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2-11-07 11:19: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鞠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我来出谋划策。(板书标题)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 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 课《我来出谋划策》。本单元重点介绍如何(单元目标) 运用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博客,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等,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 等技能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如何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正确看待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了解计算机的其他功能。熟练掌握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技能。该年龄学生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应该看到小学生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制订了以下相应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游戏

  本课主要围绕 学生就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以及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网络进行讨论 展开,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与讨论。难点定为:如何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习惯,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难点:

  二.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和巩固练习法。通过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正确操作方法,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教学中,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出一个个的`小任务,让学生自已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内容合理的流动

  三. 说学法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因此,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讨论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 。

  四. 说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带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课件、视频等素材

  五.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当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分四部分来完成本次教学: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接着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第三是巩固知识课堂练习,最后是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第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

  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第二.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我会向同学们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一个: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第二个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网络游戏:第三个怎样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任务提出之后,同学们探究思考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看看谁最先得出结论。这样意在培养学生自动探究的学生习惯。在操作过程当中,学生的水平不一,这时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适时加以点拨。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第三. 巩固知识课堂练习: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

  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习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学生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运用网络交流讨论。 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的提高,好奇也随之得到满足。

  第四.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在结束本节课的同时我会让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

  自己的收获,不仅能让同学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接着布置作业。

  六. 评价分析

  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了情景(设计)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创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又陶冶了情操。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鞠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 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机 寄存器. 内存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计算机系统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七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wps软件进行简单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让学生了解表格在文档中的作用,表格的组成,以及插入表格、在表格中输入内容的操作。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学习热情,为后面制作电子版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表格和单元格,学会插入空白表格和输入内容。

  ②技能性目标:在教师演示、教学之后,学生在练习中要熟练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巩固输入文字的方法技巧,学会利用课本的工具性学习。

  ③情感性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表格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记笔记、记问题;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素养,如:主动探索学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分享。

  3、教学重、难点。

  ①插入空白表格。

  ②在表格的单元格中输入内容。

  ③表格中的光标定位。

  ④复制与多次粘贴。

  二、教法与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它有本身的特质——技术学习。而技术学习在中国的精髓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就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领”字,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基础操作要领上没有做其他教学形式的处理,而是单刀直入,演示、精讲、记笔记,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上手操作,把时间留给学生多做扎实的操作训练;与此同时,我还考虑了学生“修行”的空间,一些延伸的技巧、操作方法等,我都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留给学生自学、自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例如:表格删除,插入、删除行列,复制与多次粘贴等知识,均是这样处理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课堂中让学生反复接触课本,并且要做笔记。这些都是在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课本的工具性;其次,我在教学中的两次练习里都强调了“要记录自己新的发现及遇到的问题”,这就是信息技术素养形成的要点,“探索、发现、知识内化、自我学习、螺旋提升”,从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互助、分享等现代社会人必要的工作观念,为他们今后的人生给出一定的指导。

  三、学法。

  1、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基础知识学习和wps文字录入的学习,在文字输入、修改、复制、粘贴、换行等基本操作上比较熟悉。

  2、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模仿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设想。

  从情景创设引出新课,教师多角度立体的“领”,学生踏踏实实的“修”,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的工具性,再加上自主的探究,达到一定的“悟”,之后通过成果展示、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进而“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教学环节描述。

  (1)导课。(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课件展示:开学之初,我校四(1)班,王亚东生病住院了,虽然生病了,但他还是特别想上学,同学们把崭新的课本带到了病房,王亚东非常开心,他对班长说:“下次帮我打印一张课程表,我在床上也能够跟大家一起学了。”这一下,可把班长难住了,因为它不会用电脑制作课程表。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情境导入,打动学生,培养助人为乐,关心同学的风尚)

  生:……

  师:下面我就来教大家怎样创建一个课程表,希望大家学会后帮助班长解决这个难题。

  (任务驱动,明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新授。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屏幕演示,边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应的步骤。

  (通过笔记、标注来辅助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发现课本的工具性。)

  示范:1、运行wps。

  2、输入“四(一)班”

  3、插入表格,单元格的.概念。

  (针对这个重难点,我运用演示、学生标注来进行突破,同时要求学生记住撤销的操作,确保学生在尝试失败之后可以反复操作。对于单元格的概念,我运用建楼房来打比方,进行突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4、输入文字。

