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21 08:20: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让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辩认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现“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若干、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丽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种城保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说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的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图片字: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教师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兖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在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示范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就住在立体图形上面。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能措、画等方法)

  (充分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板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通过学生闭眼想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接

  (变式图样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的进一步了解。)

  2、找一找:在教室里有这样的图形没有?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有这样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 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并能根据它们的一般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2、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2、出示实物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在这里做简单介绍),学生认读。

  二、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1、让学生想办法帮立体图形留下脚印(描一描、印一印)

  2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全班交流

  3、给定义:通过摸一摸、印一印等活动从立体图形上请下了这些图形,而且在摸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小脚印都是平平的,所以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

  4、认识平面图形特点

  观察交流:请你们仔细看黑板上这些图形,想一想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汇报

  三角形由三条边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每条边都一样长。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相对的边一样长。

  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相对的边一样长国,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比一比

  你觉得这些图形里,哪些图形比较相似?他们有什么地方比较相似呢?又有什么不同?

  三.应用拓展

  1、游戏1送名称回家

  师:刚才我们学了哪些平面图形?

  老师指你们来说好吗?老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

  2、联系生活,找一找

  3、交通标志牌

  4、欣赏图画

  四、总结

  教后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2--P3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初步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

  1、评一评

  师:有的小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④积木块、魔方。⑤三棱镜;也有的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四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④三棱镜。大家有没有意见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师肯定小朋友们的分法是对的。

  【过程说明】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基础。

  2、讲一讲

  (1)、为什么把“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为一类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师指出:我们给这样的物品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说,小朋友们说的名字很好听,老师也说一个名字行吗?“圆柱”,师用多媒体出示“圆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2)、小朋友们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给予表扬。

  ②用同的方法给这一类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体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3)、小朋友们,我们为了给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分为一类好呢,还是分为两类好呢?小朋友们说说看。学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们分为两类。

  ①小朋友们准备给“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小组商量商量。

  ②学生交流后,师用多媒体出示名字和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

  【过程说明】学生经历“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

  3、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实践操作

  1、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组间交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③议一议。a.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b.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说明】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搭一搭

  ①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种造型。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组的同学们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P33第2题。

  4、质疑:粉笔和削过的铅笔是圆柱吗?

  5、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说明】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和合作意识。这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4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3、练习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难点:辨认所学的几何图形

  一、认识图形

  二.认识钟表

  三.游戏:

  四、课堂小结

  1、出示第106页第3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09页第12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有几个?

  (2)并填写在书上。

  3.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3、14题,集体订正。

  1、拨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

  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

  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

  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

  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老师拨时,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出来。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总复习: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0-7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分类;

  (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

  (2)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六、教学方法

  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七、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实物模型

  学具准备:

  学具盒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一机器人带来一个八宝箱)

  机器人:同学们好,我是机器人“悠悠”,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八宝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学生:想。

  课件演示八宝箱慢慢打开,从里面蹦出一个一个物品,有篮球、水杯、牙膏盒、茶叶罐、魔方……(学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来一个物品就说出相应的名字)

  (通过机器人带来八宝箱并慢慢打开,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说一说

  通过机器人带来的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物品,然后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的要求。

  淘气:图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认识长方体

  我们已经把机器人带来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状分类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些物品。

  (1)出示长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活动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看是否一样大。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体)

  (4)教师小结长方体特征(课件展示)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3、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长方体吗?(学生:不是)师:那它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给它起什么名字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查并用心倾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无法滚动。(教师板书:正方体)

  (4)教师小结正方体特征(课件展示)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5)你怎么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

  4、认识圆柱和球

  (1)出示圆柱、球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并反馈: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有时能滚动;球没有面,能随便滚动。(前面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的激烈了)(教师板书:圆柱球)

  (3)教师小结圆柱和球的特征。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5、知识回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

  (2)课件展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学具,一边摸,一边读对应图形的特征。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的袋子里装着一些立体图形,通过让一个学生摸一摸,描述对摸到物体的具体感受,让另一个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几何体。

  2、滚一滚,玩一玩

  让学生拿起各种几何体,尝试滚一滚,让学生体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特点。)

  (四)知识应用

  1、找朋友

  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几何体,让学生把对应的物品与几何体连线。(通过此题,建立学生对物品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会填

  课件展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数数各种几何体各有几个。(通过此题,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3、我是小小艺术家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交流时先说一说搭成的是什么,再说一说是由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让学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进行交流。(通过此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它们的特征。)

  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六)作业布置

  1、找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与家长或小伙伴说说。

  2、利用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积累观察几何体的学习活动经验,我特意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常用物体的分类,直观认识图形的特点,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设计“知识运用”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在活动形式上,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使用生活语言描述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逐步帮助学生发现这四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特征的认知基础。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7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四、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

