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荷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习六个生字“挨、莲、蓬、裂、姿、势”,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等词;
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
目标2、3、4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五、课堂作业
《荷花》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说明
㈠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
导:同学们喜欢荷花吗?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去公园赏荷花吧!(出示课件:赏荷花)
㈡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问:小女孩为什么要往荷花池边跑去呢?(自由说)
⑵指导朗读,要求同学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一种迫切心情读出来。
(2)你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它美在哪?我们一同随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走近这满池的荷花池。 ㈢学习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荷花美在哪?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大声读读。
指名学生说,并出示相应的句子理解(出示多媒体课件)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A、指名读,理解句子
B、小结(荷叶美)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课件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与“钻”进行比较,知道“冒”显示出荷花生机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荷花开放的姿态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说、齐读、师小结(姿态美)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想?齐读这句话后结合上下文理解,“画家”指谁?
师和生共同表演读第二、三自然段
㈣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看着看着,作者又是怎么样了呢?自由读。
(出示课件)拓展想象: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蜜蜂告诉……蝴蝶告诉……青蛙告诉…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竞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㈤总结全文
㈥画荷花,把你心中的荷花画下来?(出示课件)、
㈦板书设计
闻
清香
荷叶美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颜色美
白
冒
荷花
看
刚开的
姿态美
全开的
将开的
想
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同学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方面,难点是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为此,运用电教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内容,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同学想象能力的训练。电教媒体所创设的美景给同学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同学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同学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能力。
《荷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4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重点句、段读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裳、翩、蹈、蜓”。
教学难点: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几种姿态。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导语:夏日炎炎,荷花盛开。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2、板书课题(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出示多音字。
三、解读荷花的美,“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课文,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姿态的,多读几遍。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指名读、齐读。
四、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
2、生书写,师指导纠正。
教学反思:
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每个环节导语设计还不够流畅。
2、课件制作有一处小失误。
3、对课文关于荷花姿态美学生朗读指导时间过长,对课的任务完成有点偏离。
4、下课还有两个生字为没讲完。
5、课的设计容量不大,但对于读的时间过长,使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6、本课没有生成的东西。
7、对第一课时安排的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好。
总之,“学无止境”是我教学的理念,越挫越勇,没有失败就不知道自己差到道哪里。今天的课更加的激发我对教学的研读,汲取同事的意见,充实自我,使自己的教学能有所提高。
《荷花》教学设计4
一、设计理念: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网络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化语为画,读中想像,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使学生通过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动,“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语言文字,欣赏美丽的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 索自然的兴趣。
认知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知道作者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荷花和“看”荷花的感 受,尽情欣赏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
1 、能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并能通过语言表述出来。
2 、能在网络的引导下,阅读其他关于荷花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与荷花有关的知识。
合作学习:
1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与伙伴合作学习,共同讨论。
2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想法,能大胆补充。
三、学情分析:
《荷花》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方面,难点是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为此,运用网络互动教学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网络所创设的美景、音像、涵盖的荷花各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能力,并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四、教学媒体选择:网页课件
五、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功能,整合互联网上相关内容,制作成信息丰富、多元互动的专题教学网站——荷花。
整个网站由七部分组成,分别为“首页”、“活动策划”、“课文”、“荷花欣赏”、“课外延伸”、“自主作业”、“留言板”。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荷花”专题学习网站七个部分中,“课文”部分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练习于一体,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个性;“荷花欣赏”部分涵盖了各种品种、各种姿态的荷花图片,可以让学生尽情欣赏到荷花的美。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荷花》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资料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述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潜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潜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潜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述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
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4、画纸、彩笔。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设计理念]
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应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
2、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资料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
3、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务必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收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务必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设计特色]
1、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2、通过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创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情。
3、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设计说明]
1、激活学生情感,用心主动学习。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荷花尽展其美丽多姿,作者感情趋势而完美,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文中的美――荷花的美丽、情致的完美,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初闻荷花清香→再赏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灵。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还能帮忙学生学习模仿课文,写好叙事状物类文章。
3、指导朗读表演,品赏美文之美。
美文之“美”,更多地就应由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体验。所以,对这样一篇精致的美文,要充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美读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体验荷花的美和“我”对荷花的爱。同样,充分的品读,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更好地实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除了朗读,还能够通过表演等其他方式来引导学生体验。
[主要教法特点]