  (对于光标定为这一难点,教师只演示鼠标光标定位,其他的光标定位,tab键移位留给学生通过交流或者探究课本来自主发现、学习。)

  5、保存。

  (以上演示步骤着重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教师的讲细、讲透、示范到位,来促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板书:(操作步骤)

  (3)尝试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①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浏览课本,划出你认为的要点,以及教师没有说到的,你认为可能用到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对课本工具性的认识。)

  ②给出材料一(班长手抄的课程表),让学生自己操作,创建课程表。邻近的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有收获的、有疑问的请记在课本上,在交流时间里一起研究、解决、分享。

  (材料一是手工绘制的课程表,这样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4)成果展示与交流提高。

  ①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自己谈方法、技巧、收获、问题,其他同学进行相应的记录、帮助解答和评价。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互助精神,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学习,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②教师对学生讲解的相应知识点给与一定的补充或说明,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并对发言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③学生结合展示的成果,小结知识点。

  (5)巩固练习。

  情境:王亚东收到课表以后非常开心,不但躺在床上认真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少课外书,其中有两本书他特别感动,于是就画了两张表,希望我们能帮助它他出来交给班长给全班同学,大家愿不愿意在帮个忙?

  ①给出材料二(我国第三季度水电使用情况),材料三(我国近三届来的奥运奖牌统计),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制表。

  (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要。)

  ②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学生成果,教师对学生讲解的相应知识点给与一定的补充或说明,同时,通过这些数据,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体会国家自豪感。

  (6)课堂总结。

  通过一张完整的处理过的课表与今天学生自己做的课表对比,让学生自己说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今后还要学习的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小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望各位专家、同仁能给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为了让学生养成好学、乐学、会学的习惯,在本课中我将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思想,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开展我的新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过渡:分析好教材是授课的保障,这样才能很好的利用教材,突破本节课的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8课的任务《认识“画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以及窗口组成和简单的画图制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新认识一个软件,也为后面学生学习办公软件做铺垫。

  (过渡:教师除了要对教材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所以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是很强,即使在生活中了解过画图,但是具体操作学生们不了解,所有在授课过程中我会采用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过渡:只有突破了教学目标,才能使整个课程更加的完成。)

  三、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能说出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及“画图”窗口的组成,并能绘制简单的图画。

  2、通过类比绘制圆形太阳的方法,完成太阳光芒的绘制,提高知识迁移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画图”软件的认识及太阳的绘制,体会计算机功能的丰富性,提高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

  (过渡:教学重难点是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内在体现)

  四、教学重难点

  我的教学重点是“画图”软件的启动及窗口组成,难点则是绘制简单的画。

  (过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位合格的教育者要做到对每一位受教育者进行因材施教。)

  五、教学方法

  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过渡:教学过程是说课中最核心的环节,整个环节围绕着新课标的最新理论,突出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动漫《龙猫》中的场景及相应手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完成手绘场景需要使用什么工具?手绘场景是如何变成动漫场景的呢?学生产生疑问。我会总结:在制作动漫时需要先绘制故事情节的设计稿,为了便于将绘图内容转变为动漫情节,一般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原稿绘制。此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采用多媒体导入是因为小学生对于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龙猫》的动画也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这样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并且通过问题的提问也会让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

  1、认识“画图”窗口

  在认识软件前,我会强调在使用软件时,需要提前启动软件,之后我会演示“画图”软件的启动的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启动“画图”软件的步骤是什么?学生观看后举手回答:“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学生们了解之后,我会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合作讨论软件的组成部分和“画纸”“画笔”的功能。学生们通过讨论会给出相应的答案。之后我会再次提出问题:如何根据绘制内容选择大小适宜的“画纸”呢?学生操作后回答:拖动画布右侧、下面或右下角的小黑点改变画布的大小。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将指针指向工具箱中的工具按钮,可以显示按钮名称和功能简介,单击后可选定相应工具,同时单击颜料盒中的色标,可以给画笔设置颜色。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展开,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画一幅简单的画

