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班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认识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水的兴趣,知道水的一般性质和用途。
2、丰富词汇:无色、无嗅、无味、透明、流动。
3、发展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盆水,水中有果冻碗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
3、每位幼儿一杯水;
4、字卡:水、无色、无嗅、无味、透明、流动;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水资源
1、教师播放录像,幼儿观看;
2、教师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的是什么?你们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吗?”
二、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
1、水的性质:
(1)出示一杯清水,让幼儿观察,问:“杯里装的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幼儿会回答:白色)再出示一杯牛奶,让幼儿观察,问:“杯里装的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牛奶、白色)再问:“水和牛奶的颜色一样吗?都是白色的吗?”从对比中知道:水是无色的,牛奶才是白色的。领读:无色。(出示字卡)
(2)出示一杯酒,问:“杯里装的什么?”(幼儿可能回答是水)“肯定是水吗?为什么?”“现在老师要让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不是水”(巡回让幼儿闻)“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个杯子里装的是不是水?(酒)酒有气味吗?(有)我们再来闻一闻水有气味吗?(没有)对,水是无气味的,既无嗅。领读:无嗅(出示字卡)
(3)问:“水是什么味道的呢?水有味儿吗?你用什么办法知道呢?”(请幼儿尝尝温开水)从而知道:水是无味的。领读:无味(出示字卡)小结: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请个别幼儿说。
(4)出示清水和牛奶各一杯,分别投入硬糖,问:“哪只杯里的糖粒看得见?”从观察对比中知道,水里的糖粒看得见,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领读:透明(出示字卡)
(5)“现在请小朋友玩水,好吗?”要求:将一只碗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碗里,倒满后继续倒,看看另一只碗里的水会怎样?(流出来)从而得出,水会流动。领读:流动(出示自卡)
2、水的用途: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的,还知道了水会流动,那么水有什么用途呢?(指导幼儿说)
教师进行小结:水的用途很大,人们每天喝水、洗脸、洗衣服、洗菜、做饭等都要用水;花草树木和庄稼也要用水;动物生存也离不开水,工厂生产需要水,发电织布需要水等等。所以,水的用途可多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用水呢?(节约用水,不能浪费一滴水)
教育幼儿要及时关闭水龙头
活动延伸:
朗诵儿歌:《水是个宝》结束
附:
水是个宝
水呀水,是个宝,人民生活少不了。
妈妈用它洗衣服,弟弟用它来洗澡。
淘米洗菜洗碗筷,家家户户不能少。
水呀水,是个宝,生产建设不可少。
庄稼要它来灌溉,花草树木也需要。
发电织布炼钢铁,大小工厂都需要。
水呀水,是个宝,它的用处真不少。
人人用水要爱惜,节约用水记得牢。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伞的名称、特征与作用。
2、能仔细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大胆描述伞的明显特征。
3、在师幼互动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并能迅速作出反映。
二、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伞店”的场景。
2、常见的伞:长柄伞、折叠伞等;特殊的伞:露天大伞、工艺伞、牙签伞等。
3、几种伞的图片、“售货员”挂牌。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伞店”售货员的身分,组织幼儿参观“伞店”,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观察常见的伞,了解伞的构造、特征与作用。
1、教师引导幼儿选取“伞店”里的一顶伞,开始重点观察。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材料等方面观察。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根据幼儿的观察反馈师幼共同提炼:伞可以分为伞面、伞架和伞骨。伞有自动伞、手动伞、有直杆伞、有折叠伞……这些伞可以挡雨和遮阳。
(三)观察几种特殊的伞,拓展对伞的认识。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观察的伞以外,你还见过其他的伞吗?“伞店”里还有许多特殊的伞,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幼儿自由观察特殊的伞,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讲述观察到的结果。
4、师幼共同小结:这些伞有的很大如露天大伞、有的很小如牙签伞、有的很漂亮如工艺伞。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有遮阳用的、有舞蹈时用的、有作为装饰用的。
(四)在游戏中巩固幼儿对伞的不同作用的认识。
1、出示伞的`图片,交代游戏要求。
教师:有几位客人也想买伞,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要求,然后一起挑选最合适的伞。
2、根据客人的描述选择相应的伞。
客人1:“我要出去旅游,生怕下雨所以要带顶伞出门。请小朋友帮我挑选一顶适合旅游用的伞。”
客人2:“我要开一个茶楼,需要一些伞撑在门口给客人遮阳用。请帮我选一顶合适的伞。”
客人3:“我要参加一个舞蹈节目,请帮我选一顶适合舞蹈时用的伞。”
(五)玩“买伞”游戏,鼓励幼儿完整清楚地描述伞的明显特征。
1、教师以“售货员”的身份提出游戏的要求:“伞店开张了,欢迎各位顾客前来购买。我们店的规定很特别,买伞不要钱,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能买到。说清楚什么呢?要说清楚你买的伞的特点,如颜色、柄是怎样的、伞面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售货员根据你的描述找出你要的伞。
2、幼儿自由选择售货员和顾客角色,共同讨论游戏语言,玩买伞游戏。
四:活动延伸:
1、美术活动:美丽的伞面。
2、设置“多彩的伞”游戏区,供幼儿自主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几种果核,了解它们的特征,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2、学习分类,观察比较果核的不同。
活动准备:
各种果实的果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秋天到了,有很多的水果都已经成熟了,小朋友在秋天的.时候都吃过哪些水果呢?
