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说课稿

时间:2022-11-11 18:21: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说课稿

小学教学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下面我将分六大板块就本课题进行说课:板块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X年级X册第X课,本组课文以XXX为主题,这篇课文通过写XXX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该组是以“——”为主题展开的。古诗的内容,赞美了什么——板块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本组课文训练的意图,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结构,我将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充实)

  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和学习古诗的好习惯。板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法和学法两方面进行阐述。

  板块

  四、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法上,我贯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及其设计理念。板块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重难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疏通生字,读通诗文。我紧扣读通二字下功夫,先让学生自读自学生字,教师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指导。在扫除生字障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划分古诗节奏,自由读诗。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读通诗文。

  (三)读懂诗文,感悟诗情。指导学生在自读古诗的基础上,对照注解想想每句是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从而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朗读训练,读出感情。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要想真正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就必须多读多悟。为了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古诗,我将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五)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背诵及默写古诗

  2、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相类似的诗词。

  板块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良好的板书设计具有直观系统的特点,并及时体现教材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用红白两种粉笔,红色概括重点词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从六方面对本课题的分析和理解,我的说果完毕,谢谢你们!

小学教学说课稿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例1,做一做和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xx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请第一列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数一数,咱们班一共有几列几行

  (2)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转换为座位示意图

  师:哪位同学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

  教师小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前往后数。

  (3)谁能说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几列第几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让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学生交流反馈。

  刚才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同学的位置,那么在书面上应该怎样记录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位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几列第几行)

  师:其实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结:用一个括号表示位置,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我们把物体的位置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表示,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

  那么反过来,数对(5,3)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3)数对闯关活动。

  第一关:下面两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4,3)、(3,4)

  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2,3)、(3,1)、(1,3)、(3,3)。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

  第二关:谁能给这些数对分类。

  (3,4)、(3,3)、(2,3)、(4,3)、(3,1)、(1,3)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如下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3、确定方格中的位置。

  师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

  2、现在同学门应该知道科学家们怎样迅速的找到反回舱了吧,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监测出“神舟五号的降落的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们快速的找到英雄杨利伟叔叔了。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今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小学教学说课稿3

  一、教学内容: 散打:左右冲拳

  一、说教材、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散打运动中的左右冲拳技术。冲拳是散打技法中重要拳法之一,属于直线型进攻拳法,动作特点为:直打直收,快打快收。它预兆小、动作突然、力量大,是运动员在实战当中常用的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拳法,特别是后手冲拳更是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杀手锏。冲拳技术是散打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冲拳技术从表面上看,动作并不复杂,但实际上是由很多技术环节协调配合来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在正确的基础上形象化、简单化、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教学理念:

  1、 在散打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努力营造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2、努力做到三结合:健身性和娱乐性相结合;选择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3、重视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讲道德、树正气、多鼓励、交朋友;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强调耐心、细致、因人制宜。提高学

  生的自身能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散打冲拳技术原理及其在散打运动中的作用,认识散打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增进健康。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掌握散打冲拳技术;80%以上学生能结合步法正确运用冲拳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体育教育专业散打选修班学生,共18人。学生的的运动水平基本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水平以上,对运动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散打运动并且强烈希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学习动作前,教师做出了准确的动作示范并且对左右冲拳的重要性进行了的讲解,同时告诉学生,如果冲拳动作做的准确会使学生冲拳的击打力提升一倍,学生自主的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三、教学过程:

  (一)引起注意阶段;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激发兴趣阶段;

  1、慢跑及游戏: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初步热身效果。

  2、散手热身操

  设计意图:教师领做并口令指挥,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二列横队,体操队形。 学生通过散手热身操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兴趣,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柔韧性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柔韧性练习:

  1)压跨栏腿(腰部、腿部可以得到练习)2)纵叉3)压肩4)踢腿

  设计意图:学习散打技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热身时重点做好腿、腰、肩的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为学习冲拳技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接受新知识阶段;

  1、教师示范:左右冲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的示范应使学生为之一振,激发起习武的兴趣和欲望。以教师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散打动作的欲望,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2、学生尝试:教师分解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老师练习,背诵动作口令→按照口令集体徒手练习→解决本次课重点、难点→集体徒手练习→找出有代表性错误动作的学生示范,并纠错→全体徒手练习→集体纠错→学生两人一组探讨练习→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教师做右冲拳动作示范,同时讲解动作要领。把较为复杂的右冲拳技术准确的精炼出简单的动作口令 :蹬地—转髋—催肩—送肘—旋臂—压腕—握拳力达拳面,左拳贴于下颌,恢复到实战式。 设计意图:由于是新授课,学生对技术感到新颖、生疏。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在感性上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充分的利用直观教学形式,使学生尽快了解技术的结构、规格、要领和完成方法,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和完整概念。通过对后手冲拳技术重点难点的解决,和重复训

