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研究报告

时间:2024-08-17 11:43:30 报告 我要投稿

(推荐)五年级研究报告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研究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五年级研究报告15篇

五年级研究报告1

  一、 问题的提出

  上五年级了,班级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眼镜将会在整个班级“普及”了。近视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了许多不方便,洗脸刷牙,吃饭行走,眼镜如同人身上的一个器官,怎么也离不开它了。同学们的视力为什么会下降?是否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呢?

  二、 调查方法

  1 看书

  2上网找资料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具体内容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网络 近视怎么形成及治疗

  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的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形成近视,这种近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近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形成青少年近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达到防治近视的作用。

  书籍 怎么样会近视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四 、 结论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 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五年级研究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谐音,马路上的“谐音广告牌”、脱口秀中的“谐音梗”、更有“谐音歇后语”都让为之一笑。我发现汉字谐音是神奇的有趣的,但是大家对谐音的了解还是十分的匮乏。什么是谐音?谐音是怎么来的?谐音有哪些种类?谐音的用处是什么?谐音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为了更加了解汉字的谐音,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汉字谐音展开了一个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网络搜索关于谐音的特点和来历。

  2、询问身边的人谐音的.故事和歇后语。

  3、阅读有关谐音的书籍或有关谐音的报刊。

  三、整理资料

  四、研究结论

  1、谐音有较强的趣味性、幽默性,引人发笑,常用在笑话、歇后语当中。

  2、谐音是一种修辞手法,常在一些漫画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广告通过谐音取得好效果,增强了人们的记忆。

  3、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字来代替本字,容易引起听着的误会。

五年级研究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五年级研究报告4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经过哪几个阶段?汉字字体分别在哪个朝代使用?这些字体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查找图书

  2、网络搜索了

  3、请教别人

  三、资料整理

  1、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字体朝代:甲骨文用于中国商代后期。金文上至商朝早期,下至秦国统一六国。小篆发明于秦朝。隶书盛行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形成于汉代。行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3、字体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单折等。金文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致均匀,粗细基本保持一致。隶书字形稍扁,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运转龙蛇、一气呵成。行书书写快捷,飘逸易识。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史久远,其始于殷商,定形于宋代。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甲骨文始于商代,金文始于商代,小篆始于秦朝,隶书始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始于汉代,行书始于东汉。

  3、甲骨文图画性强,金文字数不多,小篆笔画横平竖直,隶书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一气呵成,行书飘逸易识。

五年级研究报告5

  实验名称:爱与众因素所产生的反应

  实验目的:研究爱的众多构成方式

  实验器材:镊子、众多烧杯、因素盒、爱的溶液、小勺子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爱的溶液倒进大烧杯中,水浴加热,使溶液变为白色(实验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色的溶液由下至上变为白色)

  第二步,从因素盒中夹出叫“嫉妒”的方块,放入小烧杯中,倒入爱的溶液(实验现象:开始无反应,一分钟后反应剧烈,烧杯开始摇晃,溶液变为灰黑色)

  第三步,从因素盒中夹出叫“记恨”的方块,放入小烧杯中,倒入爱的溶液(实验现象:先由中心向外扩散,变为紫色,最后由外向中心变为黑色,杯身出现许多小裂痕)

  第四步,从因素盒中取出叫“青春”的绿色粉末,溶解在爱的溶液中(实验现象:逐渐开始变红,又渐渐化为白色)

  第五步,从因素盒中夹出叫“唠叨”的'长方形小块,放入溶液中(实验现象:先变得灰暗,十分钟后猛然变为深红色)

  第六步,从因素和中取出叫“打骂”的黑色粉末,溶解在爱的溶液里(实验现象:立马变为黑色,十分钟后卫生剧烈晃动,溶液慢慢变为深红色)

  第七步,从因素盒中取出叫“理解”“体谅”“知足”三种粉末,先后溶解在爱的溶液中(实验现象:溶液变得通红,红到不能再红为止)

