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观后感

时间:2024-05-17 10:04:3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地道战》观后感15篇【优秀】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道战》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道战》观后感15篇【优秀】

《地道战》观后感1

  其实很久没看黑白电影了,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在我们这些80后的心中并不代表消失了,因为当那熟悉的革命奋斗旋律响起时,我们便找回了那些年学校里组织在国旗广场前看电影的那段欢乐的、难以忘怀的时光。黑白电影,它充满了浓郁年代感,不仅这样,其骨子里还流淌着革命的本质,传达出一种当时的人们朴实自然的品质却又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张力给予你无限的力量。

  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之中,但这样一部好的电影依然是我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那个用鲜血染红红领巾的时代。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触,是因为地道战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片中人们对革命的无私奉献,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可敬,对高尚情节的追求,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中华儿女的崇敬爱戴之情。

  1942年,霸道的日本军侵入中华儿女的国土,在中国冀中平原上,有这样一群英勇奋战的男女士兵,凭着一颗爱国的心,从四面八方赶来集齐,准备战斗。为了能顺利的战胜日本军,冀中根据地的人民用智慧作战,展开了挖地道的行动,我方士兵运用野外地道站的战术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终于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有智谋的高传宝,令我无比的佩服;有忠诚至上的老钟叔,有让人臭骂的汉奸汤司令,还有那个令人恨之入骨、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这些老演员所刻画的深刻的人物形象仿佛如电影中那些经常响起的动听的音乐一样,时时萦绕在耳边,难以挥之。

  电影结束了,我却还意犹未尽,脑海中还都是当地人们作战的画面。那么的铿锵有力,那么的富有感染力,使我看完之后内心热血沸腾,感触颇多。我想那是一份对高传宝同志的.敬佩之情,一份对士兵们顽强斗争意志的佩服,一份对司令可笑举止的愤恨,一份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与其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还不如说冀中平原上的那些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人们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捍卫了中国的领土,是他们在民族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而正是这一点,才会让我们每次在看这种红色电影时,内心会产生了一丝感动,一种莫名的冲动,一份对人性、对自由、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一份久违了的爱国情结。

  看了以后,我非常有感触,老一辈们为了解救劳苦大众,抛头颅,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不应该忘记那艰苦的岁月。

《地道战》观后感2

  中国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由于中日之间武器和战斗力之间存在着差距,毛主席提出了《论持久战》,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优势,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战法,其中地道战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一九四二年,心狠手辣的日本人发动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妄想用三光政策来扑灭中国人民心中沸腾的革命烈火。可是鬼子们想错了,凭着战士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头脑,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地道战。

  地道的来源是发动群众把各家简单的地洞改造成家家相通的多口地道,使全村的地道连成一片,可进可退,可打可守,开展了大显神通的地道战。只有战士们聪明无比的头脑和群众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才能发展下去啊。

  在观看过程中,让我最深有感触的有这样一个情节:高老忠穿过平静的十字街,突然发现了一群日本鬼子摸进了村子,他心急如火,一口气跑到了老槐树下,放下钟绳,敲响了那口报警的钟。然而在敲响钟的那一刻,日本鬼子的子弹打中了高老忠,他忍着剧痛继续敲打着钟,在鬼子围住他后,他掏出了一个手榴弹向敌人投去,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高老忠也光荣的`牺牲了。最终,战士们和人民群众相互配合,将来犯的鬼子们全部消灭了,成就了伟大的地道战。

  我们应该学习高老忠的智勇双全、勇于奉献的精神,也要学习战士和群众的团结友爱的精神,为实现目标要多开动脑筋,面对困难不畏惧,一直到实现目标为止。

  以前人们的生活那么痛苦,而现在我们每天都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这些都是那些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但不能安逸,要努力学习,让自己成为对国家发展有益的人,报效祖国,使中国不再受任何国家的欺负。假如有任何人再想侵略中国,我们必将继续发扬地道战的精神,将他们消灭掉。