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了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增强视觉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忙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并按这一顺序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若设计卡通式的动景,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渐渐往上生长的过程,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而再与“钻”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不仅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情绪,朗读升华。
课文第四段,作者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是全文的难点。其中“我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难领会。采用一幅神化的意境:满池荷花的静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动景,让学生观赏,使学生理解作者看荷花的情绪和神情,再通过一个口头句式训练:“我(地看着满池荷花……”让学生自己感受表述。并再次应对荷花的特写镜头,诵读课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强美感,陶冶学生的身心。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明白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述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这天,我们来一齐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齐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完美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状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能够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齐。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能够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能够,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述、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
2、理解课文资料,了解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锻炼有条理的表达潜力。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2、教学难点:
对描述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明白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向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期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情绪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情绪,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之后这句总写,下面就就应写荷花,但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应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能够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能够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齐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立刻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述了哪三种荷花的样貌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a、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我是盛开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
b、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能够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3、想象美景,迁移表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齐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多媒体演示第四自然段资料)表演引读。
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
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1)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述得更是淋漓尽致。
2、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必须想看!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及背景音乐。)
指导学生有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令我终身难忘。”)
3、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这些荷花可真是太美了!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赞美了荷花,老师还能用诗赞美荷花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们能用你明白的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来赞美荷花吗?(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白《赠江夏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多媒体出示:古代咏荷名诗名句,学生速读,帮忙学生积累语汇。
四、作业设计:
读下面的一段话: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麽?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你交谈些什么?
2、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荷花》教学设计6
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运用photoshop,flsh,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制作成幻灯片: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 网上资源"等。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七、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自主欣赏荷花图片,视频以及有关荷花的生物知识。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习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打出荷花幻灯图片)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些动作。
3、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4、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谈,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学,给"冒"换个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
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8、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五)利用主题网站进行拓展延伸。
1、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欣赏网站上的荷花图片。
(六)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2、登陆有关荷花的网站,和同学们畅谈对荷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荷花
闻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
荷花半开全开含苞
《荷花》教学设计7
课文结构:
【文章条理】
这篇课文先写清晨,我到公园看荷花。再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它们十分美丽。然后写“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洁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最后写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想到是在看荷花。
【结构图示】
课文中心: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实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池荷花的美景,并通过想象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语言感悟:
本文作者以朴实清新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一池荷花的美景,优美语句较多,应该把它积累下来。朗读时,语调要轻缓,以展示荷花的美丽,表达对大自然的赞叹。
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的荷花,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语言积累:
挨挨挤挤 清香 饱胀 仿佛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碧绿 嫩黄色 花骨朵儿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写作特点:
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动态美。并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界、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题解:
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荷花》教学设计8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节
1、读课题。
2、配乐,导入新课。
3、齐读第一节:
问:你从“一……就……”知道什么?所以就把我们吸引到荷花池去欣赏荷花。
二、学习第二节
1、(出幻灯图)指导看图。
⑴大家仔细看,上面有许多的什么?
⑵荷叶是什么样儿的?
⑶荷花又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是描写?
(出幻灯问题:荷叶、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⑴分别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⑵指名回答。
3、现在我们来欣赏荷花的美:
(出幻灯句)
⑴荷花很多很大。
⑵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齐读:
问: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②哪句写得好?第二句好在多写了哪些词语?
③a、“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你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知道什么?还有哪个词写出了荷叶长得多?
b、“碧绿”写出了什么?
c、这句话把荷叶比作什么?从“大圆盘”我们知道荷叶的形状是怎样的?
d、齐读:
问:谁连起来说说多写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e、导读。
(指名读,齐读)
4、而白荷花就在这迷人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⑴给“冒出来”换个词。
⑵体会用“冒”的好处。
“冒”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白荷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花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
⑶导读。
(开火车读、齐读,在前边加个“啊”来读)
5、你们看,冒出来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非常美丽。
(揭示三幅图画)
⑴看图说说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是怎么样的?
⑵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有哪几种姿态?
⑶课文是怎样将这三种姿态描绘出来的?
