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大班科学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课题生成:
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能让幼儿充分理解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对“麦克博士的电话”这一活动构想,引发于孩子的身边,他们经常在家互通电话,外出活动当他们看到磁卡电话亭时,往往禁不住地想拨打,有的孩子竟然会拨打服务热线等等。电话已经成为孩子身边最常见的通讯工具之一,是孩子“身边的科学”。的确,身处在现代的城市里,孩子们对这一与他们生活有着越来越紧密关系的电话有着强烈的探索冲动,成为他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教育信息,满足幼儿的心里学习需求,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丰富幼儿对电话的认识,了解投币电话、磁卡电话的使用方法。
2、运用多媒体电脑,了解一些新型、先进的电话,学习自我保护。
3、激发幼儿对现代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置电话博览会,提供按键电话、拨号电话、无机、投币电话等实物及玩具电话若干。已初步熟悉电话形式和用途。
2、制作电脑课件,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看,我们的朋友麦克博士来了。”
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出现在街道上:“小朋友,你们你们的朋友麦克博士,今天,我举办了一个电话博览会友来看一看,玩一玩,你们说好吗?”
(这时,幼儿被这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住了,调动。)
(2)教师:“麦克博士邀请你们参加他的电话博览会吗?在玩的时候,小朋友动动脑筋,看看有些什么电话,种电话有什么不同,再把你的发现和好朋友说一说。”
2、基本部分。
(1)小朋友自选参加操作活动,老师个别指导。
(当孩子看到这么多的电话时,一下子就投入到了活动中,有的孩子拿起了日常最常见的按键电话,和他的朋友玩游戏;有的孩子拿起了手机对身边的同伴介绍:我妈的摩托罗拉的,在大街上都可以打呢。其中有一个孩子拔高高的、大大的电话,他就开始研究了起来。当他发现时,他很惊奇,连忙呼唤同伴共同玩一会儿投币、一会儿从里拿出硬币,玩得不亦乐乎)。
(2)教师操作后的提问:
①“在玩的时候,你发现这些电话有什么不同?”
幼儿1: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扁.有的高。
幼儿2:颜色不同样。
幼儿3:有几个电话里面有硬币,其他的没有。
幼儿4:有的电话是有线的,有的电话没有线,我知道的是无绳电话。
②“电话有各种各样的,你最喜欢玩哪一种电话呢?为7
幼儿1:我最喜欢无绳的,走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打
幼儿2:我喜欢投硬币的电话,我在饭店里见过。
幼儿3:我知道有一种电话是传真电话,可以传信息。
重点:投币电话。“你是怎么玩的?”(谁会玩投币电话)
(3)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将投币电话的操作步骤操作;朋友看一看。
(这时,在操作活动中玩得最高兴的'小男孩上来了,他拿起从投币处投了进去,然后又挂上了,从下面的取币处又拿了出蓍教师提问:“×××小朋友刚才是怎样打投币电话的?”
(根据幼儿回答,使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学习投币使用程序。)
(当看到了图示,孩子们情不自禁,将图示的意思向大写没想到,不一会儿他们就理解了,拿起话筒一投币一拨号一音,按通话按钮。)
教师:“你们还想去玩一玩电话吗?这次,请小朋友选没有玩过的电话玩一玩,还可以按照新学到的本领去玩一玩电话,玩的时候注意人多的地方不去挤,看看哪个小朋友玩,最谦让!”
请幼儿操作两次,重点指导幼儿玩投币电话。
(这时,选择投币电话的孩子多了好多,他们都想当一个孩子在操作,其他孩子都会提醒他,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4)操作后讨论:
教师:“小朋友平时在哪里看到过投币电话?”
(饭店、马路边、飞机场、爸爸妈妈的单位。)
教师:“小朋友刚才说到的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除了有投币电话,你还看到过什么电话?”