  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仔细观察,分—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4、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巩固练习(第37页1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七、布置作业练习八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积木吗?说说看你们都玩过哪些形体的积木?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积木的形体,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联想以前玩过的积木,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分一分,初步感知。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出示实物,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体?(正方体)所以题目中,它就和正方体用线连起来了,你们能把其他的连一连吗?(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师:找一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再填一填。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填的是又快又好。

  教师指导孩子按顺序找,找一个划掉一个,提醒孩子要细心仔细。并指导孩子上黑板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三题

  先引导孩子辨别左右,并注意纠错。指导孩子正确答题。再指名学生说一说,谁的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五、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小组交流,汇报。

  2、游戏 “看谁摸得准”。 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

  1、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2、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六、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 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看到我手中举起的物体,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判断它是那种图形,然后快速找到这种图形,它们就互为好朋友。我说嗨、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们要说嗨、嗨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声叫出他的名字。想玩吗?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4位老朋友。看!你还记得它们吗?它们都是谁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认识几位新朋友,它们已经在大屏幕上等待同学们啦!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新朋友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滚动。

  (2)摸一摸: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两个平平的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贴图:把叫圆柱画在纸上,是这样的。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两个平平面是圆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都有 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4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给老师桌上的物体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看到我手中举起的物体,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判断它是哪种图形,然后快速找到这种图形,它们就互为好朋友。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师: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它的名字叫…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学生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六)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别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各种立体图形光感受他们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会区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白板 图形卡片 立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题

  哇!同学们从家里搜集了这么多物品,你能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吗?

  生:牙膏盒,饮料罐,积木块,皮球,乒乓球,魔方,色子等。

  师: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物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品的形状吧!(板书 认识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物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

  学习任务一:同桌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 课件出示,老师的物品这么多物品堆放在这里,太乱了,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与同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

  3、小结:我们能把这些物体按照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课件出示

  【过程评价】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类物品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

  学习任务二: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1、观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预设汇报:

  (1) 长方体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我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

  对面相等 它们的面有大有小

  (学生们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你的是这样的吗?并随孩子们一起利用多媒体帮孩子们验证,孩子们直观感受。)

  (2) 正方体

  师:课件出示正方体的物体,教师明确其名称为正方体,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说出他们的特征。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这些面是正正方方的

  这些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学生汇报每一种特征老师跟随孩子一起验证,并提醒孩子仔细观察)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仔细观察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吗?

  (3)认识圆柱、球

  ①课件出示圆柱、球,形状像他们一样的物体叫圆柱、球,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

  ②汇报:学生拿出圆柱、球,并汇报特征。

  圆柱:有两个面,平平的,是圆形的,

  两个面一样大 只能朝一定的方向滚动

  球: 没有平面 任意滚动

  (教师跟随孩子们的发现课件展示其特征)

  找出圆柱、球的相同与不同。

  【过程评价】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课件出示

  1、猜一猜,并说一下你是怎样猜到的?

  2、引导辨认,区分实物和图形。课件出示图,学生找生活中的实物立体图形。

  3、数一数,机器人图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各用了几个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的学习的?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有六个平平的长长方方的面

  上下

  长方体 对面相等

  左右

  前后

  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有六个平平的正正方方的面

  每个面都一样大

  正方体

  有两个平平的圆形的面

  上下一样大

  圆柱 能沿一定的方向滚动

  没有平面

  能任意滚动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课件,多个四种不同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2.提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二)进行新课

  1.活动一:分一分。

  (1)桌面上有许多这些物体,摸一摸它们,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2)刚才小朋友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你们再想一想,能不能把他们分分类?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分了几类?怎么分的?

  (4)我们来听听这个小组是怎么分的?

  (5)你们组分了几类?你们组把这一类(正方体)举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

  (6)他们把这些方方正正的物体归为一类,我们给这类物体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吧!

  (7)请你们举这一类(长方体)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呀?

  2.活动二:认一认。

  (1)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小朋友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们请四个小同学来扮演这四个伙伴。

  a.他演谁?(长方体)他的朋友在哪里?

  b.你演谁?自我介绍一下吧。(正方体)

  c.你演谁?(圆柱)

  d.下面该谁出场了?(球)

  (3)小朋友,你们真能干,都找到了好朋友。那你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呢?

  3.活动三:记一记,想一想。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三)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袋子里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大家去找找它们吧!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02-03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09-03

认识图形一教学反思09-22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09-15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07-28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1-09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2-02

《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反思09-14

认识图形的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