

  3、步骤与方法学习。

  ①构思好了开始画草图(可用笔画出图形和文字的位置,并标出色块。②草图定好了开始绘制。③用软件中的文字工具打出主题广告语。

  三、自主作业

  1、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二,设计一副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

  2、教师巡行、个别指导,提示。

  四、总结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简评,总结。

  1、学生举例回答。

  让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资料进行讨论,怎样开展保护水的宣传活动。

  1、同桌交流后汇报。

  2、欣赏、分析、交流。

  3、学习设计绘制的步骤。

  学生创作,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创作。

  评价作业的构思创意。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教材中展示出画家毕加索《坐在柳条椅子上的朵拉马尔》,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种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苗族蜡染图案》线条流畅,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给人以装饰的美感。教材还选择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学生作品,给师生比较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也可以参考。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知识与技能)

  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2、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寻找线条,故事导入

  1、小蜗牛去奇妙的旅行,邀请四个小朋友陪同,谁愿意呢?展示小蜗牛爬行的痕迹,引出四种不同的线条,导出课题。

  2、学生分组到前面找到的线条,说出名字?(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不同线条给人不同得感受。出示课件

  3、小小的线条真神奇,能变换出这么多种,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会变的线条上一节有趣的绘画课。

  4、课件欣赏:建筑物、动物身上的线条

  二、描绘线条

  1、刚刚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线条:直线(建筑)挺拔、曲线(雪景)飘渺、折线(建筑)坚硬、弧线(彩虹)柔美、立交桥(螺旋线)旋转。看来线条还真是到处都有。那么,你能不能试着画画呢?

  2、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画的最棒。

  3、进行小组评比。

  三、应用线条

  1、线条千变万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来说说我们在利用线条的时候,怎样进行排列?

  2、播放课件:

  (1)欣赏线条动画“神舟七号”飞行。

  (2)欣赏艺术作品:线条肖像画: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看看艺术大师是如何运用这些线条的。

  (3)《苗族蜡染图案》

  有秩序、有变化、线条流畅,给人以装饰美感

  小结: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好,那我们作画得时候也要注意这几点。

  四、表现线条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学生作品,你能画出这么多有变化又很漂亮的线吗?那就要同学们多练习啦!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当一回设计师,你们自己设计喜欢的东西用会变的线条来装饰衣服、陶罐以及很多各种各样得物体。

  五、展示作业

  1、学生自评互评:哪一幅作品线条比较突出?为什么?哪一幅需要改进?

  2、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线条朋友!它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还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课时

  安排

  共1课时

  课题

  第7课 节节虫

  教学时间

  二(1)、二(2)、二(3)、二(4)4/11-4/17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教学过程学生完成作业评价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 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 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 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 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准备上课。在教师指导下看书,分析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节节虫的主要结构: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举例说明。欣赏优秀作品。分析草料的使用及制作方法。找出什么地方有创新表现。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方法,交流设计方案。学生完成作业。个人或合作完成。学生参观作品,评价作品。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激发制作兴趣,初步了解节节虫的外形结构和基本特征。

  了解自然界中的昆虫。了解节节虫的结构和特征,与自然界昆虫相联系,对照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材料和用具。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明确作业要求。按要求完成作业。启发学生设计构思,灵活巧妙运用材料,细致制作。加强交流沟通,巩固知识。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冷暖色摆色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谈话导入

  (1) 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

  这说明了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3)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

  一般!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

  的颜色为对比色。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

  “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仔细观察色环表并思考:你知道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会产生哪种视觉效果呢?选两种颜色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看看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

  橙---黄

  黄---绿

  绿---蓝

  蓝---紫

  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

  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

  红--绿

  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d:总结归纳:在色相环中,距离较远的两种颜色,相互对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强烈。距离较近的两种颜色对比起来,产生的视觉效果更柔和一些。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

  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本节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而设置的。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

