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2 08:19: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范例]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范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范例]1

  教学说明: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文章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习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三、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四、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画满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以少代多(妙)!

  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必做)

  2.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3.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二选一)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范例]2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喜欢猜脑筋急转弯吗?

  (1)小明站在18层楼高处往下跳,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

  (2)小明的爸爸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大毛,二儿子叫二毛,三儿子叫什么?

  2、看来难不到你们,再来出一个难一点的题目: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是单眼瞎和瘸腿(腿长腿短的问题)。有一天,国王请了三个人来给他画像。如果是你,你该怎么画?

  第一个人的画出来,把国王画的很完美,眼不瞎,腿不瘸。国王一看,被定了欺君之罪,被砍了头;第二个想了好久,就全如实画出来,国王看到一个这么丑(单眼瞎和瘸腿),很不高兴,一怒之下,把他也砍了;第三个人很聪明,只见他的画上画了国王穿着一身打猎的服装,英姿飒爽,单腿踏在一块大石上,眯起一眼在瞄准打猎。国王看了非常高兴,赏了这位画师。

  3、第三个人为什么能得到国王的赏赐呢?

  他在不违背事实的情况下,想了别人所没有想到的'。(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一)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画多)

  (二)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三)过渡: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四)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

  (1)出示句子: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谁来读读,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

  (2)如果你是大徒弟,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

  (3)对自己的画,你满意吗?——读读有关句子。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

  出示句子: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指名读。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

  指名说,板书:只画山、两头骆驼

  (1)面对这一幅画,我们来听听画师是怎么评价的?

  出示: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自由朗读句子。

  (2)小徒弟究竟怎样把这数不尽的骆驼画下来的呢?请看插图。

  数数骆驼,真是奇怪了,我们一下子就数出了,这是为什么?

  说得多好呀,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不尽相同的画面,怪不得小徒弟会得到画师的啧啧赞叹。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骆驼的话,就叫做——(若隐若现!)

  (3)比较句子

  4、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最后一段)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5、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6、齐读课文: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7、小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小徒弟不但画法简洁,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却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让我们一起读读画师的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2、讲故事: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画“藏”《深山藏古寺》

  (到了揭榜那天,第三幅画却被列为佳品,大家围着欣赏,并且同声称赞不绝.(1)第一幅画:画面中露出寺庙一角,便不是深山所藏了,藏应该是看不见的;

  (2)第二幅画:一个和尚在奔走,也可以解释是云游或在赶路,不能说明山中有寺。

  (3)第三幅画: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

  此画列为上品,因为深得题意,“藏”字,通过到山间去挑水的老和尚,清楚的点出;深山有古寺。

  3、试一试:(老师这里有一道画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没有信心?)画“风”

  五、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用细笔画满骆驼 不满意

  画多 二徒弟──画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只画山、两头骆驼 称赞 创新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04-05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04-18

《我想》教学设计07-09

《想北平》教学设计06-2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12

《我想弄明白》教学设计06-06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