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1
【文本解读】
《山雨》一文区别于《山中访友》,《山中访友》是全景式的,写了许多景,而本文只写一种景物“雨”。
第一小节,围绕着来得“来得突然”来写。破折号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说明“突然”,表现雨来得“悄悄”。
文章写雨重点抓住山雨的声音与颜色来描写,文章2,4小节写的是山雨的声音。写声音要将之比喻成音乐,这是常理,音乐是最动听的声音。本文也不例外,但本文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在于三个比喻。一是“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在歌谣前加上“无字”一词。表面看这首歌谣只有旋律,而实质是写这声音美得无以言表。后面两个比喻更妙,作者把雨写成了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把大自万物写成“奇妙无比的琴键”,赋予了雨丝以人格,雨就成了艺术家,整个大自然成了一架奇妙的钢琴。而且作者还说:“每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什么幻想的色彩?这声音让人陶醉,让人浮想翩翩,进入梦幻的世界。教学时要将这三个比喻拉出来,让学生去发现喻词的不同。同时我们还要将它们改为简单比喻让学生去比较,作者这种写法的好处我们可以将他改为“雨声像歌谣”、“雨丝像手指”“自然界万物像琴键”让学生去读,去感觉,去领悟自己写作时应怎么处理。
第6,7小节写雨色。作者首先是对色彩进行直接描述。我们可以通过品读让学生根据文字去想像作者眼前的雨后山林之色彩。雨后的山野,从整体看就是“嫩绿”的,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嫩绿之中。而仔细地去分辨,刚又“色彩层次多得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淡青、全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特别要指出的作者的联想——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种绿色是清新的、沁人心脾的,这种清新的感觉,流进了我的心胸,令人心旷神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就让我们来发现, 去倾听, 去感受山雨的美!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3、思考:
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⑴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沙啦啦,沙啦啦──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③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④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⑵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学生朗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总结:大自然创造了美,作者发现了美,描写了美,而我们也通过丰富的想象感受了美,用动情的朗读再现了美。实话实说,这节课我感觉感到很快乐,因为始终被美丽所紧紧包围。你们呢?快乐吗?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正确读记“奇妙、优雅、分辨、清爽、欢悦、嘹亮、凝合、奇异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宠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视察、专心倾听山雨的,接着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在感受山雨的韵味中学习作者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引领学生读通课文,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宠爱,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师:有人说自然是一位奇妙的魔术师。风雨雷电,霜雹雾雪都是它的变化的.道具。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雷雨交加。春雨绵绵,冬雪纷飞都是他的杰作。
尤其是雨,在他的魔术棒下变化多姿多彩。像牛毛,像花针,像跳动的黄豆,像欢快的精灵。有时如烟似雾,有时如帘如梦……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文章。(老师板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试着思索如下问题。
t: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声音、色调)2、黑板出示下列词语:
歌谣、琴键、优雅、清爽、欢悦、嘹亮、凝合、水淋淋、奇异无比。
3、把词语放回原句,学生读一读。
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索并组织语言回答“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音乐美”,学习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受。
1、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t1:“沙啦啦“的雨声在作者的耳里像什么?(无字的歌谣)t2:这曲无字的歌谣给了作者那些奇妙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四、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色调美”,学习作者用联想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1、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作者在观赏雨中色调是想到了这么时候的色调?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剩余部分。
六、学生读全文小结本课所学。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本课生字词书写训练。
4、作业本上作业。
1结合句子理解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沙啦啦的雨声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奇妙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渐渐清楚起来,洪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l这清爽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淌,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近处,凝合在树叶上雨珠还往下滴,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样嘹亮的音响——丁——冬——丁——冬。
2读课文,在课文找出合适的词填进括号里。
()的山风()的云雾()的琴键()的雨丝()的音响。
5、预习《草虫的村落》
1读课文三遍,试着思索课文后面的问题。
2不相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附板书:
山雨
声音:歌谣、奇妙奇异无比优雅、幻想色调:水淋淋刺眼、透亮、很难忘却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感受山雨的音韵美和色调美,发觉学生很难入境。我反思教学,突然醒悟是我拔高了教学的起点。学生对雨的感受是平凡,我应当从雨的平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的品尝,学习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把我们感觉平凡的景象写得如此美丽。这样,作者细致视察、静心倾听、奇妙表达也就很自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接受了。
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3
一、谜语导入课题
1、师: 同学们,这里有一首小诗,缺少一个题目,谁能帮它起个名字呢?
风云雾里行,缕缕丝晶莹。悄悄润物生,滴滴言吾情。
无弦堪称曲,未有指尖声。无字却在歌,江海心悦明。
2、同学们自由朗读,有的会说就叫“雨”吧。
3、师:大家读明白了,这是一首描写雨的小诗。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无字的歌谣。我们似乎听到了雨声的美妙与神奇。雨后的景色一定更美。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山雨》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生:山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山雨过后的景色怎样?
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inlin)
啼啭(zhuan)
倾吐(tu)
读后师生评议
3、师: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A、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1) “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2)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说说比喻句的好处。
(3)“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4)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B、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1)“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排比句的妙用。这是作者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绿色,所以说“流进我的心胸”。
点击课件,通过屏幕展示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文中作者的感受。
(3)“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这句突出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C、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2、 组内朗读。
3、各组派代表在班上读,师生评议。
四、总结感悟延伸
1、配乐朗读课文。
2 、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觉。引导学生品味出文中的意境美和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 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赞美自然景物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还可以做一期手抄报,美图配美文。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山雨
雨前: 山风云雾
雨中: 听声
雨后: 见色
【小学语文《山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雨》教学设计11-06
山雨教学设计10-28
《山雨》教学设计09-21
课文《山雨》教学设计11-23
(优选)《山雨》教学设计01-17
《山雨》教学设计通用(15篇)01-13
《山雨》教学设计15篇[精]11-21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1-25
山雨教学反思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