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时间:2024-07-01 13:23: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裁缝店的王阿姨接到一笔订货单:东风小学要在一年级新生中发展150名少先队员,需要做150条红领巾,要买多少布料呢?这可难坏了王阿姨,同学们,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解决?

  那么,做一条红领巾必须知道什么?(面积)

  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口述)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仿照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

  (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

  (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对照拼图进行汇报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的课件)

  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四: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五: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教师概括:通过动手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设计意图]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除了刚才我们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外,请同学们再用剪拼的方法进行推导。

  (1)小组讨论:怎样剪拼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交流汇报(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

  中线

  中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活动三:

  老师还会一种推导方法,叫折叠法,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

  学生思考,得出结果,汇报交流并演示折叠过程。

  教师讲解,并用课件演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2)(三角形高的2)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对有余力的学生是一种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师小结:我们用拼图法、剪拼法、折叠法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S=ah2(板书)

  4、公式运用

  出示例题:王阿姨计划做的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做法和结果

  S=ah2

  =100332

  =33002

  =1650㎝2

  三、巩固拓展

  1、算出下面每个角形的面积。

  2、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你认识吗?算一算一块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176㎡

  3、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4、下图中哪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他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维。2小题的设计又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都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

  师: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的

  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2 新知探究

  (一)、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生说推导过程

  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我门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和四边形。

  (二)、动手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型,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组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成果,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经过猜想,验证,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请展示给大家看。

  生展示

  汇报一: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汇报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汇报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除此之外,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2

  =长×宽÷2

  =底×高÷2

  (四)、例题讲解

  红领巾底是2500px,高33 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巩固提升

  (一)、 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 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单位:厘米)

  (二)、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 单位:厘米)

  (三)、上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图填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四) 、选择:下面图中面积计算是4 × 3 ÷ 2 的有( )。

  (五)、用两种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六)、思考题 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2

  = 长×宽÷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 底×高÷2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以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割、补、移等方法,也学会了把未知的学习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意义。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被转化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3、会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是同底(长)等高(宽)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通过故事情景产生生活中三角形比较大小的问题:

  1、比三角形的大小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比什么?

  2、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呢?

  小结 :运用透明方格纸来比较三角形的大小是一种方法,但你感觉怎样?

  二、探究阶段

  (一)画三角形。

  1、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画三角形。

  操作说明:

  (1)以长方形纸的一边作为三角形的底边。

  (2)以对边的任意一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

  (3)连接顶点与对面的两个角。

  (4)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2、大组交流。

  3、猜一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三角形猜一猜它的面积是整个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4、观察已画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的特殊关系

  5、画出三角形已知底上的一条高,观察已画的三角形的面积占整个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二)实验

  1、剪拼三角形。

  操作说明:

  (1)剪下你所画的三角形。

  (2)将剩下部分拼到剪成的三角形中。

  思考:剩下部分拼成的三角形是否与剪成的三角形一样大?

  (3)填写实验报告。

  2、学生完成报告后交流

  (三)归纳

  根据学生的实验得出结论: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2)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相应长方形面积/2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运用阶段:

  1、教学例

  2、计算导入阶段的3个三角形的面积

  (1)分别测出3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作好记录。

  (2)计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3)交流。

  (4)拓展:找出下列图形中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什么?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计算三角形面积要知道那些条件?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4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

  1厘米

  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1)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

  (3)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4)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析: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里老师打破了学生等待老师提问的常规,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提出问题,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点拨激思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探索解疑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 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1)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

  (2)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底和高)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它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

  (学生依次讲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情况)

  (3)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底×高÷2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S=a×h÷2

  (4)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1:我是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是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学生2:我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上面对折下来,然后剪开,把它补在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也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生3:我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重点对折,然后又把底边的重点这样对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再乘以2,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这个方法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太棒了。

  生4:我还有一种办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析:把探究的权利充分的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折、移、拼、剪,得到了不同的图形,虽然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但达到了同一目的,得到了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思维个性得到了发挥。)

  <三>归纳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xx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回去继续反思整理,写出你们的反思报告。

  (析: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学后有什么感想,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把课后反思纳入到学习的系统连续的过程中。)

  总析: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和“悱”及对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2。重视研究问题的过程。

  这节课以思维训练代替了重复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推导出公式,没有通过太多的练习却获得了超常规的解题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6页。

