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

时间:2025-06-21 08:23:21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晏子使楚》教案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晏子使楚》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晏子使楚》教案3篇

《晏子使楚》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同学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测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身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战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身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身作为一个大国使者和作为强国齐国的尊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

  3、激发同学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举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晏子反驳楚王中这些句子的逻辑性的思维结论。

  二、说学情

  (一)同学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同学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二)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同学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笼统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让同学认真解读,掌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同学的笼统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一)推导法:

  在解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句子时,教师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分别先后给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同学得出结论。从而得出结论,让同学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

  (二)诵读法:

  为了让同学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冷静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同学细读人物的语言和其前面的提示语,才干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

  (三)剥笋法:

  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同学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

  四、说学法

  (一)联想与想象:让同学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笼统思维品质的培养;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

  (二)朗读与讨论:

  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同学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同学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同学发明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

  (三)再现与扮演: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同学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同学通过自身的阅读理解进行扮演。我们不求同学扮演的优劣,但小朋友在扮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拍三集电视连续剧的情景,激发同学的扮演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再现文学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一起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掌握。

  (二)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要求是:移动式的一个三段论。)

  例: (1)狗国,开狗洞。

  (2)访问狗国,我得钻狗洞。

  (3)楚国是狗国。

  (三)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1) 启发谈话,回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第一大段。

  (2) 考虑:当时的楚国是怎样一个国家?想象当时的楚王又是怎样一个国王?楚王要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国势强盛、显显威风

  2、整体阅读

  (1) 快速阅读第二大段,考虑: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几招?

  (2) 读后交流

  (3) 讨论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读“只好”的三个句子。

  板书:只好,开城门,陪着笑,赔不是

  (4) 再连读这三个结果,考虑楚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小结 楚王是步步退却,直到“赔不是”。

  3、赏读第一个故事

  (1) 一个依靠国势强盛,霸气十足的楚王为什么会在最后向晏子赔不是呢?细读第一个故事,说说其中的原因?

  (2) 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一句的含义。

  (3) 课件出示: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

  (4) 读好这个句子。

  (5) 想象说说:当时接待的人向楚王报告时的情景。

  (6) 齐读这个段落。

  4、赏读第二个故事

  (1) 见面后的楚王又是如何对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应对的?细读课文。

  (2) 交流汇报:理解:瞅、冷笑、严肃、装着为难、拱了拱等句子。

  (3) 重点理解:描写人多的三个句子。试说成语:遮天蔽日、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4) 解读:说说:故意笑了笑和陪着笑的两个“笑”有什么不同?

  (5) 课件出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既:

  A 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去。

  B 我是最不中用的人。

  C 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5、赏读第三个故事

  (1) 自学课文:考虑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2) 合作交流说说句子含义。

  (3) 课件出示:类比推理的三段论。

  既: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在齐国丰衣足食,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楚国是个强盗之国。

  (4) 结论。理解:“水土不同”一词。

  (5) 个别朗读。

  6、小结再现

  (1) 通读三个反驳的故事,你觉得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机智、善辩

  (2) 请你们合作表示,自由分组整备。

  7、表示深化

  (1) 分三组分别扮演,同学自由选择一个自身喜欢的角色。(整备拍摄三集电视连续剧)并给出每集电视片片名。片名应该是开放的。

  (2) 让同学说说:人们看完这个电视片你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结论也应该是多元的)

  8、课后作业。

《晏子使楚》教案 篇2

  一导课

  1作者说自己是晏子,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给同学们讲自己出使楚国的事情,看谁最聪明?表现最好?板题《晏子使楚》。

  2分析使的意思

  (1)使

  是什么意思?

  出使,派遣去。

  (2)什么人可以出使别的国家?

  (3)出使的时候代表了什么?

  (4)为什么要出使?

  (1)如果我到你们家去做客,你高兴吗?

  (2)你会怎样招待我?如果我到你家去,那可是你的荣幸!

  (3)二楚王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想干什么?

  板

  趁机

  侮辱

  (4)过了几次招?他侮辱了我几次?

  (5)结果怎样?

  板

  尊重

  4穿越时光隧道,穿越到70页,看我那天的表现吧!

  二授新

  〈一〉第一次楚王怎样侮辱我的?默读第二段。

  1请生概括

  2师譬喻:如果你现在要进教室了,我把门一关,让你从墙上开的一个小洞里钻进来,你的心情如何?此刻我跟你们一样生气。楚王的做法体现了什么?侮辱不尊重

  3我用什么话来反击?请生有感情读。

  4他这句话说白了是什么意思?(如果楚国是狗国,我就从这个狗洞里钻进去。)

  5结果怎样?

  尊重

  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迎接

  6处王此时的心情从哪个词语反映出来的?(只好吩咐)

  7这件事反映出晏子的什么?板

  聪明才智

  8表演

  过渡语

  楚王并不甘心,又挑起第二次侮辱

  〈二〉分角色读:划

  神态词、动作词

  冷笑是什么态度?

  2听到这话晏子的神情怎样?严肃说明什么?

  3晏子说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是什么句式?(排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既然你........你来呢?哪个词说明楚王的态度?(打发)我们一般都会打发什么人?这又体现了什么?(侮辱)

  5串词: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读他说的话.

  6他为什么要故意笑?(嘲笑)

  7楚王为什么只好陪着笑?

  8结果?(赢得尊重)

  9再次反映了什么?(聪明才智、口才好、思维敏捷、爱国)

  〈三〉楚王仍不甘心,又可以安排酒席来侮辱晏子,(表演读)

  1正当他们吃得很高兴的时候,就有五是压着齐国的盗贼从他们面前走过,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说明了什么?

  2从楚王的表情看他的心情。

  3晏子的神情怎样?(面不改色)

  4淮何意?边说边画。

  5水土指什么?(风气)

  6最后结果怎样?(只好陪不是)(尊重)

  〈四〉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别的国家去,就代表了自己国家的形象,所以请大家为自己的祖国增添光彩吧。像晏子一样爱国吧!

《晏子使楚》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但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中的“冷笑一声”和设问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就能体会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还有从“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这句话中的“打发”一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让人体会到楚王的傲慢无礼。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当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齐国人时,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对待楚王时动作、神态的描写,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这些词语和语言的描写,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等语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晏子的冷静、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通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⑵ 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⑶ 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⑴ 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⑵ 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⑶ 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⑴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⑵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⑶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

  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7、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8、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以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1、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2、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钻狗洞 下等人 押强盗 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 生盗之国

【《晏子使楚》教案】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案10-17

【精华】《晏子使楚》教案三篇03-25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9-29

《晏子使楚》教案模板汇编九篇10-18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优秀06-11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0-14

人教第十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08-02

晏子使楚读后感09-24

《晏子使楚》读后感10-28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