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时间:2024-07-23 13:26:23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摆渡人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1

  我在读这本《摆渡人》之后,有了些许感想,也明白了英国卫报对这本书的评价的意思。

  整本书,两个主角相互携手,共同走向未知的彼岸。故事的前半部分,男主人公承担起保护和引领女主人公的责任,带着她踏上了通往“家”的道路;而后半部分,女主人公决定放弃那个美丽但虚幻的城堡,原路返回,寻找到了男主人公,并像他一样给予鼓励和引领,最终达到了完美的`结局。

  书名《摆渡人》的男主角,实际上是一位与希腊神话中冥王哈迪斯相同的职位——冥河上的摆渡者。他被赋予了判断和决定亡灵是否能进入地府的权力。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名字与希腊神话中的喀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希腊神话中,喀戎是与宙斯等级相同的存在,他亲自教导了数位著名的大英雄,并拥有“大神的智慧”。

  这一切,似乎作者将“摆渡人”这个角色与拥有智慧的男主角联系在一起。然而,无论是书中明确的描述还是网上一些著名评论,都或多或少地指向了通过“摆渡人”这个表面词汇来表达真正主旨的方向。摆渡人代表着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引领别人到达自己已到达的地方,然后独自返回。“你是谁?你展现给世人的是真实的自我还是期待中的形象?你要带领谁去哪里?”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同样,“摆渡人”的含义也因人而异。

  何谓“摆渡”,正似接引,佛度众生,然众生皆为佛之转世,哪怕是书中“恶魔”所为,亦可言之为“摆渡”。

  众生皆渡者,人渡众生时,众生渡人日。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此处。

摆渡人读后感2

  故事大致讲述了女孩迪伦在遭遇火车事故后变成灵魂在荒原与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一起经历的一系列事件。

  小说中最吸引我或者说我感到最为期待的部分大概就是在进入荒原一段时间后,当荒原中的夜晚来临,迪伦与崔斯坦好不容易才摆脱荒原中的恶魔进入安全屋,崔斯坦不得不告诉迪伦只有她没能从列车逃离时。

  当迪伦不得不面临她已经离开人世这个血淋淋的事实时,她甚至没有哭,但对于她来说,接受仍然是一件有些困难或者说让人感觉不太轻松的事。

  事实上,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而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当摆渡人作为一个职业时,是崔斯坦担任这个职业,作为迪伦的摆渡人。但将摆渡人理解为将自己的'灵魂引领至正确的地方,将自己的灵魂真正升华,那么迪伦和崔斯坦是彼此的摆渡人。

  崔斯坦的外形是以迪伦更愿意相信的形象而塑造的,但在小说后部分,在崔斯坦摆渡完迪伦到下一位时,崔斯坦却没有因此改变外在形象,同时被“生”世界的人看见。在迪伦重返荒原与崔斯坦相遇时,崔斯坦身上为迪伦受的伤也没有消失,而最后,崔斯坦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这种机会和崔斯坦成为真正的人的念头,都是迪伦赋予他的。

  迪伦重返生世界的勇气、念头也是崔斯坦对于她的重视、感情来赋予她的。崔斯坦是本不应该爱的,但迪伦使他感觉他自己是一位“人”,使他想成为一个人,并且在迪伦在到底彼岸时,崔斯坦最后选择了袒露心意,吻了迪伦。

  文章最后,迪伦找寻到了崔斯坦,对于迪伦和崔斯坦来说,都是摆渡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摆渡人读后感3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令我非常感动的书——《摆渡人》,文中善良的迪伦以及舍身救人的崔斯坦触动我的心弦。

   《摆渡人》主要讲述了迪伦和崔斯坦之间的故事。迪伦发生车祸死亡而来到“荒原”,准备开始生命新的轮回。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的灵魂而已。崔斯坦是摆渡人,帮助她渡过荒原,保护她不被恶魔捉走。当他们历经艰辛抵达灵魂居住的地方后,迪伦却开始想念崔斯坦,最终成功与崔斯坦复活并重回人类世界。

   我忘不了那本书中的一幕——在得知自己曾经经历过死亡后,迪伦没有像常人一样感到伤心和绝望,也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以坚强的态度承受了一切痛苦,用笑容面对他人,积极面对生活!这难道不令人震撼吗?一个人,在面临死亡时,能够如此乐观地面对一切,仿佛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她的内心。她的乐观心态还感染了其他人——让过去冷漠无情的崔斯坦找回了阳光般温暖和积极向上的自己,重拾了属于他自己的快乐。难道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回想自己,在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考试中,数学平时成绩名列前茅的我竟然只考了85分。当时,我一度感到沮丧。爸爸鼓励我说:“孩子,不要泄气,只要认真复习,下次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听了,重新振作起来,更加努力学习。接下来的考试,我果然取得了全班第一的成绩。这一切,多亏了爸爸的鼓励,多亏了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不要让过往的痛苦遮挡住今天的希望。在人生旅途中,尽管我们会遭遇到种种困难和不顺心,但每一天都是全新的起点,每一个机遇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我们怀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微笑迎接挑战,生活必将变得更加美好!

