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4-22 16:41: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等词语。

  2、通过重点问句的理解,体会文章中心及作者思想感情。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导言:

  这节课我们学习17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学习时,我们要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2、分几层写的?

  3、请打出这段课文里的两个重点来出示小黑板

  你是根据什么来找的?(根据课后提示来找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说明你很会学习。

  好,让我们先看第一个句子。

  4、理解第一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感叹句)要表达怎样一种感情呢?看句子。

  ②有两句话,第一句说什么?(送打糕)——板书、送打糕

  第二句说什么?(这真是雪中送炭)

  ③理解“雪中送炭”

  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

  b、在一般情况下比喻什么?(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c、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1)还有更深的意思吗?

  在战场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着肚子,如果是你会怎样想?

  当时敌机封锁,可能吗?(不可能)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来了打糕,这打糕,是怎样送来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

  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是什么?

  (2)不仅仅是打糕,而且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武器,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

  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愿军心里充满了对大娘的什么?(感激)

  ⑤指名朗读这句,然后齐读。

  5、理解第二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②这儿也有两句,第一句说什么(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板书失去孙子

  “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

  大娘独一无二的亲人是谁?(小孙孙)

  为什么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亲人(其它人都被敌人杀了)

  这唯一的亲人又是怎样失去的(救伤员)——板书、救伤员

  大娘家有两人需要照顾,一个是——……一个是——……,他们都要救,在关键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大娘丢下了谁?抢救了谁?

  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哪儿可以看出?

  我们可以想象到大娘面对炸平的房屋,怎样呼喊着自己唯一的关人?

  大娘多么爱自己的小孙孙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给了志愿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样的感情用陈述表达怎么样?(不强烈了)

  ③指名读,然后齐读。

  6、这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感激、崇敬)

  指名朗读,读到重点时,大家齐读。

  7、我们是怎样学这段的?

  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课文。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自学。

  ①主要写了什么?

  ②分几层:

  ③找出的重点句是哪句?

  2、引导体会重点句?

  ①是什么句?(转折关系)

  ②看三个小句子:

  读第一句:干什么回来?(救老王)板书——

  读第二句:为什么焦急?(小金花和老王回来了,妈妈还没回来)

  读第三句:等来的是什么?(噩耗)“噩耗”的意思是(亲人死亡的消息)

  等来的是什么样的噩耗?()

  “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跟敌人“同归于尽”。

  ③比较、朗读。等来的是噩耗

  读起来我们为什么不同的感情?(悲痛、仇恨)

  ④指导朗读,然后齐读。

  3、同志们都伤心地痛哭起来了,小金花胸中充满了悲痛和仇恨?

  这两种感情中哪种最强烈?(仇恨),从哪看出(但是你把脚一跺……)

  同志们都伤心地哭了,小金花也应没哭啊!因为哪是自己的妈妈呀!她想哭吗?(想)但是她哭没有?(没有)她想哭却没有哭,从哪儿看出(嘴角抽动两下),她悲痛哪儿去了?(她悲痛为对敌人的仇恨),化悲痛为力量悲痛越大,对敌人的仇恨就越深。

  用这种感情朗读——

  小金花多么刚强呀,今天刀子却落泪了,为什么?

  体会到什么?(小金花对志愿军真是比亲人还要亲)

  小结:看到刚强的小金花落泪了,志愿军叔叔也是心湿也不好爱啊,谁来朗读本段。

  4、指句朗读,读到重点时,齐读。四、学习第三段:

  1、自学习本段,检查。

  (1)写了什么?(志愿军同大嫂告别听情景)——板书,大嫂

  (2)分层怎样?

  (3)重点句是哪句。

  2、体会重点句:

  (1)这句是什么句?(反问,改陈述)

  (2)两个小句,读

  第一句:“代价”是什么意思?()

  这里指达到什么目的?(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为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双腿受伤致伤)

  双腿是怎样受伤致残的呢?(……)——板书:挖野菜

  从“血泊”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用省略号?(那情景太残忍了,说不下去)

  大嫂付出的代价高不高?

  体会到什么?(比亲人还亲)大嫂架着双拐走了几十里来送行志愿军是怎样说的呢?

  3、指名读,读到重点句处大家齐读。

  五学习第五段:

  1、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地开动了,从此我们就要和朝鲜的亲人分别了,让我们再向相处八年的亲人说声再见哟,谁来读?

  ①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②为什么说亲爱的土地?——板书:土地,洒过鲜血。

  ③朗读。

  2、志愿军叔叔还有许多话要讲啊,可是无情的列车飞快地向前奔,谁来读?

  “再看一眼”怎样讲?“再停留片刻”怎样讲?

  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都用第二称呼,这样写好像在面对面说话,更方便表达情感,而且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12-10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精品01-19

优秀教学设计01-22

中班优秀教学设计12-19

《松鼠》优秀教学设计10-27

《称赞》教学设计优秀02-10

《春》优秀教学设计04-26

《蜜蜂》优秀教学设计06-22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1-25

春酒教学设计优秀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