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7 11:39: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散步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散步教学设计(合集15篇)

散步教学设计1

  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设计目的:(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标

  3、然后欣赏一组关于亲情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4、配乐朗读,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我们来探究两个问题)

  设计目的: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鼓励表扬。)

  5、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教师板书)

  老师: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母亲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那文中的母亲,儿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6、研读探究:

  (1)用两个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设计目的:(教师发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3)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文中的分歧。(畅所欲言)

  (5)这个家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如此和睦温馨?(爱与责任)

  7、学生质疑:分组研讨

  8、赏析优美语句,从你喜欢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9、体验拓展: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3)谈收获,谈感悟。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四)作业:写作文〈〈亲情树〉〉

  放一首关于家的歌《让爱住我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答:“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散步教学设计3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

  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让互敬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亲相爱

  横批:和谐一家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

  分歧的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散步教学设计4

  文本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挚,含义深沉。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亲人之间的挚爱之情,并进而感受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锻炼,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导学目标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和中年人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责任感。

  2、欣赏品读文本,从词语、语句两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辞冲淡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结合大屏幕图片显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屏幕显示并伴随轻悠的音乐响起,画面是夏夜里,凉风习习,人们在江边散步的情景。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2、 请2——3位学生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1、 屏幕显示要求:轻声地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请几位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个问题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没感觉,不喜欢也可以,但要让其简单陈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并发现问题。)

  进一步研究文本,总结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学生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他从中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无论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能过渡到这一点,喜欢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欢的原因。)

  三、再读文本,领悟主旨。

  请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务。

  1、 读一读,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决矛盾的过程。

  2、 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我”、儿子、母亲、妻子)的心理活动。

  3、 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由朗读全文过渡到朗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即解决矛盾的部分,通过学生的读,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发挥想象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亲情,感受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步骤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读语言,领悟深意。

  1、学生自主学习: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2、小组内合作交流:先读句子,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他有没有读出感情。)

  (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

  3、班级交流,共享成果。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当学生找到这句话时,就要让学生多读来领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4、归纳本文语言特点:通过以上词语与句子的品味与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通过揣摩词语、句子,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

  5、请学生读课文,说说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领悟本文语言的特点。)

  五、与作者交流,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屏幕显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评价删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②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③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

  (括号内为删去的话)

  (请学生同桌探讨。这一环节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说得痛即可。这一步,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作者的精神,也是让学生再次领悟本文的语言特点。)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语表达训练,屏幕显示训练内容:

  爸爸,妈妈,那次是我错了……

  老爸,您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妈,你们怀里撒娇的孩子长大了……

  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口头训练。

  (领悟了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学生会有话可说,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课外延伸

  1、比较:验证发现

  阅读《三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7页),感悟两篇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是探究学习常用的方法。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特点是很好的学习角度。作为依次探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适当讲评即可)

  2、写作:体验发现

  假设你是文中“我”的儿子,请从“儿子”的角度写一写这件事。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读与写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点评:这个教学设计从语言的角度学课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语言特点上,以语言带文本,是语文教学侧重对语言的学习,文本的探讨,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学目标 往往是漫无目标)。同时设计者还非常注重朗读,朗读贯穿了整个设计。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从小问题的发现到特点的梳理到规律的归纳;学习材料由课内到课外文本,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词语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最后练习的设计也很有特色。比较阅读就相当于一次探究性的作业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写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两项作业 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起到了作用。

散步教学设计5

  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通过学生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的能力并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2.通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体会文章朴实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探究、朗读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刚入初中的小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弱。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技巧。

  (二)教学难点

  1.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2.运用语言的技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通过学生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的能力并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2.通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体会文章朴实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探究、朗读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

  4.1.2学时重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技巧。

  4.1.3学时难点

  1.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2.运用语言的技巧。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问题:1.什么是散步?2.经常和谁一起散步?3.谁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住?4.和家人一起散步感觉怎样?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去感受那滋润家人心灵的温馨的亲情!

  活动2【讲授】检查预习作业

  1.关于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2.积累生字

  信服分歧(qí)取决一霎(shà)两全各得其所水波粼粼(lín)熬(áo)嫩(nèn)芽拆(chāi)散

  3.字词把握

  熬:忍受,艰苦支持。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件事情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活动3【讲授】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一名基础薄弱的学生读课文(提示语气:舒缓从容娓娓道来),其他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②散步的人有:

  ③散步的地点是:

  ④散步的季节是:

  ⑤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⑥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⑦我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我是怎样想的?