  教学目标:

  通过用面积单位测量三角形的面积探索出计算三角形的方法,从而概括出求三角的面积公式,通过间接测量体会数学的简捷美。

  教学过程:

  一、用直接测量法计算面积

  1.老师指导学生把给定的三角形画在绘画纸(1 ㎝1 ㎝)上,如下图:

  2.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汇报,可能说:正好是一个单位的面积太少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也太难了吧。

  二、用转化法计算面积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现在我们如何把三角形变成学过的图形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呢?学生可能说:

  1.在直角三角形的右上角再画一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就变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12㎝2,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是6㎝2。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就不好办了。

  2.在锐角三角形右边的右边再画一个同样的三角形,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是6㎝2。

  3.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2。

  4.在直角三角形的左边再画一个同样的三角形,也是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所有的三角形都变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5.在高的一半的地方剪开,上半部分旋转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与三角形的一样,是6㎝2。

  三、概括面积公式

  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用任意三角形通过间接测量法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能说:

  1.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用间接测量法测量底和高的长度,三角形也是底和高互相垂直,也应该是测量底和高的长度。

  2.用两个完全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S=ah2。

  3.在高的一半的地方剪开,上半部分旋转一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它的高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S=ah2。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例1:

  2.辨认图形,运用面积公式列式计算。

  S=ah2

  =100332

  =1650(㎝2)

  3.做一做:见教材。

  五、巩固练习

  练习十六第85页第1、2、3题。

  教学反思:

  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材出于默认的理由而没有编排数格子,从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完全测量可以推出三角形更不可能完全测量。因此造成了三角形面积教学忽视培养二维空间观念的后果。本设计让学生继续数格子,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直观地找到将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的方法。完整单位的格子少,不完整单位的格子其形状不规则,转化和探索成学生必须的选择。在数格子的过程中学生既认识用面积单位测量的局限性和长度测量的便捷性,又可以体验转化方法的多样性和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面积的计算都必须依靠互相垂直两条线段,长方形的两条边互相垂直,这两条边长度相乘的积就是它的面积;平行四边形垂直的两条线段不再是邻边,而是底和高,所以底和高长度相乘的积是它的面积;而三角形用底和高的长度算不出面积,还得再乘上一个系数1/2。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6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⑴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⑵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7题: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途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了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涂了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七第11※题: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的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因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角,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所以剪去的面积是2×2÷2=2平方厘米。

  3.练习十七第12※题: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是58米。估算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是多少公顷。

  分析与解:课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和60米,再算出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约是:400×60÷2=12000(平方米)=1.2公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第6、8题。(分组完成)

  四、作业

  练习十七第9、10题。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7

  内容:小学数学第九册(84页--87页)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每个三角形面积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关系。

  教具准备:动像投影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两个)

  学具准备:印发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一对。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我认为,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探究推理能力。教学要改革,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由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研讨、主动发展,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进行操作训练、听说训练、思维训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改变常规“先分后总”的方法为“先总后分”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操作、探究、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在操作中思考,分层验证公式;在练习中思考,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感知规律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

  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思考、讨论:(1)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是什么?

  [说明:这一剪多问,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与平行四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觉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引发了深层次的心理动机]

  二、操作--思考--验证公式

  “底×高÷2”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形状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吗?学生持怀疑态度,又怀着较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进行操作、剪拼、思考、归纳。

  三角形面积计算是一个什么样的计算规律呢?教师随着这个问题提出以下要求:

  (1)学具袋里有一些三角形,同学们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剪、摆、拼、思考一下三角形面积是不是都有“底×高÷2”的计算规律。

  (2)同桌同学可共同讨论、研究。

  (3)有结论以后可到黑板前面展示其过程,并说明理由。随学生展示出现以下情况:

  摆拼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拼

  (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两个直角三角形)

  长(正)方形面积=长×宽

  三角形面积=底×高÷2

  剪拼二:用一个三角形剪拼。

  图(1)(2)(3)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

  (1)三角形面积=底×(高÷2)=底×高÷2

  (2)三角形面积=(底÷2)×高=底×高÷2

  (3)三角形面积=底×(高÷2)=底×高÷2

  从而归纳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

  教师: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成:

  S=ah÷2

  [说明:学生怀着验证三角形面积是不是“底×高÷2”的强烈心理动机在课堂提供了较大“自由”空间里。主动进行摆拼、剪拼、思考、讨论。归纳并验证了“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求积公式。手、口、脑并用,操作能力、听说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5.出示第85页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抽一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练习--思考--培养能力

  1.完成第85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先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再算出它的面积.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弄清为什么要除以2?

