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名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名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名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外貌、语言等描写,感受“凤辣子”的人物形象。有语气地朗读凤辣子的重点语言。
2、初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3、通过拓展《红楼梦》的相关阅读等,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外貌语言的描写体会感受凤辣子的性格。
体会重点语句背后的内涵。
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交代必要的人物关系,为学文做铺垫。
一、 整体感知,初始“凤辣子”。
1、以贾母语导入,引出人物,获取初步印象。
板书:性格放纵 不拘小节
2、学生自读课文,批注和板书对“凤辣子”的其他印象。
二、品读描写,深悟“凤辣子”。
充分利用学生自己获得的'感知,引导生成。
(一)品外貌描写
1、美丽富贵
(1)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受凤辣子的美丽富贵。
(2)引读中感悟文学名著语言表达的魅力。
2、藏着威严。
引导学生细致读书,发现“三角眼”、“威不露”文字背后的意思。
(二)品语言描写。
1、放诞无礼
(1)出示相关句子。
(2)引导从关键词语感受凤辣子的放诞无礼。
2、炫耀地位
(1)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凤辣子”的用心。
(3)模拟凤辣子说话语气朗读。
3、八面玲珑
(1)出示句子
(2)引导由凤辣子的话推想众人的心理感受。
(3)学生展示朗读
4、小结提升对凤辣子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设计描写,激发阅读兴趣。
1、总结“人物描写一组”单元,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人物描写方法的不同。
2、学生设计描写
(1)出示原著的一个片段。
(2)学生为性格复杂的凤辣子设计“话语”。
(3)出示原著中凤辣子此时的话语,感受名著语言描写的魅力。
3、延伸红楼部分人物,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板书: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不拘小节 性格放纵
…… …… 外貌
…… …… 语言
…… ……
说明:板书利用学生所写词语,围绕教学目标随机进行整理。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名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深刻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3、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从外貌、语言方面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理清人物关系,介绍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背景。
二、初识王熙凤,观其外形。
1、穿着方面
(1)课件出示:王熙凤衣着打扮的.内容。
(2)生读并谈感受。
2、长相方面
(1)课件出示:王熙凤长相内容。
(2)生读并谈感受。
三、再识王熙凤,察其言行。
1、生读文第三自然段。
2、生谈对王熙凤印象。
四、揭密王熙凤,悟言观色。
1、生谈王熙凤给林黛玉留下的印象。
2、快速读文第三自然段,生谈对王熙凤新的认识与发现。
预设一(出示课件王熙凤神态变化)
(1)生关注王熙凤神态的变化,并谈感受。
(2)王熙凤的表情在为谁而变?为要刻意为她而变呢?
预设二(出示课件王熙凤语言一)
(1)你觉得谁听了这话会高兴?
(2)生谈对王熙凤的感受。
预设三(出示课件王熙凤语言二)
(1)王熙凤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2)从王熙凤所说的这些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五、总结阅读及写作方法。
1、阅读方法:透过文字表面,探究人物内心。
2、写作方法: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
六、课后作业。
1、阅读《红楼梦》第十四回,欣赏精彩的人物描写,了解王熙凤的另一面。
2、生活中,你们接触过形形式式的人,他(她)或争强好胜;或乐观;或能言善辩;或懒散;或小气;或倔强……请你们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写写自已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吧。
板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美中含威
美若天仙
热情好客 阿谀奉承
细心周到 炫耀权威
关心他人 口是心非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名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原著很难达到有感情的地步,侧重于感受人物的表现方法,确保重点的落实。)
2.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王熙凤肖像部分的朗读。
课前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了解简单的人物关系
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小事中感受不平凡。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第七组: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少的人物形象。
出示晏子的语言:
师:这就是《晏子使楚》中晏子的语言,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晏子?
生说,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巧妙反击楚王的晏子。
出示《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的外貌:
师:从这段描写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回答,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那位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决不放弃的.父亲。
出示武松的动作描写:
师:通过对武松的动作描写,你又看到一位怎样的武松呢?