  实验结论:爱无需嫉妒,无需记恨,唠叨打骂亦是爱,理解体谅是真爱,学会知足才是最爱。

  实验公式:嫉妒+记恨+爱=非爱

  青春+爱=遗憾

  唠叨+打骂+理解+体谅+知足=真爱

  实验经验:爱似山似海,无私是首要成分,人间有爱,人生有爱,人人有爱,社会有爱,国家有爱,天地有爱。

五年级研究报告6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的变化,很值得让人研究。“刘”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刘”。现在“刘”姓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刘”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了解“刘”姓名人以及来源和人口。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

  “刘”姓历史名人,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照烈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唐代诗人刘禹锡等等。

  人口数量:据统计“刘”姓的人数大概在几千万。是百家姓前几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讨论:

  1。我国“刘”姓历史悠久。传说大汉刘累其子孙以字命氏,称他刘氏。

  2。我国“刘”姓人才辈出。有心胸广大的刘备,大败项羽的刘邦以及在位41年的刘禅。其中我最欣赏刘备,他重视人才、心胸广大、慈善、沉着、冷静。很有领导的风范。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刘”姓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冲击中国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

五年级研究报告7

  一、问题的提出

  在第二单元,我们上了《草船借剑》,文章中有一个人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诸葛亮”。除了他的足智多谋外,同学们对他的姓氏也很感兴趣。“诸葛”姓为什么是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诸葛的名人有哪些?现在“诸葛”姓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对“诸葛”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上网查阅图片、视频资料;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诸葛”姓氏出自葛姓所改。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诸葛”姓氏的起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历史上对于诸葛姓氏起源也有很多的说法。

  2、历史上“诸葛”姓名人辈出。最著名的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恪、诸葛爽、诸葛高、诸葛尚,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我们知道了全国目前姓诸葛的至少有16000人以上,虽然“诸葛”姓很少,但也是大中华百家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次的研究活动中,我们组的8位同学共同协作,通过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大家对“诸葛”姓氏的`历史及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姓氏是人的根,是祖先的魂,是凝聚力,是和谐剂。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它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发展等学科。它生动而具体地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文明的起源和民族的融合,凝缩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同祖、同源、同域、同质文化的综合象征。对姓氏的研究不但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是一堂生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课。

五年级研究报告8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有20亿人面临着缺水的困难,而我国的平均水量只占世界的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我们

  的国家的水库每年以10至20毫米的速度下降。

  二对用水量的调查

  用水量最多的还是洗车店,而且用的都是自来水。一天每家洗车店大约有15至30辆车,而每洗一辆最

  少要5千克水。一年(按365天)来计算,每家洗车店就需要73000千克水,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一年的用水量

  了。而廉江(一个小城市)就有30多家洗车店,何况是那些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呢?

  三资料的收集

  除了洗车店的用水量惊人,我们平时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也非常常见。

  1平时有些人洗完菜就倒掉水;

  2公园的喷泉不是循环的.;

  3公园水龙头出不了水,有些人不拧回就离开了,等到有水是,水流了出来,没人关;

  4有些人洗一洗手就要七八分钟;

  5有些人用完水不关;

  四建议与措施

  1利用废水浇花,冲马桶等;

  2公园的喷泉应立即改成循环的;

  3公用水用完应关;

  4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

  5应该多点向人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

  6多点写广告贴在醒目的地方;

  7每一滴水都要珍惜,不能浪费。

  最后,我倡议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否则,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 类的眼泪。

五年级研究报告9

  一、问题提出。

  “汪”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汪的名人有哪些?我国姓汪的大约有多少人?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或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在网上查找资料。

  三、资料整理。

  来源:传说唐朝时期西突厥汪古部,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汪古部,为唐朝时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唐朝灭西突厥后,该部大部分归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汉化改姓氏,称汪氏。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将女真语姓改为汉字姓,这其中就有将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改为汉”族汪姓的。

  历史名人:汪文和,字国辅,一字君睦,东汉歙县人。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迁始新令,开渠引水,为民景仰。后避地新安,子孙遂为新安望族;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早年期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其一生在诗词方面主要擅长写四六文,诗作发扬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有近似苏轼之风。主要作品有《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浮溪集》等。

