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研究报告

时间:2023-12-13 08:17:14 报告 我要投稿

五年级研究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研究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研究报告

五年级研究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李,我们班也有好多姓李的,我在想,这世界上有多少个姓李的呢?我又是谁的后裔呢?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差。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询,看看现在有多少姓李的。

  2、看书,查找有关姓李的资料

  3、向爷爷请教李姓族谱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xx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2、李姓人才辈出: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将领。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李世民(公元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

五年级研究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小时候,好奇天真的我们都问过父母这样一个问题:妈妈(爸爸),我们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众多父母都会说我们是捡来的,或是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根本不回答。为了探索这未解之谜,我要追溯生命的起源,来调查这件事。

  二、调查方法

  上网查询,看科普书籍,听老师讲课等。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信息渠道:上网查询或看科普书籍。

  2、涉及的方面:现代人对人类起源的想法。

  3、具体内容:在我询问的人中,共计12人。其中含糊不清的是5人,认为是从猴子们进化过来的'有9人,认为从细胞诞生而来的有2人。

  4、人类起源的原因:

  经过我坚持不懈地查找,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早在公元前800万年至公元前700万年,有一种动物叫“古猿”,它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有一种“南方古猿”以足直立,步履蹒跚,喜欢攀援。“能人”是从“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他们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到后来学会直立,用火,制作石器,演变成“智人”,与现代人的模样基本相同。

  四、结论

  最后,经过我的刻苦地奋战,明白了人类的起源,古猿猴群历经沧桑,从水生到陆地,演变到直立行走发展语言交流等重大进化创造了条件,成为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动物。

  五、课外拓展

  1、经过了这一次调查,我心满意足。这时我心里又有了一个问题——人是由古猿演变过来,那古猿呢?于是我再次展开调查,发现了“新大陆”。

  2、古猿是由不计其数的细胞组成的,跟达尔文,恩格斯阐述的大抵一致。我又兴致勃勃追踪下去,发现万物都由细胞组成,而细胞是由闪电击中水而形成,怪不得水是生命之源呀!

  六、启发

  经过这次探究,我心中的科学梦正在萌芽,立志长大后,我要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继续探索更多的未解之谜。

五年级研究报告3

  一、调查目标

  1、了解在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怎样。

  2、改善教室卫生,活动场所干净情况。

  3、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4、通过总结与调查结果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二、时间与地点:

  1、时间:

  2、地点:

  3、调查人:

  4、调查对象:本班学生

  三、调查经过

  1、xx月00日上午,我来到五年级教室内,准备调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了全班57位同学,采用问卷调查顺利成章地完成了任务。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收获也不少。

  四、调查题目:

  简答题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纸屑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3:如果你身边有张纸,四周又没有垃圾箱你该如何处理?

  简答题4: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你会乱扔垃圾吗?

  五、调查结果:

  1、通过被调查人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反应,来调查他们的。应变能力与意识。

  2、通过被调查人对事物的认识与作出的判断,来判断他们的卫生环保意识。

  六、调查分析:

  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令我触目惊心,在这57位同学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心中能够树立起一定的卫生环保意识,而多半完全不注意自己的卫生环保,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在校同学中有一半缺乏卫生环保意识。

  七、结论:

  1、我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比较差,遇事所作出的判断十分草率、马虎。

  2、我校同学对自我环保毫无认识,一旦碰到该自己解决的细节问题都十分不注意。

  3、我校同学缺少应对卫生环保的措施,比如乱扔垃圾等,竟还有同学会把垃圾扔到绿化带上。

  八、建议:

  1、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提高同学卫生环保意识的活动,让同学们多参与实践体会。

  2、家长也应该多培养教育孩子们这方面的知识能力。

  3、给同学们开展一次绿化环保宣传教育。

  4、每班配备一只环保箱,要求学生投稿记录环保卫生情况报告。

五年级研究报告4

  一、调查对象和问题

  假期大家都在家,正好人多。我做了一个关于“睡觉”的专题调查。首先感谢大家的配合。被调查者共有十位三男七女。年龄最高的为79岁,最小的.只有五岁。(注:本研究不代表所有人,只适用于我的家庭)

  我的两个问题是:

  1、你平时几点睡觉啊?