(出幻灯句,齐读)
6、引导想象,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⑴看,这半开半合的多像……齐读第一句,读出喜欢。
⑵咦,藏在里面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齐读第二句,读出喜欢。
⑶(做动作)你们看,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就要开了,我们高兴极了。
⑷导读。
(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引读、个别做动作读)
三、学习第三节
(出幻灯图)
看着这一池的荷花,我们陶醉了,觉得眼前这池荷花简直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
(出幻灯句)
1、你从这个“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美)
2、你从这个“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充满活力)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请带着问题看录像。
4、请大家联系刚才看的录像和第二节的内容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是充满生机的?
5、问:是谁画了这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6、(出幻灯句)一齐读这句话,赞美大自然的美景。
四、学习第四节
1、听配乐范读课文。
2、导语引入情境。
3、⑴什么是翩翩起舞?现在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当风吹来时,我们轻快地舞蹈,好不好?
(全班一起随风起舞)
⑵问:看着这池荷花,你为什么会翩翩起舞?
4、看着,看着,人和花已经融为一体了,开始一起舞蹈,一同欢乐了。这时──
(出幻句“不光……好梦……”,齐读)
⑴问: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⑵问: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5、指名配乐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6、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
(配乐齐读)
五、学习第五节
我们迷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一齐读第五节。
六、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荷花
(清香)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活的画
花:有的……有的……有的……
《荷花》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冒、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段话,培养学生带着自己感受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以及读书要展开联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以及喜欢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产生喜欢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特色:
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荷谜佳句,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粉红笑脸迎风摆,身摇绿船不划桨。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2、荷花也被称为莲花、芙蓉,在中国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的象征。大家想看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到荷花池边走一走,看一看。(播放课件)
3、图片看完了,同学们,能把你们的赞叹汇成一个词告诉老师吗?(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含苞欲放、翩翩起舞、争奇斗艳……)
4、在我们眼中如此美的荷花,在叶圣陶老先生心中又是怎样的一幅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荷花》一文。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一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的小标题还记得吗?(闻到清香————观察姿态——————展开想象)
2、请大家边读边想,看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
⑴、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我是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的。(“一……就…。赶紧、跑”)读出作者这种急切的心情来。
⑵、作者兴致勃勃(兴高采烈、认认真真)地看荷花,我是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的。(出示课件第二段)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你能试着读读这句吗?谁还想读?
b、有的……有的……有的……(这三句分别写了荷花刚开、全开和未开三种姿态。)
1、师:是呀,白荷花有的…有的………。有的………还写出了什么?(多)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千姿百态)。
2、有的…。有的…有的…把荷花的各种样子都写出来了。白荷花真美呀,让我们再来读读。白荷花从大圆盘中冒出来,千姿百态,有的(生接读)。
白荷花从大圆盘中冒出来,婀娜多姿,美不胜收,有的(生再读)。
3、刚才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让人感受到荷花的美!看着这么美丽的白荷花,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荷花姐姐你好,你真美丽。荷花,你真美,我也做一朵荷花。荷花,你真美,希望你永远美丽。
4、荷花如此美丽,让我们再打开书本一齐来读读这句。
c、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仅用三句话就写出了这一池荷花,可见他的语言功底是多么深厚啊!同学们,你们谈了这么多的感受,很不简单,你还从哪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但最让人百读不厌的还是那个“冒”字。它究竟妙在何处?)换词“钻、顶、穿、抽”等字眼,而独用“冒”,肯定有其独特的感受,再读读这一节课文,体会一下怎样的出来才叫“冒”。
同学们,好的句子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嚼的,
●我的理解是:荷花“迫不及待”地出来叫“冒”,因为它原先在荷叶丛中呆腻了,闷得慌,现在等不及了,想急着出来透透气。
●我认为它是“争先恐后”地出来,因为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它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想亲眼看看,亲耳听听
●我的第一感受是:荷花兴致勃勃地出来,因为它想一旦它露出水面,准会得到很多人的赞美,于是它满面春风地出来,希望能听到更多的赞美声。
1、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一个“冒”字,写出了白荷花在充分地展示着勃勃的生机,你们看:(点击课件出现动态画面)这就是你们所感受到的不同情态的冒出水面的荷花。看看这荷花图,再回过来读读这些句子,感觉肯定又不一样了。
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生自由读这一段)
2、同学们,明白叶圣陶老先生为什么用“冒”了吗?(学生纷纷点头。)同学们,我们应该向叶圣陶老先生学习,在写作文时,一个字,一句话都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些荷花这么急切地冒出来想干什么?生1:它一个人很闷,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生2:让前来观看的游人们更早地看到它美丽的面孔。生3:它想要跟别的荷花比美。生4:它想找几个小伙伴一起跳舞,一起捉迷藏啊!
