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实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他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同学待人诚实、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几个同学排练一个小品:一同学在学校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同学据理劝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他人有事找家长亲,家长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学校里随地吐痰等等,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刚才几位同学扮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同学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假如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同学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身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同学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同学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
对参与交流的同学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同学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俺的发现
一、学习“俺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
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身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身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他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同学明确:
写的是自身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考虑表达的内容:
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身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3、同学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同学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同学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同学轻声交谈。
4、同学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一、词语盘点
1、同学自读。
2、同桌互查。
3、同学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1、告诉同学,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括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身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俺们中华民族的保守美德。
2、自读。
3、师生一起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钱素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
2. 初步学会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
3. 学会本课生字15个,理解10个新词,能提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能用不仅……而且……造句。
二、课前准备
课件
三、重点难点
重点: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难点:能领会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明白学习要有耐心,不怕苦,不怕累;体会群鸟在学艺时心情。
四、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群鸟学艺。(出示课题:群鸟学艺)请大家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群鸟指哪些鸟?向谁学艺?学什么艺?他们是怎样学艺的?结果怎样了?)(出示问题)
(3)同学们的疑问老师整理了下,看看同学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2. 听课文录音,完成部分问题。
(1)同学们要知道这些问题,怎么办呢?这样,老师先请大家听一遍课文,看同学们能马上知道哪些问题。(听录音)
(2)现在你能回答哪些问题了?(根据回答,出示图片)
3. 自学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下两个问题,比较难回答,那么,我们来自学课文来了解。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②划出词语,在不理解的词语上打?;
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请你说出来。
4. 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自学完了,现在陈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生字你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开小火车读生字)
(2)读词语,找出有疑问的词语,集体解疑。
(3)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5.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群鸟学艺的结果怎样?你在文中哪里找到了答案?请把它读出来。(出示最后一段)
(2) 群鸟学艺的结果有几种情况,请你简单说一说。
(3) 这三种情况,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漂亮、又结实又暖和是小燕子搭的窝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不仅……而且……连起来。想想我们身边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谁能用上不仅…而且…说上一句话?
(4) 你认为谁不会搭,谁搭的窝很粗糙?他们是怎么学的?读2~6自然段,四人学习小组一起讨论:①找出群鸟怎么学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②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时注意读出猫头鹰的自以为是,老鹰的骄傲,乌鸦的得意,麻雀的高兴,小燕子的'喜悦)
(5) 同样是向凤凰学搭窝,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的?课文中凤凰说的话中有交代,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学一样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
①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②根据句子中的词语,说说乐的想法。
(6) 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6.作业
(1)抄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导学重点】
1.快速阅读,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导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知识链接: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严密,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作引用: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3、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自主学习】
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注音:
峰峦 一霎间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崩塌:
3.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A、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合作探究】
1、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2、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4、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达标测评,整理学案: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是一篇介绍识别天气的方法的说明文。
2、文章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
3、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4、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
5、“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7、“华”的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
8、华环由小变大
9、天气趋向晴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词语迷宫游戏。(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各种游戏名字)
2.刚才我们玩游戏,大家快乐吗?让我们继续去感受快乐吧!
【设计意图】词语迷宫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复习上节课所以积累的词语,寓教于游戏中。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一起游戏真快乐,一起读书也快乐。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呀,经常独自在家。谁来读读第一节,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找找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做什么?
(2)指名说。
课件出示:折纸船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3)一个人的时候只能做这些吗?还有别的活动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
(4)除了这些活动,你独自一人还玩过什么?赶快想想,能不能再给我们推荐一个你觉得最有意思的?让大家都和你一样,一个人也能快乐的玩耍。
点评:哦,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玩,很好!
(5)(课件出示:静悄悄。)谁会读这个词?(指名读)好安静啊,一点声音都没有。(全班齐读)这种形式的词语是什么形式的?(ABB)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指名回答:冷清清、金灿灿、白茫茫……)
(6)你说得真好,老师再奖励你带着全班孩子一起读读这个小节,把你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学习第二小节。
(1)一个人游戏挺快乐,但有些事儿得两个人做,合作起来才能把游戏做好呢。什么游戏需要两个人玩呢?