生说,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勇敢机敏的武松。请看,从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晏子、父亲、武松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认识一位新的人物形象——王熙凤。
【设计意图:用出示人物的语言动作来猜人物并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不仅复习了旧知,与前面的内容建立了联系,而且贴合本课的教学重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凤辣子就是王熙凤,那么为什么不说王熙凤而用凤辣子呢?可以联系预习情况回答。
生思考回答。
师:题目中的一个凤辣子就让我们初步感受了王熙凤形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会认识一位更加鲜活的王熙凤。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师:这个片段很拗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出示字词:
liàng liang xì jì
身量打量来者系谁裙边系着
纳罕恭肃严整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泼皮破落户儿
嫡亲
媳妇老婆
攒(cuán)珠髻挂珠钗(chāi)璎(yīng )珞圈玫瑰佩
窄裉(kèn)袄银鼠褂洋绉(zhòu)裙
(设计意图:第一组是多音字,第二组是比较难读难理解的词,第三组帮助理解人物关系,第四组是古今异义的词语,第五组是难读的短语(这组词采用易到难,由少到多的顺序,使学生能后读通顺),解决了这些词语可以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2.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师:解决了这些难读的词句,我们再来读课文会容易一些,找三名同学接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其他同学边听便标记一下描写王熙凤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
生交流圈画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导入)
预设一:学生谈“漂亮的王熙凤”。出示外貌的句子。
①自由读。②这一大段写了王熙凤的服饰和容貌,这样的外貌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③这就是漂亮,珠光宝气的王熙凤。教师范读,④这服饰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啊,如此奢华的装扮,从中你有品出了点什么?⑤出示“吊梢眉”“丹凤眼”“威不露”“笑先闻”体会刁钻与虚伪。
预设二:谈到语言。
读读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①(第一处)学生谈实在夸奖林黛玉。
师:如果夸奖,我们可以直接夸林黛玉(教师举例),而王熙凤这样说,有什么用意呢?
引导体会王熙凤的“八面玲珑”。
②(第二处)如果学生谈的不到位,可直接学习王熙凤动作,“听其言,观其行”。
预设三:(第三处“妹妹几岁了”)采取顺学而导的方式。
师:你看王熙凤对林黛玉多么热情啊,问年龄,问学习,问心情,面面俱到,再细细读,你有没有与平常的问话有所不同啊?用一个词来形容她?读读第二句,你又发现了什么?(炫耀权势)
预设三:谁还找到了动作的句子。生说教师梳理出示。
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于是)笑道。
说着,便用帕拭泪。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又忙携黛玉之手。
从这些动作中,你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王熙凤?(见风使舵)
小结:通过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我们认识了一位的王熙凤,这样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叫正面描写。
师:文中还写了林黛玉,找到了吗?出示,生读体会。
师:这黛玉所想,让你感受到什么?(生答)通过写黛玉所想,却刻画了王熙凤的张狂与放纵,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谁还能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
生找。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体会,王熙凤受到了贾母的宠爱。
三、揭示刻画人物方法,体会名著魅力
师:作者正是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了这样性格鲜明的王熙凤。红楼梦中有人这样评价王熙凤(大屏幕出示贾琏的小厮评价王熙凤的语言),这也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是一篇鸿篇巨著,每一个章节都是如此精彩,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红楼梦》,去体味名著魅力。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名师教学设计4
一、设计理念:
本文是本册教材中典型的“难点不是重点,重点不是难点”的文章。难点是对王熙凤的外表打扮描写,是朗读的难点,也是理解的难点;重点是从王熙凤的言行中品出她的性格特点。而王熙凤说的话,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以读出“言外之意”的。
