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1 13:21: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2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一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1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

  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三、重点理解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⑴ 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

  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香瓜子:砖缝冒功──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⑵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①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② 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3

  一、展示背诵

  选择二、三、四自然段中你体会最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二、深入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⑴ 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⑵ 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⑶ 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交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题解疑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

  四、拓展阅读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

  1、练笔:

  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做一做笔记。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作者杏林子的简介。

  2、纸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者的图像)她叫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著名女作家。出生于西安,12岁时得了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损坏,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69年当选十大杰出女青年,72年获颁国家文艺奖,79年获吴三连基金会社会服务奖。著作有剧本、散文、小说、传记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的文章──《生命

  生命》。

  板书课题。

  二、品味探究

  1、出示探究题目:(小黑板)

  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共写了哪几个事例?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中想到了什么?

  ⑵在2~4自然段中,划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解释。

  ⑶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题目,自由讲一讲,遇到难得可以和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3、听课文录音,谈感悟: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怎样珍惜生命,怎样让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今天的课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的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四、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定,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

  强烈的求生欲

  瓜苗

  顽强的生命力

  心跳

  积极的生命观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后反思】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通过捕捉飞蛾、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和倾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在本课教学中我成功地体现了如下几点:

  1、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料,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新课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者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作者,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教学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接收、内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自己先讲一讲,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文并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复品读文中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专家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对《生命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对于教学中如何很好的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生命是什么?台湾女作家杏林子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继续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VCD《生命的活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名言

  1、板书课题并诵读。

  2、谈话铺垫,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作者开篇就提出自己的疑问,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解释什么是生命。可是,有的人的一生过的平淡无味,有的人的一生过的精彩纷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语段、篇章读给大家听?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 生命》一文,愿同学们有所领悟。

  (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诵读全文,要求: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困难学生)

  2、说说作者在文中讲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

  3、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

  (三)细读段落,情感体验

  1、默读,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出示有关阅读的“温馨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将自己认为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读给同组同学听听,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学习:以“生命”为主线,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体会三个事例中各自所展示的强大生命力。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5、小结: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联系生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体验,感悟提升

  1、观看自制VCD——《生命的活力》,思考:从这些生活、学习的片断中,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吗?

  2、交流观后体会

  (1)借助提示句式谈体会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就在……”

  (2)写小片断:生命的活力。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挣扎

  瓜苗生长 冲破

  倾听心跳 跳动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强烈地呼唤“生命 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惜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学的思路拟为比读式思路。教学结构为三部分:第一步学习课文,第二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较阅读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学过程】

  一、用圈读法读课文

  要求认读下列词语、了解其词义: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二、再读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朗读课文前三段。然后交流关键词

  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齐读前三段(第三段只读前一部分)

  探讨:每个事例的写的是关于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请举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备生长的条件(砖缝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还要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3、事例三: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四、分段齐读后三段(第三段的后一部分)

  探讨:作者分别发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说明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2、思考二: 怎样对待短暂的生命,怎样对待生老病死,正确的态度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将目标与信念付诸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4 、请访照作者的宣言发表我们的生命宣言。

  五、比读课本后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阅读。

  活动:沃森的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六、学会提问

  1、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⑴ 说小瓜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矛盾?

  明确: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成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⑵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举的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生命?

  ⑶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称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2、同学们,你们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吗?也提出来考一考我们大家。

  七、积累生命的警句

  (老师赠送)

  1、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杏林子

  2、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大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一分子。不是每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

  3、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张海迪

  4、认识了生命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海涅

  八、小作文设计

  (代日记)

  1、本文第一段写的是小飞蛾在面临生存的严重威胁时,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段写的是小瓜苗在完全不可存活的环境里倔强地发芽生长,直至生命的能量耗尽,可以看出生命力的无比顽强。第三段写到自己,自己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律动。那么,你们是否认真观察过自然界的动植物,是否从他们身上发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发现了强烈的求生欲望、是否发现了它们对生命的珍视?或者,当你自己某一时刻对自己的生命的存在有了强烈的感受。请你以“发现生命”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力求表现生命的意识,有自己的观察与体验,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2、写句练习:

  (纳入课堂作业中)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7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方法】:

  朗读法(朗读、诵读、品读、悟读)、谈话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杏林子的资料、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自由读文,感知内容;记忆生字,指导书写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欣赏画面,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看到画面的感受。

  板书:19、生命生命

  2、回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列出小标题。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理念: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十岁左右,最有效的注意力在课堂前15-20分钟,导课不宜过长,从音乐、画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直接点题,与将要学习的文本进行接轨,铺就本文的情感基调。

  列小标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理清脉络,提炼语言,在四年级渗透学习,养成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二、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1、飞蛾求生;

  1)、生读第一个事例,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思考体会到什么。

  2)、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3)、想象体验:有一只飞蛾正握在你的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呼唤生命——(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小结学习方法:

  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下两个事例。

  出示要求:

  ①、快速阅读两个事例,划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③、有感情朗读所画语句。

  2、瓜苗生长:

  1)、交流学习收获,汇报所画语句及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2)、词语训练: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的用法。

  (课件出示:选词填空: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3)、带着顽强勇敢,再一次呼唤生命——(齐读:生命生命)

  3、静听心跳:

  1)、汇报第三个事例所画的语句及体会。

  2)、体会自己的心跳,感悟:“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齐读: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文中三个事例在生活中微乎其微,而作者从审视、质问中,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文本语言简洁、朴实而使人感动。这三个自然段,也是文本的重心所在,如果教师牵手不放,引导学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但是,生命这个话题又是厚重的,完全进行开放式教学,凭学生直观、兴趣认识,又不能较深刻的使学生触动,因而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共同分析“飞蛾求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体验等方法学习,给学生一个导向,一种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中阅读、思考、感悟,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的故事,一步步让学生触动生命的内涵。

  学习中,相机引导,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通过体验自己的心跳,用实实在在的感受,用数字的真实罗列,体验到生命的震撼。在学生对作者的想法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诵读、品读、悟读,把自己的感受送进文字中,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诵读课题,升华情感。

  语文课要区别于思品课或其他科目,要上出语文的价值,要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抓住“竟然”一词,理解作者的震惊,区别“显然、依然、竟然”的意思,练习准确运用词语。设计“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什么?”“面对这株幼小的瓜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倾听自己的心跳,你如何选择生命?”“你想对作者杏林子说什么?”等口语练习,让语文课上的真正有语文味,让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介绍作者——杏林子

  2)、联系生活理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板书: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3)、为了生命的美丽,我们再次呼唤——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始终要以真实的、原味的文本为主。教材的选编是慎之又慎,经典课文的语句是精之又精,老师再好的分析、讲解,只能是过多的支离文本,支离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因而,事例学完之后,再次浏览课文,回归文本,亲近文本,再走出文本。在轻柔、低缓的乐曲中简介文章作者——杏林子。

  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此时的作者介绍,让孩子们感到震惊,写出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下,会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去感悟:绝不要放弃生命,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引导学生再一次理解课题,诵读课题,唤起学生的共鸣,升华情感,在深深的感悟中结束学习】

  四、课外拓展,抒写感言:

  1、背诵课文,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2、创编珍爱生命的小诗。

  3、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设计理念:“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统一,文本教材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海洋中更加自由的徜徉,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中,则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宗旨,因而让学生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查找霍金、张海迪的感人事迹,让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品味更高远。

  听说读写,“写”是语文学习的回归,文本的学习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一个学习过程,另外也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爱护每一位孩子出发,作业分层设计,联系生活,使学生逐步养成读书时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意识。】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价值无限

  静听心跳

  【设计理念: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突出重点,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

  2,掌握词语,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请学生朗读导语,默读课文,划出各段“主题词”。

  明确:第一段:“生之欲望”;

  第二段:“生命力”;第三~五段:“生命”

  二,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语注释等。

  骚扰:

  小憩:

  茁壮: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糟蹋:

  庸碌:

  辜负:

  应许:

  三,指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四,集体齐读。

  五,研讨交流读后心得: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能否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六、1,第一段:“鼓动”与“跃动”的区别?

