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合集)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伟大的片子,它意蕴丰富,内涵深刻……(以下省略废话1000字)但在看完以后,我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单词:体制化。
体制化是什么?借用瑞德的说法:“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周同学(我一同学)概括得很对:体制化是我们对某一环境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大致是这个意思)。但是我想说:这不是体制化的本质,这只是它的表现。我认为,体制化的本质在于消灭人的能力,将人变为一个器物。
何以见得?老布出狱后的自杀,其原因是认为自己丧失了价值,处于茫然中无法自拔;而瑞德在出狱后也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他们的这些行为的根本来源在于:他们丧失了能力。他们丧失了工作的能力,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丧失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丧失了融入社会的能力。是监狱的生活使他们的能力丧失。监狱的基本属性是限制,基本目的是防止内部犯人危害社会。能力作为一种技能,必须不断地更新、不断地练习。而在监狱限制的属性下,个人的行动是受限的,由此导致了个人能力的温习、更新也是受限的。
在监狱这个相对稳定固定而不流通的环境下,犯人无法习得新的能力,同时旧的能力得不到温习,他们的能力就丧失了。在能力丧失的同时,犯人们也履行着监狱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便习得了某一特定的、实用(这里的实用并非日常生活中所谓的实用,而是作为一个器物,直接改造世界的实用)的能力。长久的消失与习得的并行之下,他们便慢慢地变成了体制的一颗钉子。他们作为人的价值、能力和特征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作为工具的存在。这就是体制化。
回到周同学的论述:体制化是由不接受某个环境到接受的过程。我们不愿意接受某个环境,是因为那个环境限制了我们本身技能的发展、温习与习得。当我们不幸入狱,完成上一段我所说的过程的时候,我们作为一颗没有其它用处的钉子,已经没有脱离于该集体而存在的能力了,于是我们不得不接受。同时思维方式也受了这种“被限制”现状的'影响:我们不认为我们以前干的那些事情是理所应当的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飞越疯人院》(参见我关于此片的影评)(我阅片真丰富啊!)。里面的“病人”同样也是被体制化了的。当有人逃出了医院的时候,他们欢呼,可是他们不走。这是被体制化的典型表现。而《飞越疯人院》中男主角的死亡,恰好是对体制化最伟大的反抗。这两部电影在呼应中完成了对方的不朽。
同时,体制化使得监狱有自我维护的能力。先被体制化的影响后来人;如此一直周而复始。而已经受体制化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应当是一颗钉子,加之他们丧失了脱离体制的能力,他们便被困在监狱里。这就是监狱的力量来源。
那么,体制化又与希望有什么关系呢?希望,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它使得人类有了反抗自然、改变自然的勇气。它代表了人身上那些高尚的品格,是人的特征。在无限的体制化中(见后文),是希望保留了人类尊严能力生命的火种。人作为人而非工具的能力就被保留。如果没有希望,安迪就不会如此地渴望自由,他就不会做出努力。赞颂希望!
那么,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片子除了简单地论述体制化与自由之外还说了什么呢?其实,如果我们把整个故事的发生环境改一下,改成:一个死气沉沉的国企或者是其它的什么地方,我们就可以发现:肖申克监狱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是全部集体的一个缩影。在不同的集体内,我们都受到了不同的体制化。这就是本片的现实意义:保持独立,保持希望,不受别人的归化(制度化实际上是集体对个人规划的一种方式,通过制度化,塑造个人的人格状态,进而达到向内维护集体,向外保持排外的目的)。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想到马克思笔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现在社会的部分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详尽的分工。在一个岗位里,我们都有固定的工作。我们就像是肖申克监狱里的囚犯,或者更明白一点来讲:我们就像是一台机器,一个办公室就像是一座工厂。我们身上更大的意义就在于维护集体、成为体制的一颗钉子。这是本片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这就是它的现实意义。