(传真电话、手机、无绳电话、录音电话、IC卡电话。)
(5)多媒体演示:
麦克博士使用磁卡电话的过程。
(6)观看多媒体后提问。
①教师:“麦克博士是怎样来打磁卡电话的呢?请你们所看到的与好朋友相互说一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两个两个小声讲话讨论。”
(“他的用法好像和投币电话的差不多”,“他是用卡的”。再拨号的”。)
②教师:“麦克博士打好电话回来了,听听他说什么。”
(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刚才的电话,是我给在美国念书的儿子打的,好几年没有看见他了,也不知长高了没有,要是能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在打电话,那该多好,唉,真想看看他啊!)
③教师:A.“发生了什么事?”
(“麦克博士想见他在美国的儿子”。)
B.“要是能让麦克博士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的儿子那该多好,你有好办法吗?”
(“我听说有一种可以看见人的电话”。)
④教师:“可视电话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图像”。
(多媒体播放《威威阔少年》中关于可视电话的一段。)
⑤教师:“科学家们可聪明了,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话,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除了我们的所玩到的、讲到的,还知道哪些先进、有趣的电话呢?”
(传真电话、卫星电话、录音电话、可视电话等。)
请幼儿讲述(汽车、传真、录像、电脑、卫星、程控等多样电话。
3、结束部分。
(1)教师:“在许多紧急的时候,电话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电话帮助你’。”(展示多媒体游戏话帮助你”。)
(2)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屏幕右边有三个电话号码:110、120)“小朋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拨打哪一个号码。”
(多媒体依次出示迷路、着火、生病、撬门、昏倒五个场景,幼儿想办法,熟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讲对了,电脑会发出“收到,马上出发”的声音:讲错了,电话说“对不起,你打错了”。
(幼儿非常感兴趣,对于119、110、120比较熟悉,准确率很高,对于110和120,119和120的共同使用,他们也能较全面的考虑事情。有的孩子还能出题给同伴做呢。)
教师:“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吗?让我们到活动区的电脑房去玩一玩,好吗?”
课题评价:
一、分析
1、幼儿现代科技教育是“问题和方法”的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经历过的对象,从幼儿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生活经验,主动学习的过程。我们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把目标定位:体验共学习的快乐,如师幼共同发现探索电话的秘密,如何方便我们人类等等,在不断地互动中,思维不断地碰撞,激发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为此科技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教育活动中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声、视、在孩子们的面前,使之与幼儿的认识特征相结合,教学增强。
二、专家点评
侨谊幼儿园的几篇科学活动的设计,将幼儿活动变录,让阅读者好似身处场景,眼前浮现的是活动中的画事先和事后交融设计、记录的方式,是十分利于执教者参考,也利于他人的借鉴学习。如果每个老师一学期的交融式设计,我相信,老师的观察、分析、评价乃至调整力会大大提高。
三、反思与讨论
试着用摄像机记录自己的一个教育活动,再尝试教育过程中的反应与行为。
上述活动教育目标实现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弥补?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温室种植技术可以让人们吃到不同季节的蔬菜。
2、激发幼儿对蔬菜培植新技术的关注,有兴趣尝试小实验。
【活动准备】
ppt(菜场、温室的有关资料和各种温室中生长的蔬菜图片)、塑料筐(里面有泥土)、细条有机板、保鲜膜等。
【活动过程】
一、菜场里蔬菜真多呀。
引导语:前几天我们逛过菜场,菜场里蔬菜怎么样?(又多又新鲜)让我们用歌声来唱一唱吧。(ppt菜场图片、插入音乐)
1、歌曲《菜场》引入:菜场里的蔬菜真多呀!
2、说说:在菜场里还有些什么菜?(幼儿很快地说出各种蔬菜名称)
(幼儿根据参观过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二、张奶奶买菜。
过渡语:我们的菜场可真热闹,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可是早上我遇见邻居家的张奶奶却空着菜篮子满脸不高兴地回家来。这是怎么回(大考吧幼儿教育 )事呢?
1、故事:张奶奶买菜。
原来张奶奶刚从很远的农村来到这里,她说在他们老家的田里现在就种着萝卜、白菜、青菜等冬天生长的蔬菜,可是这里的菜场却和他们老家不一样。(故事讲述前半部分……)
2、讨论:张奶奶的想法对吗?为什么我们的菜场里会有不同季节的蔬菜呢?让我们和张奶奶一起去了解了解科学的蔬菜种植技术好吗?