  2、第二段:表现香瓜子生命力的词语有哪些?

  七、比较阅读:完成课后练习二。

  八、课堂小结:

  九、作业布置:

  十、板书设计:

  3、生命生命杏林子

  事例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9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三、重点理解。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说明】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词,会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包括杏林子相关资料及文中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命话题,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

  二、感悟生命形态

  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

  ⑴导入:

  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生读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

  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

  ⑶现场采访:

  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品读第三自然段,感悟香瓜子的生命形态:

  ⑴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⑵汇报读,生互评。

  ⑶学生再读。思考交流:你认为自己从香瓜子的生命故事中收获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是还可以相机组织生再读引人深思的句子。)

  3、小结:

  这些文字哪里只是在讲述小飞蛾、香瓜子的故事,这分明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呀!

  三、寻找生命意识

  1、了解作者的故事,体验自我生命的存在:

  ⑴师深情讲述杏林子的生命故事:

  (出示杏林子相关图片和资料)

  简介杏林子:

  她的文字曾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她十二岁时突然患上了至今人类都无法彻底医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钻心的疼痛与她伴随,直到她六十一岁离开人世,她只上过小学,在关节坏后,她依然坐在轮椅上,膝上架着小木板,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这篇文章就是从她那苍白的扭曲的手指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流淌出来的。

  ⑵带着感受读杏林子的内心独白:

  (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组织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师可以相机引读,如:咚、咚、咚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听着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杏林子对自己说,等)

  ⑶体验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杏林子的生命,单单属于杏林子的。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生命呢?(组织生静静感受生命脉搏的跳动后自由谈感受,并练习朗读这句话)

  2、品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⑴ (继续出示句子我可以对自己负责。)师引读:杏林子接着写到:我可以,也可以,如果你是杏林子你会怎样好好的使用它?又有可能怎样的糟蹋它?(生在此可能会思维受阻,师可以相机补充介绍一些杏林子的生活细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⑵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⑶ (引读一切对自己负责。)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自己,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谈自己的见解,师相机引导朗读)

  四、探索生命意义

  1、(出示课文末一段),生自由读。

  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读着这句话,你想到了谁?(生思考,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提炼出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3、小结,指导朗读。

  五、留下生命思考

  1、全文小结:

  杏林子已经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历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也将做出属于自己的回答,也许我们要用上一生的时间。

  2、品读文题:

  让我们在对课题的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引导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题。)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

  价值?香瓜子

  我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1

  第二课时

  一、展示背诵。

  选择二、三、四自然段中你体会最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二、深入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1)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题解疑。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调感情)

  四、拓展阅读。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

  1、练笔: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做一做笔记。

  六、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2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教学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轻缓而哀伤的音乐声中出示面色苍白的小钱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的挂图。

  2、教师描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真实故事。刚满18岁的年轻人──小钱,不幸患了白血病,眼看病魔就要夺走他的生命。(停顿)

  3、教师继续描述:

  所幸的是小钱得救了,是谁在这紧要关头挽救了小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拼读一下,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读准生字词:

  移植 涓涓流出 余震 血脉 彼岸

  突如其来 袭击 空旷 暂停 间隔 凋零

  读准其他词语:

  患病 骨髓 甜丝丝 红润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 绽放

  3、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分组讨论: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汇报。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最先让你感受到他内心不平静的是哪一句话?

  板书:

  小钱

  1、他才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⑵ 含苞的花朵指什么?文中指什么?原本就像含苞的花朵,可如今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凋谢了。能告诉我,现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个小钱?

  (痛苦,绝望,悲痛。)

  ⑶ 说话:

  此时,小钱会想些什么呢?你呢?

  板书:

  骨髓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⑴ 辗转是什么意思?

  ⑵ 如果是你,你会到什么地方找?

  ⑶ 通过这个“辗转”你可以想象什么?