  2、你睡觉前都在做什么?

  二、每个问题的回答与思考

  关于第一个问题,“你平时几点睡觉?”

  调查结果是,只有几个人睡得迟。首先七名女生中有六名是在十点前睡的,而剩下的一名则是在11点后睡的。而三名男士中有一名男士的年龄高,所以在十点前就睡了,而剩下的两名一名是学生在11点左右睡,另一名男士大学刚毕业,天天12点后睡,甚至有时玩通宵。

  关于第二个问题:你自己睡觉前干什么?

  在这十个人中,只有一名老人在睡前会听会儿广播,一名女士会看一会儿书,而剩下的所有人都是在玩手机。

  三、我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与研究得出以下几点,并提出建议,

  1、大多数人睡得十分晚

  2、睡前几乎都有玩手机的习惯,建议大家早点儿睡。

五年级研究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患者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我们班有多少名近视的同学?那些近视的同学们又为什么近视了?近视该如何预防?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们小组对本班近视情况做出了调查,并对其作出了分析。

  二、调查方法

  1.自己观察、记录。

  2.调查、访问。

  3.从书籍报刊中摘录。

  4.利用网络搜索。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我们班目前已有2人近视,约占全班人数的4.2%,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爱护眼睛,没有对预防近视引起重视。

  2.近视成因较多,其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导致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保护眼睛,读、写姿势不正确,光线不适宜,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蛋白质。

  3.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四、结论

  (1)近视的主要原因:

  1.看电视、电脑距离太近,时间太长;

  2.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3.读写姿势不正确;

  4.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阳光下读书学习;

  5.长时间的坐在电脑、电视前;

  6.不合理饮食;

  7.在车厢等动荡的场所里看书;

  8.不认真做眼保健操,没有保护眼睛的意识;

  9.遗传因素。

  (2)预防近视的方法有:

  1.看书时坐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做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2.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3.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

  5.改善学习环境:定期要检查学习环境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定期检查视力。

  7.看电视半到一小时以后至少休息5-10分钟,不要躺着看电视等。

五年级研究报告6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

  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朱姓的来源:朱姓成于西周,以国名为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姓。后邾国被灭,邾国贵族为了逃亡,为了不忘祖国,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xx年朱姓人口为1500多万。

  四、结论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

  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朱德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

五年级研究报告7

  一、 问题的提出

  上五年级了,班级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眼镜将会在整个班级“普及”了。近视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了许多不方便,洗脸刷牙,吃饭行走,眼镜如同人身上的一个器官,怎么也离不开它了。同学们的视力为什么会下降?是否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呢?

  二、 调查方法

  1 看书

  2上网找资料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具体内容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网络 近视怎么形成及治疗

  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的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形成近视,这种近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近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形成青少年近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达到防治近视的作用。

  书籍 怎么样会近视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四 、 结论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 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总之,从以上可以看出近视是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体质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非某单一因素而成。

五年级研究报告8

  近期,我们五年级的全体师生组织了“一个月在研究”活动。我们小组是研究蔬菜的。从这次研究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蔬菜的安全问题。原来我们吃的蔬菜要经过这么多程序才能进入到千家万户。

  目前我们吃的蔬菜主要分为基地蔬菜和客菜2大部分。基地菜是本地农民种植的蔬菜,进入物流园区后要统一登记经营户的基本情况,与市场签订《蔬菜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告知承认书》后留样检测50分钟,如果检测合格后可以进行交易,否则将停止销售。客菜的检测流程与基地菜的流程差不多,就是增加了出示蔬菜产地的相关证明,这样万一有不合格的蔬菜就可以追查到种植基地,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能及时销毁不合格的蔬菜。我们还专门去了蔬菜交易市场的检测中心,看到这里有很多检测仪器,工作人员正在专心致志地拿着容器取样化验,通过这样检测的蔬菜安全率已经达到百分之99。98的`合格率,再经过我们回家对蔬菜的处理后基本就安全了。真的不容易,为了我们能吃上安全的蔬菜,这里的蔬菜研究人员默默付出了多少汗水,希望大家在吃菜的同时也要节约,杜绝浪费。

