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5-10 09:58:02 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精华(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方案精华(7篇)

设计方案 篇1

  【活动题目】

  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活动拓展】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实验教具】

  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⑴ 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 读一读,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⑶ 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⑴ 读一读:

  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⑵ 读一读:

  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⑶ 读一读:

  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设计方案 篇3

  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为充分体现党和国家以及公司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关怀和尊重,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祥和、平安的节日,根据省委和市委、县委和阿克苏电信公司通知精神,开展“送温暖、办实事、促发展”新年慰问活动,为做好这次慰问活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参加慰问活动的领导及工作部门

  整个慰问活动由温宿县公司经理单乐群牵头,党委工作部、公司工会参与,重要慰问活动邀请各部门主管参加。

  二、慰问的对象

  困难在职职工、困难党员、离休干部。

  三、慰问活动的形式

  1、分别召开动员大会;

  2、由公司经理单乐群带领各部门主管上门慰问。

  四、慰问活动费用预算困难在职职工、困难党员、离休干部共10人,人均300元,共3000元;

  以上费用合计3000元,由公司划拨经费开支。

  五、慰问活动参加人员及时间安排:

  1、为了此次活动能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每一位困难职工和党员感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公司的深切关怀,我公司特成立领导小组,其领导小组安排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时间安排:

  从20xx年2月2日开始,公司党委书记单乐群同志亲自带领各部门主管,深入基层及单位小区,走访慰问生活困难职工、困难党员、困难离休干部职工,向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以及每人 300 元的慰问金、慰问品。每走到一户,都嘘寒问暖,向他们传达党的关怀,宣传党的文件精神,把党和公司的各种惠民政策深入宣传到广大职工和党员中去,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公司的.关怀,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及公司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此次慰问活动在对困难职工和党员进行走访慰问的同时,我们注意倾听困难职工和党员的呼声,摸清困难职工和党员的具体困难,并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解决。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导入,同学们喜欢诗吗?让我们来对诗吧!

  (出示:海内存知己,答:天涯若比邻。)

  还记得这是谁的诗吗?(唐朝诗人王勃)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

  2、过渡: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随着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出示)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理解句义:读句,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要点:反义词天涯、咫尺(理解);转折关联词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揭示课题: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指导朗读: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

  (一)体验感悟,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点出神奇)

  2、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读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介绍这神奇的互联网的。

  3、轻读课文,找出国际互联网样子的神奇?(相机出示片段)

  读了这段话,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用一个字概括呢? 板书:大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2)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3) 这里的网大网线都用了引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填一填。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二)品读文本找出国际互联网工作速度的神奇

  1、了解互联网的结构,那么,他的奇妙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用一个字概括呢? (快)

  (2)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3)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2、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补充北京寄一封信到悉尼的时间)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3、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学生回答

  4、、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 点拨: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 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5、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a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齐读 这一句就是本节中心句

  B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无所不有)理解

  c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句式说一说

  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7)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4、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以国际互联网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为中心句,学习文章的三、四自然段的说明方法写一写。

  然后当堂交流:

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健康活动,体验做运动带来的乐趣。

  2、能利用运动器械做全身运动,初步了解上、下肢运动的概念。

  3、学习用表格设计一周的晨间锻炼计划表。

  活动准备:

  1、晨间运动计划表。

  2、运动器械、水彩笔、黑板。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运动器械,引发幼儿兴趣。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械进行运动。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运动后的身体有什么感觉?你用的运动器械主要锻炼身体的哪个部位?

  (3)教师小结。

  2、教师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上、下肢运动和全身运动的概念。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将运动方式进行分类。

  A、教师:我们利用手臂进行锻炼的运动,我们可以叫它什么运动?利用腿和脚进行锻炼的运动,我们可以叫它什么运动?如果手臂、腿和脚一起运动又叫什么运动?

