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02 04:12:1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较两种方法

  (4)仔细比较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5)认识数轴。

  【知识的巩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并具有层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组成员的身高,由实际向高引向正负数的记录,由正负数的记录又回到实际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数时,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体现了正负数抵消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负数的大小及相差数。可以说习题设计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数轴的引入,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形成认知结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8及练习二第3、5、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发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技巧。

  3、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并正确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一填

  1分米=()厘米10分米=()厘米=()米

  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1千米=()米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5,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感知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2、汇报交流:3千米=3000千米5000米=5千米

  3、想一想,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让你联系到了什么?(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4、出示P8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二第3题

  8千米=()米

  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1000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特别是第2小题,是将单位的换算隐藏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可以先换算再计算或者先计算再换算。第4小题必须先换算再计算。

  2、出示练习二第5题

  这道题准确的相距1千米的路线只有1条,那就是从邮局到体育场,途经学校、医院,250米+300米+450米=1000米=1千米。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去找出大约是1千米的路线。

  3、出示练习二第6题

  这是一个星号题,主要是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可以这样算:12-8=4(小时)4个80千米就是320千米。说明4小时走的路程比308千米要多,所以能到达。

  也可以这样算:308里面有4个不到的80千米,那么4小时也能到达。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例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教具准备:

  计算机及辅助软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⑴复习铺垫

  同学们,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把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现在我们把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1、口答: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电脑辅助)

  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

  2、在27届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勇夺28枚金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现在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国体育健儿为我们取得的荣誉。

  但是,鼓掌也很有学问,你们鼓掌时两只手是怎样运动的?从开始运动的地方,时间,方向及运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思考。

  (边问、边答、边板书)

  两手运动:

  地点:两地 结果:相遇

  时间:同时

  方向:相对(相向)

  今天,我们就要从以前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转变为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二、引导思疑

  1、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70米。 (电脑辅助)

  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和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怎样?

  (电脑辅助)

  2、⑴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走的时间是1分钟这一行。完成后利用电脑演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的过程并集体校对答案。

  问:走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是怎样求出来?两人之间的距离呢?

  ⑵让学生把表格填完,利用电脑演示来校对

  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两人走的时间一分一分地增加,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怎样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

  当两人的距离是0时,我们就说这时两人怎样了(相遇了)两人运动的结果就是相遇

  ⑷同桌讨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电脑辅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算理。

  3.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 2=32

  提问:30 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 6 30 7 60 9 20 8 6 50 7 30 9 60 8 20

  (2)90 8 20 3 50 9 70 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 6,背面写6 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 8= 77-7= 70 2=

  9 20= 10 5= 28-8=

  65-5= 3 20= 90 9=

  教学反思:

  在执教这一节的前一天,我给同学们留下了准备一百根小棒的任务,就是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的'班级微信群里热闹了起来,有的家长在群里晒出准备的小棒,并注明这是冒雨买来的;有的家长晒出了自己用一次性筷子做出来的小棒,还有一位家长晒出一堆凌乱的枝条,这让我不解,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晒了一张照片,已经是整齐的十捆小棒了,我借机称赞这位家长的用心,大家也跟着称赞,后来,还有的家长在群里说有多余的小棒,谁若没有可以第二天找自己的孩子借用。第二天课前,我把这份家长的爱讲给同学们听,并请同学们用这份带着爱的小棒展开学习,果然,效果极佳,同学们在摆小棒时是那样认真,她们的学习是那样幸福。数学与爱就在一起,对吗?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03

【优】小学数学教案08-22

【精】小学数学教案08-20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8-04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4-22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六篇04-23

小学数学教案4篇04-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3-0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5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