  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会演示太阳主体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观看模仿并思考这样的问题:太阳的'主体部分的形状和选取的工具。学生观看后回答圆形和椭圆工具。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并补充绘制前需要选定工具和线条的类型、设置前景色为红色。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学习得更加透彻,我会再次提出绘制太阳方法的问题,之后布置任务:限时3分钟,类比绘制太阳主体的过程,自主完成太阳光芒的绘制。待学生完成后,让学生回答整体的绘制过程。最后我会强调可以利用Shift键画出更美丽的太阳。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我会开展一个小活动。开展活动“我说你画”,活动要求:教师出示需要绘制的物品,以同桌为单位,一人描述绘制时需要使用的工具,另一人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绘制。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选取的工具是否合适,绘制前是否设置前景色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形式,让班级内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不仅可以检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将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总结,如:软件的组成和绘制图形的过程等。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让学生使用画图软件为自己绘制一幅自画像,并与父母分享。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置可以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重难点,符合小学学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把 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教学过程】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XXX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XX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习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某一个网站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习: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习

  进入某一个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6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是富拉尔基区和平街小学校的参赛选手李明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三课《保存资料》。

  一、教材分析

  从新理念的角度审视、分析教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浏览器上网以及查找网络信息,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学生对于探索网络世界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了,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他们想更深一步地去挖掘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揭开新课的面纱,这节课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保存网页、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等信息,这是学生上网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因此,本节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他们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立足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保存网页、网页上图片以及网页上部分文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培养成功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体验、探索,掌握保存网页上图片、文字及整个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整个网页。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导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⑴情景导学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本节课的开始环节设计了一个实例,在真实的情景中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⑵任务驱动法

  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所以本课中我使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并给出提示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伴随着的就是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给学生的茫然的感觉。

  六、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立足反思重建,我先后三次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听取他人的建议,加之两次教学实践,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上节课学会了如何在网络世界里畅游穿梭,你们觉得有趣吗?同学们看,我们的学校是由老师、同学和校舍组成,那同学们想想在访问的网站中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同学们回答:网页。那网页又是由什么组成啊?文章、图片、动画……。继续设问:那你们有办法把漂亮的图片、好看的文章或你喜欢的网页保存起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循序渐进的自然过渡到新课,并且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完成任务

  立足原有平台,抓住新旧衔接,创设需求,探索问题方法,这一环节我循序渐进的设计了3个递进性活动:

  1、教师引导,学习新知

  保存一个网页。以网页为例,该网页主要介绍一些关于花朵方面的知识,与科学课有联系。

  访问网站-—单击相关链接——显示相应的网页——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另存为”——指定名称是“我的文档”的文件夹——可以命名,单击“保存”按钮

  此过程讲授后请学生上台操作以巩固新知,操作时教师适时评价,也可找学生进行评价,适当运用鼓励的语言:“看,这个小同学真像个小老师呀”、“这位同学讲述得比老师还明白”。同时提醒学生在引用他人著作时要注明出处,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

  “保存网页”的步骤非常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稍有困难,在这里,我设计“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小组合作示范”等几种形式,巩固新知。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此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参与到学习中去,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在巡查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惑。在交流时,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在遇到困惑时组织小组的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在学习新知时,首先给一个提示:保存网页上图片的方法与我们学习的画图中图片的复制与粘贴很相似。并且告诉他们,四人一组,分工明确,给他们一些分工的建议,成员可以分成组长、调查员、操作员、汇报员。但并不是说每个成员都自己做自己的事,还是需要共同讨论,接受组内的其他同学的意见,商议解决问题。此时教师,走进学生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疑惑,从点播的角度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如果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就顺势点播,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从已有的知识中寻求新的途径,激励学生从多条路经出发,或者自己开辟蹊径,利用小组长的组织建立可行的学习过程。

  保存方法:

  打开网页—选定图片—右击图片另存为—输入文件名—保存图片。

  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是在前两个环节和以前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的操作方法与前两个知识点有相近之处,所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自学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保存网页上文字的方法。

  教师引出:有的时候网页上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如果你不想要图片,只想要文字,那该怎么办呢?这个一定更简单吧!试试看吧!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保存方法:

  访问网站——选文字——复制——单击“记事本”——粘贴——保存文件

  (三)布置任务、综合练习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到网络世界的精彩和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体现学科整合的特点,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向同学布置了下面的任务,让学生查找语文课本中的相关的图片信息,并且把它们收藏起来。课前学生把语文课本带来,把涉及到的图片分类,然后通过网络,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把图片、相关的文字资料保存起来,并且告诉学生,如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用到这些图片,可以到这里来查找,有条件的话,可以打印出来。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计算机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因此学过之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操作,以达到巩固、熟练操作的目的,并且让同学们明确学知识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而不是摆设。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给出一张评价表。让学生认真填写。并且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说说你填写后的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评、互评,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在,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进步。