《地道战》观后感3

  地道战,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人民谱写的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我就看到了这样一部电影——《地道战》,这部电影就讲述了这样的传奇。

  《地道战》主要讲述了人民群众利用地道,打得鬼子们节节败退,顾此失彼,最终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是人民识破鬼子装的武工队,并巧妙化解危机的情景。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鬼子为了深入了解地道,派人去装作武工队,去打探地道的情况。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小把戏几乎立马被识破,还被五花大绑绑了起来。这不仅是老百姓智慧的体现,也是人民大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结果。正如电影中所言∶“鬼子靠的是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靠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正是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拧成一股劲,才能打败敌人。

  我们今天也需要这样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比如一个班级,如果每人都努力做到最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一起奋斗,那么这个班级也一定是优秀的。反观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团体的利益。比如有人在小组值日中,为了自己省点力,自己先回家去了,而不顾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其他成员,这也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要团结,奋斗,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让我们传承革命精神,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道战》观后感4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上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我们华北平原上就有一项不得不说的壮举,是什么呢?对了,它就是“地道战”!之后,这一历史被拍成了电影,就是家喻户晓的影片《地道战》。

  说起“地道战”,我能够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1942年到1944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地道战》就是描述那个时期我们英勇抗日的。根据地人民为了、消灭敌人,粉碎日寇“大扫荡”的阴谋,采用了不少巧妙的战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抗日军民在广阔的大平原,挖了不计其数、各式各样的地道,就像影片歌中唱的“埋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虽然日寇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给养充足,但是,我们抗日军民凭着小米加步枪仍能屡次打败敌人。这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军民团结,同仇敌忾,把侵略者打得魂飞胆丧、落花流水。

  冀中人民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应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我的土地。

  有人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人民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我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我的生命捍卫了自我的家园!

  我们青少年要向英雄学习,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要始终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生活在和平时代,虽然不能应对面地去打击敌人,但我们要树立为国家效力、为人民的远大理想,加倍努力学习,汲取更广博的,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量。这,也是一种爱国!我们,也能够成为英雄!

《地道战》观后感5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雄壮有力的歌声吸引我来到电影院,来感受六十年前那场抗日战争中地道战的威力。

  抗日战争中,在一个叫高家庄的村民们的带领下,和其它村庄的村民们一起挖了一条雄伟的地下长城,千里大平原上,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凭借这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英勇的高家庄村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看不见人的地道战,村民们依托地道打击敌人,就像鱼儿在水底遨游,那么自由灵活,得心应手。他们一会儿跃上房顶、一会儿趴在地面、一会儿又从地道射击孔瞄准敌人。无论敌人走到哪里,头顶、胸前、背后、脚下,随时都会有子弹射来,令敌人胆战心惊。地道不但防水、防毒、防火,而且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消灭日本军队,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力量。

  修建地道是每人一锄头一锄头挖开的,而这长长的地道,是日本人无法抵抗的,就算他们有再强的火炮,因为这是人民的力量。这力量就是团结,它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我们只要在地道里敌人就休想动我们一根毫毛,我们可以把敌人一网打尽,正如毛主席所说有了人民的认同,再强的对手也不怕,所以才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团结才是真正的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保家卫国靠千千万万人民的力量,同样建设富裕强盛的新中国还是要千千万万人民团结的力量,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源泉。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这雄壮有力而又熟悉的歌声再次在我心中回荡。

《地道战》观后感6

  《地道战》观后感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之一,今天下午,我校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师生到市影剧院观看描述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地道战》。 (整理)“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熟悉的旋律又在耳边响起,一种冲动,一份渴望,一丝感动,爱国情结又一次在心中涌动。如今在文化冲击的浪潮中,青少年关注更多的是当红影星的新作,而很少再看抗战影片。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它意味着更多的人忘记了当年的困苦。观看《地道战》,让我们重温旧日残酷的历史,想起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地道战》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步调统一、携手并肩地进行战斗,是我们的民族魂——爱国情。 (整理)爱国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地道战》中所给予我们的精神将永记于心。