(幼儿根据自己之前的调查进行交流)
三、温室种植蔬菜多。
1、介绍温室栽培的知识(通过ppt图片,向幼儿简单介绍温室栽培的技术)
(农业温室分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两种,可以人工调节温度和湿度。主要用于蔬菜的.超季节栽培,使冬春两季也能生产供应。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只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
2、尝试制作简易小暖棚。(小组合作)
3、小结:现在除了在温室里种蔬菜外,农业科学家们还利用温暖地区的气候和山区的立体气候资源进行农业生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4、温室种植蔬菜多又多(ppt观看各种温室中生长的蔬菜图片)
四、张奶奶的菜篮子满了。
引导语:现在张奶奶知道了原来这些反季节的蔬菜是通过这些科学种植的方法种出来的,一样新鲜又有营养。让我们陪着张奶奶再去一次菜场,买菜去咯!再次演唱歌曲《菜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科学》下P。6~7。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出示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2、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边哈,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1、观看画册《变化的温度》。
2、教师指导幼儿按画册上的要求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
2.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协助幼儿认识一两种常见的降温工具,并简单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懂得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
难点:了解几种降温的方法。
活动方式: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物质准备:
知识:了解夏季的气温特征。
物质:教具:课件:实物:小扇子、凉席、太阳帽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带领幼儿到树荫下、阳光下活动,感受不同的感觉。
小朋友,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活动,你们感觉一下,在树荫下、在阳光下哪里最凉快?
二、展开:
1、说一说,刚才活动时,你感到哪里追凉快,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方法使自身最凉快?
问:“夏天里,小朋友都穿什么衣服?”“家里、幼儿园都装上了什么纳凉设备?”“我们都吃些什么来降温?”“夏季里,参与什么活动能使自身凉快起来?”
3.播放课件,进行总结:夏天到了,天气气温很高,人们都采取一些防暑降温的.方法:人们穿上了夏季服装,比较单薄;家里、幼儿园都装上了空调、电扇来使人们更凉快;我们还吃一些降温食品,如:冷饮、绿豆汤、西瓜等;夏季里,到游泳池游泳是最愉快的事情,能够降温,还能锻炼身体。
4.讨论夏季防晒措施:夏季里,阳光充分,光线强烈,能把人们的皮肤晒红,怎样来访晒呢?小结:可以涂抹防晒霜,不在阳光强烈的地方活动,出门带太阳伞、戴上太阳帽,都是防晒的好方法。
5。讲故事:《小狗不热了》小动物也有防暑降温方法,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三、结束:提出希望:小朋友都长大了,希望你们学会自身维护自身的方法,能够健康快乐的生长。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两人一份 (玻璃珠、钥匙、塑料瓶、小石头、小木块、泡沫板)、一个塑料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
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
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二、试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
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谁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
五、结束
下一节咱们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可以沉下去?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喝果汁、饮料,见过不同大小的瓶子。有的瓶子又粗又矮,有的又细又高,到底哪个装的饮料多那,孩子们一时想不出答案来。针对以上的情况,设计了此次活动。其间,把实验和认识容量巧妙的融合,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了解液体的测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容量。
2、提高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
2、水盆及不同的测量工具
3、果汁及学习单,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比比说说两个瓶子的不同。
师:这两个瓶子一样吗?哪不一样?(幼儿自由讨论)
师小结:噢!这两个瓶子有高、有矮、有粗、有细。
二、探索操作,寻找比较瓶子大小的方法。
1、幼儿猜想,猜猜哪个瓶子大。
师:那这两个瓶子一样大吗?
师:你们猜猜哪个瓶子装得多,哪个瓶子装的少呢?
2、动手操作,比较两个瓶子的大小。
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瓶子装得多,哪个瓶子装得少?