  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轻松,原来自己比想像中的更强。

  七、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变幻的形式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学习效果很好。

  3、运用了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撞击新旧知识的契合点,不知不觉将新知掌握。

  4、布置任务环节中,学生将所用的涉及的语文方面的图片保存,真正地做到了知识的学以至用。

  5、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时间显得有些不充分,评价环节也很重要,应在这一部分再多留一些时间。

  6、在汇报学习、操作情况时,学生有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表达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以上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和网友的聆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

  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

  说教材:

  《图形修改》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属于图形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既复习了工具的使用,图形的着色,又为图形的制作学习作了铺垫。本课介绍了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我个人认为本课教材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很难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度开发。

  我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掌握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

  能力目标:

  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精益求精的好习惯;渗透环保意识。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使用修改工具时要注意设置的背景色与画图区内的背景颜色是否相一致。

  2使用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的细微之处。

  教学难点:

  1懂得对不同的图形选择适当的修改方法。

  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学会 “画图”软件里的一些基本绘图工具,并能自己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可操作性,以便充分培养、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的自学、互助为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基于以上思考,我主要拟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以解决生活模拟情境为线索,融入到本课知识点教学中,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这堂课我主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协作交流的习惯。提供多层面的自主学习方式,方式有:1知识迁移,2借助教材,3借助学习课件,4请教他人。同时协作交流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期待。

  说媒体:

  苏亚星教学网、flash课件和需要修改的图片

  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上次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幢大楼,多漂亮啊!(课件展示)可是有同学却总是喜欢对着墙踢球,在墙上乱涂,慢慢地出现了许多污点,漂不漂亮了?工人叔叔那么辛苦,却被弄脏了,现在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美容师,把这些小污点去掉,帮教学楼找回原来的亮丽色彩!好不好!

  提示课题:图形的修改。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提出任务,激发兴趣

  1打开有大污点的大楼图。寻问学生,你打算怎么把污点去掉呢?由于以前学过初步的橡皮擦除知识,学生自然会知道使用橡皮工具。

  2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思考,污点这么大,擦起来了肯定要很多时间,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猜一猜可以用工具栏中的哪个工具,自主探究两分钟。

  下面的教学,我预先设计了两套教学方案:

  方案一:如果有部分学生能探究出方法,我将让学生概括出操作的步骤,最后,我用课件呈现出对学生方法的归纳。(显示步骤)

  如果没有学生能探究出,我将进行下一个方案,总之,我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探究视野,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非执行者,基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将着重于第二个方案的介绍。

  方案二: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合作之前提出要求:

  1个人依靠老师提供的学习步骤探究三分钟。

  2两分钟后,需要帮助的同学举手

  3会了的同学当小老师,去帮助举手的同学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分工,并对学习小组中出现的偏差随时予以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学习者、协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各学习小组中。

  设计意图:小组协作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方法,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怎么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自主学习存在着矛盾。比如:有的同学他虽然不会,但是他不希望马上有人来教他,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技能或知识。所以我先让学生探究两分钟,需要帮助再请教别人。

  (课件)第一种方法:

  1选中“选定”工具。

  2在污点外拖动出需要去除图形多余部分的一个长方形区域

  3单击“编辑(E)”菜单中的“清除选定区域(L)”命令

  4用“喷涂”工具涂色

  第二种方法:

  1选中“裁剪”工具。

  2在污点外拖动出需要去除图形多余部分的一个不规则的区域

  3单击“编辑(E)”菜单中的“清除选定区域(L)”命令

  4用“喷涂”工具涂色

  探究完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择了哪一种方法,为什么选择它。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知道根据不同的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设置悬念,学习重点

  1老师看了同学们这么爱干净,帮助楼房去除污点,我也忍不住要试一试了。屏幕广播,擦除污点,擦除之前,先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然后擦除。学生会惊讶于我不需要涂色就可以修改图形。本环节通过设置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在擦除之前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就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同学找出办法,我将再演示一遍,同时提醒他们仔细观察,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来说一说先使背景色和画图区的背景颜色一致的'好处。让他们从心理需要,把这一重点知识融入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和行动中。