  练使学生初略的掌握动作,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个别纠错,集体纠错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散打后手冲拳技术有了正确的技术概念,排除了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

  (2)学习前手冲拳技术→结合步法练习前后冲拳技术(奇偶口令) 设计意图:由于前手冲拳技术与后手冲拳技术动作要领基本相同,学会了右冲拳,就很容易学会左冲拳。

  (四)恢复整理阶段:

  1、放松操

  设计意图: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

  同学们在本次课学习比较认真刻苦,大部分同学基本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个别同学在冲拳技术上还需改进和提高,课后同学们可以采用对镜练习或几人一组的互相纠错练习,进一步规范冲拳技术。下节课,我们讲学习冲拳防守技术。

  设计意图:教师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本课,巧妙的给学生留了作业,强化所学的知识,同时采用展开法,介绍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散打技术的热情

  3、师生“抱拳礼”道别: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4、布置收放器材

  (五)预计教学效果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运动负荷为中等。

小学教学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跳跃是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处于水平二阶段的三年级是以能掌握跳跃基本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要求。可是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要突出多样性、娱乐性、合作性、竞争性、趣味性的特点,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多种方式的没有安全隐患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跳跃的基本的技术动作和基础技能,发展学生的肢体灵敏、反应、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跳跃的正确姿势和能力。以身体练习为主,在教学中使学生身体、运动心理、活动适应能力三者都得到进步。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也不成熟,可是对跳跃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跳跃能力。如果在教学中简单地引用关于跳跃的游戏来教学,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可是可以利用分组、大间隔比赛的激励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竞技中掌握双脚并拢跳跃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基础的跳跃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能,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优先考量“安全第一”,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利用务实的'适合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仍然以先结合讲解的动作示范后练习再校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体验学习为主线。利用情绪激励法和表现评价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利用个体面对面示范,以积极热情的教学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保证让学生能安全地、有兴趣地、更快、更好地掌握双脚并拢跳跃的基本动作要领。

  四、学法

  本课中学生主要利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游戏激励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中悟出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及时的校正、分阶段的教学效果总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改正技术动作,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动作演示、动作要领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能力。

  五、教学程序

  本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即要做到安全第一又要达到教学目标。 我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

  一是在列队的同时清查学生的服装、鞋子、身体直观状况是否适合参加体育课并作相关处理。

  二是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是做好热身运动后合理调整队列队形。

  这个环节要在6分钟内完成。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

  1、龟步行走

  2、蛙跳

  3、双脚并拢直立跳,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在基本部分里技术动作利用了先易后难的教学顺序,运动量变化利用的是符合人体运动机能的中--高--中。这个部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本部分主要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

  2、激励性语言提示与及时校正,包括面对面的动作示范。

  3、要求学生大胆做动作同时示范自我保护的方法。

  4、每一组练习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短暂的调整体能的时间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5、把全班同学分成男生、女生两横排间隔1米,男女生分组进行、充分利用教学楼前的1米X1米的间隔点场地,要求学生依口令做动作,避免学生受伤。

  6、时刻掌握学生的体能表现,及时改变教学节奏,控制每一节运动量和教学时间,绝对保证教学安全的同时依据从弱到强的运动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这一环节约为31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三)结束部分

  1、 放松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2、 关于小结只是总结学生学习的优点、缺点,以表扬学生为主,特别对于有进步的学生。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教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风》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空气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空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构建风是由空气的流动形成的这一科学概念,然后模拟制作风车模型实验理解人类利用风力的原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初步归纳概括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受风的力量、动手创作风车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能根据材料,独立进行探究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

  在这一课内容中还有关于风力歌的介绍,培养学生观察风力及时记录的内容。考虑到一节课容量较大,放在第二课时完成。本节课的说课主要说第一课时的内容,感受风的力量,做风车模型,理解人类对风的作用。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虽然才接触科学学科,进行实验探究刚刚起步,但对于风这一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理解风的形成。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学生在学习了《认识空气》之后,已经知道空气会流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懂得风形成的原理,认识人类对风的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模拟制作实验环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新课标,科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依据这一理念,确立了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按示意图组装出可正常运转的风车模型,通过实验说明流动的空气有力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

  3、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4、stse目标

  能举出实例说明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风有力量,了解风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制作风车模型,理解风力利用原理。

