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活”与“死”的深刻含义。
⑵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反复抒发感受的写法。
⑶品味诗歌形象、意味深远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加强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想
㈠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对比的手法。
⑵形象的语言,深刻的哲理。
2、难点
对两种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㈡课时安排1课时
㈢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㈠链接生活,入其境。
1、播放视频。
2、教师导语。
㈡诵读揣摩,感其情。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把握节奏、重音等,读出抑扬顿挫)。指名朗读。
3、感受诗中激情。
你刚才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的?
㈢捕捉品味,明其意。
1、诗歌副题为“纪念鲁迅有感”,请在诗中找出暗指鲁迅先生的诗句。
2、进而回忆鲁迅先生一生中重大的转折事件,感悟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
3、捕捉诗中的意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诗歌是用具体的形象思维的,读诗要抓住意象,闭上眼睛,有哪些感受最深的形象浮现在你的眼前?
㈣联想延伸,悟其理。
1、诗的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为什么以“有的人”为主题?
2、在历史或现实中,有许多流芳百世、永垂千史的人物,这首诗唤起了你的哪些联想?
㈤激情诵读,抒其志。
学生设计中选方案:
[方案1]女生齐读每节诗的前两句,男生齐读每节诗的`后两句。领会诗中的对比、反复手法。
[方案2]领读第一节,女生齐读后六节的前两句,男生齐读后六节的后两句。领会诗的总分结构。
[方案3]领读第一节,女生齐读二、三、四节,男生齐读五、六、七节,对应朗读,明确诗中的对应。
老师设计
[方案4]教师诵读题目、作者,一女生领读第一、二、三、四节的前两句,一男生领读第一、二、三、四节的后两句,然后女生齐读五、六、七节的前两句,男生齐读五、六、七节的后两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一节。、
、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鲁迅的《自嘲》、《野草·题辞》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11月1日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3、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小老师。看,他来啦!听小老师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和重音)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师: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种人?出示课件研读第一小节,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对比)
小结过渡: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生与死对比进行评价,从中我们明白了鲁迅先生虽然已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这一对比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3、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鄙视,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桌同学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读二至四节,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出示课件:请将诗歌二至四节中的“有的人”用自己的语言替换成某一类人,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骑 俯)
6、师生对读五至七节,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板书:人民爱)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板书:人民恨)
六、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出示课件《自嘲》、《野草·题辞》)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引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从鲁迅先生光辉的一生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一味索取,虽生犹死;甘愿奉献,精神不朽……)
2、你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我愿做一株默默无闻的野草,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7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2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同学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附板书设计:
20*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存 俯 记住 人民爱
对比
虽生犹死 骑 摔垮 人民恨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1.导入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1)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属于____一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激发颂扬情感)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问:
①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的?(学生抢答,教师归纳)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有关诗行。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展开联想)请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场如何?再举一例说明“他 参看板书。
6.揣摩运用
(1)处理课堂练习第五题。
(2)第七题在课前或课后阅读体会。不作讲解。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
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齐读本小节)
五、品读“虽生如死”。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优秀教学设计01-22
优秀的教学设计07-06
称赞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优秀06-23
《有的人》教学反思15篇10-15
有的人教学反思15篇04-19
《称赞》教学设计优秀02-10
《zcs》教学设计优秀04-28
《船长》教学设计优秀09-15
春酒教学设计优秀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