  师:是呀,多么累啊!谁能带着这种累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

  ⑷ “这样的人”指的是怎样的.人?(板书:台湾青年)找到这样的容易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同学们,在同一时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又是怎样来挽救小钱的生命呢?当我读到这一节时,格外感动。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7自然段,看看到底什么感动了我们。

  ⑴ 学生自由朗读。

  ⑵分组交流。

  ⑶ 小组代表汇报,声情并茂地朗读:

  ①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骨髓。

  此时的台湾怎样呢?是啊,面对余震,本来大家应该想到什么,可这位青年呢?李博士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过渡:当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时,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又怎样做呢?

  ②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镇静地面对这一切?结果呢?

  ③ 骨髓抽取后,李博士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黑板出示李博士的行程安排:

  慈济医院──花莲机场──台北机场──香港机场──上海机场──杭州机场──杭州医院(提示: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当时大陆和台湾没有直接通航)

  作为当时已是60多岁的李博士来说,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是 非常疲劳,可他顾不上休息,又连夜做手术,他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奔波劳累,是多么无私呀!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这位老人说些什么呢?

  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 出示第7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台湾与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拓展思维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小钱得救了。小钱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想:

  1、他会感激谁呢?

  2、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谢谁?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板书:

  生命桥

  音乐播放《爱的奉献》。

  四、作业

  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骨髓

  小钱 台湾青年

  生命桥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

  二、导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生命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齐读

  2 走进作者—杏林子

  师: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她吗?

  (课件展示)

  三专题研究,感悟体验。

  1这篇课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翻开课本63页,结合你的预习,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生命其实就是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

  2、学习第二段:求生的飞蛾

  过渡:同学们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首先走进第一个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迹。

  要求:自由读第二段,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学生交流

  (1) 作者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笔在文中勾出有关的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2) 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它有一种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那样鲜明!

  (3) 抽生读句子,生谈感受。体会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4) 那么哪些词语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呢?(挣扎、极力、跃动)

  (5) 生通过朗读把这种欲望表达出来。生再读句子。注意重音、语速。

  (6 把“跃动”换为“跳动”行吗?(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而跃动表示心情急切,更能表达求生的欲望。)

  生再读句子,读出飞蛾心情的急切。

  (7) 读了句子,你还有什么话对飞蛾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飞蛾对生命的珍惜。

  (8) 小小的一只飞蛾懂得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它的“挣扎”,是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9)让我们带着对飞蛾热爱生命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句话。

  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这就是——(生齐读)生命 生命

  3、学习第三段:瓜子砖缝生长。

  要求:小组合作

  动物有这么强烈的求生欲望,及其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那么植物呢?

  ⑴ 请同学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植物有生命吗?从哪些语句看出?(那小小的种子里……生命力啊!)

  ⑵ 它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力?

  ⑶ 那植物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竟使……活了几天?)

  ⑷ (出示句子)请同学们齐读这句,思考:种子的生命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⑸ 在有限的生命中,它生长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没有……没有)

  ⑹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它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有限的生命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更能体现瓜子生命力顽强,它也珍惜生命。

  ⑺ 此时,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小的嫩瓜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生齐读句子。

  ⑻ 是啊,种子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有限的生命里,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⑼ 拓展:如果你们也生存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动植物都懂得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人类呢?

  ⑴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感悟自己生命的存在。

  ⑵ 生谈自己的感受。

  ⑶ 带着你的理解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作者对待生命是怎样的态度,用笔勾出有关的句子。

  ⑷ 生汇报,出示句子:

  我可以……也可以……

  ⑸ “可以好好使用”是一种什么态度?“白白糟蹋”又是一种什么态度?理解“糟蹋”

  ⑹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怎样的生活态度或方式才算是好好使用?那白白糟蹋呢?

  ⑺ 那你们觉得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命?

  ⑻ 这种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而不负责的态度会受到他人的鄙视。让我们用这两种态度再读这一句。前半句读出负责的态度,后半句读出鄙视的态度。

  3 倾听沉稳心跳。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高兴、自豪、激动……的读)

  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生命生命

  四 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06-05

生命教学设计06-03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04-25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04-12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1-27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7-17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6-21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精品01-19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12-10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