摆渡人读后感4

  《摆渡人》故事梗概:单亲女孩迪伦人生不如意,探望父亲路遇车祸,死亡,摆渡人崔斯坦负责将死去的灵魂穿过荒原带到安全地带,摆渡人会依据灵魂的取向变成他们信任的外貌,荒原也会依据灵魂的心理状态呈现不同的样子。迪伦和崔斯坦摆渡过的其他人很不同,在路途中,两人因为种种原因相爱了,但是!!!摆渡人的任务只是将灵魂带到安全地带,而自己却不能进入,于是在到达目的地的瞬间,他们就分开了,崔斯坦继续摆渡下一人。迪伦想要回去找崔斯坦,打探到路径,女人告诉迪伦可以回到荒原去,但很危险,之前有很多人都想穿过荒原回到自己的身体里,但因为内心的恐惧而放弃了。迪伦勇敢的进入了荒原,并遇到了崔斯坦,二人一起逆穿过荒原,崔斯坦尽管一直不相信能回到现实世界,但迪伦则满怀希望。最终,她俩都回人间了!

  这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灵魂是谁的?谁是谁灵魂的摆渡人?什么才是真正的超度?故事情节不复杂,有点像恋爱故事,又不像是恋爱故事,不知道为何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可我觉得他宣扬的`应该就是几个观点:

  1。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的心中意愿;

  2。善良和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助力器;

  3。要相信爱的力量,要相信意志的力量,这会帮助我们取得我们所想要的;

  4。勇敢的去尝试,勇敢的去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摆渡人读后感5

  一本书一个世界,第一次阅读《摆渡人》这本书是在上学期末,今天我又重拿起这本书,依然被里面的精彩情节深深的吸引。这本书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所著,书的封面上这样写着: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书中讲述了15岁的迪伦,在一团糟的氛围中,满怀期待的去见素未谋面的爸爸,然而,火车出了事故,迪伦死了,灵魂的引路人崔斯坦带着迪伦,确切的说,是迪伦的灵魂,行走在荒原,最终又返回了生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就只有迪伦和崔斯坦,在这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到底还隐藏着些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翼,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当每个人不清楚自我状况的时候,都是被引领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在哪里的时候,都只能被动而无奈的接受被引领。所幸,迪伦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带着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最终她成功了。

  荒原是自我投射的,而这个神秘的摆渡人不也是自我投射的`吗?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明了自我的摆渡人来引领自己,在将要溺水时获救,在身陷泥泞时被扯出来,在不知道方向时被指引。其实,这个摆渡人,和荒原一样,也正是自我投射。所以,与其说两人相伴,还不如直接说,每个人的荒原最终只有自己陪伴着自己,孤独而坚定的走过。摆渡人引领的是人的灵魂,而指引摆渡人来引领自己的,却是自己。其实,摆渡人就是你自己!给了我们希望的是摆渡人,其实,就是自己给了自己希望。

摆渡人读后感6

  今天,我在湖边散步,看见了一个身强体壮的船夫在船中轻松地划着桨,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摆渡人》。

  这本书讲了:一个名叫莉莲的十五岁单亲女孩决定坐火车去探寻她失散已久的父亲。然而,在途中她遭遇了一场可怕的车祸,不幸身亡。当她来到荒原,也就是每个亡者灵魂必须穿过的地方时,她对自己仍然是一位幸存者毫无所觉。直到她与摆渡人特里斯坦相遇,她才知道了真相。得知自己已经死去的莉莲并没有陷入绝望,相反地,她决定跟随特里斯坦前往灵魂栖息地。在旅途中,莉莲和特里斯坦逐渐坠入爱河。最终,他们到达了灵魂栖息地,莉莲才发现特里斯坦无法进入那里。于是,她决定返回荒原,找到特里斯坦,并请求他与她一同回归人间。特里斯坦起初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莉莲的鼓励下,他最终答应了她的请求。最终,他们俩在人间开始了新的生活,相互扶持、彼此陪伴。

  這篇小说中,迪伦展现出的勇敢在她的'生活中真是罕见。她能够独自面对困难,并以一种勇敢面对一切的态度来应对,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观察、学习和感受吗?当我们面对几乎无法克服的困境时,我们是否也能够鼓起勇气呢?就像迪伦一样,只要有机会,就会迎来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迪伦所展现的勇敢,这种勇敢并非盲目或蛮横,而是理智的。我们需要相信只要有勇气去尝试,就会取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一切事情;相信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勇气才能使人无坚不摧;只有勇气才能培养出坚强的自己,因为勇气是成功的源泉!