  五、说教法,学法

  联系小学生对实验动手特别感兴趣的实际情况,本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实验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亲自动手,从而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联系生活等教学方法。

  1、教法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猜想,探究,实验的形势分析,最后,归纳总结获得结论并通过动手实践应用联系生活。

  2、学法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小学科学课就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全新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通过猜想,实验,结论,应用一系列学习活动,实现由“学会”到“会学”。

  六、说教具准备

  本节课中需要提前准备的实验材料有:纸,扇子,吹风机,气球,风车模型制作材料(白卡纸、圆木棍、纸盒、线绳、电风扇每两组一个)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师: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猜一自然现象)教师评价鼓励。

  师:风就像一位神奇的姑娘,时常伴随在我们身边,谁能能说出她的摸样?读诗:《谁见过风》。我们对风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读诗,既激发学生思考,又让学生体会到无处不在的风充满了奥秘,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对风进行探究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我们的教学就开始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风是空气的流动”

  师:我们怎样才能“制造”出风、感受到风呢?看谁想出的办法多。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相同的答案不必重复,只阐述不同的做法,对每组的回答教师都要给予评价及时鼓励表扬,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

  2、分组实验,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感受风。

  3、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感受风的?(学生的方法很多,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归纳两种方式:一是皮肤直接感受到的空气流动。二是被风吹动的头发,纸片等物体是被流动的空气带动的。从而得出结论:“空气流动形成风。并进一步感知风是有力量的)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进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根据材料,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推测,鼓励他们,让学生体验创造风的快乐,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所见和亲身感受来体会到空气的流动形成风,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联系生活,体会人对风的利用

  教师介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利用风的力量来做事情。指导学生到谜底的'同学教师给与表扬2师了解风车的应用。

  1、出示风车提水图。指导学生观察,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利用风力提水的原理。

  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风车能做很多事情,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3、了解风力的其他作用。(风力的利用:出示帆船、帆板的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在让学生动脑筋想、动眼睛看的过程中,认识风力的利用原理。使学生把自然现象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增添乐趣。)

  (四)、实验操作,制作风车

  师:风不仅可以是大自然变得美丽,还爱帮助人们,为人们服务。风车就是借助风的力量推动下转动的,从而可以提起重的东西。现在就拿起你的材料,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根据书中的提示一起制作吧,注意要小组分工合作。

  1、学生观察制作图,动手制作风车模型。

  2、分组展示制作成果,同时提出问题:“怎样能让风车转得快呢?物体是怎样被提起来的?学生叙述想法,初步调试。

  3、利用电风扇比一比哪组风车模型提起的物体重,给做的最好的组奖励。

  【设计意图】:正所谓只有放手才能放心。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图、自由奔放的发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给出的示范图,在小组内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寻找问题答案。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风,知道了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自己也动手制造了风车模型,并了解了风对我们生活中的用途,老师为你们的表现喝彩,感到骄傲。风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继续探讨研究。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愿望,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资料搜集,延伸科学学习的时空,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大课堂。

  八、说板书设计:

  空气的流动→风→风有力量→风力作用(发电、帆船)

小学教学说课稿6

  一、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1)组合滚翻(2)游戏、滚翻接力比赛。

  (二)教材分析

  滚翻是体操项目中最常用也是重要的动作要领之一,是人们借助身体各部份来完成的一种技能技巧项目之一,能为学生今后学好体操,奠定基础。组合滚翻练习,既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具有发展促进学生协调、灵巧、柔韧的能力。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少年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对单调的学习易产生厌倦情绪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我利用形式多样的组合滚翻进行练习,设计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热情,快乐地参与体育活动。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前,后滚翻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协调、灵巧、柔韧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前、后滚翻的“蹬地、低头、团身”的动作要领。

  2、教学难点:滚翻的组合练习。

  (五)教学器材:体操垫41张,小红旗4面,呼啦圈4个,录音机1台。

  二、说学情

  小学水平二的学生对前,后滚翻已有一定基础,他们的求知欲高,活泼好动,非常乐于参与体育游戏活动和展示自我,但由于学生注意力较分散,心理因素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启发教学法、游戏法和竞赛法。

  四、说学法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提高的学习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主选择和游戏形式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五、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结合体育课的特点,本节课分为导入热身,实践与提高,放松与恢复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体操队列及对学生提出任务和要求。

  2、搬物慢跑:教师带领学生各搬一张海绵垫进行各种图形的跑、走、跳结合,并不断创新搬物动作,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充分活动,达到热身目的。

