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05 12:07: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十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从日常生活中观察运动中的人物姿态并说出各种姿势特征。

  2、善于合理利用铅丝、废纸、黏土等各种媒材塑造运动中的人物姿态或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姿态。

  教学重点:

  观察人的各种动态,运用多种媒材进行生动表现。

  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人体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2、注意掌握各种不同媒材特性。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视频欣赏

  看一看人类的各类体育运动多么优美呀!

  看看刘翔跨栏的姿态多帅啊!你能说说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吗?

  看一看奔床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我们人类的所有运动,其实都是靠人体各个关节和肌肉完成的。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跑步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舞蹈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你能描述他们不同的打球姿态吗?请你试着用简笔画画出动态线。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优美的动态?请你也来找一找。如果你能及时把他们抓拍下来或画下来,相信你发现的画面更精彩!

  这种陶舞俑身着绕襟深衣,身姿娇柔,身体随着舞步的变化呈现出“S”形。

  舞俑的身体弯曲度和侧转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变化。(绕襟衣陶舞俑)(陶舞俑)

  二、操作技巧

  操作提示

  1、通过欣赏分析资料图文,在第一节课练习画动态,先将大概的动态画出来,再添加必要的细节。

  2、接下来的课可以用黏土等各种材料表现动态。

  三、作品展示

  不同舞姿的舞佣

  黄白釉舞女俑

  杂剧陶俑(元)

  仙女带着荷花在上空以美妙的舞姿缓缓地飞翔。轻柔的飘带随风飞扬。

  依靠人物美妙流畅而富于运动感的姿态,依靠衣衫的纹路飘带的流动方向,就会感到这些艺术形象是在空中生风飞来飞去。

  陕北的欢庆腰鼓

  (陈乃广钢笔速品)

  捕捉舞蹈和体操运动中瞬间的优美动作姿态。

  零的突破(油画)王振华

  此作品塑造人物的肌肉,充分展示了划船运动力度与美感,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

  龙翔(漆画)人和舞龙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之一,画面上舞龙人用力挥舞龙杆和龙珠,有节奏的运动步伐,两条龙舞得活灵活现,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显现出热闹而祥和节日气氛。

  学生作品:拔河(水粉画)

  学生作品:快跑 (纸版画)

  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双腿的动作画得很生动。人物的姿势像旋风一样,非常有动感。

  吴要鑫作:迎奥运(油画棒)

  双手托起地球仪,在五环标志的周围,运动员们在展示着不同的运动姿态。

  居欣怡作:七彩生活(水粉画)

  球场上,队员们不同的踢球姿势表现了赛事的激烈,而场下的观众也以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方式为队员加油!

  俞立伟作:进球了 (纸版画)

  版画上四个人物的动作生动,特别是守门员倒地扑救和对方踢球动作更为传神。

  李彦旎作:骑竹马(国画)

  这个小男娃一手握着竹马,一手舞着柳条鞭,好一派跃马扬鞭的气派。那瞪眼歪头的`动作活泼生动,憨态可掬。

  王嘉俊作:踢毽子(油画棒)

  小女孩踢毽子时,高高竖起的辫子,上下舞动的手臂,弯曲甩动的右脚无不生动地展现了女孩踢键时的活泼可爱。

  赵梦伊:钻城门 (油画棒)

  画面上,四周孩子不同的奔跑姿态和中间搭城门以及转城门不同的姿态相互映衬,多层次的动感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游戏时的欢快愉悦!

  四、作业设计要求:

  1、在生活中观察人的各种动态,也可对看镜子观察自己的动态。

  2、表现人物动态时,注意人体各个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

  3、第一节课画动态,先将大概的动态画出来,再添加必要的细节。

  4、接下来的课可以用黏土等各种材料表现动态。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各种人物动态表现。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制作一个动态造型来装饰我们的环境。

  教后感:

  有了上两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人物的表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够大胆的去描绘,在表现动态人物的时候,难度稍微大一些,同学们能够观察到一些明显的体育动作,但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物动态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教育同学们让自己的作品一定要有生活的气息.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类汽车的用途,开动脑筋设计出各种形状、功能的汽车。

  2.会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优点。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布置《汽车展示厅》。

  2.长短不一的木块、大小不一的圆木片、钉子、榔头、小锯齿等。

  3.马路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汽车,引起幼儿对汽车的兴趣,交流、讨论汽车的特征和用处。

  1.(出示汽车)这是什么呀?你怎么知道它是汽车的?”