  现状:据统计,中国大概有大约430万人姓汪,汪姓分布较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8%,在中国一百个大姓中排第五十七位。尤以安徽为最多,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44%。

  四、研究结论

  1、历史上,汪姓名人辈出。有,中国生物统计学创始人汪厥明,水利科学家汪胡桢,诗仙李白的好友汪伦……

  2、我国姓汪的人数在百家姓中排名58。

五年级研究报告10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张,“张”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姓“张”的名人?现在“张”姓有多少人?带着一些疑问,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的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大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的情况。

  3、咨询你身边的人,比如说你的'老师、同学、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来源:据说“张”姓是皇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和迁移。秦汉时期,“张”姓发展迅速,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第一大姓。

  历史名人:张良、张骞、张飞、张巡、张经、张仲景、张择端、张大千、张自忠、张云逸……

  人口数量:据统计,20xx年“张”姓人口有816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左右,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张”姓历史悠久,传说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名氏,也称张氏。

  2、我国“张”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张良,有勇冠三军的张飞,有以身殉国的将领张自忠……

  3、“张”姓人口数目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五年级研究报告11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演变的过程是什么?

  汉字有了几千年历史?

  汉字早是哪一种字体?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询

  2、看相关的图书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①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②汉字在很早以前都已经存在了,从开始到现在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③汉字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而来的`,汉字的早阶段是甲骨文,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字体就是楷书。

  楷书的字形方整笔画十分笔直,写出来十分好看,这种字体在进入南北朝后人民统一使用这种字体。

  四、研究结论

  1、汉字是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汉字已经有了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2、在早的汉字使用时期,人民用的都是甲骨文,楷书是在进入南北朝以后,全国上下才使用的。

五年级研究报告12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文字中的“老寿星”。它既可以用于沟通,也可以用于欣赏。在我们的生活中,汉字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同学们写错别字的情况屡见不鲜,商铺店名也会出现错别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陷入错别字的魔掌之中呢?我们该如何减少错别字呢?于是,我展开了调查与思考。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搜索。

  2、查阅资料。

  3、询问他人。

  4、其它方法。

  三、整理资料

  1、错别字使用现状

  我们调查了15位同学的作业本,发现每一位同学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另外,我们在路边的招牌上,也发现了许多错别字。我们也询问了多位小学生,发现他们都习惯用电脑打字,对汉字的笔顺、结构都不是特别了解。

  2、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有些同学写作业时太过匆忙,为了完成作业,书写汉字草草带过,敷衍了事。

  (2)有些同学写作业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懒得去查字典或资料,随便用同音字代替。

  (3)店铺招牌有许多谐音构成的`错别字(如“衣衣”不舍、“布”同等),会影响我们小学生的认字意识。

  (4)现在的人都习惯用电脑打字或语音输入,很少使用手写,这导致人们对汉字产生了误解或遗忘。

  四、研究结论

  1、生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会写一些错别字,这种现象非常常见。

  2、写错别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认真对待,习惯用电脑打字,受到谐音影响等。

  3、修正方法:

  (1)写字时要认真专注,认真对待一笔一画。

  (2)发现错别字后要及时改正,不要草草了事。

  (3)尽量使用手写,少打字,定期参加书法培训,提高对汉字的认识。

  让我们加强对汉字的基础认识吧!让汉字之美绽放于中华大地之下!

五年级研究报告13

  一、问题的提出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厂养殖场兴建,小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于是我对小和的污染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看地图,在小河周围观察,了解小河周围的环境。

  2、观察小河水里的鱼虾生长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看地图、上网

  调查方面:小河对附近的居民有什么作用

  具体内容:附近贫困的居民在小河里打水、洗衣服、洗菜。

  信息渠道:走访、观察、记录

  调查方面:小河的污染源

  具体内容:附近的工厂把小河当作垃圾场,随便排放脏东西,特别是印花厂还有染色厂、化工厂。

  信息渠道:访问、调查

  调查方面:小河对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具体内容:是居民不能喝干净的水,用干净的水洗衣服、洗菜等。