  ⑧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这说明了什么?

  ⑨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学生快速抢答以上问题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这是不是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案:1.幽默,有生活情趣;2.《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当老与小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要孝敬,家庭才和美。)

  4.小结: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活动4【讲授】二读课文品味内涵

  1.老师范读课文

  读前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舒缓、从容、娓娓道来、清新、愉悦、亲切;学生听读课文时思考:“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意蕴?

  2.领悟道理,揭示中心,总结写法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本文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是一种什么写法?(板书:以小见大)

  3.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活动5【讲授】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全班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舒缓、从容、娓娓道来、清新、愉悦、亲切)、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__.”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3.小结:

  A.景物描写的诗意和情致

  1.描写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幸福心情。

  3.交代了一家人散步和走小路的原因

  B.对称句

  1.语义上,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

  2.从语音上,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C.语言朴素亲切

  短句如话家常

  D.小结: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活动6【讲授】四读课文品味深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舒缓从容娓娓道来清新愉悦亲切)

  思考:题目能不能换?为什么?

  2.讲一段你家里的亲情故事。

  活动7【讲授】小结全文

  1.老师心语:长大后,常想想母亲,常想想父亲,不要怪母亲唠叨,不要怪父亲严厉;亲情是最珍贵的……

  2.学生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手递给孩子,一只手递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手递给未来,一只手递给历史;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霞,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散步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情节,理解标志的含义,并能较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根据已知的故事情节大胆想象,续编不同的故事结局。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标志。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一幅、房子、兔子、猫医生图片、标志图。

  2、幼儿认识并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1、绿草地上有一所小房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

  3、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兔子先生你好!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标志好奇怪啊?兔子先生从来没看到过,这是什么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2、兔子先生往前走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这是什么标志呢?

  3、这是楼梯标志,那前面会是什么地方呢?

  4、兔子先生上了楼梯,走到了桥上,咦,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1)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怎么样啦?

  (2)哦,原来兔子先生没有看懂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摔倒了,这个标志告诉我们,前面有斜坡,我们要“小心斜坡”。

  5、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什么标志?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兔子先生哭了,眼泪汪汪的,怎么办呢?

  6、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怎么会有两个标志呢?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兔子先生,你会怎么选?

  7、兔子先生又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了一个什么标志?

  8、兔子先生没注意“小心坑洞”的标志,结果掉到了洞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并和同伴说一说。(幼儿自由编故事结局)

  9、请个别幼儿讲述。

  三、师幼共同看图片完整讲述,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重点提示幼儿讲清楚标志的含义。

  四、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标志,请你说一说。

  总结:原来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很重要。

散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写作的素材。

  3.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学习并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f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2. 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8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

  感恩的心视频导入

  一个女孩用回到山区做教师的方式来回报那些资助她上学的无名的人们,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给了我们生命的我们的父母。

  我们今天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进著名大学教授莫怀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听文入境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知道这个家庭发生怎样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知道这个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路线上发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谐的解决了,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从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个这是一个温馨、和谐 的家庭。

  二、读文生情

  1、请每组推选出一位最有实力的同学进行朗诵之星的评选。

  要求:1、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2、语速:中速但有变化(4节欢快,8节舒缓)3、重音: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读出重音4、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

  2、真情有约

  主持人:同学们,东台台“真情有约”栏目又和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沈荣,我们的口号是: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

  今天的主题是:亲情无价,现场请来的嘉宾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莫怀戚一家,他们一家在一个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发生了一件虽然平常但却感人的事情,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一家。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来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为了让母亲出去散散心,为了一家人出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听说你们在散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说说吗。

  莫太太: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组合作,试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撰写一段访谈录。

  小结:分歧的产生缘于爱,分歧的解决更凝聚了爱。这是温馨而沉重的家庭责任,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天地间最感动人心的和谐之美。其实,和谐并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中,和谐也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还记得奥运会的开幕式吗?开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一个汉字:“和”,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精彩的设计,感受一下和谐的无穷魅力。

  视频欣赏

  一个和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亿万家庭和睦生活的写照,它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强音,它是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发现爱,用心灵感受爱,用真情表达爱。亲爱的观众,我们今天的真情有约栏目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语言,不仅要读,还要有所得。同学们,拿出你的语文积累本,把你认为精彩的、你喜爱的语言积累下来,并思考它好在哪儿,作点赏析。