  3、韵律操: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韵律操练习,营造快乐课堂,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锻炼。

  (二)实践与提高

  1、滚翻练习

  (1)通过语言提示,让学生尝试前、后滚翻和展示创新其他滚翻动作。

  (2)教师示范,讲解前、后滚翻动作要领。

  (3)学生自主练习,做好自我保护。

  2、分组练习

  (1)学生自创各种滚翻的组合练习,充分展示自我。

  (2)展开想象,摆放各种图形进行滚翻组合练习。

  (3)自选最佳方案进行比赛。

  3、滚翻接力比赛

  (1)、滚翻的传递接力比赛

  (2)滚翻的传承接力比赛。

  3、放松与恢复

  1、放松:通过优美的音乐做放松练习。

  2、小结: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3、回收器材

小学教学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注意“甚”、“沮”、“丧”的写法,“陪”与“倍”,“坦”与“但”两组形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进一步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情感的变化及父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内容: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知道爸爸怎么和我一起做音箱。

  (教案略)

  第二课时

  一、调动兴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这浓浓的父爱之情。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他们用心血培育着儿女。每当孩子向他提出要求时,他都会想尽办法去满足;昨天我们初读了《父爱深深》这篇课文,初步体会了作者父亲对孩子的爱,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本,用心去体会父亲对孩子的那一片真爱吧!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重点,研读变化。

  1、师:爸爸自信的要和“我”一起做音箱,可是我却满心疑惑却又别无选择。那么爸爸是怎样做音箱的呢?听老师读读第6自然段,哪些句子表明了爸爸陪我做音箱的经历?

  2、指名说。

  “从此,日复一日,爸爸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在做音箱上。他和我一起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布料,甚至微不足道的胶水。”

  点明“日复一日”、“所有”、“都”、“一起”、“甚至”,朗读体会。

  3、师:终于音箱做好了,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个疑惑挥之不去,指明说。

  师:当这个音箱被同学们看到时,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自读7-10自然段找出“我”心情随着同学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句子。

  窘——出乎意料——羞愧烟消云散——自豪幸福

  a.刚开始“我”疑惑什么?

  b.同学们一问,“我”怎么窘得无言以对?理解后随机朗读。

  c.分角色朗读。

  d.指名朗读我感到自豪的这几句话,体会这份父爱。

  三、精读感悟,背诵积累。

  1、师:花在材料上的钱足够买一个音箱了,可爸爸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去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爸爸是怎么想的吧!

  2、自由读11—12自然段,爸爸为什么要用同样的钱陪我做音箱呢?

  3、交流感悟。

  4、小结:是呀,只为我的一个心愿,父亲竟牺牲他所有的闲暇时间,我怎能不感动呢?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一部分。

  5、默读最后一段,体会“我”对深深父爱的怀念,提升情感。

  四、让爱延伸,真情告白。

  1、孩子们,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你们能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吗?谁来说说?

  2、指名说后,再读课题。

  3、真情告白:你能用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情吗?

  4、齐读课文。

  五、激情总结,布置作业。

  师: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让我们用心体会这份爱,珍惜这用金钱难以替代的真爱吧!理解、尊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9、父爱深深

  不买音箱→自做音箱;

  心理变化:失望→满心疑惑→窘迫羞愧→自豪幸福;

  “金钱难以替代真情”。

小学教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编者的主要意图,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及多次的角色转化,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2、赏析教学法:即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我主要是通过对文中的句、段进行品析,采用了以读代讲 法、品词析句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0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我还在朗读中让学生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四、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在学习生字环节和学习“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时,用上了这两个学习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学习相结合,教学中既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认知、感受课文,又在学生认真思考之后,让其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互相倾诉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受,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长补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渡到情感的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辛勤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1、唤起情感,激趣导入

  首先让同学说说自己在童年最快乐的事与大家一起分享,提出贴近生活、情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课文的学习开设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在朗读中检查学生生字读音,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变枯燥为生动,学生才有想读课文的欲 望,为课文的学习进行铺垫。

  3、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感悟做风筝的乐趣。让学生找出描写做风筝时表现心情的句子,并通过想和同桌交流风筝什么都不像,却还把它叫做“幸福鸟”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做风筝的快乐,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让其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互相说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的融入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长补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度到对情感的体验。

  (2)感悟放风筝的快乐。通过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描写风筝飞起来的词语,从内容上感受放风筝的心情,再联系生活想象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自己在放飞风筝时的动作、语言、心情等。让生活在课堂中回放,并观看放风筝时图片,让放风筝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孩子,这样的设计能使其更加投入自己的情感,学生在富有情感的朗读中如同身临其境,多次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体会做风筝、放风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实现情感的转移。