  2.幼儿自由探索。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汽车?形状是什么样的?

  3.“你们想玩木头小车吗?那今天我们就自己来做木头汽车好吗?

  二、利用图式激发孩子们探索、设计更有趣的`车。

  1.木头小汽车怎么做呢?老师这里有制作小汽车的图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谱图,感知木头汽车的制作过程。

  3.幼儿讨论自己制作什么样的汽车。

  三、幼儿操作,请小朋友设计未来的车。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启发幼儿大胆创作不同外形的车。(用榔头敲钉子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敲到自己的手,也不要拿榔头、钉子弄其他小朋友)

  2.引导幼儿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小汽车,并说一说与众不同之处。

  四、作品欣赏、教师小结。

  展示评价幼儿优秀作品,并和幼儿一起熟悉车辆行驶交通规则。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学生的作业中,有的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材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②学生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③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4、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5、分析、讨论画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挡等手法表现花的茂密。

  边观察边思考。

  6、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7、布置作业。

  每人画一幅茂密的画的图画,并以小组为单位连成茂密的花的长卷。

  8、拓展:了解各省、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课后记:

  现代的孩子接触大自然太少了,从课件上看到那么多姿态各异的花,他们会发出一声声惊叹,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向往。如果他们有机会在花丛中上这一节课,将会多完美啊。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对纸杯等物品进行美化,将其改造成为风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纸杯等材料制作风铃。

  教学难点:

  如何在细绳上固定纸杯的位置。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制作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

  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锥子。

  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线绳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给学生看各种风铃(实物、照片、录像),请学生谈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风铃的共同特征——由绳串起、挂有铃铛。

  给学生看教师做的纸风铃,说说与刚才见到的风铃有何不同。

  2、发展阶段:

  学生近距离的参观纸风铃,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将纸杯变成风铃需要通过怎样的装饰改造来进行。

  将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

  绘画:在杯体上画上具体或抽象的画。

  剪贴: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到杯体上。

  画和贴相结合。

  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还可以将彩纸撕成各种条形穗子拴到风铃上装饰。

  教师示范用剪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制作一个风铃,学生总结出制作步骤。教师出示步骤图。

  3、创作阶段:

  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制作风铃,可以将个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线的形式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杂物作装饰。

  教师指导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上的难题。

  4、收拾与整理:

  每组选一位保洁员,负责提醒与督促大家将废纸屑收集到垃圾袋中,并且要杜绝浪费现象.

  课后拓展:

  为有兴趣的孩子出主意,引导他们做一个真正能发出声响的,真正的风铃。

  教学札记:

  有的学生用纸盒剪去一头来制作风铃,还有用其他大小、高矮、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制作风铃的,效果真不错,应鼓励学生利用与书上不同的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风铃的外观、造型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个小风铃,体会制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风铃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制作形式新颖的小挂饰。

  教学方法:

  实践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1. 教具:各种风铃、彩色卡纸、剪子、胶水

  2. 学具:剪子、胶水、彩色卡纸、小球

  教学过程:

  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一.各组介绍自己的纸风铃

  二.制作纸风铃

  三.展示自己制作的纸风铃

  四.大家一齐动手装饰教室

  五.表演节目

  组织学生介绍:

  1纸风铃什么形状?什么形式?

  2纸风铃可以摆在家里的什么位置?装饰哪儿?

  巡视指导

  帮助学生出注意想办法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教室和学生一齐动手装饰教室、美化环境。

  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制作的快乐

  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一边介绍一边互相补充

  学生制作:

  1设计纸风铃的外形。

  2装饰纸风铃学生个别制作或者小组合作

  观看

  自由提问题

  还想了解有关纸风铃的什么事情?

