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25 17:54:2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美术教案模板汇总9篇

美术教案 篇1

  舞台布景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具学具:布景所需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舞台上的布景,说说这些布景给人怎样的视觉效果,在剧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牡丹亭》沈皋 王聿豹 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中性布景与传统"守旧"相结合的手法,以装饰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贯穿全剧,使人产生联想。整个设计超脱了对具体场景地点的描绘,其浪漫风格与戏曲表演虚拟手法相结合,体现出汤显祖原作的精神,也解决了戏曲表演中舞台美术的时空跨越问题。全剧以2块大幕,6块高低不同的硬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大幕中的`一块作为全剧固定的背景,上面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色彩以灰绿色为基调,但在天幕灯光下可以自由变化。

  元代《戏曲壁画》 "散乐"是宋代以后广泛流传的一种正规雅乐之外的"俳优歌舞杂奏",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有戏曲、歌舞、杂技等,一般有乐队伴奏。当时的许多贵族官吏家族都有散乐艺人。本图为幞头、穿戏装的艺人(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殿内壁画即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这幅壁画共绘出演员和场面人员十一人。演员的服饰,基本是元代时期的圆领或交领、宽袖或窄袖袍服。幞头也有硬脚幞头及软脚幞头。

  2、 小组讨论准备演出什么内容,议一议我们的舞台背景可以借鉴刚才欣赏到的哪些形式。

  3、发展阶段

  (1)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2)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商讨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台布景。(3)小组制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完成布景之后请同学们演一演,乐一乐。

  五、收拾整理

  六、课后拓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舞台布景及演出场面。

  课题: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 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三、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观察物体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关系,

  合理的添画立体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合理的添画物体的立体形。

  教学难点:物体纹样的添画随着物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过程:

  一、由模板的添画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模板生猜象什么。(坛子、火锅)

  2、教师在模板上添画后学生看象什么。(火锅)

  3、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观察或国外形结构特点。

  火锅包括:炉筒、锅身、底座三个部分。

  三、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

  1、通过对火锅实物和模型添画图的`对照观察,认识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

  2、通过对球鞋、玩具图片的观察,了解其外形特点,区分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

  3、板书:外轮廓线内轮廓线

  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灯片,掌握合理添画立体形的方法。

  1、让学生观察一个方盒子,然后在灯片上添画其立体形。

  2、对学生得添画进行讲评,或移动灯片进行讲评。

  思考为什么a是正确的,b、c是错误的。(因为方形物的对边平行。)

  (实际观察物体应该是近大远小、近长远短)

  3、通过引导学生对坛子实物和灯片的观察,使其掌握圆形物体内部结构弧线的添画方法。

  思考图a为什么是正确的,图b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坛子是圆形)

  4、通过复合灯片启发学生,纹样的添画也应随着物体外形结构特点的变化而变化。

  五、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参考图片中的物体,根据其外形结构特点合理的添画成立体形。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六、巩固新知,作业讲评。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小骆驼长途跋涉的经历树立学生敢于面对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3、在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愉快的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

  自由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感受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准确地把握小骆驼的心理变化,更好的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脚印谱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有着“沙漠之舟”称号的动物——“骆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骆驼》这首歌曲。(板书课题)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去搜集关于骆驼的小资料,现在大家一

  起来看看,小骆驼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骆驼的图片)

  (1)骆驼有单峰驼与双峰驼之分;

  (2)骆驼的'睫毛很长,可以防风沙;

  (3)骆驼的驼峰里储存了能量,可以让骆驼在沙漠里长途跋涉。师: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在沙漠中开展我们的沙漠之旅,在开展沙漠之旅之前,老师想用歌声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沙漠中的故事。

  (教师试唱)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生答骆驼),那小骆驼想要干什么呢?(生:要过大沙漠)。

  二、沙漠中的脚印

  师:同学们,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同学们仔细看这些脚印里都有些什么,(生:音符)是不是所有的音符都能发出声音呢?(休止符)休止符有很多种,同学们知道这是哪种休止符吗?