因此,教学前,首先让学生理解《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关系,特别是涉及到本文的一些人物;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策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外表打扮”所传达的信息。对王熙凤的语言,通过阅读链接、想象等策略,使学生读出“言外之意”,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二、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链接、想象等策略,感受并表现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迁移描写方法课外练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并表现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五、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红楼梦》插曲,老师朗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是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解其中的味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片段,去解一解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王熙凤,也就是“凤辣子”。板书课题: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读题目,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初”:第一次)
2.范读课文,自由朗读,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划下来和同桌交流。
3.分解难点:
①来者系谁 裙边系着(多音字)
②嫡亲(根据这个词,大略理一理黛玉与贾母的关系)
③纳罕 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 (纳罕:找个近义词,“敛声屏气”说说意思)
④彩绣辉煌 神妃仙子 放诞无礼 泼皮破落户儿
⑤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翡翠撒花/洋皱裙
(这一组词组都是写服饰的,读正确,注意怎样断开读好)
【设计意图:文章的第一段描写王熙凤的外表打扮,是朗读的难点。因此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重点点拨读好这一段,先从写打扮的词组开始,通过范读、个别读、赛读、速读等多种读法,在激发朗读兴趣的基础上,读正确通顺,读出文句所包含的意思,使学生对语言的内涵在读中有所感受,这将为深入感受人物奠定基础。】
4.梳理疑问:
(1)有关词语不理解的,可以相机结合句子理解,可以查阅工具书。
(2)内容不懂的,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预设问题:
问题一:王熙凤的打扮到底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要描写她的打扮和面貌?
问题二:王熙凤说“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妹妹这样命苦”?
问题三:王熙凤为什么“用帕拭泪”又马上“转悲为喜”?
……
【设计意图:每一个学生初次阅读这篇文章后,一定有所理解和有所不解。初读中学生心中所想的、所感的、所疑的,是我们教学的真实资源。在初读中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能是教者更有效的从学生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因此,了解学生阅读“前体验”很重要。】
(二)细品“打扮”悟“地位”:
1.品读“外貌打扮”:围绕问题一——王熙凤的打扮到底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要描写她的打扮和面貌?
(1)读句子,根据上节课划分的线,读出味道。引读:头上戴着——项下戴着——裙边系着——身上穿着——外罩——下罩——(在写法上你发现什么?)
(2)理解:“髻、钗、圈、佩、袄、褂、裙”分别指什么?
(3)再读句子,想象:你脑中呈现了一身怎样的打扮?(华贵,奢侈,富丽堂皇……)
(4)读“外貌”:作者除了写衣着,怎么写外貌的?(眼,眉,身量,体格,粉面,丹唇)对读:丹凤眼——柳叶眉;苗条——风骚;粉面——丹唇。
用自己的话说说“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你眼前出现一个怎样的人?
(5)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读王熙凤的这身打扮,你读出了什么?
(6)课文的第一二段中还有很多信息告诉我们,王熙凤地位确实很高,找到词句读读,说说想法。
引导抓住“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贾母笑道……”这也说明她地位高。(体会“泼皮破落户儿”在这里的意思——王熙凤在贾母面前是很受宠的。)
【设计意图:把王熙凤的出场打扮读得丰富,呈现她美若天仙的外貌。那些描写打扮的语言,无论从表达形式上,还是遣词造句上,无论是从文字表面,还是从朗读感觉上,都给人华丽高贵奢侈的感觉。这正是作者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和内涵,也是汉语言文字所特有的魅力。学生读这段话,不仅获得“美丽高贵奢侈”等概念,更获得“美丽高贵奢侈”的形象,也从中悟得汉文化中所特有的“人物”表达方法——丹凤眼、柳叶眉、吊梢眉、三角眼就是一种特有的中国人物形象。还有那读来朗朗上口的语言,彰显了明清小说“古白话文”特别的语言味,是一种熏陶和享受。】
(三)走进“言行”,读出言外之意:
1.导入:对王熙凤说的话,大家除了这么多问题不懂,也都或多或少有些明白,说说你大概懂了什么?(学生畅谈札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她的言语中,最有魅力的是她的“言外之意”。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是比较难理解王熙凤的“言外之意”的,那么,从这些语言中,学生到底能感觉到一个怎样的王熙凤?这就是我们所需要了解的学生的'“前体验”。在孩子的心中,王熙凤这样说,这样做,也许是热情,大方,幽默,关心人的,这是学生原始的真实的感受,这也是感悟“言外之意”的基础。我们不能过早地将“奉承”告诉学生。也正是这些原始真实的感受,才有了王熙凤丰满的形象。】
2.王熙凤的一言一行中,令人琢磨不透。这琢磨不透的,就是言外之意,细细想来,一定能读出这言外之意。
3.出示: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会,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1)“竟是个”改成“就是个”,读读,你懂了吗?