  学生动手装饰教室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设计图

  学生制作的纸风铃

  纸风铃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的感觉,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2、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下雨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欣赏大自然,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色彩、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雨中的视频、投影机、范作、雨伞雨披等实物,绘画工具、雨的音频素材及雨的相关音乐。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一支,画纸。

  【教学过程】

  一、雨的回忆

  1. 谜语和音乐导入: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到地上却不见。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导入课题)

  2. 小组接龙说说关于雨的词语、诗句、雨中的用具。

  如关于雨的词语:大雨、中雨、毛毛雨、雷阵雨、春雨、急雨、梅雨、太阳雨、滂沱大雨、牛毛细雨、茫茫烟雨、狂风暴雨、淅沥沥、哗啦啦、雨后彩虹?? 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关于雨具:雨伞、雨披、雨靴、斗笠、蓑衣??

  二、感受雨声雨景

  1. 播放课件,配合图片欣赏各种雨声,感受雨中情、雨中景。

  2. 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下雨时的感觉,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

  教师引导儿童回忆下雨时的情景。下小雨时,雨点淅淅沥沥地飘下来,沙沙,沙沙??滴答滴答??下大雨时,雨点很大很急,发出“哗哗”“哗啦啦”的声音,雨点连成线。狂风暴雨时,雨水被风刮着打到脸上很疼,风夹杂着雨拍打着雨中的人,天空中落下的急雨使地面泛出一片白。

  三、了解雨的形成

  1. 为什么会下雨?下雨的原因。(FLASH课件演示)

  火红的太阳把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汽,漂浮在空中,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小冰晶,水珠集合变成白云,当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也就越来越重,形成了积雨云,空气再也托不住它们了,就会落到地面形成雨。(歌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 特别的雨。

  通过图片,拓展对雨的认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雨:太阳雨、雷阵雨、暴风雨、雨夹雪、酸雨、冰雹雨??

  1. 提问:下雨时人们的姿态或者动物的姿态是什么样?

  街上的人打伞,也有两人共打一把伞,有的人穿着雨披骑着自行车,有的穿着雨衣戴着雨帽,有的穿着高筒雨靴??

  2. 借助伞、雨披等实物,分小组分别请同学用动作表演雨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情景。(如现场拿出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下雨时帮助别人打伞的乐趣)

  3. 师在黑板用提线人偶拼摆雨中人物动态(如扛伞、撑伞、打伞、玩伞等),学生在下面画动态小人。

  四、赏析雨中画面

  1. 人文熏陶。

  (1)展示四幅雨中的有趣或感人的图片,帮助学生回想他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形;

  (2)交流一下在雨中遇到的小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生或看到的事。

  2. 雨带来的变化。

  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雨中的画面非常生动,街道上有什么变化,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

  人们会穿雨衣、雨鞋、打雨伞;树叶,地面洗得很干净,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鸭子、青蛙在水里游泳,还有一些动物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天空有时是灰色的??

  3. 欣赏画家笔下的雨。

  欣赏《听雨》《风雨》《暴风雨》等作品,了解其表现形式。

  4. 欣赏学生的作品。

  雨落到了小朋友的`脑海里,看他们如何用手中画笔画出有趣的情景。

  五、示范雨中人及雨中物

  哗啦啦,下雨了,走在大街上的人们怎么办呢?他们会有哪些动作? (师多重演示人物或动物不同的雨伞及雨披造型图,主要画出雨中的神态、动作。)

  1. 师示范奔跑躲雨人物动态。(如有的人会把包、报纸之类的东西顶在头上向前跑。)

  2. 继续示范打雨伞、穿雨衣的人物,雨中嬉戏的人物、动物等。

  3. 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一个个小水滴、漩涡等表现雨。

  4. 出示雨中图的彩色范例,分析几种雨中的色彩的表现方法。(如蜡笔水彩法、湿画法、染色法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剪贴、撕贴、拼贴添画等。)

  六、创作下雨图

  画出你所见到的雨中的场景,可以是结合人物画,也可以以小动物为主角,自由选择。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能给学生带来启发的雨中范图,雨中情境音乐起。)

  1. 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表现出雨的大小,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

  2. 表现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动,有的可能是真实的回忆,也有的可能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

  七、作业展示及评价

  1. 在投影上作业个别展示。

  2. 在黑板上进行长卷展示,题写落款,请学生解说雨中情景,给予鼓励性评价。

  3. 作业点评:那幅画更生动,谁画的动态最有趣,你能提提建议吗?

