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6 08:23: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红树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树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树林教学设计

红树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红树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四、小练笔:尝试以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为主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只需要描写出景点的美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即可)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美丽奉献

红树林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红树林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本课的阅读教学贯穿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知和独特体验,在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上顺学而导,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感受红树林的奇丽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悟、读中议,创设情境,整合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奇观”单元主体课文《红树林》。

  【学情分析】

  南国边陲的红树林对西北的孩子们相对比较较陌生,理解感悟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第二单元以“奇观”为主题前两篇文章已带给孩子们太多的惊奇和震撼,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独立认字学词,认识“纵、栅、硕、庞、御”5个生字,重点写“御”字,用多种方法理解“浸没、芳馨、绚丽多姿、世外桃源”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2.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体会红树林的精神,进一步感受借物喻人文章的.特点。(难点)

  3.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了解红树林的特点,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重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主题切入

  1.看图猜景观。2.揭题板书。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图片,猜景观名称,由此引出课题,使得课伊始趣已生。】

  二、检查预习,触摸学情1.检查字词。理解“婀娜、绚丽多姿、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强调“御”的书写;

  2.检查读文。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重点查字词认读理解和读文,为研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自主质疑,品读解疑

  1.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质疑课题。预设:为什么说红树林是奇观?

  2.出示学习金钥匙:默读课文,思考哪些语句中让你体会到红树林是一种奇观,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用关键词在书上做出批注,和同桌交流后举手准备全班交流。

  3.交流。(预设)

  第二自然段要点:A.抓住涨潮退潮两幅画,感受远观红树林的绚丽多姿;B.相机理解“浸没、芳馨”。

  第三自然段要点:A.播放视频,感受近赏红树林的幽静神秘;B.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盘根错节”。

  第四自然段要点:了解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A.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B.进一步感受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意图:自主质疑,品读解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读、批、悟、议,在自读感悟和教师的顺学而导下逐步归纳,巩固梳理提纲的方法,感受红树林的奇丽;视频播放将平面语言直观具体化,丰富了学生体验。】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总结收获。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畅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梳理,养成整理归纳的学习习惯;作业布置将课堂有效延伸。】

  板书:

  红树林

  绚丽多姿(远观)

  幽静神奇(近赏)

  胎生繁殖

  奉献精神

【红树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春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2-17

《穷人》教学设计01-15

教学设计范文01-16

争吵教学设计01-17

篮球教学设计01-25

春潮教学设计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