  2.独立练习86面练习十六第1.2.3题。

  3.想一想,下面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等底等高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一个三角形面积为20cm2与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0cm2

  4.思考:

  (1)右图中甲、乙面积是()

  A.一样大B.甲大

  C.乙大D.不能判断

  (2)如右面三角形A.B.C的面积

  为6cm2,底边AB长为4cm

  在图中画出第三个顶点C的位置。

  顶点C的位置仅有一处吗?

  你能作几处呢?

  [说明:练习分三个层次设计,第一层基本练习,旨在巩固、熟练公式;第二层设计判断练习,学生在思考中,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对求积公式的理解;第三个层次,主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逆向思维能力,同时深化对三角形求积公式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2个完全一样的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剪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真精神。做这样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需要我们计算红领巾的什么?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

  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会求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1、猜测:

  你想用什么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三角形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用桌子上的材料(每人一个钝角三角形、每组一把剪刀)试试吧。

  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了吗?有难度吧。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换种方法用两个三角形来拼呢?

  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用两个同样的钝角三角形拼一拼。展示作品。

  3、小组合作。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学过的图形吗?

  同学们想试试吗?根据提示板上的提示研究吧。

  提示:

  做一做:想办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找一找:转化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

  4、学生汇报。

  5、归纳小结。

  转化后的图形用一个名字概括,哪个比较合适?

  三、推导公式

  1、回顾

  课件演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旋转、平移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得出结论

  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为什么要除以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该怎样计算?

  3、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的研究过程正好体现了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方法——转化法。

  4、拓展延伸

  介绍刘徽用一个三角形推导出了面积公式。

  四、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解决红领巾的问题。

  2、解决底是8厘米、10厘米,高是6厘米的三角形的面积。

  体会底和高的对应性。

  3、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底是1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一起来分享吧!

  追问:

  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只要大家勤动手、勤思考,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底×高÷2

  S=ah÷2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9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面积的计算。课本P47--P49。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正确选择条件,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3、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渗透图形变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剪拼的还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三个图形与三对三角形、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基础。

  昨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是通过沿高剪割、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后推导出来的。(演示推导过程)这样我们就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成了已会的旧知识。(板书:转化)

  我们今天也要应用这个思想来学习新知识。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多媒体屏幕出示3个三角形。放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就是多少面积?

  (1)、分别说说这三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2)、请你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3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不满一个的,都按半格计算,小组里分一下工,每人数一种。看哪个小组数的最快)

  边数边思考:

  (1)。如果以水平方向的边为它的底,那么高在哪里?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2)。并且请你根据所得的结果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思考题交流。

  师:那么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你想转化成怎样的图形?

  1、尝试操作

  每个学生放有九个图形,其中六个三角形。请你剪一剪,或者拼一拼。看看三角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要求:每个人做一次剪的实验、做一次拼的实验,小组长进行一下分工。

  交流:通过剪一剪,或者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汇报剪的情况。

  (1) 请学生把自己剪的图展示在投影仪上。说说你是怎样剪的?发现了什么?

  根据剪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2)交流拼的情况,说说你是怎样拼的?通过拼一拼,你又发现了什么?

  展示在投影仪上。根据拼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升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PPT课件展示红领巾,并提问你知道要用多大的红布吗?求所需红布的大小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什么?

  提示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提示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通过裁剪、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学习过的矩形,从而探究出其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说明本节课类比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探究过程,来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引出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操作转化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类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索过程,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好讨论记录,讨论结束后找小组代表做全班分享。活动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提示:探究关键如何将未知图形转换为已知图形。

  学生展示汇报:有拼接出矩形、有拼接出平行四边形。只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观察思考

  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二者的底、高、面积分别是什么关系?同桌之间交流分享。

  (三)应用新知

  1、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来学习的。牢固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条捷径。

  本小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数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数对,盟生一种探求更好、更简捷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平移、旋转分别拼摆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发现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渗透“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第三部分是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建议

  教师要先复习三角形的特征,能画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先用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提问:能不能也把今天学习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其它图形?首先利用书后材料剪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照书中安排的层次,先研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不同图形,重点解决为什么不把它们转化成三角形的道理。这样在研“两个锐角三角形”时,就不会转化成没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二层中要注意解决旋转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借助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三层次则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情况)转化前后的对比,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由于已有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就可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本节课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会新知。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

  1、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

  2、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

  3、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

  (二)小组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板书)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种图形间的联系来推导梯形的面积了。谁来帮老师梳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平形四边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3、刚才展示的都是拼组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他们用了分割的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简单说说你们是怎么推导的。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方法不同,那你们推导的结论呢?