(讲故事、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跷跷板……)
(2)你们想不想玩个合作读书的游戏呢?同桌商量一下怎么样分工合作,才能把第二小节读好?
(3)按照你们刚才商量的办法,好好读一读第二小节。一会儿我们比赛哪一对同桌合作得最好!
3.学习第三小节。
(1)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那三个人玩呢?也很好!三个人可以玩什么游戏?(讲故事、甩绳子……)
(2)这些游戏三个人玩起来就更带劲了!谁能读得带劲点?
(3)指名读。
4.学习第四小节。
课件出示:
四个人玩,很好!
五个人玩,很好!
许多人玩,更好!
(1)齐读这几句。
(2)你体会到什么?(人多更好玩,更快乐!)说说为什么?
课件出示:
人多,什么游戏都能玩,
拔河,老鹰捉小鸡,
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
连开运动会也可以。
(3)人多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什么游戏都能玩,连开运动会都可以!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啊。你们看,大家一起笑着、喊着,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快乐的'事啊!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吧。
5.课堂总结。
一起游戏很快乐,一起读书也很快乐,怎么都快乐!
【设计意图】将读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游戏的乐趣。一起游戏、一起快乐,更加欢乐。
三、游戏课堂,寓教于乐
1.练习表演读:
一人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同伴一起读第二段,由此顺延,最后全班一起读第四段。
小结: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共处也是一种快乐。你想天天快乐,可以每天做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有了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2.学习完本课,我们知道了哪些好玩的游戏呢?(生说,课件出示游戏名称:折纸船、折纸马、踢毽子、听广播、下象棋、打乒乓球、讲故事、跳皮筋、掰手腕、过家家、学唱歌、丢手绢、拔河比赛等。)
【设计意图】孩子们年级小,喜欢表现自己。通过表演读,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加强团结教育。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小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仿照课文创作小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板书: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二段。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有礼貌。
2、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课前准备
与课文配套的教学挂图,损坏公共利益的图片。
一、以题激趣
1、揭示话题:“这样做不好”。读题。
2、质疑: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如: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不好?不好在哪里?)
二、了解图意
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讨论、交流、评议
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怎样劝说她们不要这样做?
a、自己练说。
b、师生角色交流。
老师承担阿姨的角色,学生承担劝说者的角色。
生:阿姨,不要让水龙头的水不停地流。
师:水多了,菜洗得干净。
生:这样做不好。
师:没关系,水多得很,用不完。
过渡:阿姨不听你的,怎么办呢?再想想办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c、评议:为什么阿姨不听劝说?要怎么说阿姨才会接受我们的意见?
d、相机引导,明确怎样劝说最有效:劝说肘要讲出道理,讲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采用温和的语气。
过渡:同学们再想想,这样做为什么不好?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把你的好办牲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组准备推选两位代表汇报,一人说—幅图。
e、分组讨论。
f、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在草地上蹋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影响别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水,而水资源是有限的。(可以联系我国某些地方的'缺水状况举例说明)
g、评一评。学生互评,教师提醒学生多发现同学的优点,给予肯定。对说得好或说话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
四、表演
1、每组选一幅图演一演。联系实际,注意劝说的语言、方法、态度、语气等,可以加上被劝说人的语言和动作。
2、汇报表演,评评哪组演得好。
五、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同学们,平时,你们是否看到过像这样不好的事?
1、学生举例。如:用小刀在树上刻字,把衣服晾晒在树上等等。
2、学生分组交流:遇到这种事,你们应该怎么做?
3、各组选送代表在班上交流。
4、设置情境,演一演。攀折树枝,往稻田里扔石头
5、评议、总结。鼓励学生在学校、家里发现不该做的事大胆劝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5-05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09-20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教案【经典】03-31
语文优秀教案07-03
语文教案07-27
语文教案[优]04-15
[实用]语文教案04-30
[精品]语文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