伟大的肖申克,伟大的斯蒂芬金!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其实很久之前就想写这部老电影的影评,不,应该说是观后感。我是比较喜欢看漫威这类的英雄电影或是碟中谍、速度与激情这样的大片,如果主角颜值高的电影我也会看,但一般偏安静叙事的电影少有几部我能看进去,《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部,这部电影我真的好喜欢,看了好几遍,想起来的时候就会搜索看一遍,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近似疯狂般的迷恋,可能是因为故事背后精神的洗礼。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旧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安迪因误判被捕入狱,屈辱、逼迫,20年的囚禁。太多的人在铜墙铁壁的`监狱中,由抗争到受伤,由失败到妥协绝望,再由绝望到麻木,进而习惯。就像影片中瑞德曾道:“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安迪的救赎,源于他对生活和人生永远不失希望,他还在期待:在墨西哥岸的太平洋一隅,在一个名叫“芝华塔尼欧”的地方,在没有回忆的海洋,开个小旅馆,买条破船,整修一新,载客出海,去拥抱蔚蓝的自由之海……
希望和自由,是影片贯穿始终所强调的。拥有了希望,才有目标和追求,自由和一切对于人生才会有意义,一旦我们放弃希望,那这变化的所有将会一文不值。安迪成功了,自由了,因为他对生活永远不失希望,他奋斗,他不放弃。他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内心自由,他让音乐旋律响彻在冰冷的囚室;他用六年的坚持为囚徒换回一座舒适的图书馆,让他们能享受自由阅读、欣赏的权利。他是个异类,是一道永不屈服于困顿,永远坚持内心的希望之光。
希望只会给予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安迪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人生终有两件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我们最难熬无助时支撑我们坚强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即使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触良多。观人思己,作为青年人的我们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会让我们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我们往往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承受不住失败的苦痛。人生之路漫漫,前途多舛,荆棘密布,只有拥有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和自信的人才会勇于迎接挑战,走向成功彼岸。正如影片最后所说的:“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心怀希望,等彼岸花开,在下一个春季,让芳菲馥郁,香漫人间。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看着才想起来这是第二次看了,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什么感悟,就想Lei说的人在没有经理黑暗的时候是看不了这的,也许吧,呵呵。看似是在监狱里的故事,其实就是人生,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一所监狱里,虽然没有高墙铁门,但是无形的高墙和铁锁何处不在呢。这部电影感动和感触颇多。
感动1:
Andy在收到政府赠送到监狱的书籍中发现一张唱片,他立即播放出来,还通过广播来播放给全监狱当镜头回到Andy的时候,Andy躺在椅子上非常陶醉的享受着这音乐,(真的很感动这一幕)和门外叫喊威胁的监狱官门形成了及其鲜明的对比,Andy是有多么的热爱和享受音乐,他因此被关禁闭一周,关禁闭是监狱囚犯最难挨的时光,然而Andy出来以后说这是这十几年来最享受的一周,因为有莫扎特,囚友们问:播放器可以带进去关禁闭?Andy说:no,莫扎特在我的脑子里,在我的心里,这是谁也无法剥夺和抢走的东西。是啊,或许这是音乐的最大的好处,是你灵魂的.伴侣。
感动2: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实物永不消逝。然而Red是这么说的:有希望才有危险,希望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Andy用20年的时间来实现希望,道理很简单,可是又能做到几分呢?希望不是一眼能望得到的,而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是日日年年努力的方向扪心自问,我何尝不是像其他普通的囚犯一样,日复一日重复着监狱里简单枯燥的生活,直到失去希望,直到习惯,麻痹,然后再也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即使是梦寐以求的生活。比如老布,出狱后无法适应新生活,最后选择了结束生命。
感动3:
Andy每周一封信写给州长,要求经费来买书补充图书馆的书,六年后,他终于收到州长的来信,200刀的支票和几箱的旧书,所有人为之感动,说简直不可思议,只有Andy才能做到,然而Andy并不满足于此,他改成一周两封信,最后他终于拿到一笔经费来扩大图书馆,让我感动的一幕就是,囚犯们在图书馆里自由的阅读和音乐,Andy还帮助很多囚犯读书和考取文凭,或许越是低谷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不能放弃书本和音乐。这就是希望。在监狱,或者生活里的10年,20年足以让一个人麻木,惯性的生活,生活中也是如此。然而Andy的坚韧和机智永远让自己心中存着希望......