  (让同学们思考,最后得出答案:八分休止符)(板书:八分休止符)

  师:是的,这个长得又圆又胖的家伙就叫做八分休止符,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遇到它该怎么办呢?(小嘴快闭上)那么同学们知道它的时值是多长吗?(停顿半拍)

  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个带有八分休止符的旋律跟着老师唱一遍。

  (1)教师带唱两遍;

  (2)请同学单独视唱;

  (3)让我们用手来模仿小骆驼走走这串脚印吧!(同学们在桌上模仿着走,感受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师:正是有了这些快乐的小休止符的陪伴,小骆驼走进沙漠的时候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你们听!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师:是的,它的脚步多么轻盈,我们一起来唱唱,感受它的这份好心情吧!

  (1)教师领唱第一部分,学生跟唱;

  (2)学生单独视唱;

  (3)分组演唱。

  三、沙漠中的风沙

  师:小骆驼在沙漠里行走,走着走着,它遇到了困难,同学们看看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课件出示沙尘暴的图片)这下,小骆驼的行走变得更加地艰难了,同学们看看这两句表现小骆驼行走艰难的句子。

  (1)同学们尝试自己演唱;

  (2)教师引导学生唱;

  (3)让学生边唱边模仿骆驼行走的样子。

  师:小骆驼非常累也很疲惫,但他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是的,因为前面有歌声,前面有青草。

  (教师教唱)

  四、沙漠中的绿洲

  师:小骆驼一直在行走,终于它看到了希望,同学们看看,它到了哪里呢?(出示绿洲的图片)我们是不是要为小骆驼庆祝呢?

  (1)跟着老师打着拍子唱旋律;

  (2)教师教唱歌词;

  (3)学生自由练习;

  (4)男女生分别演唱。

  师:小骆驼高兴的走向绿洲,它脖子上挂着的驼铃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同学们认真听这驼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1)教师示范唱;

  (2)学生跟着老师唱,

  (3)学生练习,唱出驼铃声由强到弱的感觉。

  师: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其实是(生答一首歌曲)。是的,这就是一首关于小骆驼的歌曲。

  五、歌曲演唱

  1、听音乐小声哼唱;

  2、分角色演唱;

  3、完整演唱;

  4、边模仿边演唱;

  5、用乐器(碰铃)配乐演唱。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小骆驼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通过今天的音乐课我们知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不怕艰险,勇往直前,同时我也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美好的明天一定属于你们!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学习画树的画法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干和树叶的基本画法

  难点:由笔墨变化画出不同形状的树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作品和教师范画、画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一:课件欣赏揭题

  二:讲解示范

  1:了解树的结构

  树是由树根、树干、小枝、树叶组成。画理一般从上往下画,先画树干和主枝,再添画小枝,最后画树叶。

  2:示范画画树的画法

  (1)课件分析用笔用墨方法

  (2)画树干:画干宜用中锋,以使其树干圆劲有力,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注意顿挫转折。

  对于不同的质的树干,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3)画树叶: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教师示范胡椒点、介字点、平头点等点叶法。,点叶法不外乎圆、尖、横、直。

  (4)提醒学生注意:树叶的点画,都要有墨色变化,无论哪种树叶形,都要围绕着主枝一团团、一组组、一丛丛来画,要有整体感又要生动而有变化。

  三:学生练习和体验

  不要拘泥于树形,在宣纸上反复用干湿浓淡笔墨表现各种树形。

  四:优秀作业展示,

  画艺术源远流长,画树技法多样,今天我们学习画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后可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和体验,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进步。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美术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生活化的材料也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现在正值秋季,当秋叶一片一片从树上飘下来的时候,孩子们对此发生了兴趣,有的.说树叶在跳舞,有的说树叶在飞着唱歌,有的孩子索性捡起了树叶。看到孩子兴趣盎然,何不利用树叶作为版画的材料呢?孩子用拓印的方法将树叶一片片印下来,既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又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

  2、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的能力。

  3、让幼儿体验版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刷子、颜料、树叶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兴趣

  1、瞧、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画,你们想不想看?

  2、出示树叶拓印画,幼儿欣赏、交流:象什么?

  3、这几张图画和我们以前的图画一样吗?什么不一样?

  4、教师小结:把用树叶印出来的画叫做树叶拓印。

  二、幼儿尝试拓印,讨论交流

  1、幼儿尝试拓印,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小朋友印得都很漂亮,这两个小朋友印得也很漂亮,他们两个印出来的一样吗?(不一样),请这两个小朋友讲一讲他们怎样印的?”引导幼儿说出是用树叶的正面和反面印的。

  3、他们两个印出来的树叶哪个更好看一些呢?(反面)

  三、教师示范树叶拓印的方法

  1、看到小朋友印出来的树叶这么漂亮,我也想试一试,你们来当老师,教教我好吗?”