  1、生活细节显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会耐人寻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的气氛,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赏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2、景物描写展示“画面美”。

  友情提醒:所谓景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为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服务的。其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赏析:作者从远到近分别描写了“新绿”“ 嫩芽”“冬水”这些显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为散步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为后面儿子觉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全文奠下一个礼赞生命的感情基调。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赏析:这是描写母亲所见到的小路远处景物,照应了上文儿子所说的“小路有意思”。同时又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以此为背景衬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温馨,其乐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赏析: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这一段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轻描淡写”感受“语言美”。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赏析:该句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句式对称,语句形式整齐、连贯,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4、叙事起伏体现“结构美”。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赏析:文中写散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却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5、深层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四、拓展抒情

  孟子:老吾老、幼吾幼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亲情流淌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我是在北斗星光引航下的一片孤舟。

  家是________ _______, 我是________ _______。

  感受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传达着深切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请你描述温馨的生活瞬间!

  课后寄语: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孩子,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阳,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晚秋;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未来,

  一只递给历史。

散步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分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美。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文章不一定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关键在于你开掘的角度,你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以及你赋予文章的情感。在一位成功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明确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学生轻声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四、探究研习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⑴ 通过散步,描写一家人美好的家庭生活,赞美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 “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3、文章在描写一家人散步前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五、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研读此文。

  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和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师。)”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

  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

  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

  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平常了。但是,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

  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 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

  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

  本文是一篇亲情浓郁的文章。但是,由于学生的生理距离,并不能完全体会文章深蕴的人情美,因此,需要调动学生们对于父母的情感储备,来较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比较阅读是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巩固所学技能。

散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 .能记住基本的故事情节。

  2.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绘本故事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狐狸、母鸡头饰、笤帚、被蜂窝图片、椅子、画有小鱼的蓝色卡纸、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小鸡小鸡》入场,跟随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中间部分:

  1.教师带请幼儿入座,请出好朋友小狐狸和母鸡萝丝。

  2.两位教师戴上头饰开始表演故事情节。

  3.表演结束后,提问幼儿相关的故事情节。

  4.出示PPT,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5.引导幼儿要做一个好人,和朋友分享帮助别人,不能像狐狸一样干坏事。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全体起立,在音乐声中边跳舞边离场。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把故事分享给家人。

  2.在表演区投放狐狸和母鸡头饰,请幼儿自发表演。

散步教学设计11

  第一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阅读部分有8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丰富多样的亲情。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味亲情。

  写作的要求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写作导引”讲解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作生活的方法。“写作实践”要求观察并写作秋天的景物、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散步》的解读

  “阅读提示”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四件小事:“我”劝母亲去散步,儿子发现有趣的散步队形,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我”背母亲、“我”的妻子背“我”的儿子,表达了丰富多样的亲情——“孝敬”“慈爱”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责任”。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这是教学的重点。第二题是理解文章关键句的含义,这一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第三题是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第四题是品味对称式句子的表达作用。第二、三、四题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简短,语言质朴亲切,但意蕴丰富。初一学生朗读和初步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多大难度。但结合“研讨与练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基本读准节奏,积累“信服”等词语。(重点)

  二、学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重点)

  三、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章关键句的意蕴,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性。(难点)

  四、了解景物描写及作用,积累文中对称式的句子。

  教学设想

  以朗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相互发问和探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研讨和练习”的第三、四题,可采用积累的方法摘抄在笔记本上,让学生今后逐步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家是温柔的港湾》

  家是温柔港湾/你我停泊的港湾/风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爱是温柔港湾/你我渴望拥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个温暖的家/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温暖/哪怕只剩一句话/亲爱的你好吗……

  家为什么如此令人魂牵梦绕?因为家里有亲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

  2、我们一起来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故乡为什么令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因为故乡有家,家里有亲人,家里有亲情的温暖。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重庆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温馨和幸福。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分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试读课文,订正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1)易读错的字 熬áo过 嫩nèn芽 分歧qí 霎shà时(刹那) 拆chā散 委屈qū 水波粼粼lín(嶙峋、鱼鳞)

  2、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问题: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儿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景象;“我”的儿子和“我”的母亲为走大路和小路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说走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3、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况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里散步)

  (2)题目有什么特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

  (3)文章第一段简洁的内容交代了哪些内容?(此次可讲解记叙的要素和文章开头的特点)

  散步的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起因——母亲老了,身体不好,经过——发生了分歧,结果——走小路,“我”和妻子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不好走的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温暖的亲情。