美术教案 篇8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以插图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有《神笔马良》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欣赏插图、发表评论和自主表现的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在欣赏与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教学用具:故事书、连环画等。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是听着故事、看着故事书长大的吧!你们知道哪些故事?

  二、新授

  1、看插图师拿出一幅插图《神笔马良》。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画面上画了什么,你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马良用神笔在墙上画了无边无际的大海,画了几笔风,帆鼓了起来,船向海中央驶去,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大海涌起滚滚的波涛,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船翻了······把你们带图画的故事书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认为文字与图片哪种表现更生动,为什么?插图:是指附在书籍中的图画。有的用插页方式,有的插在文中,用说明内容或加强文字的感染力,也可以透过图画书籍的内容。

  2、欣赏《哪吒闹海》、《西游记》、《谁是百兽之王》、《外国儿童读物》

  3、交流评述选一幅你喜欢的故事插图说一说。

  4、讲故事,编故事你们的想象力一定很丰富,请你们自由地编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5、画一画师:要是能把你们的故事用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一定很有趣。我们来看一看别人的作品吧!《怪兽的故事》、《小马踢踏的故事》。

  你能看懂吗?是不是很有趣!你能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配一幅插图吗?动手试一试吧!

  三、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领着我们进入一个缤纷世界,带着我们走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掌握花鸟的阿基本画法,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重点 :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 :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 :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法等。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效外采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去探寻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魅力。欣赏过之后你们觉得自然界中动植物如何?

  二、示范启智

  什么是花鸟画呢?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花鸟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五代才以绰约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传统中又可以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鱼龙等门类。其技法多样分为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等等。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 “犹有晚节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 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欣赏:播放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构图尝试:教师给出基本形(三角、四边形、圆形直线等)请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些作品基本构图。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用钢、铅笔完成。教师对构图做简单分析。

  教师演示:接下来老师就演示花鸟画的画法。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笔墨,用笔的正、侧、顺、逆等;用墨的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2、落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放个电影,安排情景(花鸟)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画梅花,在定了点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细来表现梅姿,一枝梅花,线(枝干)上的点(花朵、苔点鸟鹊的分布)会使梅的姿态生动。

  3、题跋落款:好的题跋暗示画中未尽之意,使人在欣赏画时的感受加深,有画龙点睛之用。如齐白石画两只小鸡抢啄一条蚯蚓时题“他日相呼”还可以提穷款也就是签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创意

  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已的情感。

  2、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四、审美提高

  展示评比:把学生作品挂在前面进行展示,学生对作品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简单的评价。

  总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外师造化”,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我们应积极投身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吧,通过我们的创造,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学生练习时间过短,有点仓促,应给予充足的时间练习,以后会注意。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楼房,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尖有圆等不同的形状。

  2、激发幼儿对拼贴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观察事物顺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楼房,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尖有圆等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观察事物顺序。

  教学准备

  1、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各种图形的蜡光纸若干。

  2、胶水、白纸人手一份,各种不同楼房的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小熊--今天森林里的小熊来到我们的城市,它没有家不知道位在哪?王老师帮它找到了几幢房子,你们帮它一起来选择,好吗?让幼儿观察楼房,并告诉小熊房子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图一:你们看,这是什么?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由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去观察楼房的形状。最后小结:这些房子是一排排的;矮矮的;房顶都是三角形的等特征。

  教师出示图二:你们看,这是什么?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幼儿由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去观察楼房的`形状。最后小结:这些房子前后、左右的高矮不同,房顶的形状也不一样。这是高楼大厦。

  老师可以根据自己身边所拥有的资源,自行发挥。

  2、教师出示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图形提问--谁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你认为最漂亮的房子。鼓励幼儿大胆开展想象。--教师请幼儿上来拼贴,并说说自己拼了一间什么房子。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视时及时表扬有进步和有创意的幼儿,并激发其他幼儿的积极性。

  4、展示幼儿作品,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让幼儿把作品贴在后面的墙上,展示幼儿的作品并邀请家长一起来欣赏,相互交流。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3

小班美术教案11-25

中班美术教案11-03

美术教案(荐)10-06

(必备)美术教案10-13

美术教案【集合】09-30

美术教案范文11-09

美术教案范文10-25

美术教案(必备)01-23

美术教案(优选)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