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刷子李》有感

时间:2024-06-10 15:07: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刷子李》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刷子李》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刷子李》有感1

  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潮手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的由衷赞叹与肯定!

  这篇课文主要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有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本文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让人吃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得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刷子李能有高超的技艺和过硬的本领,当然是艰苦磨炼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想有一技之长,就必须每天都勤学苦练,坚持不懈。

读《刷子李》有感2

  自20xx年9月以来,孩子们的手中多了《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大观园——悦读悦写》这本书。《悦读悦写》这套丛书共12册,是杭州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所策划,由《依托教材读写融合》浙江课题组开发的一套教和学的辅导丛书,我们良渚一小承担了第九册的编写工作。开学初,教导处就布置了一个任务:用好此书,在实践中改进。本书抓住读写结合点,设置多种读写样式,“课文回味馆”“妙法招招鲜”“读写大看台”“知识串串烧”组成了丰富的单元训练。我在使用这本书时,更多思考的是“读写”的实效性,试图更好的体现“以读带写,读中融写,以读促写”,让孩子们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以《刷子李》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说说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刷子李》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略读文章,本单元侧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引导孩子们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一、悦读:为写作打开一扇窗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语言富有地方特色,作者用写意的笔法勾画人物形象。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孩子们喜欢读这样的文段,有形象有声音,冯骥才就像一个画家一样,勾画了这样一副美妙的画面,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娴熟,那样出神入化,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我指导孩子们自由朗读感受、想象情景,再通过视频直观感受,同桌比拼读,示范读……读着读着,孩子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刷子李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身影。

  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就在于他们熟读,并背诵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悦读,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为悦写打下基础。

  二、悦写: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研读了《悦读悦写》这一单元的“妙法招招鲜”,有三种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在人物的神态描写中赋予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使人物特点更加鲜明;巧设悬念,一波三折。我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和班里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把训练点确定为: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课堂上,在学习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之后,布置了这个小练笔。为了把一个个技艺高超的人“请”进课堂,在教学《刷子李》之前(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我请孩子们双休日去观察生活中类似的人物,孩子们说“河坊街上有做糖人的”“演皮影戏的”“宝石山下有抖空竹的”“我家旁边有一个做拉面的师傅” ……我鼓励孩子们仔细去观察这些技艺高超者的动作、神态,围观者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由于孩子们课前积极准备,课堂中细细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反复吟诵,写作时生动的语句不断涌向笔端。

  学生A:“我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正在抖空竹呢!只见他聚精会神地做着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发出的阵阵蜂鸣声不绝于耳。老爷爷一边抖动,一边变换姿势,空竹在老爷爷的手中好像活了,上下左右地翻飞跳跃着。”

  学生B:“风筝程一会儿工笔细描,一会儿轻描淡写,他眯着眼睛,毛笔在他的手中运转自如,过了一会,两只眼睛画好了,炯炯有神,如同真的一样。风筝程大胆地渲染了起来,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画一笔,那粗粗的、带着颜料的.笔便在纸上跳着舞,极是好看!”

  孩子们抓住了这些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精彩片段层出不穷,我一一给予鼓励表扬。

  三、悦改:梅花香自苦寒来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因此,进入第三步修改阶段。学生A和B都很具体地描绘了他们的动作,还仿照课文用上了“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等好词佳句,同学们认为,他们还可以加上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同学A后来这样改道:“老爷爷的手娴熟地操纵着绳子,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空竹像一只停在绳上的鸟,时而走到这儿,时而走到那儿,久久不舍离去。”这样一来,把空竹写活了。细细品读不难发现,他们都只有正面描写,而缺少了侧面描写,在同学们的评议下同学B这样写道:“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掌声像浪花一样,一阵比一阵热烈,一阵比一阵响亮。有的说:‘太厉害了,佩服佩服。’有的说:‘师傅我想跟您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然后,我又引导孩子们从《“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学习人物的外貌、肖像描写,迁移运用。最后加上开头结尾,这样就完成了一篇单元写作: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这样的习作指导思路“由片段到篇章”、“由读学写”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一篇篇精彩的习作跃然纸上。

  纵观本次课堂《小练笔》的指导,先读后写,写后修改,写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写的“兴趣点”,从仿到写,层层深入,悦读悦写,悦写悦改,牵手课内作文训练,演绎一次次的课堂精彩。

读《刷子李》有感3

  刷子李干活时穿上一身黑,这恰恰与洁白如雪的白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的落到黑的上面,会很扎眼,但刷子李却偏要这样,更显出了他的自信与技术高超。

  刷子李“一天只刷一间屋子;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这些都说明好活不是急急忙忙赶出来的.,要想做好就得先休息好的道理。

