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6 10:02: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能通过学习课文感悟雷奈克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表现雷奈克内心感受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知识趣味入新课

  1、 猜一猜世界上的种种第一个。如中国第一个发明锯子的是谁?第一个称量地球的是谁?等等

  2、 引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老师写课题。

  雷奈克 读准名字

  (导入新课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本课导入运用了趣味题竞赛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挑战性。)

  (二)、 抓住课题想问题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的?

  (“学贵有疑”,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处于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 自读课文解初问。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畅。

  2、 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 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熟悉教材,这是因为学生反复读书之后就有表达的愿望,这时的感受才是最真切、最自然的。因此学生在评读读书情况时才会畅所欲言。)

  4、 出示生字词:

  听诊器 思索 紧贴

  肺结核 分析 沿着

  木棍 改成 喇叭状 效果

  要求:(1)学生读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横排或竖排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将识字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边识字边进行说话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另外,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并且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 交流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读课文后找到一句话: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补充资料: 因为这种听诊器样子像笛子,所以被称为“医生的笛子”。

  (2)雷奈克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可以默读全文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 自主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感受。

  (课标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A.“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1)从“难过”一词你读懂了什么?

  (2)(可以补充资料:他的叔叔居洛木在雷奈克远行时,这样告诉他:“我的孩子,医师这个职业就像锁链一样,只要搭在了我们身上,我们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来!”)

  (3)朗读这一句话。

  B.“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1)“思索”是什么意思?

  (2)“整日思索”呢?

  (3)雷奈克医生为什么要“整日思索”呢?

  C.“他高兴极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体会雷奈克第一次用自制的听诊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太惊喜、激动了

  (1) 读到“他高兴极了”,你们想说什么?

  (2) 读到“啊!”,你们想说什么?

  (3) 读到“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还想说什么?

  (这篇课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一开始写雷奈克因为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而十分难过,这是他发明听诊器的动力。后来雷奈克从两个玩跷跷板的男孩子身上受到启发,第一个听诊器发明成功了,从“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两个感叹号和极其简短的句子,将雷奈克医生不可名状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学习。如:可以补充资料,可以发挥想象,可以感情朗读)

  二、3年之后,雷奈克写了《论间接听诊法》一书,介绍了听诊器的发明,描述了听诊时所发现的各种不同声响,尤其是有关肺部疾患的内容更为丰富。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雷奈克医生死于1826年,年仅阅读全文(18)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

  木( ) 讠( ) 月( ) 氵( )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留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不妨开展争论,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归纳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难过:这个词表现了雷奈克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发明听诊器,是他不断思考的结思。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两个男孩在跷跷板上玩游戏,他就能留心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试验;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3)吸引:因为有了男孩做游戏的“吸引”,他才会去听、去试验。

  (4)又发现:雷奈克医生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重音,速度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叹号,下一句用的是句号。读上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读上一句,要把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激动、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1)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分哪几个阶段?(板书:难过——思索——启示——试试——又发现)

  (2)轻声读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情节,回忆并口述,同座对说。(3)复述雷奈克试验的情况。

  (4)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

  (5)指名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论后教者小结:

  ①“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②“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三、作业

  1、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搜集发明家的小故事,开个小型故事会。

  附板书: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要求会写,其余的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2.让学生懂得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听诊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自学生字,理解生词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出示听诊器)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板书题目)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3.检查教学效果。

  (1)出示词语朗读。

  (2)解释词义

  (3)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回答以上问题。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2.指导朗读

  3.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而且课文也读得准确、流利了。下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还要读懂课文。

  四.作业描红生字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4

  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

  1、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领读“听诊(zhen)器(qi)”。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会提出下列问题:(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2)是谁发明的?(3)他是怎样发明的?)

  3、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e),领读。

  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4、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补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

  领读后,教者讲:

  内脏(zang):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fei)结核(he):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俗称痨病。

  2、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生字词: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胸腔。

  领读后,问:哪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讲?

  (不必老师讲的:跷跷板、一枚、铁钉、沿着、木棍、靠、凑)

  教者讲:胸腔:(指着人体具体部位,大略地讲)体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上部跟颈相连,下部有横膈膜和腹腔隔开。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内部。

  3、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分析、效果、喇叭状。

  (1)教者联系课文内容讲:

  分析:根据了解到的病人的情况研究,找出病根所在。效果:(用空心木管听诊)产生的结果。

  (2)联系插图讲:喇叭状——像喇叭的样子。

  4、集中揭示生字词。听诊器雷奈克思索木棍分析肺结核喇叭状沿着效果胸腔跷跷板疾病内脏一枚

  (1)领读,对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2)讨论:怎样记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换偏旁:

  核:“该、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状:“壮”字去掉“士”,换上“犬”。或“伏”字去掉“亻”旁换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换上“攵”。棍:“混”字去掉“氵”,换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换上“氵”。索:“素”字去掉上面的“”换上“十”加“”

  ②部件法:

  析:记住“木”和“斤”;克:记住“十”、“兄”,或“古”、“儿”。

  ③歌诀法:诊,左边“讠”字旁,右边“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巿”(fu),四笔写成,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

  三、写字指导

  特别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让右:“交”和“木”做偏旁时,“捺”都要改为“点”,以保证整个字写起来紧凑。

  2、肺,左右结构。右边部分“巿”的第一笔是横。

  3、沿,右上方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没有钩。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课后习题3:读一读,再抄写。

  3、朗读课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07-15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09-13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春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2-17

《欢庆》教学设计01-16

养花教学设计01-21

《重力》教学设计02-06

蜜蜂教学设计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