  1、根据“阅读提示”回答: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2、齐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孝敬”“慈爱”?除了这些?你还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哪些情感?(尊重、信赖、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

  3、采用个人读、分组读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质朴的语言品味其丰富细腻的情感。

  参考:(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就去拿外套。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我的母亲有熬过了一个严冬。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6)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7)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四、问题探究,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本文重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关键性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分歧、走小路、背、妈妈和儿子;孝敬、尊重、关爱、信赖、疼爱、慈爱、责任。

  2、请学生把黑板的词语分成两组,并引导学生去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最后归纳出给文章拟题目的两个角度:内容和角度。同时也教给学生整体感知的方法: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3、自由发言:在这些题目中,你认为哪些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五、课后作业

  1、理解并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就去拿外套。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出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出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搜集关于“家”的诗词、歌曲,并把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强化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问:《散步》记叙了怎样一件事?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二、齐读课文,培养学生流畅朗读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然后品味其妙处。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主要是个人读,对读得好的要给予掌声鼓励。

  2、问题探讨:你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哪些地方写的好?

  参考:

  (1)“在阳光下”烘托了诗一般的意境。

  此处可拓展将本文的.景物描写及作用。(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描写的时春天田野里充分生机的景象,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温馨幸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2)“背”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相关爱的温馨与幸福。

  (3)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抓住关键词语“好像整个世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好像整个世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我”和妻子的责任重大,因为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肩负着孝敬父母和抚养孩子的家庭责任,维系着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此处可拓展讲讲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本文以“散步”这一小事,反映了家庭如何才能和谐和幸福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3、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背诵最后一段。

  四、摘抄文章对称式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其好处。

  五、拓展延伸,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对家的关注、对亲人的热爱。

  1、周国平说,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家是什么呢?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那么,你认为,家是什么呢?

  2、模仿下面的形式,续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亲情的理解。

  亲情是脐带,维系着你的生命;亲情是牵手,给予你温暖与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或欣赏音乐《家是温柔的港湾》。

  2、《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七、作业

  课外练笔: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 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请拿起你的笔,描写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幸福的情景。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让爱住我家》,感受温馨的家庭,浓浓的亲情。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言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跟着他们家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师生配乐朗读(老师示范第1、2段,学生接着齐读),

  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归结为“和美”)

  3、引导学生“说事”。

  4、反馈、点评、小结:

  我们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研讨。

  ①在决定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③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试着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

  儿子乖巧、可爱。

  四、探寻美点、品赏语言

  (1)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师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动描绘。

  B、对称句式的使用。

  C、用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浅显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语言。

  (2)师生共同赏析

  景美

  生深情朗诵第4段春景描写。

  生赏析,第4段描写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对称句式美

  ①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明确: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②生赏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③学生深情赏读文中对称句式:领读—跟读。

  ……

  五、赏读入心突破难点

  1、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2、反馈:“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以小见大”手法)

  六、拓展运用畅叙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本文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节课里,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阳光,温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榄,让人回味。充满亲情的家,既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

  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八、创新作业感恩亲情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

  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散步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4、写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学习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

  三、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四、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孝顺、有责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妈妈温顺明理,也孝顺我乖巧、懂事

  五、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六、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提示:从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学生读书,圈点、勾画,讨论。每个小组可由一人记录通过讨论所形成的问题)。

  七、学生把有关问题提交上来,老师归纳组合,讨论发言,共同探究。

  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九、迁移拓展,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十一、结课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布置作业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学设计14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课时:1课时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2、分析

  (1)有时简单的诵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2)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达到读写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主题较深,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文章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学生需要反复的朗读,思考,才容易体会。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应让选择让我们感动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一)课前回顾(1—2分钟)

  同学们,语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说说朗读时该注意哪些方面吗?