  让我们鼓起勇气,炼就一个完整的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7

  经朋友介绍买下的这本书,名字听上去像本名著,网上介绍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说不好看吧,因为自己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看完这本小说,并且在火车上那么嘈杂的场所也看了本书的60%,可能我该为自己此刻的阅读状态高兴吧。

  一开始决定看一些小说也是出于培养自己的看书习惯,从《追风筝的人》到这本《摆渡人》,可能两者的差距太远,以至于刚开始看《摆渡人》的时候,我以为是异常俗套的言情小说,冷酷的.男一,爱耍宝又显得有点弱智的女一,都想放弃阅读的一本小说,可是,火车上的无聊让我重新拿起了这本小说,看到最终,我为自己的没有放弃感到庆幸,不是为遇见这本小说,为最终女主的选择。

  其实我们此刻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向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期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以往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向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

摆渡人读后感8

  看小说《摆渡人》是因为有人推荐的20本书单__年必读书单中的一本。

  对于别人推荐的书单,我总是充满喜悦。于是我在书单上找到了所有的电子书,晚上找到了其中一本来读。是《渡轮人》这本书。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它是一本小说,阅读更随意。第二,这本书的名字感觉有点特别。

  至于为什么不看书,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看小说。因为我觉得是为了欣赏别人的生活,而不是学习他们的构思和写作风格。

  渡轮人如何阅读标题,认为这是一个帮助一个人成长的故事,事实上,这是一个中学生的'初恋故事。一开始,这很正常。孩子们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母亲的唠叨,朦胧的爱,在恶劣的学校想要学习的无助…

  然而,在车祸发生后,主角去世了,渡船人出现了,引导主角度过荒地,去了一个安全的地区。我突然感到困惑。它是如何变成幻想小说的?我甚至觉得有点像网络游戏小说。

  摆渡人是游戏导游和宠物(护身精灵)的身份,荒原是游戏地图,安全屋是安全区。安全区是小游戏地图。

  结果,渡船人帮助主人顺利通关。通过后的规则是两人的分离。但主人和渡船人相爱了。为了再次在一起,主人又回到了荒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渡船人。最后,他把渡船人带回了现实社会。

  这样的书起点很多,但是长了很多。也有什么意义?偏偏这本书被这么多人推荐,读书太少了吗?

摆渡人读后感9

  说实话,2的剧情并不让人惊喜,和1比,缺少一定的魔幻色彩。而且,读这本书能够感觉到:作者在编故事。

  虽然很多小说都是基于现实编造出来的,但这里“编”的痕迹有点重,能够感受到作者在不断的为故事中不太合理的剧情做出新的解释。

  中学生自制炸药炸毁结界的设定太过草率;摆渡人和灵魂之间不能超过一定距离的设定在隧道里突然失效,只是草草解释为“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就...”;还有厉害的恶鬼在主角面前突然变孱弱;以及学校的同学们似乎从来不怀疑这对表兄妹为什么关系如此亲密。

  在小说里,为了推动主线发展往往会弱化其他因素,不过这里已经不能算是弱化了,几乎是一切可能的妨碍都在为主角光环让路,作者目的性太强,缺少惊喜感。

  典型的.女作家作品系列# 大量女主猜忌,男主忠心耿耿的桥段,两个人忘我的恋爱。本来抱着对魔幻色彩的期待看这本小说,所有有点小失落。

  总体看,第二部小说其实就讲了一件事:主人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新出现一对摆渡人和灵魂穿越到真实的世界,由于链接带是黑色的,被审判官处决,尝到了应有的恶果。

  所以,既不是摆渡人也不是灵魂我们,不用担心“审判官”随时出现,宣读罪行。

  但应该明白:不论善心还是恶意,做了事,就要为其负责。

摆渡人读后感10

  新华书店的一次活动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摆渡人这本书,而在听到好友对它的评价后更是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迫切地想要读这本书。几天后,书到了,我也立刻开始了书中遨游。