感悟也是许多,人需要一些爱好,在处于困境的时候,能解救灵魂,技不压身,永远不要放弃,比如Andy被三姐妹逼迫,无论怎么身体受伤,他也不放弃抗争,此时此刻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一直都是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这不就是活生生的Andy吗?有希望的人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以前的语文老师说过,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穿插着爱情。我承认我比较肤浅,看电影一般都看爱情片,或者是喜剧。在朋友推荐以及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才把《肖申克的救赎》看完的,说真的,我本来没报什么希望的。可是,看完后,我才知道为什么这部影片能被那么多人喜欢着。而我,对人生的看法也更深刻了些。
安迪因为被指控谋杀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而被判无期徒刑,这就意味着他要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本来,坐牢也就那样,没什么新意,无非是闭门思过罢了。可是,安迪却能把监狱生活过的不一样。他用自己的学识帮他的朋友们赢得了一带啤酒,他帮助监狱长洗黑钱,他每星期写一封信扩大了监狱的图书馆,他让监狱里的人认识到不同的生命形态。小小的锤子,那把曾被瑞德耻笑说需要几百年才能凿破墙壁让他逃狱的锤子,他却用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短时间内完成了自己的越狱。其实这个镜头和《基督山伯爵》里的唐代斯越狱很相像。都是打雷的夜晚,都是挖洞,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另一个自由的.天地。人,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成长。他们,也是如此。
话说结局看的我好纠结啊,我比较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要笑我,这应该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本质,当然我不是说结局不好,只不过太简单了。还没看过瘾呢,就这么结束了。不过,很喜欢那个画面啊。蓝天,白云,碧海,以及两个惺惺相惜的朋友,他们的友谊让人为之动容。我很无聊,把画面定格在那个地方停了好久,好久,终于落下泪来。安迪逃狱不易,瑞德申请假释也不易,他们,那么艰难才摆脱了那个遥远的噩梦。他们,都是生活的勇者。他们带给我的,是感动,是深入肺腑的感动。无法言说,只能慢慢体会。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小时候常做同一个梦。
金色的沙滩上,浪如白练。大海作为一个慷慨的馈赠者,时不时地送上一片片精致的贝壳,在艳阳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而我,正专心地做着沙堡,盼望着自己会成为最伟大的建筑师。不经意的抬头,与那些仰望碧空的脸,打个照面。
梦,到这里就停止了。醒来后,莫名的惆怅的涌上心头,生在内陆小城的我是多么想时常看一看海啊!于是我一次又一次走进这个美丽的梦,无法自拔。但它终是伴随着童年爽朗的笑声,在日益繁重的学业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直到我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那个梦,又清晰起来,尽管那份心境已有些许淡漠,沧桑得如同前世。
我的目光,不停地穿梭,越过时光,越过历史,到那1949年的英格兰,到那灰扑扑的肖生克监状去。
这是安迪到这的第一年,罪名是谋杀妻子及其情夫。他坐在囚车上,两只淡蓝的,像是被天染过了似的眼,蒙上了一层阴翳,他迟钝地看着那铁栅门,随着刺耳的声音,打开了,里面囚犯高亢的声音,像是海潮淹没了他的耳朵。
他闭上了眼。
再睁开眼,已进入肖申克高高的院墙,仰望着内部的建筑,竟透出雄伟之感。之后,就是无聊的洗澡、撒防虱粉和典狱长的例行讲话,他说的那句“不要侮辱上帝啊”,听着有些刺耳。
他进入自己的牢房,伴着狱警的那句“熄灯”张望着看到灯一个个的关闭,看到黑暗正踏着静静的步子走进这暗无天日的牢房。他也听着,听着新来的胖子哀哀地哭泣,听着那个叫海利的'狱警边叫骂边殴打着新来的胖子,直到他倒地不起,他沉默着,度过了寂静的一夜。
瑞德,那个关了十几年的黑人,就这样认识了他,那个叫安迪的人。没想到,他与安迪的友谊,竟持续了二十年。
在这黑暗的二十年,安迪究竟经历了多少,连身为朋友的瑞德也数不清:被“三姐妹”欺辱,被典狱长利用,被海利殴打,被关禁闭,即使知道自己是清白的,还没法让自己从这里出去!可他的脸,依然是波澜不惊,如沉静的海水一般。他甚至,在帮助囚友喝到啤酒时,露出奇异的微笑;在饮集雕刻石头时,眼中闪烁着光芒;在翻阅书籍时,在深夜冥想时在沉浸音乐中时……你会看见一个优雅而高贵的灵魂,飞出牢笼,飞出栅栏,在辽阔的天空中,伸展出雪的翅膀,像鱼儿般自由地游弋着。
他是天使,坐入凡间的天使。
啊!是什么使他的翅膀,不被无情的现实泥潭所污染?
是那个梦。
蔚蓝的天空下,是一片依然蔚蓝的大海,在海鸥的见证下,他们的唇渐渐靠近靠近——海平线,是唇模糊的边界——他们相吻了。沙滩是大海长长的金发,绵延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凌乱而柔软。而安迪,站在这头金发上,发丝轻轻地钩住了他的脚。他的手下面,是只破旧的驳船,正在被轻轻擦拭着,铁锈也随之脱落,落在地上,像是火焰,燃烧着他的热情。而他的朋友,瑞德,正热心地拿着冰凉的啤酒边招待客人,边亲吻着瓶口灌了下去。
船,慢慢的重回年轻,它将载着安迪和瑞德,随波逐流,直到永恒爬过了他们的额头,直到孤独没过了他们的脚趾,直到,消失在落日的余晖中,静静地地,离开这世间。
那梦,竟持续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都过了二十年了,那个梦,怎么还是不肯醒?