……
3、多美的荷花,让我们在来读读它们吧!(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d、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出示课件第三段)
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2、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出示课件)
为什么说是活的画?(荷花色彩鲜艳,明丽,这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的景色,而且生长旺盛,非常美丽,所以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这里的画家指的.是谁?(大自然)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大自然真神奇,不用笔墨不用纸,就给我们留下这么美的画卷。而我要说,叶圣陶爷爷也真的了不起,短短的几百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大幅活的画。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努努力,赶紧把这两段背下来吧。练习背诵。
3、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像作者一样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的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师范读第四
4、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能说说你们刚才在荷花池中听到了什么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我听到了蜻蜓对我说他清早飞行得很快乐!我听到了小鱼在我脚下游过时,对我说他昨夜做了个好梦!岸上有人说话、风姑娘、池中水的说话声)
5、同学们丰富的想象真是让老师敬佩!看得出来你们对大自然的喜爱。现在你们就用你的声音,你的情感,加上你的动作来表达你对荷花的喜爱,表现你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学生齐读课文)
6、那么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着迷
如痴如醉)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荷花太迷人了,太美了,作者太喜欢荷花了。)齐读最后一段。
三、积累延伸升华美
1、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会怎样赞赏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地美读课文,背诵课文。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想当研究员的,去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2、教师总结: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它开得洁白、清雅、秀丽。人们不仅喜爱荷花的美丽,更欣赏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
《荷花》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挨挨挤挤”“冒”“饱胀”等词语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挨挨挤挤”“冒”“饱胀”等词语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儿歌——听说我们三1班的同学很厉害,老师来考考你,会读吗?
什么睡觉睁着眼儿?鱼儿睡觉睁着眼儿。
什么睡觉钻进袋儿?小袋鼠睡觉钻进袋儿。 ◎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果真厉害,接着挑战
出示:花骨朵儿花瓣儿——指名读,齐读。 ◎加大难度,继续挑战
出示:静静地站在那儿过了好一会儿
2.◎三1班的孩子果真名不虚传,我必须心服口服地送出我的奖励。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我已经听到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
二、整体感知
1.那么面对这么一池荷花,我们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是怎么说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荷花》 2.揭题,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课文赏析
1.课文题目就叫《荷花》,文中哪里具体描写了荷花的呢?(第二小节)
◎你能为我们读一读吗?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的第一句话就这些写道: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红花还需绿叶衬,荷叶怎么样?
1我请同学来读读描写荷叶的句子。指名读——(板书:叶)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你“碧绿”这个词读得真好。这个词写出了什么?(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绿)
◎不仅如此,作者还说它们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荷叶还怎么样?(大)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不仅写出了荷叶的绿,也写出了荷叶的大。
2.这句话里,还有没有词语比较吸引你?(挨挨挤挤)
3.“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荷叶多、密)能把这挨挨挤挤的荷叶演出来吗?
◎指名五个孩子到黑板前表演。怎样就叫“挨挨挤挤”了呢?
4.像这样你挨着我,我贴着你,一片接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就叫“挨挨挤挤”读好这句话。
出示图片:真是太多、太密了!那荷花怎么出来呀?(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b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2.可荷叶这么多,这么密,怎么冒呀,谁来到台前演示一下?指名学生表演。 ◎这朵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慢悠悠地冒出来,很悠闲的样子。
◎我看到了这朵白荷花灿烂的笑脸。请问,你为什么要冒得这么高啊?生机勃勃的白荷花。
◎谁愿意来冒一下?这朵白荷花你为什么冒得这么快?连荷叶都挡不住你,真有力量。
◎我看到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荷花,好美!