  书中讲的是一位叫迪伦的倔强小姑娘在火车上意外身亡,于是开始了从人间通往冥界的旅途。而在这途中保护她的是帅气而又冷若冰霜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途中,他们坠入了爱河,而在迪伦走到终点后才知道自己可能再也无法见到崔斯坦了,于是,她冒着灵魂被毁的危险,重返荒原,踏上了寻找崔斯坦的旅程。最终,迪伦成功地找到了崔斯坦并带着他一起来到人间,变成了真实的人。

  文中的崔斯坦是个很典型的形象,生活中有时也会碰到这种人。他们冷若冰霜,不容他人靠近他们的`情感半分,使人不由得想远离。但是这种人并不都是天生的,大多数都是因为之后情感的培养或受了较大的心灵创伤才会这样。文中的崔斯坦便是如此,开始时他会尽力去安慰死者,同情死者,但是每当这些灵魂死去或者离开,他就感觉自己内心的情感失去一部分,之后便不再去同情他们了。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文中的女主人公——迪伦便给了崔斯坦这心药。她不像其他死者,得知自己死后放声大哭或是抱怨一定是哪里出错了,而是坚强地忍了下来,反而对崔斯坦之前的经历而同情,对他不是一个“人”而难过。她把崔斯坦过去对死者的感情通过爱的方式还给了崔斯坦,用爱把崔斯坦的内心填满,感化了崔斯坦,从而使崔斯坦最终也像人一样学会了去爱。

  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人更是要去爱别人,用爱感化他人,因为只有爱才是最好的心药。

摆渡人读后感11

  我是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买下了这本书。尽管书名听起来像一本名著,而且网上的介绍也非常吸引人,但我读完后才发现它真的很精彩。我不得不说,在短短几天内就完成这本小说的阅读,而且即使在火车上这样嘈杂的环境下,我还能专心地读了其中的60%。或许我应该为自己目前的阅读状态感到高兴吧。

  起初我决定看一些小说,是为了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从《追风筝的人》开始,到现在的《摆渡人》,可能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当我刚开始看《摆渡人》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本异常俗套的言情小说。男主角冷酷无情,女主角爱耍宝又显得有点傻气。我曾经想过放弃阅读这本小说。然而,在火车上无聊的时候,我重新拿起了这本书。直到最后,我庆幸自己没有放弃阅读,因为我不仅遇到了这本小说,也见证了女主角最终的选择。

  实际上,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追求稳定,不愿改变,希望时间能给他们答案。然而,迪伦却勇敢地穿越了荒原,摆脱了一直纠缠着她的'恶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生活不再受到威胁—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她却爱上了她的摆渡人。当她越过界线后,她将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意过着没有期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于是选择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以前既害怕又甜蜜的地方。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一直被一种思想束缚着—我觉得那个统治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应该出来阻止迪伦。或许,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而我自己却受到了限制。

  看完后会让我深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否一直在重复着枯燥无味的日子,缺乏变化和期待。其实,内心深处仍然怀揣着梦想,只是没有勇气再次踏足那个未知而可怕的荒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崔斯坦”。

摆渡人读后感12

  女孩迪伦,单亲家庭,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孑然一身,唯一的朋友的转学离开了;性格孤僻,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捉弄;生活单调,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或学校的舞会。她的世界一片狼藉,一片漠然,一片萧瑟。犹如一片荒原。身边所有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比的痛苦。她在母亲那要来了父亲的电话,在跟他通过一次电话后,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火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而眼前是一片荒原。

  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说他叫崔斯坦,一个迪伦很喜欢的名字和形象。迪伦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崔斯坦说她是唯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男孩说:“我是一个摆渡人,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受恶魔毒手,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保护她不受恶魔的吞噬,保护着她的灵魂。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她带他来到新的世界,保护着他的灵魂。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人间三情,亲情,爱情,友情。这是我们在漫漫人生的孤独河流中可以抓住的光。当亲情的流失,当友情的消逝时,我们需要爱情来当灵魂的摆渡人,因为我需要,所以是真的存在。

  当你的世界不再温柔的时候的,我们依然需要温情,需要勇敢,需要善良。无论你是否会在这一条孤独的河流中遇见自己的摆渡人,我们都要学会做一个摆渡人,摆渡自己。在残酷的世界铸造一丝微光,守护自己的灵魂,摆渡他人。

摆渡人读后感13

  这是一本开头精彩,结局俗套的“言情小说”,读完颇为失望,阅读中没有带给我多少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迪伦的女孩去世后,在前往永生地旅程中,跟摆渡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摆渡人的职责是带领每个去世的灵魂穿过荒地,到达永生地;如若不然,灵魂在荒地被恶魔抓住,那么就会永远地灰飞烟灭。同时摆渡人是不被允许进入永生之地的,他们只能往返穿梭于荒地,永不停歇地带领一个又一个灵魂前往永生之地,灵魂一旦进入永生地,他们就从此不再相见。