  (3)体验找风筝的心情。教师配悲伤音乐范读风筝飞走时的心情,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并通过找描写心情难过的词语,进一步理解此时的心情,用自己的动作、语言,理解两个关键词“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来深入体会由快乐到难过的心情变化,朗读的指导也就水到渠成,并通过寻找风筝来找回那份快乐,此时进一步拓展,请学生想象找到风筝和没找到风筝的心情变化。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新离不开想像,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教学说课稿9

  本人于周五下午代表市高一数学备课组在xx中学上了一节区内研讨课,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议。本人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本节课提出的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其实,老师们认真听我这位新老师上课,课后积极评课,对于我这位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新老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现本人就课堂教学实录以及课后评议的情况结合教学设计反思如下:

  一、复习引入部分

  在复习回顾过程中,我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即让学生回顾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说出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我认为数学学习实际上也是数学语言的学习,所以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一方面回顾了前面的知识,一方面又引导他们用文字表达、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表达。通过课后反思,我觉得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在一开始提出问题时,就利用多媒体投影出三个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比如说旗杆与地面、跑道上的白线与地面和日光灯与天花板等),这样学生应该会马上回忆起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这样给出了直观的有实际模型,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这三种关系的图形语言。

  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应当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用卓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积极思维的重要的动机因素。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在数学问题情景中,新的需要和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合适的问题情景,成为诱发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因素。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引入了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的门、课本、日光灯与天花板的位置关系等来说明直线和平面平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引入课题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类比前面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来提醒学生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课后老师们提醒我:在新课标人教版的新教材中,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没有讲的如此详细,有的可能没有提将空间问题到平面问题的转化。这样学生一时无法接收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造成了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回答不出来“怎么转化”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要注意教材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不仅要分析教材,更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判定定理讲解过程

  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讲解设计中,我让学生先观察实例,再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增加条件,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判定定理。在这里,我仍然要求学生会用三种语言来表达这个判定定理,并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定理中的三个条件。讲解后,我设计了三道判断题,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判定定理中的三个条件都是不能少的,缺少一个结论均不成立。这个设计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课后也给我提出了更好的处理意见。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妨直接将三个条件投影出来,然后依次擦去一个或者两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去证明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让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喜悦,自己做出来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

  三、反思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部分

  在例题讲解中,我选取的是教材中的例1和练习1,先给学生分析了题意,再板书了证明过程。但是,在分析过程中,虽然分析了需要做出辅助线BD,在板书中却没有体现。这是一个不足,虽然有紧张的原因,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应该给学生做好榜样,起到示范的作用。最后,由于时间不够,例2没有讲解,练习2本来是想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解题过程,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完成,这是一个不足。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还是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基本上能知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内容,会注意到定理中的三个条件一个都不能少。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知道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定义,一种是运用判定定理,而利用判定定理关键是要去平面内去找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对于这条直线怎么找,除了课上提到的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我最后还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平面几何中还有哪些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以及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有待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比如要先熟悉学生搞好课堂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课部分稍显拖拉,有点不太紧凑,导致最后时间不够,没有讲完例2和练习2,所以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教材处理的准确性和恰当性。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本职工作,比如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教授工作,打下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不打好基础,能力从何谈起?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尽管我现在是一名新老师,但是只有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教师岗位上做得更好更长久。

小学教学说课稿10

  教学内容:

  1、《七彩阳光》第二三节

  2、游戏 《捕鱼》

  适用年级:一年级

  一、说教学内容

  我所执教的是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第2、3节,《七彩阳光》共8节,持续时间3分22秒,是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创编而成的。本套广播体操以培养小学生正确身体形态的基本体操动作、基本队列和步伐位主要动作语汇,吸纳了一些有助于小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和弹跳力的健美操动作,形成了规范大方、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做操,力求大方、美观、整齐;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及群体意识。

  二、说教法

  1、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 2、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养成协同合作的意识,让每一位同学都专注同伴的合作,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采用评选最佳体育小明星、最佳体育小组合的方式,既让学生学会做广播体操,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了新知识,发展了学生个性。

  三、说重点难点

  第二节上肢运动的'重点是上肢动作横平竖直,方向准确。难点是上肢动作方向混乱、松垮。

  第三节扩胸运动的重点是上肢动作舒展,下肢屈伸富于弹性。难点是胸前平屈使肘关节下垂,手臂上举时曲肘。

  四、说学法

  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摆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课前准备到以游戏为主的热身、到以分组比赛评选最佳组合,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