  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

  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

  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

  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

  (5)师生总结梳理

  4、动手练习:

  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

  5、学生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6、收拾与整理

美术教案 篇5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

  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课后反思: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四、教学过程

  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二、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②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应尽可能择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的作品,和题材不同,表现方法类似的中外美术作品。以引起对比。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春如线》 吴冠中、《荷 花》 任伯年

  ③介绍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线条、形状、色彩。比较古今中外绘画作品基本造型手段的异同,以引起学生在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活动。

  ④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并提问: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感受或意图的?(学生讨论回答)

  2、发展阶段

  ①结合欣赏、介绍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线条的不同变化型式和造型特色。

  ②结合欣赏、介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 达.芬奇、《自画像》 伦勃朗、《宫娥》 委拉斯凯兹

  ③结合欣赏、介绍光影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造型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比较

  欣赏画家名作:《持阳伞的女人》 莫奈、《曼陀铃和吉他》 毕加索、《静物》 塞尚

  ④欣赏完作品教师提问: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3、收拾与整理

  三、课后拓展

  ①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如以突出色彩表现的方式创作《蒙娜丽莎》或以线条的方式描绘《持阳伞的女人》等

  ②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图象处理的方式,改变世界名画的造型特征,如增加立体派作品中各部分的体积感或用现成的照片资料重新组合一些著名的中国画作品等。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绘画经验,表现爸爸的形象特征与动作特征。

  2、通过和爸爸的交流,对爸爸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知道爸爸的本领并尝试表现。

  3、增进对爸爸的了解,进一步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勾线笔、蜡笔。

  2、对爸爸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有条件的话在家里给爸爸写生。

  3、音乐《我爱我的家》。

  4、幼儿用书:《爸爸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

  1、教师: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自己的爸爸,今天我们请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爸爸。

  2、先请个别幼儿交流,然后再相互交流。教师重点提炼爸爸们的外形特征,为后期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引导幼儿学一学自己的爸爸。

  1、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爸爸都很能干,他们都会做什么呢?谁愿意来学一学,让我们大家来猜一猜。

  2、教师重点分析幼儿摆出造型的特征,为幼儿的后期创作进一步打下基础。

  (三)教师提供幼儿用书并播放音乐,幼儿创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画爸爸。可以把爸爸画在纸的什么地方?为什么?画什么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你的爸爸呢?你想画爸爸在做什么?

  2、教师:画完以后,想一想可以对爸爸说些什么,老师会帮你记下来。

  (四)集体欣赏作品。

  教师:喜欢自己画的爸爸吗?你最满意什么地方?

  活动延伸: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爸爸特长、爱好,喜欢做的事情,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穿的衣服等,增进情感和对爸爸的关注。

美术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童话里的小屋》这一课就是利用废旧纸盒的自然形态(如六面体、圆柱体、多角柱体等),或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略作加工,形成不同形状的体块进行组合。这样就能使房子外形富于变化更加美观生动。

  用纸盒做房子是一堂开发智力,训练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课,这一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而且还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分析:

  通过课下调查,学生看过大量动画片,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数码宝贝》、《海尔兄弟》、《天线宝宝》等等,但是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动画片,看过的却寥寥无几。由于学生只有5、6岁,识字量少,所以阅读能力较差,对童话故事的阅读也极少。再有,由于学生只有5、6岁,识字量少,所以阅读能力较差,对童话故事的阅读也极少,所以,我意识到孩子们对童话里的这些城堡没有多深的印象,也不了解欧洲建筑的特点,根据这些情况,我决定在引导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大量的欧洲风格的建筑图片及童话中的小屋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屋的造型美及色彩美,另外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学生在制作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应该通过观察、拆、分范作能够自己研究出制作方法。根据这一情况,我在每组的桌子上都安排了一座已做好的房子,供学生自己探索、研究。

  设计思路:

  先放录像《灰姑娘》的片段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动画片的那种美仑美涣的意境中,感受童话中的小屋的美。再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欧洲风格的建筑,感受欧洲建筑造型的与众不同,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的同时,感受房子造型的美、色彩的美。再通过学生观察、拆、分老师的范作,自己研究制作方法,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然后,老师利用实物投影演示房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制作方法。最后,出示用圣诞树组成的森林的画面,并告诉学生,我们的小屋做完之后要把它放到森林之中,而且你还要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被圣诞树上挂满的闪烁的小星和可爱的圣诞老人深深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被再一次升华。最后学生利用彩纸粘贴、纸盒拼剪、橡皮泥塑造等方法合作《童话中的小屋》。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纸盒房子,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立体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盒通过多种手段创造形状各异的漂亮房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

  2、能说出小屋里住着谁,他喜欢做什么。

  3、小组或全班同学将作品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庄园、城堡或村落。

  课前准备:纸盒. 彩笔. 蜡笔 彩纸 橡皮泥 剪刀 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欣赏.评述)

  1.放《灰姑娘》的动画片片段,并告诉学生看完以后回答老师:“这是哪个童话故事?在这个童话故事里你最喜欢谁?她住在怎样的屋子里?”

  2.出示幻灯片(欧洲风格的建筑图片):

  边看边欣赏这是哪的建筑并提问:“看完以后告诉老师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让学生感受欧洲风格的建筑门、窗及屋顶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3.实物投影(童话中的城堡彩色图片):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几张图片,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这些房子哪最漂亮。”

  请同学们自由讨论: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小屋,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颜色、屋顶、门、窗)

  问:“屋顶都有什么形状的?”

  问:“门窗是什么形状的?”

  问:“墙是用什么建成的?”

  问:“你觉得颜色有什么特点?”

  4.出示实物、讲授做法(探索.发现)

  在你们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设计了一座小屋,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你们能自己研究研究是怎么做的吗?看谁观察的仔细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用实物投影演示作法。)

  5.学生思考、准备制作

  根据自己手中的纸盒思考你准备做一个什么形状的屋顶,怎样做(加上或剪出)?门、窗分别做在哪里?怎么做(能开吗)?

  (二)发展阶段(设计.应用)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分组制作,合作完成)

  辅导重点:先定好门、窗的大概位置,再用绘画或剪贴、撕贴、橡皮泥塑造的方法来制作小屋,装饰完之后,重新使纸盒回到原来的立体状态,变成童话里的小屋。

  2.出示幻灯片(用圣诞树组成的森林,树上挂满了闪烁的小星)

  学生把制作好的小屋摆到森林中展示,并结组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收拾、整理

  让学生在作品做完之后,整理东西,收拾桌面及地面。

  四.课后拓展

  回家后思考:除了小屋,纸盒还可以做什么?

  课后总结: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们之间不是孤立,而是相互作用的。在合作学习中,有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渗透,合作学习不能孤立地进行。例如:课的引导阶段,我让学生通过看动画片,幻灯片欣赏了大量的欧洲风格的建筑,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感受建筑的造型美、色彩美。这也就是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另外,在教授制作方法的时候,我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拆、分老师的范作,研究制作方法,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体现。在学生制作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两个人或三个人制作同一个小屋,有的人画房顶,有的人粘贴,有的人拼剪,有的人用橡皮泥塑造。再有,我觉得一年级美术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受到美的陶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给学生准备欣赏图片的时候,我力图使每一张图片都非常精美,学生看后总会发出一片赞叹声。最后,我觉得上一年级美术课,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亲和力,要用孩子的语气,给学生亲切的、和蔼可亲的感觉,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3

小班美术教案11-25

中班美术教案11-03

美术教案(荐)10-06

(必备)美术教案10-13

美术教案【集合】09-30

美术教案范文11-09

美术教案范文10-25

美术教案(必备)01-23

美术教案(优选)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