  故事中的迪伦在穿越荒原的旅程中爱上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进永生地之后,她得知自己将跟崔斯坦将永远分隔两地,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逆行荒原去寻找崔斯坦。

  这本书前半部蛮有趣,有点脑洞大开的感觉,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一直希望作者会写出一个出乎我意料的结局,结果是颇为俗套的言情喜剧结局:迪伦找到并说服崔斯坦跟她一起返回她车祸发生地,他们两人得以顺利重返人间,如愿以偿地在一起。

  这本书描述的死后的景象更接近基督教的天堂。想象一下我们死后,身体消亡了,而灵魂还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回忆,在另一个世界里永久地活着,最终跟其他的亲人在那里相聚相守。

  相比这样的灵魂永生观,我似乎更喜欢佛教的灵魂轮回观:当我们死后,灵魂会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然后我们忘掉这一世的种种经历,再回人世间重新开始。

摆渡人读后感14

  本书开始的几章,没看懂作者想表达什么,主要交代了女主人公迪伦的家庭背景,迪伦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和母亲生活。当她联系到自己的生父后,渴望与他见面,接着,迪伦去看未曾谋面的父亲,没想到会在旅途中遇到车祸,处于昏迷状态的迪伦遇到了书中的男主人公崔斯坦,之后,两人之间的故事慢慢展开。

  作为摆渡人,崔斯坦见过了太多的灵魂,他也设法伪装成每个灵魂喜欢的`对象,以期待能够把每一个灵魂摆渡到他们愿意去的地方,然而他也没想到会遇到迪伦这样一位善良、体贴他人、为他人着想的灵魂,这让崔斯坦一改往昔冷漠寡言的状态,一路上崔斯坦尽心尽力的保护着迪伦,免得她受恶魔的侵袭。就这样一路上迪伦听崔斯坦讲着他和以往他摆渡过的灵魂之间的故事,慢慢的,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开始互相为对方担心,不希望两人分开,这种感情就是爱。正是由于爱情的力量,迪伦在成功到达另一个世界后,毅然决定离开,去寻找崔斯坦,希望他和自己离开。自己一人不怕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原路返回。最终,找到了崔斯坦,本来以为结局会是她和崔斯坦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迪伦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苏醒了过来,一切就像梦一场,太出乎我的资料。总之,比较喜欢这本书,值得读一读。

摆渡人读后感15

  十五岁的迪伦,家中父母离异,与母亲交流甚少,关系紧张,学校里同学嘲笑她,老师对此也不管不顾,学校里唯一的好朋友也转学走了,迪伦没有可以倾诉的人,于是她决定去许久未谋面的父亲那里。

  她逃离了学校回家更换衣服,准备搭火车去见父亲。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戏弄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在火车行驶过隧道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事故,灯光熄灭了。不幸的是,她成为了唯一一个无法逃脱这场灾难的人,让人不禁感到心痛。幸运的是,她的肉体留在了火车上,而灵魂却走出了隧道,遇到了等待她的摆渡人崔斯坦。他要引导她穿越自己的荒原,护送她到被称作家园,也被称作天堂的地方,以防止她受到恶魔的伤害。

  现在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历经艰难险阻过程中,他们彼此爱慕,走着走着便到了崔斯坦不能越过的地方,天堂与荒原的交界线,迪伦到达了目的地,到达了那个没有崔斯坦的地方,没有崔斯坦在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迪伦下定决心要找到崔斯坦,即使前路危险重重、魔障无数,她内心的决定已经无法改变。这一次,迪伦成为了崔斯坦的引路人,她鼓励崔斯坦和自己一同跨越荒原,走到尽头,回到起初事故发生的那个隧道。最终,迪伦成功了,她和崔斯坦回到了人间。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是你灵魂的摆渡人?也许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相互渡人即是渡己,渡己也是在渡人;如果我们不愿意先帮助自己,又怎么能够帮助他人呢?同样地,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人的帮助,又怎么能期待别人来帮助自己呢?

【摆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摆渡人读后感11-01

《摆渡人》读后感 11-09

【热门】《摆渡人》读后感04-25

《摆渡人》读后感【推荐】04-22

《摆渡人》读后感【热】04-22

《摆渡人》读后感【精】04-20

【精】《摆渡人》读后感04-22

【热】《摆渡人》读后感04-25

【推荐】《摆渡人》读后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