《地道战》观后感7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我们对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毫不熟悉,但对上一代来说是一个无法忘却的回忆——没错,这就是著名电影《地道战》,那他讲的到底是怎样样的一个故事呢?下头就听我娓娓道来。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二年的冀中平原。日本鬼子们盯上了高家庄,开始了“大扫荡”。所谓“大扫荡”遂为“三光”——杀光,烧光,抢光,百姓们只好逃进土地道里面,日本鬼子把劫掠来的赃物带回“老巢”,还准备当天晚上再来劫掠。看到这时,我有些愤愤不平,恨不得跳进荧屏里把这个消息告诉村中的老百姓们。这时,老忠叔在村口巡逻,看到了日本兵,连忙跑到树底下去敲钟报信。刚到树底下,该死的日军发现了老忠叔,但他并没有转身逃跑,反而举起粗麻绳,一下接一下铿锵有力的敲起钟来。最终的余音还未消失,一颗锐利的子弹打在了他的腰上,他那铁塔般的'身体倒在了地上。可是,过了一会儿,老忠叔用手撑起地面,又奇迹般的站了起来继续敲钟。就当敌人要打第二枪时,他从腰包里掏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我定眼一看,是手榴弹!难道老忠叔要……正当我在联想下头的情形时,“轰——”地一声,老忠叔已经和十几名日军倒在了血泊当中。为了击退日军,不辜负老忠叔的期望,百姓们开始挖掘地道。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一个惊人的奇迹。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在这漫长的70年里,有着太多的沧海桑田。而在这儿背后,站立着的是无数像老忠叔这样的老百姓,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日。

《地道战》观后感8

  地道原本是用来在战时躲避敌人的空袭,或者通过一些路段的地下通道。但在1942年的冀中,日本人对冀中实行囚笼政策时,“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充分说明了当时日军对我方的封锁。电影《地道战》上就讲述了冀中人民通过地道的办法打击敌人。

  《地道战》讲述了高家庄和赵家庄的民兵通过地道来打击敌人。第一次战斗中,民兵低估了日伪军,结果导致日伪军破坏了地道,抢劫了粮食,还牺牲了一名交通员,过后,民兵为了防止日军的扫荡,坚持“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的方针。加紧修地堡、修地道、还修了“孑口”“高楼”等。

  过了几个月,黑风口碉堡上的敌人纠集兵力。日军一百,伪军二百。进攻赵家庄,我军躲入地道,采用先放后结尾的战术,把300多名日伪军全部消灭。后来地道越来越长,延长到了黑风口炮楼下。民兵准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进攻西平炮楼。引敌人支援西平后,又把黑风口炮楼给炸了,顿时高大的碉楼被炸成了多块,等敌人回去时,又遭到了我军的`夹击,此时正是1944年中。当冀中的敌人剿灭时,我军欢呼一片。冀中的地道战上给我国抗日战争史留下了惊人的奇迹,创造了全民皆兵、以弱胜强的光荣战绩。

《地道战》观后感9

  不论是“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悲伤,是“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的豪言壮语,还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悲壮,都蕴藏了一份令人敬畏的情感——爱国。

  《地道战》的开始,是老村长的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预兆了日本鬼子的到来,此时,许多手无寸铁的高家庄百姓被日本鬼子俘虏了。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三光政策”让原本生机勃勃,炊烟袅袅的冀中平原一天光景变为废墟。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中,谈到要广泛动员老百姓,还提到了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打击敌人,肯定了地道的好处,大家纷纷效仿发扬。

  最初的地道十分简易,没有任何防御的功能,几乎只是为了躲避而建造的,完全失去攻击的能力,所以没能躲过敌人的水攻,火攻。这说明了光打不藏,像最早那样死伤惨重,光藏不打则只会挨打,所以需要将藏和打相结合,才能做到一箭双雕。这就有了改进后的“孑口、迷惑洞、枯井、暗沟”等。一个洞有地下三四层,有连环雷,隐蔽的射击口,家家相连,村村相同,野外有草皮木板的掩护,还有杂草的陷阱,打的敌人狗血喷口,溃不成军。

  通过观看《地道战》,我受益匪浅。打持久仗就要坚持;想胜利就要团结;想超越就要自信!地道战是冀中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人们那坚持不懈、团结友善、自信顽强、勇于创新的精神吧!