  明确:

  1、停顿,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2、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文章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学习。

  导入: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关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凝聚浓浓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并简介莫怀戚,让学生勾划注释。)

  板书课题:散步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三)指导自学(2分钟)

  问题1:生字词学习。

  嫩芽( ) 霎时( ) 拆散( ) 委屈( )

  分歧( ) 水波粼粼( )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学习生字词。

  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从读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

  设计意图: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问题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此句写得好,为什么?求学网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学习对称的句子。

  问题5:你认为谁做得最好?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谁的?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四)巡视自学(5—8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5—8分钟)

  师生活动:通过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融入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1、嫩芽(nèn ) 霎时(shà ) 拆散(chāi ) 委屈(qū )

  分歧(qí ) 水波粼粼(lín )

  2、《散步》一文比较温情,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

  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春天来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学生喜欢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⑤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请同学畅所欲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① “我”做得好,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 “妻子”,做得好,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母亲做得好,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2)①“我”听母亲的;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②母亲“听”孙子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③儿子听“我”的;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母亲听“我”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⑤妻子听“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家里每一个成员说话的分量都重。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文章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问题3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勾画文中句子,让他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问题5的讨论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主题的把握。

  文章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 “爱”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孝”应该是最好的方法。

  (七)当堂训练(10分钟)

  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你回想与家人相处时温馨的一幕幕场景,用心去描绘一个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对称的句子,50字左右。

  明确:学生写好后,可分组讨论交流,推选2-3名代表起来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达到读写相结合,学以致用。

  (八)课后小结

  文章的学习,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思想上,又有怎样的感悟?

  明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①景物描写,可使文章蕴含美妙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②写作时采用对称的句式,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如果具体一点,同学的想法可能是以下这些: 【版权所有:21教育】

  ①父母已经老了,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

  ②中学生应“自己的事自己干”,长期分担家庭的劳动;

  ③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④中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许多事情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

  ⑤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不让家长操心;

  ⑥父母累了时要热心照顾,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回报。

  ……

  此刻,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关爱、和谐,饱含着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课外作业:

  1、请把你写的片段与家人交流,大胆地倾诉自己对他们的爱;

  2、把爱付诸行动,注重生活小细节,真正做到“尊老爱幼”。

  板书设计:

  散 步

  尊老

  母 亲

  和谐

  我 爱 妻子

  儿 子

  爱幼

散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平凡小事,然而就这些平凡的小事透露出父母祖辈浓浓的关爱,传达出温馨的亲情。让人回味,令人感动,请同学们回味这些美好的时刻,并讲出来大家分享。

  导入对《散步》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⑴ 用一个词概括本文事件。

  ⑵ 简述文章内容。

  ⑶ 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2、听读后,抽生用一个词慨括本文的事件,并简述本文内容。谈谈课文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注:散步。这是一家四口散步的过程。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体现了尊老爱幼、温馨和睦、互敬互爱。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讨论:

  ⑴ 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作者是如何选择的,请谈谈他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⑵ 找出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

  注:

  ⑴ 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⑵ 谈一谈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注:

  ⑴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明确: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⑵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明确: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⑶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确: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明确: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⑸ 文中作者简洁地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美好景色,巧妙地衬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请找出描写景色的语句朗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春的气息,充满生机,高歌生命。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看出春天是美的,有意思的。

  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描写的景物美、体现的人情、人性美。

  四、重点研读,深化主旨

  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五、创维空间,拓展练习

  1、消息:

  老师曾在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消息:“国庆节放假前,有许多人往养老院打电话,想在黄金周期间把老人送去托养。这样,他们便能安心地带着孩子出游,因为养老院有人照顾自己的老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大力的传承和发扬,这样让中华民族的这一夺奇琶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开得最艳、开得最美。

  2、课堂调查:

  ⑴ 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⑵ 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⑶ 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注:从刚才的调查结果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对父母关心太少、理解不够)

  (学生交流短信)

  课堂总结: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六、亲情放送,课后作业

  1、(多媒体播放 flash《让爱住我家》)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热爱家庭的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2、课后作业: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附】《散步》课文解读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玲珑剔透、含蓄蕴藉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品读这篇文章,如同在做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一、以小见大的构思美。

  本文在构思上颇有特色,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平凡的镜头——散步,来揭示亲情、生命、伦理的重大主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样以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例。

  二、蕴含诗意的画面美。

  本文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只有两处:第一处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透露出春的气息和生机;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两处景物互相呼应,如同两幅美丽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盎然的生机,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三、耐人寻味的朴实美。

  纵观整个行文,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朴实但却耐人寻味。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四、摇曳多姿的对称美。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互相映衬,摇曳多姿,很有情趣。如:“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等。仔细揣摩这些对称的句子,却大有意味: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五、意蕴丰富的主题美。

  本文虽然写了一件小事,但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文中一家人互相关怀、爱护、体贴,谱写了一首动人的亲情之歌。文中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孙子受其影响,懂事、孝顺,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之美。文中“我”和妻子是中年人的代表,这个形象具丰富的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