2、教师:在我们吃的水果的里面会有什么呢?(果核)
3、教师:小朋友们都吃过哪些水果里面会有果核呢?它们的果核都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所吃到过的果核。)
二、引导幼儿观察果核,说出它们的特征,并比较不同
1、教师出示各种果核,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看,这就是老师带来的不同的果核,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都是哪种水果或者食物的果核呢?比一比、看一看,它们有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2、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大胆描述它们的牲,比较差异。
教师:这些果核它们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
三、巩固幼儿对果核的认识
1、教师请翻看幼儿用书,请幼儿给果核找家。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画面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出自:屈;老.师"里面还有很多的果核,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果核都是住在哪个水果宝宝里面呢?
2、请幼儿先说一说这些果核都住在哪个水果宝宝家里,再把它们连起来。
四、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果核,以后小朋友们在吃水果的时候也可以去多多观察,看看这是什么水果,水果里面的果核又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一说。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在通过肢体和大脑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提升。幼儿在时间中培养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的活动,了解一些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发现能力,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过程。
3、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型号的电池若干;
2、钟表、手电、电动玩具、录音机、手机等;
3、 记录单;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活动任务要求:
* 第一个任务是;用老师准备的电池,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 第二个任务是:在安装电池的过程中,让幼儿发现、观察、思考: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
2、介绍记录单,鼓励幼儿把安装电池的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
提示:记录表上有个X,√?幼儿也可以自己画笑脸、哭脸等。
3、介绍活动一共分四桌,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物品去操作。
4、幼儿动手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情况。
指导重点:
(1)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电池两头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安装时电池鼓的一端顶在哪儿?平的一端放在哪儿?
(3)小钟表、手电筒、电动玩具等在安装电池的地方有什么标记?有没有和电池一样的.标记?
(4)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电池?你知道你装的是几号电池吗?
(5)幼儿的记录情况。
5、帮助幼儿总结归纳电池的一般常识和安装电池的一些方法。
(1)老师检查幼儿第一项任务完成的情况: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2) 老师引导幼儿把操作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步:归纳有关电池的一般常识。
* 提问: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符号?知道电池上有“+”正极、“-”负极。
* 电池的两端一样吗?知道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 电池都是一样大小的吗?知道电池的大小不同,型号也不同。常用电池有1号、2号、5号、7号电池等。
第二步:引导、归纳安装电池的方法。
* 引导幼儿归纳安装电池槽中的弹簧和电池安装时的关系。知道把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双向电池排列方法。知道虽然是两排,但仍然是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单向两节电池的安装方向。知道电池是正级负级、正级负级相连。
* 引导幼儿发现说出:电池上正负极的标记,和电池槽中正负极标记的关系和作用。知道这些标记是告诉人们安装电池的方法;
6、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结束:
幼儿可以到其他组去尝试,让别的玩具也亮起来、动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生活中锤子的用处。
2、了解锤子的结构及锤子的广泛用处。
3、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敲学习锤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剪刀,小刀,小棍子等一些生活常用工具,核桃及其他干果若干,人手一把锤子和一个里面垫有手纸的小罐子,课堂活动所需音乐,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核桃并提问:
1、我们平时吃核桃的'那个部分?
2、用什么办法能打开核桃壳呢?{幼儿自由回答}。
出示已备好的常用工具让个别孩子尝试打开核桃壳。{老师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经过尝试后总结出锤子是最适合用来敲核桃壳的。
二、幼儿操作,让幼儿学习用锤子敲开核桃壳,并让孩子品尝核桃仁,老师巡回作指导。
三、了解锤子的结构:
提问:
1、你吃的核桃是什么味道的?
2、你是用什么办法吃到核桃仁的?
3、你是用锤子的那个地方敲开核桃壳的?
引导幼儿认识锤子是由锤头和锤柄组成的,在使用锤子时要手握锤柄,用锤头敲打。
四、了解铁锤:
让幼儿来摸摸铁锤的锤头和锤柄,并提问:铁锤可以干什么?
老师给已准备好的木块用铁锤钉上钉子。强调安全:{铁锤不可以当玩具,用时一定要让大人来帮忙}。
五、了解锤子的广泛用处:
1、让幼儿看动画课件,老师讲故事《小铁锤找朋友》,以此让幼儿了解锤子的广泛用处:消防锤,叩诊锤,法锤,逃生锤等。
2、通过提问让幼儿加深印象。
六、出示各种干果,让幼儿再次用小锤敲开外壳并品尝,老师强调安全。
七、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整理教室卫生,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
1.生活中有雾天气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见过雾?它是什么样子的?有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喜不喜欢雾?说说理由。
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感受。
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雾的图片。
教师小结:雾是白白的,感觉潮潮的,有雾时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2.通过故事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教师:小朋友们都见过雾,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雾?雾是怎么形成的呢?小兔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兔妈妈是怎么告诉小兔子的吧!
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给幼儿讲述发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师:故事讲完了,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兔妈妈说的话。
教师小结: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他是由许多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小尘埃结合而成的。
3.了解有雾的天气出门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有雾的天气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不离开家长太远;知道有雾的天气,开车时要开雾灯、慢性等。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9-09
(精)中班科学教案09-07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8-17
【热】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科学教案:磁铁01-17
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12-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10-31
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9-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11-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4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