因为那不仅是梦,更是希望。
这希望支持着他,令他用难以想象的毅力和一把小小的锤子,凿开了一条通道。
这通道,通向天堂,
天堂的那一侧,是芝华坦尼荷,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梦之地。
终于他可以怀着自由的心,看那大海,看那细沙,看那驳船,还有,他朝思暮想的那个朋友。
他们的海找到了,我的呢?
看完影片后,我回到家,怅然入梦。那个爱海的男孩,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也该寻找属于我的海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误认为是杀害其妻子与情人的凶手,而被冤入狱,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越狱,获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狱后,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诉安迪: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无疑是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可是安迪却并不这样认为,希望从来不会破灭,他们可以关住人身自由,而内心的自由与希望是他们所触摸不到的。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记得前面老布获得假释后,因习惯不了监狱之外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无疑让我们看到在心灵受到束缚后而躯体回到生活中却习惯不了自由,精神与希望破灭后,人将走到尽头。
还有在瑞德获得假释前,狱警们问他的一句话:你是否改过了。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垂老之躯。
影片最终告诉我们,体制无疑是可怕的,当我们依靠习惯与体制生活时,我们最终失去自我,而故事的主人公恰恰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任何挫折面前,人都不应该放弃追求自由与希望的路,它将是我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影片落下帷幕,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哥,那个在16岁时因刺杀他人身亡而入狱的`笨蛋,不知今天是否也在铁窗前忏悔,在他而暮之年回到社会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该是怎样一种心境,曾经的路早已面目疮痍,未来的路也将走得如履薄冰。可是我们是否也应该给他一个鼓励,因为一个错误我们不应该去否认他的人生,也许任何人可以否认,但惟独自己不可以放弃自己,因为有爱,所以无所畏惧。八年级《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郑沁怡
本电影讲述了一个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
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而关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这一切朝前推进了一步……
电影中有这样一句话:You know some bireant to be cage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写在前面:《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一、缘起
从来没想过给《肖申克的救赎》写一篇影评,也许是生怕暴露自己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初级影迷,也许是对这样一部无法复制的影片真的不愿去过多地提起。然而一场出其不意的重感冒让我只能卧床裹被,已没有了力气去消化我那些故作高深、一直收着却懒得去看的电影,不期然地拿起《肖申克的救赎》,没想着再去感动自己一把,只是北方冬天的午后,我们就这样莫名地重遇。
二、记忆
有一些电影可遇不可求。这“遇”只能是不期然地偶遇,有准备的相遇会让一切黯然失色。忘了是哪一年,我莫名地租来一张名叫《刺激1995》的VCD,那时不知道谁是蒂姆罗宾斯,谁是摩根弗里曼,还只知道整天追着刘德华、王菲打转,一切都像是老天的意旨,我就那么莫名地、无知无觉地、静静地看完了影片。
从此以后,我固执地相信了电影能够带来的一样感受,叫幸福。这幸福感在那一瞬间击中了我的全身——当安迪从肮脏的管道中逃出生天的那一瞬间,我不明所以、全身无力、无法言语。
三、微笑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我理解了安迪那安详而神秘的微笑。一次是为狱友赢得冬日里冰凉的啤酒,一次是给狱友播放天籁般的歌声。安迪的眼神虚渺而淡定,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微笑。他不惜用一个月的幽闭来换取的,不止是自由的'感觉。
就像我再也不想被《勇敢的心》蛊惑一样,当华莱士喊出freedom的时候,那一瞬间虽然热血沸腾,但渐渐冷却后却显得无比苍白。我们需要自由么,我们仅仅需要自由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呢?
此刻,我只被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感动。
四、希望
这两个字如此庸常。然而安迪告诉瑞德,希望是人间至善。比生命可贵的也许是爱情,比爱情可贵的也许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贵的,只能是希望。
无论生命如何不堪,都不是可以绝望的理由。瑞德口口声声的体制化要了老布的命,而当瑞德也想要步老布的后尘时,安迪的话化解了他的宿命,不是么,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如此而已。
五、活着
为什么活着,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活着不由自主。然而怎么样活着,人的历史里却给出了泾渭分明的活法。安迪又给了我们一次为真善美而活着的理由,就像监狱长给了我们为假恶丑而活着的理由一样。真是智慧,是安迪一手建起的监狱图书馆,是他笼络监狱长和狱警的手段,没有智慧,他只能听天由命。善是爱与仇,是安迪为狱友们争取来的啤酒和音乐,是监狱长饮弹自尽时我们的击掌称快。美是希望,是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是爬出臭水管时的雨中重生,是墨西哥海湾安宁的蓝。
六、现实
现实是,我依然在病中,感冒虽然微小,可犯起混来也让人痛不欲生。这和安迪20年的隐忍没法比,更别说瑞德40年的宿命了。病可以治愈,命运呢?安迪不给我人定胜天的癔想,人怎么能胜得了天?安迪也不给我战胜自己的癔想,坐在凳子上的人如何搬得起凳子?