  2、是在树叶的正面涂颜色,还是在树叶的反面涂颜色呢?(反面)我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用拇指扶住叶柄涂颜色,这样手就不会脏了,这个办法真好,从上到下均匀地涂上颜色。(在涂时故意留空白)涂完了吗?(没有)噢,把树叶全部涂满,不要留空白,涂好之后,把树叶轻轻地放在纸上,能移动吗?(不能)那就让我用大拇指扶住叶柄吧!用另一只手按一按小树叶,也可以动动小手,把整个树叶都印下来。

  四、幼儿再次操作

  1、选择一树叶,想想你选择的树叶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1、幼儿操作,并添画成为一形象。教师观察指导。

美术教案 篇7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

  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

  (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

  1.导课,出示课题。

  (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

  (2)小结: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

  (3)板书课题:悠悠北山街。

  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

  (1)小结出示: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

  (2)小结: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

  3.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

  (1)趣味导入。

  教师先出示几张北山街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让学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

  (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杭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

  (3)探究活动。

  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

  (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

  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可讲述有关后人想寻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过的历史建筑,由于文字图片记载缺乏而费尽周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除了文字图片的收集探访外,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

  4.写生创作指导。

  (1)对比北山街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

  (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

  (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

  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

  (4)作业设计:用速写与摄影的表现手法,创作题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并配上文字简述。学生创作用纸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线装订。

  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

  6.展示作品,创作点。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撕小纸片,发展小肌肉动作以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2.练习用多种颜色间隔连续拼贴,再简单添画,表现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及四周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颜料吹出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及四周环境。

  难点:吹颜料。

  【活动准备】

  1.毛毛虫范例图,圆形彩纸片若干,彩纸若干,黑色记号笔,眼睛若干,。

  2.有关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讲述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引起幼儿做毛毛虫的兴趣。

  师:哦,原来这么漂亮的蝴蝶是毛毛虫变成的.。你喜欢这些漂亮的蝴蝶吗?

  师:我也喜欢,所以啊,老师做了一条可爱的毛毛虫,希望它以后也变成漂亮的蝴蝶。(出示范例)

  二、幼儿观察并说说

  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这条毛毛虫是什么样的?

  提问:

  (1)毛毛虫的头上长着什么?(两只眼睛、一张嘴巴、两个触角)

  (2)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有很多种颜色,间隔贴的)

  (3)这条毛毛虫有几片圆片片?

  (4)身体下面还长着什么?(许多小脚)

  教师小结:这条毛毛虫的身体是用5片圆形纸拼接起来的,不同颜色间隔连接贴在一起。在第一个圆形上贴上眼镜,用颜料吹上嘴巴、触角,在其它圆形下面吹上脚。一条可爱的毛毛虫做好了。

  三、全体幼儿操作粘贴毛毛虫。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一个步骤结束后教师进行下一步指导。

  1.提醒幼儿将撕下来的废纸放在盆子里。

  2.指导幼儿将圆片片一张一张连接起来粘贴成毛毛虫,要不同颜色间隔着贴。

  3.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明确粘贴的方法,降低操作难度,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快乐地投入粘贴活动。

  师:4个圆片片贴成的毛毛虫也很可爱,5个圆片片贴成的毛毛虫也很漂亮。

  4.指导幼儿掌握吹颜料的方法

  四、讲评(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到事先准备好树上)

  展示幼儿的作品,幼儿相互欣赏。提问:你的毛毛虫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条毛毛虫?为什么?

  师:过些时候啊,这些毛毛虫就会变成漂亮的蝴蝶了。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我认为的重点是:体现毛毛虫的外形特征。难点是:用多种颜色间隔连续拼贴,但是在活动中最难的地方是吹颜料的方法。在教学活动前,让个别孩子先试试看,这样教学质量会更好。

美术教案 篇9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2、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教具学具: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 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 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二、讲授新课: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A、 文字 B、 图案C、 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 (主要构成) 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1、写实 2、装饰 3、抽象4、漫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

  A、 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B、 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3

小班美术教案11-25

中班美术教案11-03

美术教案(荐)10-06

(必备)美术教案10-13

美术教案【集合】09-30

美术教案范文11-09

美术教案范文10-25

美术教案(必备)01-23

美术教案(优选)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