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

时间:2024-07-06 10:05:16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难点:体会写法,感受语言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3、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

  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 篇2

  教学要求:

  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 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课时安排:

  1、 折扣……………………1课时

  2、 成数……………………1课时

  3、 税率……………………1课时

  4、 利率……………………1课时

  5、 学会购物………………1课时

  1 折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 “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 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1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

  板书:(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2、第13页第1、2、3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2 成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二、 探究体验

  1、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2、 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3、 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4、 教学例2

  (1)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 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 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9页做一做

  2、第13页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3 税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介绍有关纳税的知识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993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说不同。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二、 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

  2、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30×5%=1.5(万元)

  三、 堂上练习及作业

  a) 第10页做一做

  b) 第14页第6、7、8题

  四、课堂小结

  税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4 利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 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二、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 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 =5000×1.075

  =5375(元)

  三、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5 学会购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 出示第12页的例5

  2、 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 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 篇3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藏戏》录像。

  六、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今天学习第15课《藏戏》,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大家都收集了我国传统剧种的相关资料,谁能说说,你都收集哪些剧种?

  出示课件。

  师:有一种剧种,复杂到必须带着面具演出,简单到演出时没有舞台,漫长到演出到三五天还没有结束,那就是——齐读课题。

  那么,藏戏是一种怎样的戏呢?大家愿意欣赏吗?

  播放藏戏——

  师:从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大家已经被藏戏的魅力所吸引,但是,我们只能看这些了,因为,藏戏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呢!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

  师:从阅读提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方法有哪些?

  ——读、想、说

  师: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写。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读、想、说、写这四种方法学习课文,学习之前,刘老师准备了一些难读的词,看大家认识了吧?

  出示课件。

  (指名读第一组;齐读第二组)

  师:下面的这一组,比较难读,谁愿意读?(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对唐东杰布有多少了解呢?

  出示课件。指名读。

  师:唐东杰布可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出示课件。

  指名回答。

  板书:形成特色

  师:从哪到哪是讲述的是藏戏的形成?

  师:那么,从哪到哪讲述的是藏戏的特色呢?

  师:唐东杰布看着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的牛皮船,被咆哮的江水吞噬的.百姓,一无所有的他发誓为民造福。于是,他与七位姑娘组成第一个藏戏班子,到处说唱,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修筑了58座铁索桥,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就是藏戏的形成。

  出示课件。

  板书:面具舞台演唱

  出示课件。合作读。

  出示课件:“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毫无倦怠。”

  师:随心所欲什么意思?

  师:大家试想,如果你身在演出现场,你会怎么看戏呢?

  下面,请大家总结一下,藏戏的特色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面具、舞台、演唱的特色。

  齐读。

  是呀,这些都是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

  板书:魅力

  难怪课文开头用三个反问句介绍了藏戏的三个特点。

  出示课件。

  齐读——

  师:谁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师:男生读反问句——女生改陈述句;女生读反问句——男生改陈述句。

  他就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藏戏(齐说)。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一传就是600多年,回顾全文,文章开通总写了藏戏的三个特点,然后分别写出了藏戏的形成和特色,最后总结全文,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总——分——总”,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

  相机板书:总→分→总

  师:这就是《藏戏》这篇课文的在写作方法上的表达方式:总→分→总(齐说)

  出示课件:学完课文,请你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以“藏戏”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可以介绍藏戏的历史、传奇故事、艺术特色等)。

  师: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我国剧种的相关资料,老师还要问一下大家,我们山东有哪些剧种呢?

  师:这节课,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老师一道,感受着藏戏的独特魅力,刘老师为大家的精彩点赞!

  师:竖大拇指!

  下课!

  附:板书设计

  藏戏的形成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步发誓为民造福

  ↓

  唐东杰布与七位姑娘组成第一个藏戏班子,到处说唱,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修筑了58座铁索桥,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1-09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凡卡》08-02

六年级语文下册总结11-12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02-09

藏戏教学反思04-03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2-23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7-26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2-23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