《地道战》观后感10

  昨晚,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坚决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部影片的内容是1942年,日本法西斯经受不起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在河北平原展开扫荡,掠夺一切人力物力,位于这一带的'高家庄经常被扫荡,敌人的炮楼就在离庄不到十里地的地里,这里的人民苦不堪言。有一天晚上,敌人夜袭高家庄,村长巡街发现了他们,不顾危险,鸣钟警告,才免一场大灾,而他也因此牺牲。之后民兵队长和区里赵区长碰头,研究如何消灭敌人,琢磨着,法子有了,挖地道,于是整挖了半年,庄里各家各户都通着,哪里都是洞口。敌人又来扫荡,却发现庄里一人没有,就挖地三尺,找到地道就往里灌水、放毒、点烟薰,人们是太无助了,后来突围了总算平安无事。大家又想法子把地道改善,又从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上得到启发,将地道挖成了能防火防毒防烟的地道,又能杀敌的地道。之后敌人来一次被打一次。过了一阵子,听说武工队要来了,但第一次不是真的,是伪军假扮的,在赵区长的火眼金睛下也转危为安了。

  最后,高家庄的民兵要发起进攻了,使了一个计,围了一个敌人炮楼,让另外的那座去救,然后在路上打埋伏,却没有成功,反而鬼子去打我们的根据地。于是我们将计就计,既攻下了敌人的炮楼。又半路埋伏打将回防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的智慧是最厉害的。

《地道战》观后感11

  影片简介:

  《地道战》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地道战》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至今为止,《地道战》已创造出共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观后感:

  可以说,从儿时开始到现在,《地道战》这部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黑白电影本人看了已经不下十遍,每一次观看都不会因为之前看过而感到厌倦,反而每一次观看都充满了新鲜感和趣味,都会为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勇敢精神和智慧感到无比自豪。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

  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攻防战网。

  在影片中,最让我看得津津乐道、不亦乐乎的当然是冀中平原人民巧用地道,智慧抗敌的`情节。地道战开始后,敌人可谓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充满智慧的冀中人民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每次看了《地道战》,我的内心都充满各种感情。对高家庄民兵创造性的斗争手段的佩服;对汉奸和侵略者

  下场的鄙视:更有对当年电影工作者们创作的无比敬仰,敬佩他们在当年简陋的环境下,以及只能利用有限的拍摄手段和资金缔造出令世人百看不厌的经典荧幕作品。

  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它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遭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充满机趣的细节构思和昂扬。乐观的音乐基调,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地道战是冀中平原人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在抗日斗争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地道战》观后感12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地道战》。

  故事主要讲了八路军在缺衣少粮的艰苦条件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村村户户挖地道,勇敢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看了以后,感觉在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我们要牢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因为是他们用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牢记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学习英雄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要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我要把这种精神永远记在心里,在学习上要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勇争上游。

《地道战》观后感13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地道战,当时我很奇怪,地道战难道是要在地道里打仗吗?我看了以后才明白,1942年日本侵略中国,欺负老百姓。而在冀中平原上的赵庄和高老庄,不愿意被压而产生了地道战。

