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的气质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旅游者的气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20xx年6月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心理学》教材第6章《旅游者的个性》第一节《旅游者的气质》。下面我从课题定位、本课概况、教学过程设计等三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说教材
(一)教材定位
本节的课题是旅游者的气质,《旅游心理学》是建立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之上用来为我们旅游专业服务的应用心理学,本节内容在阐述了气质的内涵后探讨不同类型气质的旅游者的主要表现和接待技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我们旅游服务人员来说,学会分析旅游者气质类型并指导实践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前一章对需要、兴趣和动机等个性心理倾向性的学习,再通过本节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掌握气质的内涵和外在表现等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气质类型旅游者的接待技巧,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需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能力:
1)掌握气质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2)掌握气质测量表的使用方法;
2.过程方法:
1)初步具备利用学案帮助课前知识准备的能力;
2)通过影音剪截播放,提高学生通过外在初步判断气质类型的能力;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策略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减少对气质的神秘感,明白气质的两重性,并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努力发挥积极性,克服消极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培养成就感,加深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气质的内涵和外在表现等内容;
2、训练学生通过外在表现初步判断气质类型的能力;
3、以本节内容为基点进行拓展练习,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服务技巧的训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质疑、探究、交流、尝试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新课程下的教师,其责任除了教知识外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因此,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学案导学和情景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注重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案的设计,让学生对课前、课堂及课后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在教师提供帮助和设置疑问的过程中自己获得信息,也就展示了学生利用学案进行的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视频媒体的直观体验,案例评析的间接体验,小品《急惊风遇到慢郎中》的编排、表演的直接体验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通过小品的编排和表演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展示了学生对自我和他人气质类型揣摩和针对性服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具体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总的来说有三个重要环节:
(一)课前知识准备
课前知识准备是学习过程的一项首要内容,也是关键所在。学生只有在对将学习内
容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并对某些内容产生质疑的情况下才可能更有效地投入学习。课前知识准备在学案中可以以学法指导和尝试练习等多种形式体现出来。
在学法指导上,我还是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人人都渴望了解自己,所以在课前我给每个学生发了气质量表并让学生测试后得出数据,但是不告诉学生具体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气质”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预习并掌握气质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在学法指导这一部分,我还设置了预习提示,也就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设置的帮助,因为气质的概念中的心理行为的动力特征主要指的是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比较抽象难懂。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一节课你能认真听老师讲多长时间?假如现在你现在参加大赛拿奖了,你是高兴的放声大笑、微笑或者没有什么大的反映?你是比较注重内在学识的提高还是外表的多变?让学生讨论并思考原因从而来帮助学生课前理解气质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在学法指导之后,我设计了尝试练习,这一环节我认为必不可少,因为没有初步的尝试,任何预习工作都无法体现出效果,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尝试练习的设计能有效地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
在尝试练习的设计上,我利用两种不同的题型来体现分层:填空题难度相对较小,作为必做题处理;选择题和判断题需在对相关的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作答,作为提高题。
在课前知识准备中,无论哪一环节都不会一帆风顺,学生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或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对他们的自主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
(二)课堂探究
课堂阅读探究的过程也就是课堂学习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在出示了学习目标后我设计了问题探究、质疑解答、知识连接、拓展视野、归纳总结等五个环节。
1.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即通过对预习内容检查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学案的帮助下,课前已对即将讨论的话题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对教师的提问会有一种积极展示的欲望,因此在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中,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并体会到成就感,这对课堂的进一步推进增加了动力。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气质量表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计算;二是不用量表测而对课前阅读材料中的王熙凤、林黛玉等人气质类型的探究;
2.质疑解答
质疑解答是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具体体现了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通过讨论或讲解得以解决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质。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尝试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点拨、讨论等形式加以解决,这也为后面本课的主要知识作了必要的铺垫。
3.知识连接
在知识连接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是投入案例分析和信息反馈阶段。在案例分析中,为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我让学生在分析了案例中旅游者的气质类型后还找出了班级里气质类型比较典型的
同学让她换位思考,并说出自己碰到相应情况的表现。通过不同类型气质的人的反映来复习气质的外在表现,以此来作为课堂检测。
4.拓展视野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小品教学途径和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编排一个小品,在小品中根据气质的双重性设计出一个抑郁质的导游和胆汁质的游客的形象相结合的小品并上台表演,让下面的同学点评。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既能够自主学习,又锻炼了与他人合作,并在探索中有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5.归纳总结
在最后的归纳总结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各阶段的精彩展示进行评价,并简要回顾本堂课的知识、信息内容,本课需要掌握气质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比如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气质的主要特点是先天性、可塑性、稳定性和两重性;俗话说“学以致用”,如何正确发挥各自气质积极的一面,为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是关键。通过这样的回顾起到进一步巩固的目的。
(三)课后拓展练习
在学生刚刚作了课堂展示,觉得意犹未尽时,设置一个情景:假设你碰到了一个胆汁质的游客,在入住饭店时,这位客人发现饭店内有蟑螂,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设计既把课堂的情景延伸到了课外,也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名言警句
气质是的人的个性特征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在气质的四种类型里抑郁质是大家最敏感的,如何发挥气质的双重性的积极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视觉直观冲击和心灵震撼,在课堂的最后我呈现出格言“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和“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让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有正确认识的同时也能注意去了解别人,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气质的概述
1、气质的定义
2、四种气质说
(1)提出的人:希波克拉底
(2)四种气质
胆汁质黄胆汁多,人易激动,好发怒,不可抑制
多血质血液也多,热情,活泼好动
粘液质粘液多,沉稳
抑郁质黑胆汁多,敏感
(3)气质特点
①气质的先天性②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③气质的双重性
积极性:热情、果敢、精力充沛等
胆汁质
消极性:易躁、易怒、难以自制等
四积极性:活泼、机敏、感情丰富等种多血质
消极性:情感多变、轻率、浮躁等
积极性:沉着冷静、坚毅、实干等质粘液质
消极性:执拗、冷淡、动作迟缓等
积极性:情感深刻、细心谨慎等
抑郁质
消极性:多亿孤僻、柔弱易倦、缺乏自信心等
【旅游者的气质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17
《aieiui》说课稿06-23
《灯光》说课稿06-24
体育说课稿06-24
《赤壁》说课稿06-25
《蜜蜂》说课稿06-25
中东说课稿06-25
功率说课稿06-26
绿洲说课稿07-18