  2、 根据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采用小组比赛方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兴趣的指向一下集中到学习中去。

  (二)、复习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有机结合

  1、采用小组比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学生通过比赛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小组长的组织能力。

  2、采取评选最佳体育小明星、最佳体育小组合的方式,使学生增强协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体验到协同合作对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群体意识。

  总之,本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协同合作,养成合作意识,从协同合作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小学教学说课稿11

  一、 说教材。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达到读写结合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我选择了一则新闻材料:《中国专家谈伊拉克战争》。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伊拉克战争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学生和全世界人民一样都在关注着一个焦点。围绕第二次海湾战争,你能说些什么,又由此想到了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有了这样的生活素材,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的文章。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二、 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 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发的这则新闻材料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 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三、 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完新闻材料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3、学生修改法。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4、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谈话,增进师生的感情,并导入新课。导入语: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什么?我们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着什么?那就是美伊第二次海湾战争。此时此刻,那残酷的.战争还在继续着,那惨不忍睹的悲剧还在上演着。对于这次海湾战争,你想说些什么,或由这次战争你想到了些什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海湾。

  (二)发放材料,阅读材料。

  (三)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也可以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可自由结合。以5人为单位。组长由自己的组员推荐。

  (四)讨论:

  你对美国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知多少。(个人想,小组讨论) 2.你对海湾战争知多少。(个人想,小组讨论)

  (幻灯片)展示第一次海湾战争、这次海湾战争及与之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尤其是在医院里的悲惨一幕。

  (五)作文片断练习。

  (六)快速修改;

  1.个人改。学生完文之后,自我修改。

  2.个人修改完毕,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以此作为小组评改的依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略作补充。

  3.小组改。教师巡回指导。每人都和其他同学下评语。如果在评改中有异议的地方,小组内部可以进行讨论,如果还不能确定,小组之间可以商榷。也可以让老师也参与进去参加讨论。

  4.集体评改:由学生自由推荐文章共同评改。(文章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所看到的文章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老师则从学生的评论中总结概括。从文章的题目,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归纳。

  (七)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走近海湾

  题目新颖的:

  构思立意好的:

  创新的:

  语言表达美的:

小学教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教法

  《微笑》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以诗歌体裁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的价值之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备课时,从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出发,我在制定目标和确立教法学法包括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最多的是这样几个问题:怎样把简短的诗文教出内涵,不让学生乏味?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怎样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静下心很久,还是决定抓住语文四功:听、说、读、写。并确定了三大环节——自读整体感受微笑、想象微笑画面并体验微笑价值、书写微笑感悟激发微笑情感。在教法上,主要采用谈话交流、阅读指导、质疑探究、情境再现法、示范创作等方法,学法上注重教给学生批注学文法、多角度阅读法、情感朗读法、读文联想法、格言创作法、句式补充法等。这些方法也许并不是专业的语文教学法术语,但是我一直很喜欢用这些手段,就冠以这些名称吧。

  二、说目标。

  我分别是从字词、朗读积累和德育三个角度来确立了本课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教学的目标。重点是抓住核心句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教学难点是能谈自己经历过的“微笑”,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模仿诗人来创作一小节诗或者自创赞美微笑的格言。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确立的三大目标和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自读整体感受。借助课前的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把这首外国诗歌和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联系在一起,激发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个目标不容易实现:首先是听,就要求学生学会听并思考,发表看法;教师要快速整合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表述、文章的内涵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其次看品,默读、批注谈感悟、感情朗读等等的形式都必须为进一步理解微笑内涵这个目标服务,稍微把握不好就会两极分化,要么过于繁琐,要么就是研读不透。为此,我准备了3个探究性话题,这6个问题各有侧重,关于词语对比的:“几秒与终生”,关于比喻的妥帖与否的;怎样理解“一个忘记微笑的人”。总之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信手拈来,也就是既要预案,更要把握机会临场生成。最终达到促使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第二个环节是读微笑作用的诗句体验微笑的价值。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理念,当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觉得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谈话的欲望,发展学生的语言,达到了语文工具性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双重功效。

  第三个环节编创微笑小诗格言激发微笑情感。当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都积淀到一个高度,我设计了让他们编创小诗或格言,让学生跳出文本,结合生活感受和语言积累来提升情感,也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本人创作的同题小诗在这里只是一个导向作用,既可以准备在学生冷堂时救急,也可以在学生充分表情达意后锦上添花,让学生也有创作的欲望。