读《刷子李》有感4

  在我们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上了23课《刷子李》。

  这篇课文选自《俗世奇人》。刷子李是个平凡的人,但却拥有一身绝技:刷浆时身上绝没一个白点,他的徒弟曹小三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从师傅刷子李的口中得出一个结论:绝技是不能靠一天练出来的,而是每天都认真的`练习。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不由自主的红起脸来:小时候突然想学溜冰,总是摔跤,死皮赖脸地不肯去学,耐着性子说:“如果再逼我学,我就离家出走了,再也不和你们见面,不和你们说话了。”现在想起来真是愚蠢,当时还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我了,不,其实不是这样的,正是因为他们爱我,才会让我去学溜冰,从小磨炼起来。

  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能不断努力磨炼,忍住那一次次跌倒的痛,现在说不定已经是溜冰高手了。

  所以,我觉得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能使自己在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迷人光彩!

读《刷子李》有感5

  “好好学本事吧!”这是曹小三当学徒的第一天听到的话,最主要的意思是:只有学好了本事,在别人面前才有尊严。学习也是如此。

  刷子李,是一个手艺高超的粉刷匠,他刷浆时穿一套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能一滴不掉在身上,还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他新收的.徒弟曹小三第一天跟他干活时就发现了一个“白点”后来他发现了那个“白点”是个小洞,知道了刷子李的技术是靠勤学苦练练出来的真本事。

  刷子李的技术不是天生的,是靠勤学苦练练出来的,我想,他第一次穿黑衣服刷浆时,一定也和其他的粉刷匠一样掉得满身、满地都是白浆,只不过,他勤学苦练,练成了在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一滴不掉”。我们在学习时也像刷子李一样,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只要我们像刷子李一样,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像刷子李一样就会有大成就。

读《刷子李》有感6

  刷子李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他是个粉刷工,也是一个奇人。

  主要内容:刷子李有个规矩;“干完活,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因此,许多人都不信。接着,刷子李收了一个徒弟,他徒弟也一直半信半疑。又一次刷子李干完活,他徒弟趁倒水点烟,搜索了他的全身,居然连一个白点都没有,最后,刷完墙后,他徒弟看见刷子李身上有个白点,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个小洞。我觉得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细如发,大胆承诺,自信豪气万丈的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学一个本事,必须历经磨难,并且要坚持不懈。那么就没有你学不会的`东西。就像刷子李一样,他付出了汗水和辛勤的劳作,才有了他高超的技艺。于是,我想到了我学武术的情景了。

  你是四年级放暑假的时候,我报了一个武术班,每天6点起床,八点到,练到十点。在这两个小时里,我们先围着操场跑十圈。俯卧撑做五十个。站马步五分钟。做下蹲200个。就这样,练了十天,接下来,我学习了武术的基本动作。我们首先学习劈叉,可我劈不下去,教练按着我的腰,把我使劲按下去,我疼得受不了,我们的学员都是这样练的。经过一天天重复的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劈叉了。我感觉幸福极了,自豪极了。

  同学们,我会劈叉,你们会吗?

读《刷子李》有感7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也有波澜起伏,也会妙趣横生。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俗世奇人》是一本人物小说,里面的人物各具特色,他们活跃在天津的一个小码头,每个奇人都有一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在这个码头上流传。

  “刷子李”,就是其中的一个。从他的绰号上就能看出他擅长做的`事情就是粉刷。他对自己这手本领十分自信,并立下了这样的规矩:只要刷墙时衣服出现一个小白点,他就白刷不要钱。他的徒弟曹晓三半信半疑,于是让刷子李帮他的新家刷墙,以此来验证师父说的话。趁着端茶倒水的工夫,曹晓三暗中观察师父身上是否有白点。突然,他发现刷子李刷完时大腿上有个白点,像抓到大把柄似的露出了坏笑。刷子李看出了徒弟的心思,说明了裤腿上的洞的由来——烟头烫穿了裤子,把里面的白裤露了出来。曹晓三不好意思地笑了,对师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读着笑着,觉得好玩又有趣。读完之后,我也被这些凡夫俗子的独门绝技所震撼,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绝技背后,暗藏的是不为人知的辛苦、勤奋和坚持不懈地练习。“再远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努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回看我自己,却不能像他们那样精于一件事,总是心神不宁,左顾右盼:边做作业边吃零食,拨拨手指甲、啃啃铅笔杆;作业也是应付心理,做得马马虎虎,好像一切都是被迫似的,不情不愿。三年级的时候学习做家务,没做一会儿,就觉得累了,放弃不学了;四年级的时候学奥数,学了一个暑假就不学了,因为做题太费脑子……如今,想想外面比我更累的人,他们比我辛苦的多,我却连这点小事都嫌累,真不应该啊!合上书后,我走到写字台边,开始练习毛笔字,相信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奇人并非奇人,他们只是普通人。他们并不是样样精通,但是却能够在一件事情上努力、努力、再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一生努力做好一件事,也许我们都能够成为“奇人”。作者:吕宇良