3.此刻的你们都是一朵朵白荷花,请你们一起来冒一冒。齐读。
4.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冒出来的白荷花,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读读看
c【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1.这三句话描绘了荷花的?——样子姿态。(课件出示)
◎再读读课文,找找作者写到了荷花的几种姿态?(三种)分别是?
微展开——全展开——花骨朵
◎这三种姿态的白荷花,作者用了一个我们常见的句式就将它们串起来了,可真了不起。
2.出示(微展开)图片,此时的你就是它。读一读。谁能加上自己的动作还读?
3.此时的你就是它-全都展开的荷花,请你来加上动作读一读。
2 4.此时的你是谁?这还是花骨朵,看起来——引读(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还有谁是花骨朵儿?你来读。
◎“饱胀”知道什么意思吗?饱满得发胀。肚子快要被撑破了,马上就要开放了。
◎能用个成语形容一下?
◎看,这就是含苞待放的白荷花。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真是叶美花更美(板书:花)!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就这么一个一个地冒出来,突现出来,是多么的引人注目呀,这美丽的荷叶荷花,我们再来赞美赞美它们吧。
《荷花》教学设计11
一、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1、上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荷花》,[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喜欢荷花,现在我们就到荷花池,看看那里的荷花是什么样。
播放录像。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这一池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多美的荷花啊!老师也和你们同样的感觉。清晨,漫步在池边,闻着阵阵清香,欣赏这一池的荷花,多美呀!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什么。注意要读准字音。
2、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①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谁愿意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呀?(课文写了荷花的样子,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
3、作者不仅写了荷花的样子,还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①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读一读,也可以读给周围听课的'老师。一会儿我们再交流交流。
②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表情特别美,一会儿咱们要比一比,谁读的时候表情美。
③你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等一会儿老师还会给你们机会的,看来全班同学都非常喜爱作者笔下这一池的荷花。那作者把眼前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了什么?(一幅画)[板书:画]
①(出示句子)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句子。
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画上都有什么?
③那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把课文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读一读?
⑴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⑵好在哪你能说说吗?
⑶你能像他这样也把对荷花的喜爱读出来吗?
⑷齐读。
2、荷叶就是这样一片挨着一片,挨得那么紧,绿得又是那么鲜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叶是这样,那荷花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描写荷花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
②我们想象一下,荷花还有哪些姿态呢?
3、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要画出这样的一幅画,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这不是一般的画,它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活的画)[板书:活的]
①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让这一池的荷花活起来。
②你觉得他把这荷花读得活起来了吗?哪读得活起来了?还有哪儿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生:露出
破裂
全都展开
③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四、领悟语感,背诵段落
1、想不想把这幅美丽的荷花图留在你的脑海里?你们先自己试着背一背。
2、看屏幕,老师把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去掉变成了填空的形式,我们试着来背一背。
3、我们不看课文,看图试着背一背。
五、总结
1、录象谈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学了课文,你能再说说现在的感受吗?
2、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我们还要学习写字。
六、板书设计
荷花
活的画
《荷花》教学设计12
【目标导航】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实践支点】
一、我能在加粗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
挨挨(āi ái)挤挤 仿佛(fú fó)
了(le liǎo)不起 花骨(gǔ gū)朵儿
二、读句子,先填空后造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反过来,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我也会用“像”造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出来。有的( )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 )展开了,露出( )黄色的小莲蓬。有的( )花骨朵儿,看起来( )得马上要( )似的。
2、我忽然觉得自己( )就是一朵荷花,穿着( ),站在阳光里。一阵( )吹过来,我就( ),( )随风飘动。
【能力跳板】
一、我能理解文中“泡泡”里的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用得真好。“冒”的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___________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因为我在看荷花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把一池荷看作一大幅画,这说明荷花________;说这幅画是“活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画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对________的由衷赞叹。
【创新台阶】
我会想象
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我会看到一些小动物接近我,听到它们告诉我的一些趣事。不信,下面我来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上几句。
