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专题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专题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专题总结1
幼儿教育随笔:利用墙饰资源培养幼儿节奏感
每个幼儿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幼儿阶段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幼儿从中获得发展.在小班幼儿的音乐学习特点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幼儿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利于幼儿接受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幼儿的发展。墙饰是环境中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能利用墙饰这样的方式,和幼儿进行互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通常,幼儿园的音乐区都是以有关音乐的画面如:小动物唱歌跳舞的场景,利用音符等和音乐有关的形象进行装饰,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音乐区,这就是音乐区的墙饰。这样做比较直观,一目了然,但是却忽视了墙饰功能的作用。怎样充分利用墙饰与幼儿产生互动,进行互动,更好、更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呢?我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有目的性的对墙饰进行创设
由于本班的孩子是小班幼儿,因此对于节奏感的培养主要以感知为主。孩子们主要:通过听、唱、肢体表现和小的音乐游戏这样的形式感知音乐的不同节奏。在了解了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后,因此,我创设了墙饰“真好玩”,目的就是使幼儿在和墙饰互动和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和发展,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节奏感的练习和培养。
二、注重墙饰内容的选择性应用
(一)小动物的老师--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出示动物头像如:大老虎和小老虎,(大老虎和小老虎是和孩子们商量后选定的动物,因为今年是虎年,所以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虎比较多,孩子们认为这个动物比较熟悉)大老虎和小老虎表示的是音乐的强和弱。大老虎表示强音,小老虎表示弱音。这样做幼儿就会在模仿大老虎和小老虎的叫声、走路中更形象的感知节奏的强和弱。引导幼儿从中进行模仿和感知。
(二)“叫一叫”--幼儿喜欢不同形象的小动物,对小动物充满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来他们喜欢的采用不同形象、不同大小的动物头像,进行投放。幼儿根据“小动物的老师”这一栏目,模仿教师出示的节奏范例。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小动物,模仿大小不同、形象不同的小动物的声音,从中感知强弱节奏的变化,这样做也是根据孩子的需要,由于这种直观、形象、可爱的动物造型的应用,孩子们对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很感兴趣。他们在游戏和操作中,在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游戏根据大老虎和小老虎的范例对应不同小动物的叫声进行通过对不同动物叫声的模仿,更形象更生动的模仿感知和巩固节奏。
(三)“走一走、跳一跳”和“叫一叫”这个栏目目的相同,但是却突出了小班幼儿学习中需要动作伴随的特点,加入了运用肢体促进对节奏的感知的策略。幼儿可自由选择不同大小、不同形象的动物进行肢体的模仿,从中感知强弱及不同节拍。因为肢体语言同样也是幼儿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有些东西幼儿利用肢体语言能够更好的进行表达。在艺术活动中,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是形象语言,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艺术语言的形象性特征也使之成为幼儿表达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运用肢体的表现形式,幼儿可以更积极更形象地进行节奏的感知。
(四)“玩一玩”这个栏目自然的和亲子活动以及美工区相结合,孩子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和家长以及在幼儿园的美工区进行小乐器的制作。利用制作好的乐器进行模仿,感知不同的节奏。
(五)“我做的”除了模仿教师提示的节奏型以外,幼儿在玩中也可以自由的进行创作,从中感知不同的节奏。这样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如:幼儿可以自由创造不同的小动物的叫声,不同小动物的行走和跳跃,利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自由的创造不同的节奏。从中获得乐趣,感受不同的节奏。
三、精心布置后所收获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五个环节,幼儿可以以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进行音乐节奏的表现和感知。从感知示范节奏--感知不同动物的叫声--模仿不同动物的走、跳这样的肢体表现--利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进行伴奏游戏的感知--我做的,产生自己创造的节奏,通过递进的形式使幼儿由易到难、由模仿到表现到创造来感知不同的节奏,从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和墙饰的互动得到发展。
《大雨和小雨》是孩子们喜欢的音乐之一。
在和墙饰的互动下,孩子们体会着游戏的快乐以及墙饰所带给他们的“乐趣”。“雷电这边应该是大雨,乌云那边应该下小雨”,小朋友之间互相讨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分配着角色。
四、总结
利用墙饰与幼儿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出墙饰的教育价值,使幼儿玩于其中、学于其中、乐于其中,这样做不仅改变以往音乐区墙饰的单一、缺乏互动性这样的特点,同时又充分发挥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幼儿利用和墙饰的互动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专题总结2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有这样几种具体的方法:1、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此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幼儿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公鸡叫“喔喔喔──”、小猫叫“喵──喵──”等;自然界的声音:下雨声“淅沥沥、淅沥沥”、吹风声“呼──呼──”,流水声“哗啦哗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声“呜──呜──”,汽车声“嘀嘀─嘀嘀”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幼儿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并用口说、拍手、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事实证明孩子在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所以把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来势必会激发幼儿的兴趣,效果自然要更好一些。就是普通的节奏谱也可以加上有趣的情节和动作来表示以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例如: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 ×××)如果用枯燥的视谱演奏的方法来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如果我们以母鸡下蛋的声音(咯咯哒、咯咯哒)来形象的比喻,相信孩子们掌握起来就会很容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留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把节奏课变成有趣的游戏课,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很大。
3、进行节奏感培养时要具有音乐性,绝不能只让幼儿机械的打拍子,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让幼儿获得审美的体验。
二、幼儿对节奏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后,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1、节奏练习和诗歌朗诵的结合,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节奏型,探索语言节奏的规律。例如:附点节奏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来掌握,如歌曲《幸福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 × ×)。
2、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
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比如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可以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来表现。例如:学习《拔根芦柴花》中的节奏× × o|×× ×o,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脚、摆动手臂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利用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学习节奏。
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 ××)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空洞乏味,幼儿不易理解也没有兴趣学习。而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节奏,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学习节奏。如用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例如:在节奏乐《大雨小雨》中,用大的雨点表示强的部分,用小的雨点表示弱的部分,这一形象的图谱能帮助幼儿很快掌握强弱不同的节奏并通过身体动作或乐器表示出来。又如:在节奏乐《小鞋匠》中,用锯子和锤子表示不同的音乐性质,同时用一个锯子或一个锤子表示一拍,用半个锯子或半个锤子表示半拍,幼儿不但能清晰地理解音乐的性质,而且能根据图谱的提示选择合适的乐器来演奏。可见,图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专题总结】相关文章:
防溺水安全专题总结08-29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总结06-27
教师专题培训总结08-26
小学优秀生培养总结11-24
美术优秀生培养总结09-07
特长生培养总结11-02
音乐特长生培养总结10-13
语文特长生培养总结11-08
专题报告范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