安迪让我相信了希望。他让我相信,即便挖掘地道的计划失败了,他依然会保留着希望;即便面对无法挽回的死亡,他依然有任谁也不能遏止的坚守,就像谁也夺不走他脑海中的莫扎特一样。
七、想像
所以有时候会想,如果这个片子是以悲剧结束会不会更好。凡俗如我,当然不会觉得更好。虽然那样也许更能体现出人性的伟大,却不是太让人伤感了么;虽然那样也许就能获得那个该死的奥斯卡了,却不是太残忍了么。虽然在绝望中看出的希望决不仅仅是什么逃生,我们却仍然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因为,与其说我们面对的是死,不如说我们面对的是生,在生的路上,希望就是现实。
就像那片湛蓝的海,原本就是我们生的地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
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当它们飞走,你会由衷庆贺它获得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
人的内心世界,是任何人都无法窥探的,在那里有只属于你的东西。它会是希望,会是欲望,也会是绝望。把这三个内心世界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里对号入座。角色分别是肖申克,典狱长和老布。肖申克和他的狱友们说过: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围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你。没错,这是别人看不到的管不到的内心世界。但是,这个别人看不到的管不到的内心世界还是能通过控制,诱惑,灌输等手段来使之改变的。就像老布,照瑞德的话来说,他已经被体制化了,一个囚犯被体制化后,就是满足于他的监狱生活了,他深信自己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社会。老布满足于他在监狱里图书管理员的身份,瑞德满足于他在监狱里是个有求必应的人。他们都是在监狱里有“地位”的人。而出了监狱,他们什么都不是,甚至连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恐怕都捉襟见肘。我相信他们刚入狱的时候,都曾希望等到出狱的那天,他们要重新做人。只是岁月的长河把他们的这个希望冲刷的一干二净。他们只能在狱中满足于他们的“地位”,于是等到真的假释出狱了,那些希望早已变成了绝望,这也正是老布自杀的原因。我也相信一个信仰笃诚的典狱长,最初并非原本就贪赃枉法,是社会发展中的利益驱使使他走到了这一步。而且更讽刺的是,他走到这一步,最大的推手莫过于肖申克。老布,典狱长,他们的内心都因为种种的外界因素变样了。而只有肖申克在种种挫折中坚持了他内心的希望,他才能得到他的石锤与海报,建立他的图书馆,挖通他的逃生之路,甚至在监狱中为自己“理财”。
不过与其赞叹肖申克惊人的智商,我更欣赏他强大的意志。他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的越狱计划,并且从未放弃。并且就像我之前说的,典狱长的欲望除了利益驱使,最大的推手就是肖申克。这都是在计划之内的。洗钱的事情发生在汤米来到监狱之前,而可怜的汤米却做了炮灰。电影所放的剧情是肖申克救赎了自己的自由。而在电影之外,肖申克在墨西哥小城,他将完成对自己罪恶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
在人生的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时多得数不清,这不是坏事情,但你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吗?有时身处不同的环境梦想也就黑暗中火柴的火焰,慢慢的熄灭了。
正如我们进入并不理想学校,刚进入时我们会恨这个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有挑剔,慢慢的又依赖上了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生活,每天重复做的事,可是心中的梦想依旧存在并慢慢消失,一次去别的学校考试,这是一所好的学校,总之别人都说它好,可进入后这一切让人失望,学校面积又小,食堂卫生又差,人又少,总之心情糟糕透了,可突然我发现自己学校原来并不差,甚至更好一些,也许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你心中的梦想与环境并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自己内心深处始终如一,并付出行动,也许人们身处的环境就好比肖申克的监狱一样,我们也习惯了周围的一切。
安迪是个有着强大心灵力量的人,所以他才能19年如一日坚持挖地道,最终越狱成功,在肖申克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安迪却始终充满希望,是这个希望支撑他最终打败了典狱长,逃离肖申克。获得心灵和身体上的自由。
这部电影有一段经典的台词,是经由安迪的好友阿瑞德口说的`,他说我们都被制度化了,刚进来时,起初我们会恨这堵墙。这也正是人的可悲之处,最后我们就依赖上了这堵墙,只有向安迪那样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的人,才没有被制度化,他有自己的梦想,他坚持,他努力,最终他自由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也像肖申克的那堵墙。刚工作是,我们会对环境看不惯。对婚姻中另一半看不惯,会抗争,但发现没有成功后,我们慢慢就被制度化了,习惯了这个环境依赖上另一半,哪怕衣服是不合身的,可是穿久了,也就习惯了,脱下来时就会感觉难受。
有多少人能像安迪那样始终都有梦想,然后付之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大部分人是放弃了,过一天,算一天,混上一天是一天,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被环境同化了,只有像安迪那样的人,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他才能冲破这个不合理的制度,抵达自由的彼岸。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的两件事,一是坚持的力量;二是人生一定要有目标,套用安迪的话说,hope is a good thing。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