《荷花》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荷花的美。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展示内容。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
2、课件展示荷花图片。
3、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
26、荷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引入:还想再看看荷花吗?(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师作解说,播放背景音乐《采莲》。)
1、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荷花。
引入: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3、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1)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同学听,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5、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组织汇报交流。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2、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儿写得美。
(1)“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了荷叶的密和多。(2)把荷花比喻成大圆盘打比方用得好。
3、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2)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3)请同学们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
(4)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
组织全班交流: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四、想象写话
1、同学们,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你就是一池荷花中的一朵,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2、学生写话
3、汇报交流
五、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挨挨济济
荷花冒形态各异
《荷花》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能有感情地朗读2、3段,体会荷花的姿态美、颜色美,生机勃勃的美。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荷花》这篇课文。哪些同学看过荷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看过的荷花吗?(预设:美丽、亭亭玉立、千姿百态)
这样的荷花你还想再看吗?那我们一起来边看边想,看完之后,再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展示课件)(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生字词: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师导: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打开课本,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美丽的荷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后可以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交流
(指名读2、3、4段,目标:读通句子,念准生字词,并说说认为是这样看的理由。)
三、导读2、3段
1、师导:同学们真了不起,只读了几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这样通顺、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读了几遍课文之后,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是在认真地看荷花,仔细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其实,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应该是这样,咱们就这样仔细地、投入地来读课文,先读2、3自然段号吗?一边读一边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下来。(学生自由读画)
2、交流美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2)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冒”可以换成什么别的字?(钻、顶、窜、蹦)
b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你觉得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出来”?(迫不及待的、悄悄的)
c把这些词放到原句中去读读,感受一下荷花的心情。
d读出荷花的心情。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4)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5)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3、欣赏课件,写话。
我是一朵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
4、小结:
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荷花变得更美了。像荷花一样冒出来。(美读2、3段)
5、再看课件,学生赞美荷花:
荷花!
四、总结
配乐朗诵《荷》
荷花啊
我只能在古诗里
模仿你的
皎洁素雅
用含苞欲放的语言
伴你一夏
我要让蛙声
像婉转的歌儿一样
萦绕在你身边
我要叫醒晶莹的露珠
和你一起告别晚霞
荷叶绿水
那是没有尽头的夜晚
荷花啊
你原本就是因
皎洁素雅
而从池塘的古诗中
出韵的
光华
反思:
如何忘却了“拿来主义”?
富春五小吴美芬
近来,我一直在读《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越看越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所折服。特别是《荷花》一课,上得美仑美奂,情趣盎然,让人悠然心会,却难言妙处。然妙处虽难言,却总有一种萦怀的感动驱使着我要去表达、去倾诉、去描摹。于是,我兴致勃勃地挑选音乐,制作课件;细细地品味大师的语言,感受他在言语之外的良苦用心。一番准备之后,我磨刀上阵了,然而一开场的师生对话就让我明白:你终究学不来,因为,你不是王崧舟。“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营养,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这是鲁迅《拿来主义》中最经典的话,我一度拿它座右铭般提醒自己,如今却在偶像的万丈光芒中心甘情愿地迷失了自我,成了鲁迅笔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的家伙。