  四、结论

  工厂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水、脏东西,使河里的鱼类生存受到威胁,水中及水边的植物生长受到危害。河附近的人们不敢下河洗衣服、洗菜,人们浇地浇花等也不敢再用河里的水,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危害。

五年级研究报告14

  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们开始接触更加深入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语数外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这一年级,学生们常常需要进行各种研究报告,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本文将从“小学五年级研究报告”的角度出发,介绍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及相关经验。

  首先,进行研究报告时,学生们需要选择一个主题。选择主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近期学习过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展开研究。比如,对于科学类的研究报告,可以选择“恐龙的故事”、“宇宙的奥秘”等主题;对于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报告,可以选择“古代的发明”、“著名的科学家”等主题。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是进行研究报告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其次,进行研究报告时,学生们需要收集资料。在互联网的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取丰富的资料。在收集资料时,学生们要注意选择权威的资料来源,确保所获取的信息真实可靠。此外,还可以通过采访老师、家长、专家等方式获取有关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选主题的相关知识。

  然后,进行研究报告时,学生们需要整理资料。在整理资料时,可以采用制作思维导图、做笔记等方式,将所收集的资料有条理地整理起来,并从中筛选出与主题相关且有价值的内容。在整理资料时,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炼出独特的见解,为后续的撰写工作做好准备。

  最后,进行研究报告时,学生们需要进行撰写和展示。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学生们要遵循科学的论述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同时注意语言的规范和精准。在展示时,学生们可以用PPT、海报、口头演讲等形式进行,通过展示向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之,小学五年级的研究报告是学生们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主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展示等一系列环节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希望学生们在进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能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水平。

五年级研究报告15

  一、问题的提出

  我看了很多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和资料,可就是不知道关于我自己的姓氏的研究报告和资料,正好,这次茅老师让我们做这个作业,我就借这次活动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藉,阅读报刑,上网浏览,了解贺姓的来源和贺姓的历史名人。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贺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从网上搜集贺姓的资料:贺姓是因避讳而改成的。贺氏来为庆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庆氏,姜姓,齐恒公子公子无亏也。无亏生庆克,示谓之庆父,名通用,是亦以字为氏者。春秋时期,齐恒公有子无亏,后来无亏有子庆克。庆克的儿子名封以父亲的'字为姓氏吕庆封。从此其子孙便相继以庆为姓氏。但因为当时全国都避讳“庆”字,所以凡姓庆者均改为贺氏。

  从书上和网上知道了历姓贺的名人:贺昌、贺龙、贺狄干、贺岳、贺循、贺铸、贺逢圣、贺知章、贺长龄、贺炳炎、贺亦然、贺敬之、贺之珍……

  从网上知道了贺姓人口数量:贺氏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贺姓分布很广,湖南、江西较为集中,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

  四、结论

  1、贺姓是由庆氏改编过来的,由于当时全国都避讳“庆”字,所以把庆改为贺。贺姓,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据《魏书·官氏志》等记载,南北朝时候,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族贺氏。没想到一个姓氏竟有如此大的学问。据1998年统计,是97大姓。《左传》上说: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

  2、历姓贺的名人有很多,像:贺昌、贺龙、贺狄干、贺岳、贺循、贺铸、贺逢圣、贺知章、贺长龄、贺炳炎、贺亦然、贺敬之、贺之珍……其中贺子珍很让我佩服,因为我在生活中只知道毛泽东的妻子是杨开慧,却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真为我们贺氏争光啊。贺子珍的原名也很有趣,叫桂圆。她还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永新县委,吉安县委妇书记,建国后,任杭州市妇联主任,是第xx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委员,杰出的妇女先驱。

【五年级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五年级研究报告12-08

五年级研究报告12-13

小学五年级研究报告03-29

五年级姓氏研究报告07-05

五年级研究报告作文06-21

五年级研究报告[精华]05-28

五年级姓氏研究报告优秀06-13

五年级姓氏研究报告通用12-05

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01-08

关于近视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作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