(2)静静读读整句话,嫡亲的孙女是怎么样的?(天下最标致的人物)
(3)课前说过的,嫡亲的孙女有——贵为皇妃的元春,有漂亮的迎春探春惜春。嫡亲的孙女都是——标致的,有气派的。你说,王熙凤这话到底是在夸谁?
(4)再读读这句话,现在你怎么理解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和热情?
(5)小结:讨贾母的高兴,使自己受宠,这就是王熙凤话里的言外之意。有人说,王熙凤是一个语言学家,一个心理学家。对她说的其它的话,你还能读出什么言外之意?
4.学生默读,批注,交流并点拨:
(1)学生畅谈自己读懂的“言外之意”,随机自主板书。
(2)重点点拨:
①通过阅读链接理解“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句话: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话,写贾母初见林黛玉时的情景,请大家静静地读贾母这段话,再联系王熙凤说的话,你又懂了什么?
出示:说起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舍我先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又搂了黛玉,呜咽起来。
读读,想想,你能读出王熙凤的心声吗?
(体会:因为贾母失去了她最疼爱的女儿是很伤心的,所以她这时候是最心疼林黛玉的,王熙凤这样说,是懂得贾母把所有的爱都转到林黛玉身上,王熙凤这样一说,正好把贾母的心理话都说出来了。)
(学生朗读贾母与王熙凤的对话)注意王熙凤的两个动作——用帕拭泪、转悲为喜。
②“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这么多的问题,本来应该是贾母问林黛玉的,可是王熙凤一口气就说完了,贾母听了就很高兴,觉得这个孙媳妇很懂她的心。
③读出这些言外之意,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概括王熙凤这个人的性格?
(讨好奉承,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巧舌如簧……)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阅读策略,王熙凤的个性在学生心中很鲜明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言外之意”,明白了如何去读得言外之意。】
(3)小结王熙凤性格(根据课堂教学板书总结:热情 大方 关心 讨好奉承,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巧舌如簧……)
(四)拓展阅读:
1.谈王熙凤:喜欢王熙凤的人这样评价:模样极标致,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一个年轻女子,能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真不容易。也有人这样评价她: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在权利纷争勾心斗角的贾府,她就是这样一个上奉承下欺压的人。古人说,言为心声,只有读出这言外之意,才能真正懂得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总是多样的。
2.《红楼梦》中塑造了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贾宝玉、晴雯、薛宝钗、袭人、史湘云……请大家在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的箫声中,在绚丽多姿的人物画廊中,欣赏《红楼梦》精彩的人物描写。(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从外表言行,学生心中有了一个丰满的王熙凤形象,那么,将阅读的视野引向课外是必要的。课文的阅读仿佛是一扇窗子,打开了窗子,学生就可以从窗子飞出去,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而窗子里的阅读给予学生的是“方法”——读懂人物方法。也正是这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3.推荐阅读《红楼梦》。
六、板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根据课堂学生感受,随机板书)
高贵 关心 见风使舵
美丽 受宠 讨好奉承
奢侈 热情 八面玲珑
巧舌如簧
【设计意图:板书是根据学生课堂上自主阅读感悟的体会逐步形成的。王熙凤的个性不是单一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对语句理解的深入,对人物性格的感悟也逐步加深。这样做,使学生对人物的阅读不会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或只是一个理性的概括。】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名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07-14
名师教学设计10-26
名师教学设计08-15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10-27
《昆虫迷》名师教学设计06-29
教学名师心得06-05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09-25
数学名师教学总结09-06
名师教学视频心得体会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