课终于在不痛不痒的操作中顺利结束,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首先,我应该大胆选择。我看这个教案时的感觉,就仿佛是看一件做工精细,款式新颖大方的时装,眼球被吸引,双腿挪不开地儿,一门心思地想感受大师级的酣畅淋漓,却忘了,时装再好,终究要与你的身材、气质相配才会相得益彰,否则就成了束缚自己手脚的布头线脑。如《荷花》第二段有5句话,按王崧舟老师的'上法,是5个句子逐句美读理解。我照单全搬,却给人太碎太散的感觉,不如把后3个句子合并在一起学习(“有的有的有的”),倒显得有条理。其次,我应该舍得摈弃。教案中王崧舟老师那些煽情的导语,优美的连接语的确让课堂增色不少、出彩很多,也让我羡慕欢喜得心动不已。但在这个课堂里,尽管我很投入,但学生们似乎并不买帐,没能引起多少共鸣。我想也许还是应该忍痛割爱,设计出有自我风格的语言,更能贴近学生们生活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再次,我应该自信地肯定自己。尽管我最大限度地搬用了王崧舟老师的教案,但在导课和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上,我还是作了一点精简处理,课结束时的这首小诗我也让它浅显了些,这些改动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这也鼓励了我:取人之长的同时别忘了扬己之长。最后,我更应该更多地“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从各处拿!”我仍在看《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畏惧与顾忌。我希望自己能像那头落井的驴,不断抖落背上的泥,踩在脚下,让自己不断升高,最终潇洒地走出枯井。
《荷花》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在作者的笔下,荷花色彩鲜艳、形态各异,满池荷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
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有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读“挨、蓬、胀、蹈、翩”5个字,会写“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11个字。读准带儿化音的词“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读轻声的词“莲蓬、衣裳”。读准含有多音字的词“花骨朵儿、挨挨挤挤、露出”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地美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积累优美语言。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表达方式仿写片段。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表达方式仿写片段。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2、学会背诵课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具准备:
1、荷叶,三种姿态不同的荷花,小鸟,蜜蜂,蝴蝶图片。
2、蓬字微课、电脑动画课件。
课前准备:搜集关于荷花的名篇佳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荷花的诗句,谁来展示一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古以来荷花称为莲花,又叫水芙蓉,很多文学大师都写下了不少荷花的美文,宋代周敦颐赞美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现代作家朱自清把荷花比作婷婷玉立的小姑娘,季羡林先生笔下的荷花自然清新,充满活力,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3、荷花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师: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池的荷花?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词。
第一组,开列小火车。字正腔圆
第二组:你注意到了轻声。找小老师领读。
第三组:儿化音读得真不错。
第四组:翩翩起舞,真美,老师都想跳了。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美丽。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池的荷花?(生:第二三自然段)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二自然段,默读,想一想,这一池的荷叶,荷花是什么样的?(指名读)
师:这段文字很美很美,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同学们想不想根据
课文内容共同来创作一幅荷塘图。生:想
师:这是蓝蓝的池水,岸边有供游人休息和赏花的小亭子,柳条随风飘荡,远处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同学们看,荷塘这里老师给大家空着呢!留给同学们来创作。荷塘里都有什么?师:谁愿意来贴荷叶?
师:同学们看,我们就贴这两片荷叶可以吗?不着急,再来读读描写荷叶的句子。
生1:不行,因为书上说的是荷叶挨挨挤挤的。很多。茂盛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关键词读懂了这句话意思。你来读读这句话。(生读)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挨挨挤挤的现象?(假期出去游玩时,坐公交车时)谁再来试试。
师:可以了吗?同学们,看看这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象什么?
生:碧绿的大圆盘。师: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你来读。
师:叶圣陶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这么多特点。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读这又绿,有大,又圆又多的荷叶。
师:一池茂盛的荷叶。还缺少荷花呢,文中怎么描写荷花的?指名读。交流:
句子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预设师:你的眼光真独特,这么不起眼的一句话都被你找到了,老师跟你有一样的想法。
师: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它把满池的荷花写活了,赶紧擦亮你智慧地双眼找一找。生:冒。同意吗?
师:如果你是荷花你打算怎样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出来。生:蹦,跳,挤,钻,探,冲。好一个跳出来,钻出来。表示动作的词积累的可真多。
师:但是,同学们,叶圣陶先生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眼。为什么?
师:别着急,你看。(视频)荷叶挨挨挤挤地,它是怎样出来的?生;非常快。(使劲地,不停的,急切的,争先恐后的,兴高采烈的,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师:带着你快乐的心情读一读。生读。师:终于看到了这美丽的世界。多么急切,多么迫不及待呀。把你的感觉读出来。生3读。师:语言大师就是这样。一个冒字就能让文章变得生动,画面活灵活现。一起读第二句。
句子三: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冒出来的荷花都是什么样子的?你来读。
1、师:(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生:用了三个有的。(你真会观察,一眼就发现了这个排比句。(红色显示)
2、师:作者用三个有的写了荷花三种不同的样子。哪三种样子。(板书:初放,盛放,含苞待放,)
师:三个有的让我们看到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再这样读读看。你体会到了什么?(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你喜欢哪一种呢?自由读,让老师感受到你的喜爱。
【《荷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设计08-16
荷花教学设计范文10-16
《荷花》教学设计优秀11-23
《荷花》的教学设计优秀09-25
【必备】《荷花》教学设计04-18
《荷花》教学设计(15篇)07-04
荷花教学设计(15篇)09-10
荷花教学设计15篇08-07
三年级《荷花》教学设计09-10
《荷花》教学反思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