一直想看看这部经典之作,但没有机会,今天终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的确是一部超经典的电影。这是一部揭露美国黑幕的巨片,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狱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他说要在监狱办一个图书馆,人家都认为他在做梦,结果在坚持了6年每周写一封信给州政府后,这件事竟然成了!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关在鲨堡监狱里。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抱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像在公园里一样。老犯人瑞德是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石锤,他的解释是想雕刻一些蝎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会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同时他也逐步成为监狱长诺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监狱生活非常平谈,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安迪听说瑞德原来很喜欢吹口琴,就买了一把送给他。夜深人静之后,总可以听到悠扬的口琴声回荡在监狱里。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说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诺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诺顿甚至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一天,他对瑞德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那时你就知道是什么了。”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原来20__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锤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诺顿存的一部分黑钱,并告发了他贪污受贿的真相。而诺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里边挖空的部分放着一把几乎磨成圆头的石锤。
瑞德获释了,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__年的牢狱之灾、20__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瑞德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瑞德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讲述友情、困顿、希望与梦想的电影,剧中的男主角冷静的心态、不屈的斗志、足智多谋的设计、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这部电影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便是自始至终都能给予人们希望。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电影佳作。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地呼吸。对于我们而言,它就像空气,平常得让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会怎样,但是自由对于那些高墙内的囚徒,尤其是那些注定一辈子都要呆在那里的人们又是多么珍贵而又遥不可及。安迪最后逃出鲨堡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
男主青年才俊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自己的妻子及妻子的情人,而被判终身监禁,入狱名为肖申克。
安迪往后的生活几乎希望全无,但安迪没在这灰暗绝望的人生选择将就!
他尝试接近狱中颇有声望的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弄到了小锤子。瑞德看到锤子还嘲笑安迪用一个七寸的嘴锄凿一条地道越狱,起码要凿六百年,但他没想到,安迪只用了不到二十年。
当所有人都已经习惯这狱中的生活模式,已经完全被体制化(“体制”可理解为包括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氛围的环境,体制化的根源是意识形态)了!只有安迪一如既往的保持他向往的自由!
比如,布鲁克斯,在肖申克关了五十年,到假释,有了安迪所梦寐以求的自由,但他却不愿离开肖申克,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他出去后,发现外面的世界早已改变,他亦无从开始生活,最终受不了这样的新生活,选择了上吊自杀!就是瑞德说自己一样,“这就是体制化,在这里(肖申克)我可以让你有求必应,但出去了,我什么都不是”
所谓救赎,就是安迪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狱中管理层逃税、洗黑钱,从而获取交换的权利,用了六年的坚持,扩大了图书馆,让狱友可以正常学习、考证,得到了精神的救赎!
还有被救赎瑞德,他出狱后也是适应不了外面的环境,想过自杀,却因安迪所托,带着最后的希望坚持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和钱!随后找到了安迪,远离了肖申克,一起过飘逸的生活!
(1)坚持:安迪是无辜的。却因为别人坐了十九年的冤牢,但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坚持一直想要的希望,自由!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离开了这个囚禁他的肖申克!
(2)希望:他说,这世上肯定有一些东西,是这石墙关不住的,是希望!他留给瑞德的心里也有这样一句“心怀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世间最好的',好事永远不会消失”!
(3)自由:里面有一句是这样描述的“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每一片羽毛都在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就像这高墙之中也困不住一个想要离开的人!
(4)知识:安迪在入狱后还能和管理层谈条件,因他过硬的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地质知识等),可以帮他们偷税、洗钱,如果他没有这些知识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行方便,只会用更多的时间去达到越狱的目的,或者最后都达不到!
(5)人际:安迪是他们的救赎,但对于安迪来说,瑞德也是他的救赎,如果没有瑞德帮他输运东西,那安迪所有的计划基本都完成不了!
(6)强大:在自己的妻子被杀害,自己也被判终身监禁时,在这高墙和法律下还能保持理智,在狱中让自己有所成就,可谓是内心非常强大的。如果内心不够强大,早就泄气坚持不下去了,也会慢慢被体制化!