  B、教师小结:利用手臂或腿和脚进行运动的`时候,能够使手臂或腿和脚得到锻炼,这两种形式就分别叫作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如果我们全身都运动起来,使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得到锻炼,就叫作全身运动。

  (2)教师引导幼儿对运动器械进行分类。

  A、教师出示运动器械,请幼儿将运动器械分别与上、下肢和全身运动相对应。

  B、师幼共同验证。

  C、教师小结:不同的器械可以锻炼身体的不同部位,我们大家都要积极锻炼,身体才会棒棒。

  3、师幼一起分析幼儿的“晨间锻炼计划表”。

  (1)教师出示计划表范图,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计划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上下肢运动)

  4、教师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晨间锻炼计划”。

  (1)幼儿设计自己的“晨间锻炼计划”。

  (2)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锻炼计划,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运动锻炼。

设计方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中华民族自古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感恩"故事,曾经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时时刻刻受恩于社会,学会回报是情理之中。一味索取而不知给予的人,或受恩于社会却麻木不仁的人,是社会公德所不能容忍的。在较长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学生成长中的“感恩教育”,再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针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们二(4)中队准备通过开展“学会感恩”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

  设计目的':

  1、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感恩。

  2、对父母、对老师、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感恩,做一个家庭的好孩子,校园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儿童。

  活动内容:“护蛋别动”游戏;问卷调查;诵读三字经;感恩行为实践。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生鸡蛋。音乐磁带。诵读儿歌。

  活动对象:二(4)中队

  活动地点:二(4)班教室

  活动步骤:

  一、《护蛋别动》游戏开场。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扮演一种小动物——鸡妈妈。现在,老师就把鸡妈妈的孩子交给你们,请你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孩子”。规则:

  1、蛋宝宝只能随身带着,不能放在除身体外的任何一个地方。

  2、保管时间为一节课。参加任何活动,做任何事,都不能丢下蛋宝宝。

  3、蛋宝宝不能被损坏,哪怕是一点点。

  你能做个称职的“鸡妈妈”吗?请开始保管。

  建议:时间可放在整节课乃至延续到课外几天,效果更佳。

  二、问卷调查。

  1、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长河里,总是有无数的小波浪、小涟漪组成,老师很想了解你的记忆里,究竟有着怎样的风景?可以吗?

  2、笔试完成问卷调查。要求:诚实回答。

  3、计算计算你的分数。说一说。

  (说明:分数越高,你内心感恩情怀越浓厚,相反,则越淡薄。诚实地认识认识自己。)

  4、背诵古诗《游子吟》,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三、背诵“三字经”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尊敬师长就是尊敬老师,尊敬长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师敬长”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树立尊师敬长的观念,养成尊师敬长的好习惯。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恩似海,教德如山”“桃李满天下,阳光雨露恩”尊师,是中国人恪守的美德之一。“负笈千里”“程门立雪”等尊师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还把教师比喻为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红烛;修枝整叶,用心血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吐尽银丝,为他人御寒的春蚕;默默无闻,帮助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人梯……是啊,我们的点滴进步,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四、辅导员小结,情感提升。

  现在,请拿出你口袋里的蛋宝宝。还完好吗?蛋宝宝的温度有没有变化?保管蛋宝宝累不累?你觉得这蛋宝宝像谁?同学们想一想:你保管这只蛋宝宝才40来分钟。可是,你却觉得累了。而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养育这么大;我们的老师,精心培育我们成长。你们说,父母、老师累不累?

  我们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对,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五、活动结束。

  欣赏音乐《感恩的心》,学生动手制作卡片,送心意,对父母感恩;送祝福,道感谢,对老师感恩。

设计方案 篇7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能力目标: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仿写)

  情感目标:

  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

  朗读训练,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正音、正字蜕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3、释词寂寥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1)理想究竟是什么?(2)理清文章脉络(带领学生边读边理清每一节的主要内容)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节,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9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10节,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第11节,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探究此诗脉络)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3两节“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四、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要点: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五、作业:抄写字词完成学探诊第六课1-8题

  第2课时

  一、语段赏析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同学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代表回答。不求一致,重点是赏析语言。)二、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教师示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2、修辞训练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

  (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三、质疑和交流:

  1、学生质疑,互相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生生互动。2、谈谈学习本课受到的启发。言之成理即可。3、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五、作业:

  1、完成学探诊第六课10-15。2、仿写练习:例句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板书设计:理想(流沙河)

  脉络:总----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分----2、3两节“理想的历史意义”;4、5、6、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8、9、10、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总----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教学反思:

  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要多读,多理解基础上的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0

[经典]设计方案04-19

【经典】设计方案11-04

【精选】设计方案12-07

(精选)设计方案02-28

(经典)设计方案05-08

实用的设计方案09-11

设计方案[优秀]09-13

(推荐)设计方案11-09

(必备)设计方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