  四、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提供给学生多个需要擦除污点的图片,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橡皮、选定、裁剪)进行修改

  告诉学生,现在就让我们当一回美容师吧!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习放大镜工具。

  1污点消失了,小明却发现还是有同学在墙上玩耍,他心里很着急,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环保标志,来提醒大家,可他涂上颜色后,却发现怎么涂都只能涂三种颜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同学来帮助他。在教彩色世界时,学生就会发现如果不封闭图形填充的颜色就会外溢。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说有地方没封闭。那么在哪里呢?图形太小,我们可以怎么把它放大呢?学生就会就会想到放大镜工具,怎么用放大镜工具来修改图形呢?

  2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如第二环节。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新旧知识经验形成整体一贯的知识体系。

  3汇报方法。学生总结得出步骤。

  六、设计环保标志并评价,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小明,你想用什么环保标志来提醒大家呢?小组交流,个人独立完成。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技术进行创作,感受信息文化。

  2完成后评价交流。

  a在小组中对作品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进行互评,讲一讲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接着根据你认为合理的意见进行修改。完成好后组长组织推荐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b教师对作品充分肯定,告诉学生,同学们设计的环保标志都很优秀。我将把这些作品上传到网络上,争取更多的人的意见,让更多的人来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评价的方式多元化,从狭隘走向广阔,传统的评价局限于课堂,我这里的评价既多样化,又结合了计算机的特点提出网络评价,拓展了评价的时空,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网络意识。

  七、小结

  1拿着你设计的环保标志,你会对在墙边玩耍的同学说些什么呢?在这里整合语文学科。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训练,并渗透环保意识。

  2这一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用这些本领呢?

  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通用到生活中去,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说小结:

  在设计本堂课中,我用了以下几个思想:

  1课程整合,本课整合了语文、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环保教育)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情境,而所有的情境都围绕着环保这一主题,从污点到环保标志的设计,既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与技能。

  3拓宽评价方法,我引入了网络评价,体现了网络的优势。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美化WORD文档》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的文本编辑的延伸,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练习之一。教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修改文章的字体、字号和颜色,实现文档的美化。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设置文章的字体、字号和颜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设置文章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

  1.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2.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色的效果,以及不同字体、字号、字色效果之间的区别。

  三、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打开前两节课写的作文,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对作文的再次编辑、排版。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独立操练——思考讨论”。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我校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文档的选取操作,我先让学生打开前两节课写的作文。然后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如何选中文档中的内容,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成下列的各种选中操作:

  ①选中任意字符

  ②快速选中一行

  ③快速选中一段

  ④快速选中全文。最后,由一名学生操作,将过程演示给全体学生并口述选取方法。

  (设计意图:因为文档的选取是新课所有操作的基础,所以先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接着,我出示同一首古诗,分别用两种不同字体、字号和颜色编辑。让学生观察,这两首古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这两首古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不一样。由此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如何进行文字格式的设置”。

  (设计意图: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阶段:围绕目标,重点讲解。

  首先,我提问:今天要学的内容是有关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想一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哪个菜单中进行?然后我再点拨,除了“格式”菜单,利用“格式”工具栏也可以进行。接下来让每个同学观察“格式”菜单中有哪些命令和“格式”工具栏上又有哪些按钮。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设置文字格式的命令和按钮。

  最后,我通过广播讲解“设置字体”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在讲解时,我分别用三种方式对字体进行设置:

  1、介绍用“格式”工具栏对字体进行设置。

  2、介绍“格式”菜单和右键快捷菜单中的“字体”命令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全部由教师讲解,利用电子教室软件把操作过程广播给全体学生,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全过程,对文字格式的设置有一个准确、具体的了解。)

  第三阶段: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布置任务:

  1、根据老师的讲解演示,设置你作文的.字体。

  2、小组合作探究设置字号的步骤和方法。

  3、独立完成对文字颜色的设置,并说说步骤和方法。

  学生独立操作,遇到困难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演示,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置,将操作过程演示给全体学生。

  (设计意图:由于这部分内容设置过程比较相似,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重点讲解,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先按老师讲解演示独立设置作文的字体,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设置字号,最后独立设置字的颜色。这样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阶段:课内拓展,迁移运用。

