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过程

时间:2024-07-14 09:58:44 方案 我要投稿

《枫桥夜泊》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枫桥夜泊》教学过程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个叫李慧的年轻人,满心期待着能够考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落榜了,这使得他倍感失落和沮丧。恰好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整个国家陷入了动荡和战火之中,百姓们遭受着无尽的苦难和折磨。李慧虽然无法挽救局面,但他决定离开京城,前往南方寻找更好的出路。在一天晚上的旅途中,李慧的船只停靠在了一座小镇上,这里有一座枫桥,形态优美,景色宜人。他被这里的美丽所吸引,于是决定在此留宿一晚。在这个悄然而平静的秋夜里,他与枫桥结缘,感悟到了许多关于生命和人性的道理。他凝神思索,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枫桥夜泊》。这首诗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写题,读题。枫桥,在江苏。“泊”的意思?停靠,停泊。

  同学们,仔细看看是什么时间?是夜晚的时候,那该怎么读呢?一起读一下。

  二、理解题目

  诗题是古诗的门面,了解了诗题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现在请有人解释一下“在夜晚的时候把船停靠在枫桥”的意思。(张继)

  三、初读古诗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在怎样的夜晚?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古诗,在诗中找答案。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读得字字落实,真好。枫、霜‘愁读准了。

  谁说读书无味?当你们朗读起来时,不仅能听出节奏,还能感受到文字中的味道。就连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吸引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听听老师的语速和语调,孩子们,请尝试模仿老师的朗读风格。

  齐读。读得真好,老师听得意犹未尽。

  四、读懂古诗

  诗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老师提的问题能找到答案了吗?这是什么样的季节,怎样的夜晚?你来说。秋天,寒冷的夜晚。你从哪里知道的?

  你感觉到了一个字,枫,这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你很聪明,知道被秋霜覆盖过的枫叶呈现出独特的火红色。在这个深秋时节,已经下起了霜,夜晚变得更加寒冷。张继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深秋夜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打开古诗,默读并思考,勾勾画画。当你有了答案,请举手示意。

  1、看到了渔火,你知道这渔火是什么样的吗?

  远远望去,这渔船上的灯火,忽明忽暗,若隐若现。

  2、看了江边的枫叶。江枫渔火,这江枫是静态的,渔火便是?动态的,这一动一静,一暗一明,令人遐想呀。

  3、看到了月亮落下。当月亮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是一片黑暗朦胧的景象。

  4、听到了钟声,是哪里的钟声,寒山寺在哪里?这个钟声传到了哪里呢?传到了张继的船上。

  5、听到了乌啼声。你觉得乌啼声给人什么感觉?凄凉。张继以动写静,用这乌啼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板书看听感

  你认为这幅画面很美吗?谁能够将这种美妙的感觉表达出来呢?当你朗读时,老师会沉浸在你的声音中,享受着这美好的感受。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一种凄美的画面。

  那张继除了看到的,听到的,还有什么景物是他感受到的呢?找到了?咱们读一读诗。读第一句。“霜满天”感觉到当时非常冷,霜是在地上的,但诗人却说“霜满天”。这满地的秋霜给张继一种什么感觉,一起说。“寒冷”。是凉意刺骨呀。这“霜满天”仅仅写出这秋季夜晚的寒冷吗?你从“霜满天”中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忧愁。诗中也有一个字写出了作者的忧愁。

  总结:张继望着月色下的江水,枫叶随风飘舞,远处渔火点点,夜幕中的江南美景让他心驰神往。但是,他却无法入睡,心中充满了忧愁和思绪。此时,你也站在他的角度,一同感受这美好而又令人心痛的景象吧。

  五、领悟诗情。

  古人云,“一切美景都是情景”,这句话勾起了张继内心深处的忧伤。那么,他为什么会感到忧伤呢?如果读者仔细看诗的最后一句话,就会发现一个字:“客”。这个字透露出张继的身份。他是旅客,常年漂泊在外。难道思念家乡和亲人不是一种悲伤吗?因此,他感到忧伤。

  思乡。张继为什么会客居他乡?赶考,落榜之愁,人生求所不成,怎能不愁呢?你能读出这种失落吗?

  他总是心系国家战乱,为百姓的流离失所而忧愁。作为一个爱国者,他感到无力和无奈。然而,他依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国的关注。他指定读诗,板书下面三个字——家国愁。

  六.总结

  张继的一夜无眠让他创作了一首千古不朽的诗歌,他用独特的手法将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哀怨而又美丽的画面,表达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悲伤。最后,他让我们沉浸在这首千古绝唱中,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深情与意境。

【《枫桥夜泊》教学过程】相关文章: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04-23

《枫桥夜泊》的教案09-11

《枫桥夜泊》说课稿06-21

枫桥夜泊大班语言教案01-17

《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05-12

阁夜教学反思12-06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02-07

春夜喜雨教学反思02-25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01-31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优秀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