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0-08 18:18:39 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升——失——(被)氧化——还原剂降——得——(被)还原——氧化剂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有上有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只上不下

  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易取代,难加成)。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3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4

  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

  硫酸根离子(SO42-)

  加入盐酸酸化过的`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

  亚硫酸根离子(SO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6

  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

  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7

  有关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题解题的窍门归纳: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2)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化合生成盐,该元素是氮。

  (3)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溴,金属单质是汞。

  (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氟。

  (6)三种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反应,则必定含有AI元素。

  有关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题解题的窍门归纳:

  (7)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是钠,焰色反应呈紫色的元素是钾。(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氯。

  (9)单质的硬度最大的元素是碳。

  (10)化学式为A2B2形的化合物,则只可能为Na2O2、H2O2、C2H2。

  三招攻克化学推断题:

  1、猜测出题者的意图。化学这一门的知识点比较多,而高考试卷又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涵盖,所以出题者要考查的也就是那些重点的内容,即一些经常碰面的元素,比如氮、硫、碳,重要的基本的化合物二氧化硫、氧化铁、硫铁矿等,以及和我们的生活比较相关的,比如氧气、氯气、铁之类等。因此在做推断题时大体的思考范围就要有个界限,不能漫无目的乱想。

  2、找突破口。题干越长,给的分支越多,往往题目就越简单。因为题干越长,分支越多,也就是给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找到突破口。一般的突破口就是一些元素的特性,比如能腐蚀玻璃的单质,自然就知道是氟了;还原性最强的离子,就是硫离子了等等。找到一两个突破口,题就很容易解开了。

  3、如果实在找不到突破口,在大致范围确定的情况下,大可猜上一把。因为大致的范围确定了,就可以根据题目给的条件猜出几个可能的、常见的、常用的元素或是化合物,再用排除法找到答案。

  元素推断题技巧:(物质之最)

  1、氢化物沸点最高的的非金属元素是0

  2、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1

  3、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4、其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NH3+HNO3=NH4NO3

  5、其气态氢化物与其最低价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是S2H2S+SO2=3S+2H2O

  6、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有石墨和晶体硅

  7、能与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I、Cl2、Si、S

  元素推断题技巧:(物质之最)

  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9、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10、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E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8

  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9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0

  氨气(NH3)

  a.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1

  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可横向整理,即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对比整理。

  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 Na Al Fe C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

  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 易被氧化 常温时能被氧化 加热时能被氧化

  与水的反应 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不与水反应

  与酸的反应 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 反应剧烈(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能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与盐的反应 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与碱的反应 不反应 Al 可以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不反应

  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CuO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红棕色 黑色 与水反应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 不反应 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 和O2 不反应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NaCl 和H2O2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与NaOH溶液

  反应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 生成NaAlO2和H2O 不反应 由金属直接

  制得的方式 金属钠直接

  露置在空气中 点燃或加热

  金属钠 金属铝的氧化膜或在氧气中点燃金属铝 生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 在空气中加热 金属铜

  3.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氢氧化物 NaOH Al(OH)3 Fe(OH)2 Fe(OH)3 Cu(OH)2 颜色 白色固体 白色胶状沉淀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蓝色沉淀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2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加热 对热稳定 生成Al2O3

  和H2O 隔绝空气加热生成FeO和H2O 生成Fe2O3 和H2O 生成CuO

  和H2O

  与NaOH

  溶液反应 —— 生成NaAlO2

  和H2O 不反应

  制备 ①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②氯碱工业 铝盐与过量

  氨水反应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对比整理:

  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5.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6.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7.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3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4.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2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3

  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4

  1.合金的定义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性能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它的各成分金属。

  (1)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

  (2)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硬度。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5

  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6

  化学反应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v==△C/△t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

  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7

  ①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进行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20℃以上)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5℃以内)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热分解制炭黑和H2)

  ③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进行综合利用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8

  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9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0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08-13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2-04

高一化学备课组总结11-17

知识点总结归纳03-21

函数知识点总结06-09

物理知识点总结01-15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02-11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05-19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