  再打开一篇文章,由学生各自进行创新美化,活动结束,挑选几篇美化效果比较好的文章演示给全体学生,并请大家评审出美化效果最佳的作品。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六、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调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怎样激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是学好本课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两首对比强烈的古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重点解之后,又设置一个个任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精讲多练:作为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又是很少接触的,也很难掌握其学习的方式方法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本节课几部分内容基本相近的特点,采用了重点讲解字体的设置,然后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独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进行操作练习,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

  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理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接着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天探索的内容。

  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选择画板下面,多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起讨论,或问老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特别强调,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内容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特别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真情告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真情告白》是新纲要云南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11课的内容,其课文是通过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标注文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刻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完大部分word的相关知识,本节课在学生能正确地输入文字,并能对字体、字形、字号进行修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引导他们思索、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四、教学目标

  l、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设置标注框格式。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设置。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设计上注重四个方面:一、营造气氛,让学生树立兴趣;二、挑战自我,让学生激发动力;三、自己动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四、互帮互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过程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我首先利用学生都喜欢在课余时间读漫画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组他们感兴趣的四格漫画播放给大家欣赏。随着一声高过一声的欢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让学生观察漫画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有那么有趣的用处,知识联系生活,立刻提起了学生学习的想法。

  2、钻研教材,自主探究:紧接着,我让情绪高涨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知识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此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并把自学成果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学到的知识,使本来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述变得自然、生动。避免了老师说、学生听的老套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动于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材,进行标注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调整,文字的修饰,标注框填充效果的设置,能让学生说的,鼓励学生大胆说;能让学生做的,鼓励学生放手做;让学生帮助学生,共同成长。

  3、动手操作,分层练习:计算机操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结果,就像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做了适度的调整,我注重分层次教学:教学任务设置由浅到深,初级任务先让学生制作一句话的配注,中级任务再制作一个对话的配注,最后高级任务制作一个故事的配注,让学生每一步都学得踏实。让学生从兴趣入手,热情高涨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学都能正确、完整地给图片中的人物配话,特别突出的几个同学不仅超额完成任务,制作了四格漫画的语言配注,还充当了老师的小帮手,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了知识理解和动手操作的结合。教师在巡视中能针对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地进行了辅导,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4、统计成果,展示交流:课堂的最后,我采用统计的方法汇总成果,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初级任务,有一半的学生完成了中级任务,还有四五名学生较好地完成了高级任务,再从各个任务中适当地挑出几个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教学成果一目了然,既照顾了全体,又突出了优秀,使所有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以“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各种活动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意义建构,很好地体现了德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动为基础的基本理念。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兴趣是学习中最大的助力,再难的知识,只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达到最佳得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画简笔画。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情感与态度:

  1、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未知的知识。

  2、利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内心,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观,在交流中加强人与人的沟通,增进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利用电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画图工具画简笔画。

  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工具有比例地作出要画的简笔画。

  教具准备:

  制作一个网页课件,把使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进行画图的过程制作成动画演示,既可以教师使用,也可以学生使用。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画图”软件的基本绘画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绘制电脑简笔画。

  2、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参加“电脑简笔画画图比赛”。教师操作配乐课件,演示利用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画出花、鸟、数字、人物动作、物品等简笔画。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教师随意演示用椭圆画茶壶的步骤,介绍课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步骤。

  2、让学生自学教材P10—P13,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简笔画利用课件进行学习。

  3、让学生自主操作课件,一边浏览与自己选择要画的简笔画相关的资料,一边进行工具的使用学习和绘画创作构思。

  4、让学生分2~4人小组,交流心得。

  三、动手尝试教师随机辅导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画简笔画。

  2、同桌互相讨论自己的创作心得,并进行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根据交流所得再继续创作,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师生互评体验成功

  1、让学生分2~4人小组进行讨论,选出小组内的作品,并进行协作完善。

  2、将小组评选出的作品再通过全班投票选出班级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3、师生互评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画图中“铅笔”、“刷子”、“直线”和“椭圆”工具的使用,并且用这些工具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简笔画。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先构思,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简笔画。(课后练习第二题)

  3、教师在教师机上播放欢快的乐曲。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千变万化》,《感受千变万化》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电子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改变字体、字号、字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资料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今后的学习时间,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格式工具栏为文本设置字体、字号和字型。