  四、说教学准备和教具。

小学教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油画、中国画、摄影等。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应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作品中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感受不同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历史背景,能够从环境,服饰,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简单的评述。

  过程与方法: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则是: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利用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跟太阳有关的故事—《番茄太阳》,老师讲故事,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顺势导入课题《童年》。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出示《考试》(中国画)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画作品《考试》,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并从画面人物的服装、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讨论回答。

  (二)出示《欢天喜地》(年画)

  接下来,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展示年画《欢天喜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从人物服装、发饰、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观察画面,并运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作品内容。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

  (三)出示《冬天的阳光》(雕塑)

  而后,我将继续出示雕塑作品《冬天的阳光》,引导学生合作观察,并提问:你知道作品的表现形式吗?画面中的人物的表情怎样?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作品题目叫冬天的阳光?画面中有阳光吗?阳光代表着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境。

  (四)出示《金色童年》(摄影)

  最后,我会展示摄影作品《金色童年》,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开放性的提问: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

  环节三:对比欣赏,展示评价

  (一)对比欣赏

  1.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提问: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提问: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二)展示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表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

小学教学说课稿14

  课标解读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纲要》中指出,小学低年级主要内容为: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培养友情。

  学情分析

  步入小学门槛,是孩子们成长中的关键一步。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在兴奋和快乐之余,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他们难免会有很多的不适应,这期间师生间的彼此信任、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尤为重要。教师主要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活动目标:

  1、认识到自己新的社会角色,知道自己长大了。

  2、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游戏,而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习。

  3、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其中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游戏,而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评价设计:

  为达成学习目标,我确定了“游戏引入,明确主题;现场采访,交流感受;心理疏导,解决问题;故事励志,懂得坚持;歌声寄情,情感升华”五步教学流程。其中,第一、二环节主要落实了学习目标1。环节三主要落实了学习目标2,环节四、五主要落实学习目标3。

  活动准备:

  课件,花鼓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放松心情。

  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心理活动室。大家刚刚升入一年级,我们也是第一次见面,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郭,大家可以叫我——?真聪明!来,请做好,瞪大你的眼睛,让我看看谁的眼睛最漂亮、最有神。

  看着大家明亮的眼睛,可爱的脸蛋,老师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你们喜欢我吗?谢谢大家!能够得到你们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幸福。那希望这节课同学们能够放松心情,把我当做你最真诚的朋友,让老师带你们进行一次心情之旅,好吗?

  二、游戏引入,明确主题。

  同学们,在幼儿园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喜欢玩吗?下面咱们就请一位同学做击鼓手,其他同学做好准备,鼓声停止时,花落在哪位同学手中,哪位同学就站起来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平日有哪些兴趣爱好等。

  (设计意图:在击鼓传花的过程中,表扬自信、大方的同学。鼓励胆小的同学,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同时在游戏中放松孩子们的心情,消除上课的紧张心理)

  刚才,咱们同学都说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是什么吗?

  引出“我是小学生”教师板书

  对,我们现在都是光荣的小学生了。来,坐直,把小学生漂亮的一面展示出来。让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出来。

  老师发现不少同学在读的时候,小胸脯自然地挺直了,样子很自豪。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们现在介绍自己时可以说:我叫——,是——学校——年——班的一名小学生。(大屏幕出示句式)谁愿意用这种句式重新介绍一下你自己?

  (设计意图:同学们在介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我是小学生的心理暗示。)

  三、现场采访,交流感受。

  成为了光荣的小学生了,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们:开学这些日子,你的心情怎样?那大家还记得第一天背着小书包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学校报到的情景吗?

  老师这正好有你们当时报到的一组照片,请看

  (设计意图:观看录像,把孩子瞬间带回当时的情景。看着自己当日的种种表现,内心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

  教师播放录像。

  录象中,有的小朋友笑声不断,而有的小朋友却嘟囔着小嘴,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不愿离开,郭老师想问问你们,开学第一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高兴、快乐、兴奋。为什么?

  ——紧张、害怕。害怕什么?

  ——老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

  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有紧张、害怕的心理是正常的。老师这有一份礼物是咱们所有任课教师送给大家的。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录像,教师们用轻松的话语、亲切的表情表达着对学生的喜爱、期盼。告诉孩子们老师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对教师是敬畏甚至是害怕的,他们的紧张大多数源于教师。此环节的设计意为让学生明白:教师是平易近人的、教师是非常喜欢他们的,教师愿意做他们的爸爸妈妈、愿意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爱每一个学生,也真诚的希望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消除孩子对老师的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孩子们从心底里喜欢上老师。)

  有这样的老师们做朋友,你还紧张、害怕吗?