  毛主席写的书里面有一句话,是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就能胜利,这才是抗日的关键。老百姓变挖起了地道,敌人想出了许多破坏地道的方法,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都用了,但人们有许多法子。火来的时候沙土掩盖,水来时就把水引到井里去毒气来时就用木板堵住不让毒气渗透进来。这让我明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敌人攻击完了,该轮到我们老百姓反击了,只要鬼子一来,我们就躲在暗处攻击,如果鬼子发现了地道口没事,只要鬼子一走进去,脚一踩空就一命呜呼了,鬼子在地面没法让他们掉下去,没事儿,墙的砖是可以活动的,只要鬼子走到墙边一块砖掉了。砰,一枪鬼子不死,也会被吓个半死。这件事让我感到了人民的.勇敢,连那里的女兵都敢打鬼子,真让我佩服。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们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打击了敌人。让我感到了中国人民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团结,一切都会成功。

《地道战》观后感14

  1942年秋,日军对冀中平原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游击队员为了保护八路军伤员和军粮跟日军张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把粮食夹在墙缝中,把伤员藏在芦苇中,为了拖延时间,在路上埋下了假地雷。日军为了找到粮食,对高家庄进行了大搜查,为了找到地道口,他们挖地三尺,杀害了无数老百姓。日军对芦苇大搜查时,淘气受伤,爷爷为了引开鬼子,壮烈牺牲,游击队为了引开鬼子,放鞭炮吹冲锋号,鬼子以为是八路的'主力来了,所以全部撤退。游击队在地道跟鬼子进行了大的拼搏,在地道口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鬼子都摸不着头脑,在大家的机智和勇敢下,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们一定要像我们的小英雄牛娃淘气兴儿学习,他们机智勇敢,值得我们学习。

《地道战》观后感15

  上周星期五,老师组织我们看了电影《地道战》,使我热血沸腾,在我脑海里萦绕不散,我不由地产生了一种冲动,一份渴望,一丝感动 ,爱国情结在心中涌起。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2年,日本侵略者企图在集中进行“大扫荡、实施策略、杀光、抢光、烧光”。聪明的中国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神奇的地道,通过地道战把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

  当我们看到村里的老钟叔发现鬼子山田队长偷袭高家庄时,他不惧生命危险,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上空时,日本鬼子总司令的枪声也响了,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地上。这位老党员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村民们的平安。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其实,抗击日本侵略者,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而且更需要谨慎和智慧。如八路军武工队发现村中有一个汉奸,并没有立即抓他,而是用手势提醒村民小心。在如村民们想到敌人会在地道里灌水和放毒气,便将地道挖成两层,下面一层排放毒气,上面一层供人们避难。

  当我们看到,电影中的人们那么英勇的对抗鬼子,人们面对生死还有国家民族的利益抉择时对国家的无条件奉献,我便深深地触动了!仔细看一看,在地道战的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看着老百姓们从容的面对毒气与水

  淹,百姓们大胆的、机智的面对鬼子的花招,我的内心又再一次充满了保卫国家的信心。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一锹一锹的挖,一担一担的挑水,一寸一寸的推进,硬是在地下创下了如此宏伟的抗敌工程,他们利用村子巧妙地地势,挖出了许多地道,其出口更是隐蔽,有的.在床下面,有的在井底下,更有的在灶口里。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不少陷阱,让敌人纷纷落网。有的还趁敌人寻找地道入口时,钻出地道打他个出其不意。这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明知道强敌当道,明白敌人装备精良,但他们却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力量给敌人给予以迎夹痛击。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的打击了敌人。地洞内什么气孔啊、岔道啊,无论敌人怎么使出残酷的法子,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那独特的联络方式也叫人惊叹不已!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冀中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建造了地道,也用生命保护了冀中,他们为建设新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充分地反映了抗日人民的机智与勇敢,所以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要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我们要更好的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地道战》观后感】相关文章:

《地道战》观后感08-09

地道战观后感08-10

《地道战》观后感01-20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反思04-21

《地道战》观后感[优选15篇]03-05

冀中的地道战读后感02-01

《功夫》观后感06-27

新闻观后感06-28

《活着》观后感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