读《刷子李》有感8

  我从语文书里第七单元里的第二篇课文感受较深。课名叫《刷子李》,是作家冯骥才笔下的一个栩栩如生的主要人物,名叫刷子李,是一个称职的粉刷匠。

  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身怀绝技,二是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是跟据下面的几句话来证明我的观点。

  首先,刷子李身怀绝技的根据有两个:一是他刷完一间屋子,屋内什么都不用放,你只用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看到这里,我也想试着坐一坐呢!因为他有绝活嘛!接着,还有一个更重要也更让人叫绝的绝招,那就是当刷子李刷墙和屋顶时,必穿一身黑,而且刷完后身上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有。所以,他的生意和声名也是传遍各家各户,使人忘不了。

  还有一个特点虽然没有前面的明显,但是还是刷子李的`另一个胜人之处:善于察言观色。这个特点是通过了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表现出来的。有一次,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在给师傅倒茶点烟时,竟然发现了师傅刷完墙后在裤子上留下了一个白点。就在徒弟难堪时,师傅注意到了他,就把实情告诉了他。在这小小一个事里,表现出了刷子李善于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这个特点当然也是极少见的。

读《刷子李》有感9

  “三百六十行吗,行行出状元”。意思是说,人间有三百六十种工作,每一种工作都能干出点绝活。刷子李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说他普通,他却有十足的派头——一天只刷一间房,而且它还拥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干活时一身黑衣,刷完墙后身上绝不会沾上一个白点,如果有一个白点,刷子李白刷不要钱。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第一天跟着师傅出去干活,在给师傅点烟、倒茶水时,总忍不住偷偷地望望一身黑衣的刷子李身上有没有白点。嘿!奇了,一天下来,师傅身上竟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白点都没有,曹小三呆在原地发怔发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刷子李靠什么生存?靠手艺,靠自己日积月累的过硬本领。他这本领从哪儿来?从千锤百炼中而来。像那百步穿杨的将军射箭,像那油能穿钱而过的卖油翁一样,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通过长期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获得本领,掌握技术,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只有勤学好问,只有千锤百炼,只有不厌其烦,才能让成绩逐步上升。就像我刚开始学约分时,做一道题象蜗牛一样慢,现在做得多了,像九十六分之二十四这样的.题,我一口就可以答出来是四分之一。这难道不也是熟能生巧吗?”所以,不管干什么,我们都要有耐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会熟练,才会有好的结果,好的成绩,这就是熟能生巧。

读《刷子李》有感10

  今天,我读了《刷子李》这篇文章。读完后,我不禁惊叹于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刷子李粉刷墙壁,可以做到一滴不掉。他甚至还立下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而且他刷墙时必穿一身黑。

  刷子李的新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的技术半信半疑。这天师傅带他去刷墙。他趁给师父倒茶点烟的机会,目光搜索师傅的`身上,居然一个白点也没有。当刷子李刷完了墙后,曹小三忽然看见他裤子上有白点儿。最后,仔细一看,原来是烧的一个小洞。

读《刷子李》有感11

  今天,我读了《刷子李》,感触颇深。

  文章主要讲了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他的徒弟曹小三对他的技艺半信半疑,有一次刷子李带他出去干活,他亲眼目睹了师傅高超的手艺。最后刷子李告诫曹小三要好好学本事。

  我最敬佩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当读到“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的一道屏障。”我感觉刷子李太厉害了。白浆好像到他的手里就服服帖帖的,竟然一滴都不沾在身上。刷子李之所以有高超的'技艺是因为他经过千锤百炼的结果。我们干任何事,也要像刷子李一样: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通过长期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才能获得本领、掌握技术,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让我想起我深刻的回忆。在田径队集训时,我每天早出晚归,两腿绑着沙袋,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尤其在跑到最后一圈的时候,我快要晕倒了,每一次我都是咬着牙,坚持到最后。经过半年的刻苦训练,终于获得了优秀的比赛成绩。真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要在各科加把劲,取得更好的成绩!