总结:当然这是我自己看过之后的见解,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可能也因为自身也越来越成熟的原因吧,当然也跟心情有关!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只是感觉一个越狱的故事,没有很高超的技术和看点,就只是觉得安迪的忍耐力好强!后面多看了两遍,就变得感触多了些,才理解评分为什么那么高!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
《肖生克的救赎》给了我不竭的动力,去践行自己的理念,去坚持好的想法。
《肖生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因错判而锒铛入狱的银行家,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竟然用一把小小的铁锤凿出了一条通往外界与希望的隧道,从而成功越狱,并带走了典狱长的部分黑钱,同时也揭发了他许多不可告人的罪行。而银行家安迪,成功逃到了一座小岛上,开始了梦想的生活。那里,阳光,碧海,金沙滩,仿佛是至乐的天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监狱老囚犯布鲁克斯,却在保释出狱后,因严重的制度化而不习惯外界的生活,因而选择在某一日上吊自尽。对于安迪来说,改变是重生与回归的开始,而至于布鲁克,却是灾难与痛苦,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影片中十分打动我的,是安迪的坚持。Somebirdsdon’tmeantobecaged。Theirfeathersarejusttoobright。有些鸟儿太过美丽,并非生来要被囚禁。这只美丽的.鸟儿指的就是安迪,他的勇敢与坚持,谱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神话。恍惚中仿佛又看见了安迪所在岛屿的美景,阳光,碧海,金色沙滩。如若你心中也有美丽的向往,就让日复一日的坚持谱写不朽的传奇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3
电影主人公安迪因莫须有的谋杀罪而被判无期,他在狱中结识了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的瑞德,心怀希望的安迪一边帮忙改善监狱里沉闷麻木的氛围,一边用小鹤嘴锄挖洞,二十年如一日终得自由,和获释的老友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人生多变幻,命途多坎坷,在影片中监狱里的灰暗色调和残酷规章制度中透出的希望之光则更能直射人心,正如安迪在留给瑞德的纸条上所写的一样: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是永不消逝的。
一个人不论在处境多么糟糕的时候,也要提醒自己别丢掉了希望,哪怕心灵承受着重压,也要让希望在胸口搏动,希望不灭,未来仍然可见。安迪的'狱室里有一本藏鹤嘴锄的《圣经》和三张用来遮住洞的女星海报,书的第一页上写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这代表着安迪心中对自由的向往;而海报上玛丽莲·梦露的微笑背后,则是一条耗时二十年成就的自由之路,诸多小细节都展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心怀希望的人常有伟大力量,能抛开岁月伤痛,抛开鄙夷眼光,不卑不亢、一往无前地直达心中彼岸。希望是种种美好事物的开端,试想安迪若不试着用小锄触及那面墙,他便不会发现连散落在地上的碎泥里,都满是自由的味道,也更不会拥有一片宽广的碧海蓝天。
“坚强的人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拯救他人”当安迪在狱中放起歌剧唱片,那些被命令禁锢着的人们抬头注视着老旧的广播喇叭,一颗颗沉沦已久的心灵,在这一刻都挣脱枷锁飞向深邃天空。要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希望的确并非易事,但看看当下,我们正活在一个榜样层出不穷的年代,周围总有美好事物在感染你我,就如同在黑暗中举起火把总能照亮身边人们的脸庞,希望就像火光,照亮的是一群人,温暖许多颗心,只要愿意,我们随时都能选择做一个以希望为人生信条的精神传递者去温暖更多的人。
当电影镜头定格在海洋与沙滩的交接处,眼里一片蔚蓝,心也随着波涛自由荡漾。不怕此时此刻的一无所有,只要心中常怀希望,失去的会在将来重逢,更美好的都在不远处默默守候。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无罪的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挣脱监狱的牢笼,并救赎他人的故事。但它描述的却不仅仅是监狱,而是整个社会体制。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我们生下来就在一定的规则中。我们看不见它却必须遵守它,不知不觉习惯它,依赖它,甚至将它奉为道德。
它就是体制。
电影里的瑞德是体制内的智者,有着清醒的头脑,运用体制赚些蝇头小利,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就像是囚在笼子中的鸟,离开笼子就无法生存。
因此他从未尝试着逃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监狱里自己才是有价值的,外面的世界属于另一种体制,这并不属于他。
另一个是安德,他从来就不属于这个体制,哪怕他被囚囚禁了20年,他依旧不属于这个体制。
救赎一个人,不论是在哪里,无论救赎的是别人还是自己都很难,安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做到了,用他的一技之长以及信念和毅力。
安德凭借自己的个人才能,在监狱中可以说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建立图书馆、帮助狱友获得高学历。
安德处在被压迫的体制的最高层级,但他获得的所谓成功(图书馆、单间、保护、甚至生命)都掌控在别人手中,统治者的一句话就能毁掉你的努力。
他清楚自己不属于这个体制,并且能用正当的手段脱离这种体制的时候,体制的统治者们的威胁以及暴力抹除证据的手段,成为了他逃离并且在体制中撕开一个小口的必然。
文明与人性同尊
围墙里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含有极少社会性且容易让人失去生活愿景的体制化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囚犯不愁吃不愁穿,顶多偷偷从外面运来点娱乐的东西,对世界漠不关心,每天只想着如何消磨时间。
渐渐地他们习惯了早上晚上要点名,做事情前要打报告。只要做好交代的事情,就可以安稳度过时日。
这种失去正常人类社会特点比如为了生存而竞争而不安的环境,渐渐就把围墙里的人体制化,僵硬化了。
创造文明本是人类的进步,可是它却又像是个铁笼子一样束缚人类,这社会有多少人会困死其中?本片将这一深刻的现实矛盾揭示给观众。