师:我们先看看桌子上的材料,有瓶子、有水、有小杯子。
师:一会请你们自由结组试一试,试之前我要提醒你们,要先想办法再去操作。
师:好,我们行动吧!(幼儿自由操作)
3、教师小结,知道比较容量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想到了什么办法?
师小结:要想知道那个瓶子大,有很多办法:
第一种是用一个瓶子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瓶子中,看看剩下水了吗?
第二种是把两个瓶子都装满水,然后把水分别倒入相同的小杯子中,看看哪个倒出来的数量多。
第三种是用相同的小杯子把水倒进两个瓶子,看哪个装得多,那个装的少。
三、引导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相关。
1、动手测量,测出容量有多少。
师:我们知道了这个蓝色的瓶子大,他盛的多,它到底能盛多少呢?
师:请你们三人一组,自己选择测量工具,量量看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幼儿操作)
2、集体比较,发现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结果不同。
师:那组用的是这种测量工具?请每组派个代表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测得的结果。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发现了什么?
(幼:结果不一样!)
师小结:测同样一瓶水,测得的结果不一样。
师:那为什么呢?
师小结:原来测同样的`东西,我们所用的工具不同,所测的结果也不同。
四、大胆尝试,帮助动物测量果汁的多少。
1、大胆尝试,帮助动物测出谁的果汁多。
师:小动物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他们三个刚刚到超市去买果汁,狮子买了瓶橙汁,狐狸买了瓶草莓汁,大象买了瓶苹果汁,它们都说自己的果汁多,所以才吵了起来。它们想请我们来帮助,帮它们测出谁的果汁多。请你们想一想,再试一试,记住要填好学习单!好,我们快行动吧!(幼儿动手操作)
师:请每组派一名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的结果。
师:看看我们的结果一样吗?谁的果汁多?
师:你们可真能干,要记住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样的测量工具呀。
师:小动物们你们知道了吗?
小动物:知道了、知道了,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样测量工具。孩子,谢谢你们,我们决定请你们喝果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教育实施,重点体现了《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1、猜想活动: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尝试比较活动: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瓶子的大小,通过实践验证比较出那个瓶子的容量大。
3、操作活动: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分小组进行尝试,完成学习单共同总结比较,得出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4、体验活动:通过帮助小动物测得谁的果汁多,来尝试测量,这个环节中重点突出测量工具的一直性,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巩固了测量的注意事项及重点。
幼儿对这次活动自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但有些细节还需要今后在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活动前材料的投放,不应直接放在幼儿的桌子上,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教师怎样有效指导才能让幼儿做到有效尝试,避免活动时间过长收效甚微,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为活动背景,使幼儿对月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幼儿了解月缺月圆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月亮圆缺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月亮缺——圆——缺的变化规律,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2、激发幼儿对月亮圆缺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的倾听、理解能力以及进行简单记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月缺月圆的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活动准备
月亮变化周期图,演示操作教具等。
2、谈话:天上的明月。
月亮每天晚上都会出来吗?出来都是一样大的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的`不同样子。
3、观看月亮变化周期图,感知月亮圆缺的周期性变化,同时了解“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讨论:月光是从哪里来的?月亮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圈是多长时间?月亮在转动时会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小结:月亮的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和围绕着太阳公转的结果。每年阴历的初一、初二是月亮一个周期变化的开始,最开始的月亮,细细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我们把它叫“新月”。然后,月亮会慢慢变胖,像镰刀,像小船,到了初七、初八,月亮变成了一个半圆,我们把它叫“上弦月”。到了十五、十六,月亮变成了一个大圆盘,这时候,也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我们叫它“满月”。然后,月亮又会慢慢地变成半个圆的“下弦月”和月牙形的“残月”,月亮就是这样重复着缺——圆——缺这样一个周期性的变化。
4、请幼儿用手电筒、小皮球、乒乓球作演示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情景,进一步感知月亮周期性的圆缺变化。
活动延伸:
1、故事《嫦娥奔月》,丰富幼儿关于月亮的知识。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作简单的记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7-22
大班科学教案09-0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10-07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09-18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09-24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0-27
【合集】大班科学教案07-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9篇)09-1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三篇05-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8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