  这次的研究活动我收获很大,也增长了很多知识,比如怎样挑选新鲜的蔬菜等等,我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年级研究报告9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不少人姓张,我也有几个好朋友也姓张,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张姓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因此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上查询资料。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张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的'皇帝姬姓,黄帝的孙子辉发明了弓箭,于是他将辉的子孙赐姓张。

  2、在古代,张姓人在各方面都走向世界前,列:如张良辅佐刘邦得天下。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3、我国张姓人口约9000多万人,仅次于李姓王姓,为中国第三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07%。全世界张姓人口约有1亿多个。

  四、研究结论

  1、张姓来源于皇帝的姬姓,后来大量人被尚为张姓,这为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张姓人才辈出。在政治,军事,医学,科学,书法等方面均作出巨大贡献。

  3、我国有张姓人口,9000多万人,全球共有1亿多人,在中国仅次于李姓和王姓的第三大姓。

五年级研究报告10

  实验名称:探究人生实验

  实验目的:找到正确的人生之路

  实验器材:人生溶液,许多烧杯,各种物质,一张白纸,寿命滴管,镊子。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一部分人生溶液倒进烧杯与成功、金钱相混,由于其过程缓慢而庞大,所以选用寿命滴管将少部分混合物滴在纸上,经过十分钟后,纸上的原点成黄色,是气态的名誉物质;

  步骤二,将另一部分倒入新的烧杯,用量筒倒入一些贫苦,失败的`液体,再将乐观,坚持等气体用镊子夹入烧杯。

  根据实验结果的多样性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纸上虽没有黄色的名誉物质,却有以各种带有气味的液体,称之为传奇。第二类,纸上虽无色无味,但纸上的白色被此种透明物质所染后,可发散出淡淡荧光,此种透明物质可呈气态或液态,称之为以善为主的佛门人生;第三类,则同步骤一结果一致,此处不再深究。

  实验结论:多彩的人生不只为成功而活,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和影响世界,为自己而活。

  实验公式:乐观+坚持=等于多彩人生

五年级研究报告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xx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26.4万人,占全国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五年级研究报告12

  实验名称:爱与众因素所产生的反应

  实验目的:研究爱的众多构成方式

  实验器材:镊子、众多烧杯、因素盒、爱的溶液、小勺子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爱的.溶液倒进大烧杯中,水浴加热,使溶液变为白色(实验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色的溶液由下至上变为白色)

  第二步,从因素盒中夹出叫“嫉妒”的方块,放入小烧杯中,倒入爱的溶液(实验现象:开始无反应,一分钟后反应剧烈,烧杯开始摇晃,溶液变为灰黑色)

  第三步,从因素盒中夹出叫“记恨”的方块,放入小烧杯中,倒入爱的溶液(实验现象:先由中心向外扩散,变为紫色,最后由外向中心变为黑色,杯身出现许多小裂痕)

  第四步,从因素盒中取出叫“青春”的绿色粉末,溶解在爱的溶液中(实验现象:逐渐开始变红,又渐渐化为白色)

  第五步,从因素盒中夹出叫“唠叨”的长方形小块,放入溶液中(实验现象:先变得灰暗,十分钟后猛然变为深红色)

  第六步,从因素和中取出叫“打骂”的黑色粉末,溶解在爱的溶液里(实验现象:立马变为黑色,十分钟后卫生剧烈晃动,溶液慢慢变为深红色)

  第七步,从因素盒中取出叫“理解”“体谅”“知足”三种粉末,先后溶解在爱的溶液中(实验现象:溶液变得通红,红到不能再红为止)