真实的社会是适者生存的,在肖申克待了50年之久终于出狱的图书馆员Brooks最后却上吊自杀了。因为50年的监狱生活让他再也不习惯外面的世界。
安德却没有被体制化。他在监狱里的十九年,和Red以及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心中还有希望,这个被Red称作是不好的东西。
安德在内敛的外表下有一颗关不住的心,他一点一点地把光照向周围的人。另一方面,安德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安德用19年的青春救赎了自己的内心,用19年的希望救赎了肖申克监狱。典狱长诺顿一干人东窗事发,监狱所代表的文明也得到了救赎。
文明这个束缚人们的铁笼子本来是用来造福人类的,却因为人性的黑暗,通过执法者的罪恶的手,通过制度的漏洞把不公之网撒向人类,困住人类。
本片通过肖申克的救赎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救赎之路就是人性的希望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关不住的,你的内心,他是完全属于你的。
平凡人的传奇
安德一直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不管是表面上在得知自己有出狱的希望下找典狱长谈判,还是起初进来就开始的挖道工作。
安德尽力活着,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着。他和监狱长谈话的失败更是激起他渴望撕破这个体制的欲望。
很多人说影片讲述的是自由和希望,但我想问安德用着自己虚构的身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真正的自由吗?
他只是跳到了另一个体制中,我甚至会怀疑,他所做到对自己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狱警被捕,监狱长自杀,对于体制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体制仍然存在,压迫依旧存在。
体制中的人们依旧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同的仅仅是在无聊的体制生活中留下了一部传奇。
我们其实都生活在体制里,个人认为体制是人类社会中的必需品。通过体制我们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极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作用。
然而过度的体制却会让人类变得大同小异,无法发挥个人的长处特点,更甚者无法适应社会。
每个体制里,都或多或少会存在着被体制化的人,这些人习惯于遵守体制里的规则,而无法适应可能遇到的变化。
为了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既要遵守规则,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规则所束缚,保留规则以外个人的特色,不要失去自我,不能过于满足现状。
安迪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会被体制化是件不好的事。体制是被创造出来帮助人类的,但人类反被体制化则是其中的副产品,它会限制人类的进步。
只有改良体制,尽量降低被体制化的可能,才能让人类发挥自身的价值,促进社会的进步。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我首先关注到了一个新颖的词:体制化。何为体制化?在瑞德出狱后,有这样一段旁白:“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正如同老布,在监狱呆了50年,但在假释通过后,又想做出一些傻事,留在监狱。当他重新进入社会后,他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50年前汽车还未盛行,50年后穿梭在大街小巷。老布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社会,最终上吊自杀。“说实话,这还不如老死在监狱的图书馆里。”他们这样说。而瑞德在经历了两次的假释驳回后,第三次假释审问时,安迪已逃出监狱,瑞德也早已坦然:“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让他明白我现在的心情,但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流入了岁月长河里,如今只剩下我这垂老之躯。”
在瑞德第三次假释通过时,大半辈子都已虚度在这肖申克监狱中了,他习惯了这里的体制化,以至于后来在超市当店员时,上厕所都必须打报告。若不是安迪的出现,也许瑞德会在监狱度过一生,也许像老布那样郁郁而终,但他没有。他心中存留着一份希望,使他活下去,去寻找安迪,去寻找她口中的那个没有回忆,但是满是温暖的地方。
何为救赎?希望,自由,坚持,便是救赎。
在瑞德对安迪的一次描述中说:“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是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这是因为安迪心中一直都有自由的`信心与决心,因此他有精密的计划与行动。
而在安迪给瑞德写的信中,最后说道:“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上帝的旨意,匍匐在500米长的下水道里,通向美丽的新世界。
它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希望与自由,便是最好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相关文章: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7-06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7-19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6-28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7-01
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11-17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的观后感02-17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9-27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11-09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01-16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