  这就对了,我们是一个集体,就像这两根手指,中指代表老师,食指代表你们。我离不开你、你离不开我,我们要彼此信任、互相帮助。请大家记住这个手势,这也是我们彼此的约定。

  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想象一下:师:(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早晨起来,小鸟嘟嘟叫,夸我起得早,背上我的小书包,来到新学校。校园里,五彩缤纷的花儿向我们招手,好象在说:“早上好!”教室里,老师亲切的目光把我们带入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孩子们,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心情怎样?

  让我们快乐的喊出:“我快乐,我是小学生!我自豪,我是小学生。”(大屏幕出示这句话)教师顺时板贴“快乐、自豪”

  四、心理疏导,解决问题。

  有一个小朋友欣欣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她第一天上学回家,对爸爸妈妈说了很多话,你想听吗?(课件播放欣欣录音)

  爸爸妈妈,今天我太开心了!我在班上认识了很多新同学,还参观了新学校。因为我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老师还在光荣榜上给我贴了一朵小红花。明天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得到更多的小红花。

  欣欣得到小红花了,你们得到过小红花吗?老师为什么奖励你小红花?

  交流:

  ——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

  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首先让我们用掌声为自己的进步表示祝贺。

  那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是满足于现在的进步,还是和欣欣一样继续努力?

  你打算怎样努力?

  引导学生具体交流努力地方向。

  (设计意图:由听录音开始,孩子们在倾听的同时,也会有表达自己心声的愿望)

  对呀,我们刚升入一年级,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老师这有一组照片,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高年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照片)

  再出示一组照片,这些照片中,你有看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做操、读书、乐器表演、积极劳动、打篮球等各种活动场面

  师: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做什么呢?

  师:大同学们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你也想参加吗?想不想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

  咱们学校为培养学生素质,开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只要大家努力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同学们,我们聊了这么多,也看了这么多,现在大家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了吗?这就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教师板贴认识自我)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为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老师很高兴刚才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感受也是一项了不起的`举动。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桌洞内老师提前放好的心情脸谱问卷单。老师在上面罗列了大家成为小学生后应该的做到的各种要求,如果你已经做到就请你画上灿烂的笑脸,如果你正在努力做,还没有做好请你画上微笑的脸蛋。如果你完全没有做到,请你画上哭脸。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画心情脸谱的这种方式,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孩子们的心理讯息,以便更好地疏通、帮助他们。)

  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明确自己的问题,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知道不足后,努力需要一个过程。调查问卷单大家收好,平日继续努力。如果你已经做好,就可以画上笑脸,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看看谁的笑脸最多。

  五、故事励志,懂得坚持。

  看同学们听讲的这么认真,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个小故事。

  故事讲完,告诉我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学生交流。

  其实铁杵磨针的过程就像我们学习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有吃苦的精神、必须要懂得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教师板贴:懂得坚持)

  看,同学们,老师把这节课我们聊天的内容圈画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大的——?

  ——笑脸

  老师把这个笑脸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希望大家能以灿烂的微笑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老师想请大家记住我永远是你们的朋友,无论你们遇到任何困难和烦恼,都可以来找我。

  六、歌声寄情,情感升华。

  成长是快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看,太阳公公在像我们招手,花儿在像我们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把快了与爱撒满校园。师生共唱《上学歌》

  板书设计:

  我是小学生

  快乐、自豪

  认识自我

  懂得坚持

  作业设计:

  作业是对课堂的巩固和延伸,本节课我的作业设计是

  1、对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成为小学生后的感想和打算。

  2、听一听爸爸妈妈小时候上学的故事。

  这样的作业拓展面比较宽,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情感。

  课后拓展资源

  为了让孩子们在日后能够以积极地心态面对学校生活,也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学习生活中的乐趣,我提供的课后拓展资源为

  1、提供班级博客网址,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校园生活点滴。

  2、推荐《一年级的小蜜瓜》、《一年级的小豌豆》两本书籍,鼓励亲子共读。

小学教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点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点击)

  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点击)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点击)

  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点击)(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和保证,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点击)。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板书),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点击)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点击)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点击)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点击)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道题目。)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9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为此我把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说教学效果:

  (最后,我来预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小学教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教学说课稿06-30

小学音乐说课稿08-02

小学英语说课稿07-26

小学体育说课稿01-15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07-11

小学《梅花魂》说课稿07-15

小学数学说课稿11-02

小学语文说课稿06-27

牛津小学英语说课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