  实验结论:爱无需嫉妒,无需记恨,唠叨打骂亦是爱,理解体谅是真爱,学会知足才是最爱。

  实验公式:嫉妒+记恨+爱=非爱

  青春+爱=遗憾

  唠叨+打骂+理解+体谅+知足=真爱

  实验经验:爱似山似海,无私是首要成分,人间有爱,人生有爱,人人有爱,社会有爱,国家有爱,天地有爱。

五年级研究报告13

  猫的眼睛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眼睛里有一种物质,发光的时候,这光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样,从而,它在漆黑的夜晚能看清楚小巧玲珑的小老鼠,并把小老鼠抓住,真是在黑夜里的一盏灯。

  一、问题的提出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一到晚上,它那双滴溜溜的小眼睛就会闪闪发光。晚上这么黑,它还能看到小巧玲珑的小老鼠,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发明了红外线就能看到漆黑的晚上?于是,我们几个感兴趣的同学展开了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动物百科,查阅有关书籍;

  2、上网搜索有关资料,整理;

  3、询问科学老师;

  4、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发现红外线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动物百科猫生活习性喜欢主人、经常回家、清洁卫生、孤独自私、感觉灵敏、善于夜行。

  上网猫的眼睛猫的眼睛发光是因为它能反射光线。猫的眼睛里有一种像镜子一样的特殊覆盖层,它使得猫在黑暗中能看清东西。这种闪光物质能反射出像手电筒的光或像汽车前灯的光,从而,猫的眼睛闪闪发光。

  上网搜索太阳红外线发现的故事赫谢尔心中有个疑问,平常他所观测的阳光,不同色的色光所含的热量都相同吗?1800年,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七彩光谱,利用三支涂黑酒精球的温度计,一支置于可见光某一色光中,另二支置于可见光外作为背景值的测量,发现从紫光、蓝光、绿光、黄光、橙光到红光,温度依序增高!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发现在红光区域旁,肉眼看不见光线的地方,温度居然更高,这里有眼睛看不到的光!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光,称为红外线。

  询问科学老师红外线的原理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红外线又称为红外热辐射,波长自0。76至400微米。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长波红外线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四、结论

  1、猫的眼睛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眼睛里有一种物质,发光的时候,这光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样,从而,它在漆黑的夜晚能看清楚小巧玲珑的'小老鼠,并把小老鼠抓住,真是在黑夜里的一盏灯。

  2、红外线的原理跟猫的眼睛的原理差不多,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漆黑的夜晚,能发出音波,碰到东西反射回来,让人们知道,前方有障碍物,要进行避让,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动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像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发出的超声波学来的;像红外线,是从猫的眼睛上学来的;像骨针,是从鱼刺的形状上学来的;像飞机,是从鸟身上学来的……总而言之,人类许许多多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从动物、自然身上学来的。

五年级研究报告14

  一、提出问题

  寒假过后,因为疫情,学校不能按时开学。很多小学生在家学习时学习效率很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们的学习有哪些方式?在他们学习时,家里其他成员在做什么呢?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网络搜索

  2、家长电子调查问卷

  3、采访小朋友

  三、资料整理

  学习方式:上网课,老师网络直播,线上指导线下的阅读和作业。

  家庭其他成员活动:在孩子学习时,其他家庭成员活动比较自由,有看电视的,有玩手机的,有做游戏的,有做家务的,有大声地聊天谈笑的;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的很少。

  年龄与学习效率:一般来说,三年级以下的.孩子,特别容易走神;四年级以上的孩子,相对要自律一些,六年级的孩子自制力。

  四、研究结论

  (一)小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

  1、年龄小,自律性差。

  2、学习工具离不开手机、平板和电脑,里面的游戏要诱惑力要大于学习内容。

  3、家庭其他成员的活动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解决办法:

  1、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多关注,多提醒;

  2、网课之外,尽量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

  3、父母应以身作则,营造出家庭学习氛围。

五年级研究报告1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五年级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五年级研究报告12-08

五年级姓氏研究报告通用12-05

关于近视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作文11-18

植物研究报告07-19

关于研究报告07-20

课题研究报告08-31

近视的研究报告11-13

企业研究报告03-20

调查的研究报告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