  4、总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共同点。谁来说说?

  5、是不是这样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读一读吧!(课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

  6、在这个公式中,哪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呢?在计算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四、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1、 总结:好了,同学们,刚刚大家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拼合,分割,旋转,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这个方法你们记住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判断题)

  3、通过刚刚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这个三秒限制区到底多大呢?你会求吗?需要什么条件?(课件出示)动笔试试吧。

  4、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想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5、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小到…大到…都会用到它。

  五、结语

  转化在数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图形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次用到了转化的策略,(课件)其实在学习计算时我们也用到了。那我们转化的目就是化未知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个未知的新问题,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问题都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去思考。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剪下第137页的三角形,标出它的底和高(量出底和高的长度)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3.学习新知识之前共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出的?(电脑演示推导过程)

  二、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数方格面积。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第69页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内分工合作)

  2.订正:看一看电脑博士数出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演示课件:拼摆图形下载)

  3.评价一下以上用“数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

  第二部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电脑演示拼摆过程(演示课件:拼摆图形下载)

  (3)讨论: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第三种拼法)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电脑演示拼摆的过程(突出旋转、平移),(演示课件:拼摆图形下载)

  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钙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下载)

  4.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第三部分: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1.例1、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由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5.6×4÷2=11.2(平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平方厘米。

  三、质疑调节

  1.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还有别的方法吗?

  四、反馈练习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2.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3.指出P69三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8厘米,面积是126平方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

  先用三角形面积乘以2,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再用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底(18厘米),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

  解:(厘米)

  答:三角形的高是14厘米。

  2、如图,正方形ABCD,三角形(1)的面积比三角形(2)的面积大8平方厘米,厘米,求DE的长。

  分析:正方形中包括梯形AOCD,三角形ADE中也包括梯形AOCD。三角形(1)的面积比三角形(2)大8平方厘米,说明三角形ADE的面积比正方形ABCD的面积大8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ADE的面积就是(平方厘米),已知三角形ADE的面积和高,就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底(DE)。

  解:(平方厘米)

  (厘米)

  答:DE的长为21.6厘米。

  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6分米,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指导:按常规方法,只有找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才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显然此种途径用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把四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

  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的4倍。

  (平方分米)

  答: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例4下图中平方厘米,D、E、F分别是BC、AC、AD的中点,求

  分析: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DC是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三角形ADC的面积占三角形ABC的一半,面积是平方厘米。在三角形ADC中,三角形ADE和三角形CDE等底等高,所以三角形ADE的面积占三角形ACD面积的一半,是平方厘米。在三角形ADE中,AEF和DEF是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三角形DEF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ADE的一半,即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答:三角形DEF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师: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师: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ah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四、课外延伸:

  介绍“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 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 )倍。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16倍,高缩小2倍,面积就( )倍。

  (3)应用题练习,期末复习第15题。

  注意第(2)题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后再解答。

  四、复习土地面积单位

  1、(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1平方千米,1公顷各有多大?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

  2、应用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占地3公顷,它的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

  学生做完后,师问:这题要注意什么?

  (2)一个梯形的小麦田,上底长200米,下底长400米,高6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反馈时,说明最后结果单位要统一成吨。

  3、综合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复习了面积计算。进一步知道通过图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平等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按它们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补充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 )

  (3)62=62=12。 ( )

  (4)40公顷4平方千米。( )

  2、一块平行四边形棉田,底400米,是高的2倍,共收籽棉80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克?

  3、体育组跳箱的一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8分米,下底是1米,高11分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12-02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05-21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5-31

三角形面积计算说课稿12-01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11-05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3-22

《面积计算》教案06-13

【精选】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4篇08-24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4-03

《面积计算》教案优秀(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