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6 16:43: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温故旧知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请同学一起回忆两个实验结论。

  生答:分别是当R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I正比于导体两端电压U;当U一定时,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电阻R成反比。

  这两个结论是普遍的规律,当我们综合一下两个结论,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达出来就是I=U/R。这个公式就是19世纪时德国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欧姆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欧姆定律。导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即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请同学分别介绍三个字母的含义:U—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R—电阻,国际单位是欧姆,用Ω表示;I—电流,国际单位是安培,用A表示。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定律,有两条需要重点注意,分别是:

  1.欧姆定律有两个变形公式:U=IR, R=U/I(不是决定式)。

  2.在I=U/R表达式中的三个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导体”的“同一状态”;分别用实际电路图来感受理解。

  (三)、巩固提升

  科学家介绍:请同学小组轮流上台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欧姆的'事迹资料。

  教师简单总结:欧姆是一名优秀的科学探究者。他在研究电流与电源和导线长度关系时,欧姆就自己动手设计了电流扭秤解决了电流测量的难题。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非常重要,我们用一个题目来加深理解并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问题。

  例:一段导体的两端加2V电压时,通过他的电流是5mA;如果在它两端加3V电压,通过他的电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电压和电流,是同一段导体,但是给出了这个导体的两个状态。在计算题的计算中,要有规范的步骤:我们先要画出等效电路图,要有计算表达式,接着带入数据(单位),算得结果(单位)。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说一说欧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作业: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好好理解体会欧姆定律,并整合好搜集到的欧姆资料,编入班级的科学家手册中。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板书设计

  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

  猜测三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

  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的定义

  教学难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欧姆定律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三)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欧姆定律教案05-18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5篇】05-24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1-14

《春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2-17

称赞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优秀06-23

《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