读《刷子李》有感1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刷子李】,主人公的名字就叫【刷子李】。他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手艺人就是靠手吃饭,手上就有绝活,不然的话就得饿死’。他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可是曹小三却不信师傅有绝活,以为都是谣传,想要亲自看看师傅的手艺。于是曹小三就和师傅说想要和他出去干活要见证了师傅的绝活,他才肯相信。

  这一天,曹小三和师傅就出去干活,师傅还和人家立了规矩,说;要是身上有一个白点,就不要工钱。这个刷子李对自己也太苛刻了,看到这里,我心里想道,这刷墙的人无论是蘸浆还是粉刷总会掉下一两点在身上呀!而且有没有人规定说必须要保持衣服干净,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这样的规矩,这对一个刷强的人来讲,这个要求也极其苛刻!

  ‘只见师傅的手忽悠摆来,忽悠摆去的,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曹小三这一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是一个粉刷匠在粉墙呀!简直就是在表演高超的艺术!

  可是往往事情并不如此,当刷子李完成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时,曹小三赶紧上去给他点烟,忽然看见刷子李的.裤子上面有一个小白点,如黄豆大小。‘难道以前刷子李的绝活都是假的?他并不是那样的如传说中的神奇?那我还真的不是那么佩服他!’曹小三心里想到。可是我的心里面却不这样想,因为每一个手艺人他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技,于是我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我不禁松了口气,哦!原来是刷子李的衣服上面在吸烟的时候不小心烧了一个洞,露出里面的白色衬裤,远处一看就像一个小白点,呵呵呵,原来如此。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刷子李的高超绝技而感到喝彩!

  是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而刷子李这堪称一绝的绝技不应该值得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而学习吗?这样的民间艺人又何其只有刷子李一人呢?虽然我不知道太多的古代手艺人的名字,但是我知道现在像邓亚萍,刘翔,姚明等等,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艰辛以及毅力而一次又一次的为国家取得了最高荣誉,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读《刷子李》有感13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刷子李》。我们学完后知道了刷子李刷浆的技艺是多么高超,那么惊人,刷的墙壁如升天般那美,这种高超的技艺不知道练了多久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专干粉刷那行的“刷子李”先生,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刷完一间屋子,墙壁白的透亮,白得清爽,但他衣服上没有一个白点,同行的都半信半疑,他的徒弟曹小三经过观察也没有发现假,证明了刷子李有这种技艺。我学完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要仔仔细细去做,这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十全十美。课文中的刷子李就是如此,他的.技艺不是一夜之间练成的,是通过十几年的汗水练成的技艺。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妈妈叫我抹一扇玻璃。我往返抹,就是玻璃上还有毛,之后妈妈教了教我应该抹一下再洗一次,这样玻璃上才不会留下毛的痕迹,经过我多次抹玻璃的经验,妈妈每次都让我抹,抹的十分干净。

  所以,每做一件事哦都要认真的去做。

读《刷子李》有感14

  今天,我们学习了《刷子李》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

  《刷子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刷的房子十分没,而且他干活时必穿一身黑衣服,干完活,身上绝没白点!有一年,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刷子李带他去干活,身上绝没白点!有一年,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刷子李带他去干活。徒弟趁师傅刷完一面墙休息的时候,仔细搜索他全身,竟然没发现白点。直到最后,他看到了一个白点,仔细一看,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洞,里面的白裤露了出来。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肯努力、刻苦地学习,就会得到回报,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以前学英语的'情景:那时我第一次接触英语,“英语”对我来很陌生,所以,我除了二十六个字母外什么都不会,第一次英语考试,结果可想而知。从那次后,我发奋学习英语,每天坚持听磁带、背单词,成绩终于上去了,现在,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肯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读《刷子李》有感15

  《刷子李》一文选自冯骥才的作品《俗世奇人》,其主要内容是讲曹小三第一次跟着师傅刷子李去刷一间屋子。这篇文章中有许多语句的描写都展现了刷子李的技艺奇特与高超。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从这句描写可以看出刷子李蘸浆的水平,能把握蘸浆的程度,不多也不少。“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从这句可以看出刷子李刷墙的力度非常均匀,而且衔接得非常完美。

  在现实世界中有不少像刷子李这样的`人,比如詹记桃酥店的一位女售货员。只见她的手臂飞快地摆动着,用夹子一拨拉,顾客要买的食品瞬间就搞定了。这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绝对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其他售货员面前等待的人们都排成了一条长龙,而她这边呢,来一个顾客就送走一个,基本无需等待。

  不管是刷子李还是詹记核桃酥店的售货员,只要熟能生巧,坚持不懈,就可以成为每个行业中具有绝技的人。

【读《刷子李》有感】相关文章:

《刷子李》教案03-14

《刷子李》教案09-07

刷子李教学设计05-28

刷子李教学设计04-17

《刷子李》教学设计05-23

《刷子李》教学反思07-11

刷子李教学设计15篇06-08

《李尔王》读书心得07-14

《李尔王》读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