  2、(潜力)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潜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透过格式工具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教学难点:怎样透过文字的设置体现出文章编排的美。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潜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透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必须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忙,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透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搞笑、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理解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流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明白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学生明白,有七十二变。那么这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务必有必须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并不是新的知识资料,在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能够把这3种设置组合起来,抓住设置时的共同点展开教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选中方法,体会不同选字方法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带给基础。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能够透过对范例激趣——个案示范——小组合作——教师指点——展示作品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忙学习慢的同学。

  4、千变万化,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必须技法,就有一种创作欲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资料,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号、字体,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潜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理解变为愉快的学习。体此刻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我的小档案”》。

  是我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5课中的内容,是POWERPOINT知识铺垫的延伸,是在学习了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学习这一课,对于帮助学生能够制作表格形式的幻灯片,掌握修改表格的方法有着重要的帮助。本课时知识点不多,难度也不大,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在课前我制作了一个学件,发送到每台学生机的桌面上,并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

  1、今天想告诉你们一些老师私密的东西,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想不想知道?

  出示老师的个人档案,以聊天的语气,请学生算下老师的年龄,是否标准体重,询问同学们的爱好,最喜欢的明星,最爱吃的东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

  接着指出老师这个小档案是在POWERPOINT中用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WORD中遇到表格问题时是如何做的吗?

  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现在请同学打开“学件-我的小档案”选择第二张幻灯片切换到学件第2张幻灯片,根据所学知识结合word插入表格的方法找一找,尝试着插入一张2行7列的表格。

  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这里我即复习了以往学过的知识,又引导了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

  3、当部分同学已经完成插入表格时,请一个已经完成好的同学演示,并指出WORD和POWERPOINT中插入表格的小区别出示第五张幻灯片,再让没有完成插入表格的同学继续完成,由小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这个步骤比较简单,让学生教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差异较大的同学,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出示第六张幻灯片表格设计好之后,请同学们完成学件第三张幻灯片的任务,切换到学件第3张幻灯片在空白的单元格中单击鼠标,可以参照老师的档案在单元格中输入自己相应的文字,并对文字进行对齐、颜色等美化操作。这里也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5、接下来是本课的难点了,调整表格边框。

  出示第七张幻灯片

  6、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找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完成学件中第四张幻灯片的任务。

  切换到学件第4张幻灯片

  在对外侧框线进行调整这个难点出示第8张幻灯片,我采用了教师演示---选个别同学尝试操作并演示---所有同学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长检查帮助完成并汇报本组完成情况。再配合学件的任务提示,来实现本课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完成第五张幻灯片的任务。

  切换到学件第5张幻灯片

  7、除了改变外部边框,还有能改变其他边框,还可以设置好粗细颜色后,直接点击线条,就能改变单条边框的颜色了。

  出示第9张幻灯片

  8、这个内容也相对较难,我也采用解决难点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完成第六张幻灯片的任务。

  切换到学件第6张幻灯片

  9、所有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小档案。

  出示第10张幻灯片

  再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在POWERPOINT中设计一张课程表,展示评价,比一比看谁设计的课程表最漂亮。

  出示第11张幻灯片

  最后回顾本节课教学要求,归纳总结,并提出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应用表格功能完成更多的实际应用。

  出示第1张幻灯片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课题的引入,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学习中应用,配合课前我准备的学件,分步任务驱动学习,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感悟,是一定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谢谢各位,我的说课完毕。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本课是《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共分三课时,都是利用鼠标玩游戏,在教学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并利用鼠标感受人机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益智训练。

  2.过程与方法:利用鼠标操作的小游戏进行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鼠标》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内容是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下几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操作和拖动操作。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并且离开座位。教学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教学方式

  我设计本课,着重考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本节课采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计算机演示,直观、明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儿歌导入

  导入:由课件出示一只蹦蹦跳跳的小老鼠,引出这节课的主人公—鼠标,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鼠标左键的三种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练为主。鼠标的双击、拖动操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教师予以示范,并告诉学生操作时的动作要领,然后请学生练习这两种操作的练习,在巡视辅导时,对掌握较差的学生除了教师个别辅导外,还请其他同学帮助他,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后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习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3、巩固应用

  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生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4、反思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目标预设: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鼠标左键的三种操作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说课稿08-09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07-26

关于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04-07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3-21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6-23

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28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09

小学信息技术总结11-23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